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49:01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实例中不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p><p>A.鸟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适于飞行生活</p><p>B.鱼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适于水中生活</p><p>C.浮水植物的气孔大都分布在叶片上表皮</p><p>D.缺少含硼的无机盐,油菜只开花不结果</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空中飞行,属于生物适应环境,A错误;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用鳍游泳等,属于生物适应环境,B错误;浮水植物睡莲的气孔主要分布在上表皮.这是因为一方面浮水植物下表皮接触水面,不利于透气,属于生物适应环境,C错误;硼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之一,硼对受精过程的正常进行有特殊作用,因此,对防治油菜“花而不实”,属于环境对生物的影响,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986128ed/SYS201712302355535917383360_ST/SYS201712302355535917383360_ST.001.jpeg" width="113"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p><p>B. 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植物草</p><p>C.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p><p>D. 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该生态系统中共有6条食物链;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植物草;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鹰捕食蛇,获取营养,鹰和蛇又都捕食鼠,所以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p><p>B. “雨露滋润禾苗壮”主要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C. 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p><p>D.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中,若水体受到污染,则大鱼体内有害物质含量最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万物生长靠太阳”说明了生态系统内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A正确;“雨露滋润禾苗壮”,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B错误;正常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叫做生态平衡,C正确;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毒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毒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网的最高级消费者,大鱼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级消费者,它们体内积累有毒物质最多,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p><p>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p><p>C.“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p>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的环境不仅是指生活的地点,还包括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A错误;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如猛兽和猛禽都具有锐利的牙齿(或喙)和尖锐的爪,有利于捕食其他动物,B正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是白蚁在大堤内挖洞影响了大堤的牢固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错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由于相互争夺食物、配偶、巢穴等,因此会发生竞争关系;但是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也有合作关系如蜜蜂、蚂蚁、狒狒、猕猴等。因此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既有竞争关系又有合作互助关系,D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某校生物课外科技活动小组调查学校周边环境后绘制的食物网图解,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6d39668a/SYS201712310116476997760850_ST/SYS201712310116476997760850_ST.001.png" width="258"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p><p>(2)该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_________。</p><p>(3)请你数一数,图中共有_________条食物链。</p><p>(4)如果该生态系统被污染,有害物质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_</p><p>(5)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蛇与灰喜鹊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_________能力来实现的。</p><p>&#xa0;</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太阳能  8  鹰  自动调节</p><p>【解析】(1)狗尾草等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从组成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图中没有表示出的生物成分是 分解者。<br />(2)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种生物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p><p>(3)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共有8条食物链。</p><p>(4)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不易被排出和分解,随着食物链逐级积累,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它的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最多。</p><p>(5))“该生态系统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情况下,蛇与灰喜鹊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来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A(10×)、B(40×)和两个目镜C(5X).D(____)×): </p><p>(1)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p><p>(2)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物镜和目镜分别是_________。(填字母)</p><p>(3)将写有字母“bpdq”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的物像是__________________.</p><p>(4)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几何图形,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应该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选右上方或左上方)、视野内的明暗变化是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亮或暗)</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6d39668a/SYS201712310116473264842306_ST/SYS201712310116473264842306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1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  A  A  C  bpdq  右上方  暗</p><p>【解析】(1)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先对光,对光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因为在低倍镜下,视野宽容易发现物像),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反光镜朝向光源),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对光时,应选用的物镜是A。</p><p>(2)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越大,越少。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细胞越小,越多。据此,若要在显微镜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目镜和物镜是AC。</p><p>(3)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将写有字母“bpdq”的透明胶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将会看到的物像是bpdq。</p><p>(4)显微镜中物像的移动方向和实际的相反。甲图视野中被观察的物像在右上方,因此物像要向左下方移动,故玻片应向右上方移动。从乙图中看出物像放大了,表明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而显微镜放大倍数增大后视野变暗,因此还要调节光圈,用大光圈使视野变亮。因此要将图甲转换成图乙,载玻片移动方向和视野内的明暗变化分别是右上方、变暗。</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西省崇仁县第二中学九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