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是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都具有的特征( )</p><p>A.身体两侧对称</p><p>B.身体辐射对称</p><p>C.有口无肛门</p><p>D.身体有内外两个胚层构成</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有: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由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而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单细胞动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为原始的无脊椎动物,依次出现的主要是原始的扁形动物、腔肠动物、线形动物和软体动物等,后来进化到出现外骨骼和分节的足的节肢动物动物,扁形动物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这类动物开始出现了两侧对称和中胚层,这对动物体结构和机能的进一步复杂、完善和发展,对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奠定了必要的基础,与此相关的在扁形动物阶段出现了原始的排泄系统和梯式的神经系统等。故选C</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小组完成“观察蚯蚓”的实验后,将一条蚯蚓遗忘在了实验台上,不久这条蚯蚓死去了。对这条蚯蚓死亡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p><p>A. 蚯蚓干渴而死 B. 蚯蚓因饥饿而死</p><p>C. 蚯蚓是地下穴居动物,怕光 D. 蚯蚓因无法呼吸,窒息而死</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体壁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粘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同时减少与土壤的摩擦。如果试验后将蚯蚓遗忘在了实验台上蚯蚓就会因无法呼吸而死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节肢动物是最大的动物类群 B. 身体和附肢都分节</p><p>C.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D. 都有三对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p><p>节肢动物约有120多万种,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A正确;节肢动物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B正确;节肢动物的体表有外骨骼,C正确;节肢动物中昆虫一般有三对足,比如其它动物如蜈蚣、蝎子等就不是三对足,但也属于节肢动物,D错误。</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马身体侧扁,全身无鳞,躯干被骨板包围,有脊柱,在水中能以直立状前进,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海马属于( )</p><p>A. 哺乳动物 B. 软体动物 C. 鱼类 D. 两栖动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海马有鳍,用鳃呼吸,终生生活在水中,因此海马属于鱼类。</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芳芳的妈妈到菜市场去买鱼,在很多已经死亡的鱼中,她可根据下列哪一特征来判断鱼是否新鲜( )</p><p>A. 鳞片是否完整 B. 鳃丝的颜色 C. 身体有无伤痕 D. 体表是否湿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鱼类用鳃呼吸,正常生活的鱼在鳃内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刚死的鱼由于鳃内还有部分动脉血,所以鳃丝颜色鲜红;而死了较长时间的鱼,鳃内的血变成了静脉血或凝固,鳃丝颜色暗红,这样根据鱼鳃丝的颜色是鲜艳还是暗红就可以判断鱼是否新鲜,选B</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做法不利于保护鱼类资源 ( )</p><p>A. 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 B. 不使用小鱼最小网眼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p><p>C. 捕捞产卵期的亲鱼和肥育期的幼鱼 D. 不在禁渔期内捕捞</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虽然我国有丰富的海洋鱼类资源,但现在和以前相比较,鱼类资源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所以我国已在1986年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其中规定了“不得在禁渔区和禁渔期内进行捕捞,不得使用禁用渔具、捕捞方法和小于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这些措施可比较有效地保护产卵期间的亲鱼和肥育期间的幼苗,还规定了“国家对渔业生产实行以养殖为主”,将渔业发展的重心从捕捞业转移到养殖业上。故C项不利于保护鱼类资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珍珠是由贝类的什么结构分泌物所形成的( )</p><p>A. 贝壳 B. 外套膜 C. 珍珠层 D. 斧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珍珠蚌具有左右两瓣贝壳,背缘绞合,腹部分离,贝壳内软体部主要有外套膜、内脏团、足等,外套膜位于体之两侧,与同侧贝壳紧贴,构成外套腔。当我们掰开一个河蚌的壳后就可看到贴在贝壳上的这一片状结构。蛤、蚌类的贝壳的结构分三层,外层为角质层,中层为棱柱层。这两层是外套膜边缘分泌而成的,最里面一层,也就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里面的与珍珠光泽类似的一层,叫做珍珠层。珍珠层是由外套膜全部表面分泌的珍珠质而构成的.从以上可看出外套膜有分泌珍珠质的功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森林警察发现在偷猎者的营地里发现了一具动物的头骨,据图判断,偷猎者捕杀的动物最可能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c316e92/SYS201712310032415574721867_ST/SYS201712310032415574721867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野骆驼 B. 野驴</p><p>C. 东北虎 D. 藏羚羊</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肉食性哺乳动物的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门齿开头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的咀嚼面宽阔,适于磨碎食物;犬齿尖锐锋利是肉食性动物的特点,适于撕裂食物,而草食性动物的牙齿没有犬齿,野骆驼、野驴和藏羚羊都是草食性动物,没有犬齿,只有臼齿和门齿,而图中该动物的牙齿有犬齿,所以应为东北虎的牙齿,因为东北虎为肉食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下列有关鸟类迁徙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p><p>A. 鸟类有强大的飞行能力.所以能长途飞行</p><p>B. 鸟类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冬季必须飞到南方温暖的地方</p><p>C. 迁徙可以使鸟类更好的觅食或繁衍后代</p><p>D. 迁徙是鸟类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迁徙行为,指某种动物或鸟类中的某些种类,每年春季和秋季,有规律的、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定时地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进行的长距离的往返移居的行为现象。秋后大雁南飞是属于季节节律的迁徙行为,是鸟类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p><p>鸟类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具有两翼、胸肌发达、双重呼吸等特点,使鸟类具有强大的飞行能力,所以能长途飞行,A正确;鸟类是恒温动物,体温不随环境变化而变化,在寒冷的冬季也能保持体温恒定,B错误;迁徙利于捕食、寻找配偶等,是生存、繁衍种族的需要,C正确;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长距离的迁居活动,一般是从不适宜的环境迁到环境适宜的地方,是鸟类对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藏羚羊异常机警,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迅速作出反应,主要原因是 ( )</p><p>A. 视觉灵敏 B. 四肢强健</p><p>C. 尾巴短小 D.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藏羚羊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能够对刺激作出灵敏而准确的反应,因此藏羚羊异常机警,能够对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反应,主要原因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p><p>A. 昆虫用来保持体内水分的结构是外骨骼</p><p>B. 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p><p>C. 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并有与肺相通的气囊</p><p>D. 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恒温、胎生等特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昆虫体表有外骨骼,保护和支持内壁柔软的身体,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A正确;身体分节是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B错误;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用肺呼吸,并有与肺相通的气囊,C正确;哺乳动物体表被毛,具有恒温、胎生哺乳等特点,D正确。<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金蝉脱壳”是三十六计中一计,蝉脱掉的“壳”在生物学上称为</p><p>A. 外壳 B. 表皮 C. 皮肤 D. 外骨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蝉脱掉的“壳”是体表的外骨骼,外骨骼具有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功能。</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挂上苍耳果实,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 )</p><p>A. 毁坏了苍耳果实</p><p>B. 帮助苍耳果实传播种子和果实</p><p>C. 人对苍耳果实不会产生作用</p><p>D. 帮助苍耳传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的果实表面有钩刺,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挂上苍耳果实,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和果实,扩大了种子的分布范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水中,鲫鱼不停而有节奏地用口吞水,再由鳃孔排出,其主要作用是( )</p><p>A.滤取食物 B.调节比重</p><p>C.平衡身体 D.进行呼吸</p><p> </p></div></div>
<div><p>【答案】D</p></div>
题型: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平衡指的是 ( )</p><p>A. 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不变的平衡</p><p>B.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数量是相等的</p><p>C. 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p><p>D. 新生的和死亡的动植物数量相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的数量不仅比草食动物多,而且还要维持一定的比例,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它们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p><p>(1)夏天在海水中游泳时,常会遇到水母,海蜇等腔肠动物,它们在身体结构等方面与淡水中的水螅相似,体现在身体呈_____________.</p><p>(2)雨后,有时可以见到蚯蚓在地面上爬行,区分蚯蚓身体前后端的方法是_________.在观察蚯蚓的实验过程中,要使蚯蚓体表保持湿润的原因是____.</p><p>(3)成语“鹬蚌相争”中的鹬、蚌两种动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分别是___;“身体分为头胸腹、两对翅三对足,头上两根感觉须,里头是肉外是骨”描写的是__的特征.</p><p>(4)蝗虫在分类上属于___动物:因家兔在繁殖和哺育后代的过程中具有__的特征,所以属于哺乳动物.</p><p>(5)爬行动物是一种用____呼吸的变温动物,它用产有硬壳的___来繁殖后代.爬行动物中,我国特有的一级保护动物是____.</p><p>(6)“带鱼”、“墨鱼”、“甲鱼”、“鲸鱼”、“鲨鱼”、“鲍鱼”、“娃娃鱼”名称中都有“鱼”字.其中属于鱼的是____.如果请你把上述动物分成两类.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写出一种即可).</p></div></div>
<div><p>【答案】 (1)辐射对称 (2)环带靠近身体前端 利于用湿润的体壁呼吸 (3)肺、鳃 昆虫 (4)节肢 胎生哺乳 (5)肺 卵 扬子鳄 (6)带鱼、鲨鱼 体内是否有脊柱(或体温是否恒定、生殖方式不同、体内是否有膈、心脏是否四腔等,合理即可)</p><p>【解析】(1)水母,海蜇和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p><p>(2)蚯蚓前段稍尖,后端稍圆,在前端有一个分节不明显的环带,故要区分蚯蚓的前端与后端,要看环带的位置,环带靠近身体的前端,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所以,观察蚯蚓时,要经常用浸水的棉球轻轻擦蚯蚓的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其目的是维持蚯蚓的正常呼吸。</p><p>(3)“蚌”是一种软体动物,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软体动物的呼吸器官都是鳃;“鹬”是一种鸟,属于鸟类,鸟类的体内有许多气囊,这些气囊与肺相通,在飞行过程中吸气时,空气进入肺进行气体交换,同时一部分空气进入气囊暂时储存,呼气时,气囊中的气体又进入肺,在肺内进行气体交换,是双重呼吸方式;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一对和单复眼,其中触角具有嗅觉和触觉的作用,即题干中的头上两根感觉须;一般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即里面是肉外是骨,所以这句顺口溜描述的是昆虫的主要特征。</p><p>(4)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均分节,符合节肢动物的特征,属于节肢动物。家兔在繁殖和哺育后代的过程中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所以属于哺乳动物。</p><p>(5)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属于我国一级保护的爬行动物。</p><p>(6)题干中的带鱼、鲨鱼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符合鱼类的特征,属于鱼类。娃娃鱼属于两栖动物;墨鱼、鲍鱼属于软体动物;甲鱼属于爬行动物;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根据动物体内是否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上述动物中的“带鱼”、“甲鱼”、“鲸鱼”、“鲨鱼”、“娃娃鱼”是脊椎动物,“墨鱼”、“鲍鱼”是无脊椎动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鸽子形象优美,性情温顺。家鸽是由野生的原鸽经过长期的人工驯养培育而成的,请据你了解的家鸽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1)家鸽的飞行速度很快,每秒高达数十米,从外形看,它适于飞翔的特点是身体呈__________,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它的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_____,全身除喙和足以外,其他部分都被覆着__________。</p><p>(2)家鸽的气囊直接与肺相通,当家鸽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__________,进行__________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叫__________。这种呼吸方式可以给家鸽提供充足的氧气。</p><p>(3)家鸽的胸骨特化为___________,其上附着发达的__________。</p><p>(4)家鸽等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大力保护鸟类。请你写出一项保护它们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1)流线型, 翼, 羽毛 (2)肺, 两次, 双重呼吸 (3)龙骨突, 胸肌 (4)参考答案:不打鸟(或不毁鸟窝、或不抓雏鸟、或制止伤害鸟的不良行为)</p><p>【解析】(1)“家鸽的飞行速度很快,每秒高达数十米,从外形看”,它适于飞翔的特点是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前肢变成翼;体表被覆羽毛,具有保温作用;<br />(2)从图中来看气囊直接与肺相通,“当家鸽在飞行时,每呼吸一次,空气就两次经过肺,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特有的呼吸方式叫双重呼吸。这种呼吸方式可以给家鸽提供充足的氧气。<br />(3)图中指的是家鸽的龙骨突,其两侧长有发达的胸肌,适于牵动两翼飞行。<br />(4)“家鸽等鸟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界绿色植物方面有很大的作用,我们要大力保护鸟类”。保护它们的措施有:不打鸟、或不毁鸟窝、或不抓雏鸟、或制止伤害鸟的不良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关节结构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ef18786f/SYS201712310152452707336192_ST/SYS201712310152452707336192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2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标号①指的是__________,标号④指的是______________</p><p>(2)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缓冲两骨之间的撞击的是【 】________。</p><p>(3)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 】_________,从组织构成上来看,该结构属于___________组织。</p><p>(4)图中【 】________内有少量滑液,对关节气润滑作用。</p><p> </p></div></div>
<div><p>【答案】 关节头 关节窝 ⑤关节软骨 ②关节囊 结缔 ③关节腔</p><p>【解析】观图可知:①关节头,②关节囊,③关节腔,④关节窝,⑤关节软骨。</p><p>(1)由图可知:①关节头,④关节窝。<br />(2)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br />(3)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br />(4)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关节囊分泌的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该生态系统的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0/22/536153ba/SYS201806202241107521709835_ST/SYS201806202241107521709835_ST.001.png" width="370"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__,后者可以促进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2)图一的食物网由___条食物链组成;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会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若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图一食物网中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p><p>(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__.</p></div></div>
<div><p>【答案】 分解者 4 减少 猫头鹰 草</p><p>【解析】(1)图一中,草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分解者可以促进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2)图一的食物链有:草→兔→猫头鹰、草→兔→蛇→猫头鹰、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因此图一的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p><p>蛇吃鼠、兔,因此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鼠、兔数量增多,导致草的数量会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p><p>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一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因此“图一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p><p>(3)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