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40:44

四川省江油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生物的是</p><p>A. 大雁    B. 鲤鱼    C. 钟乳石    D. 小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大雁、鲤鱼、小麦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营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p><p>A. 葵花朵朵向太阳    B. 大树底下好乘凉</p><p>C. 春风又绿江南岸    D. 春眠不觉晓</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非生物因素光对葵花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春天来了,温度升高,植物开始发芽生长,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春眠不觉晓,是春天温度回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温度适宜有利于睡眠,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温度对生物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 生物圈    B. 草原生态系统    C. 热带雨林    D. 北方针叶林</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如果所用目镜和物镜均为10倍,则对标本的放大倍数为20倍</p><p>B. 如果视野过暗,应用凹面镜反光并增大光圈</p><p>C. 如果视野模糊不清,应先调节细准焦螺旋,再略微调节粗准焦螺旋</p><p>D. 向左上方移动玻片可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是倒立的放大的像。放大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p><p>如果所用目镜和物镜均为放大10倍,则标本的放大倍数为100倍,A错误;光线的强弱由光圈和反光镜控制。当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正确;如果视野模糊不清,应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略微调节细准焦螺旋,C错误;将视野中右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上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b”字母时,物像是( )</p><p>A. b    B. d    C. p    D. q</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显微镜成倒立的像, “倒立”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是上下左右都相反。所以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面粉来自于小麦种子中的(  )</p><p>A. 胚芽    B. 胚轴    C. 胚乳    D. 子叶</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小麦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的种子,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面粉的营养来自于小麦种子的胚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 )</p><p>A. 线粒体    B. 叶绿体    C. 叶绿体和线粒体    D. 细胞膜</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中的叶绿素能吸收光能,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能将细胞中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p><p>线粒体是广泛存在于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呼吸产生能量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细胞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含有叶绿素等色素的质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动物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人体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属于                (      )</p><p>A. 上皮组织&#xa0;B. 神经组织</p><p>C. 结缔组织&#xa0;D. 肌肉组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它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一个细胞群,人体主要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p><p>血液是由有形成份和无形成份两部分组成。有形成份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约占血液的45%,其余55%为无形成份----血浆,血浆中水份占91-92%,其余是各种蛋白质、无机盐和其他有机物质。其中的有形成份红细胞的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白细胞和血小板也是这样。因此血液属于组织,它是一种流动的结缔组织,有营养、保护等功能。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是对几种生物体内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下列哪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246698662709_ST/SYS201906010836246698662709_ST.001.png" width="317"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D→E    B. E→D→C→B→A    C. D→A→B→C→E    D. C→E→B→A→D</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p><p>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污染物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最终危害到人类的安全。<br />依题意,由表中生物体内农药含量可知:C表示生产者,E表示初级消费者,B表示次级消费者,A表示三级消费者,D表示四级消费者。故正确的一条食物链的联系是:C→E→B→A→D。所以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后,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 )</p><p>A. 8条    B. 4条    C. 32条    D. 16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br />(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248809132739_DA/SYS201906010836248809132739_DA.001.png" width="222"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p><p>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所以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和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因此,“某种生物的体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它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得到4个子细胞”,每个子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16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80db0877/SYS201807131714203039183375_ST/SYS201807131714203039183375_ST.001.png" width="140" height="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细胞分裂 </p><p>B. 细胞分化</p><p>C. 细胞生长 </p><p>D. 细胞变形</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图中显示造血干细胞,可不断产生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因此人的造血干细胞产生血细胞的过程在生物学上称为细胞分化。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共同特征是(  )</p><p>A. 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p><p>B. 都生活在水中</p><p>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p><p>D. 体内都有输导组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藻类植物结果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其生殖离不开水。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了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其生殖也离不开水。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细胞内含有叶绿体,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对维持大气中碳一氧平衡起作用的是绿色植物的(   )。</p><p>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吸收作用</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从而维持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所以我们应多植树造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结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的是( )</p><p>①细胞核     ② DNA     ③染色体       ④细胞</p><p>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①③②    D. ①④③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N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它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多个基因,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    )</p><p>A. 将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p><p>B. 储备养料,准备光合作用</p><p>C. 使叶片内的淀粉贮存在叶绿体中</p><p>D. 停止光合作用,使淀粉贮存在叶肉细胞中</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时,要先将天竺葵放到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消耗掉”,以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完整种子胚的结构包括( )</p><p>A. 种皮 子叶 胚根 胚芽    B. 子叶 胚芽 胚轴 胚根</p><p>C. 种皮 胚根 胚芽 胚轴    D. 种皮 胚乳 子叶 胚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它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是新的植物的幼体。</p><p>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和胚两部分,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两片子叶。并且胚的结构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单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一片子叶,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可见胚的结构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花的各部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下列变化中正确的是( )</p><p>A. 子房→种子    B. 胚珠→果实    C. 胚→果实    D. 受精卵→胚</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种子是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是由珠被发育而成、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成。</p><p>绿色开花植物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的发育情况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253093549873_DA/SYS201906010836253093549873_DA.001.png" width="386"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图中可知,子房→果实,胚珠→种子,受精卵→胚;胚→植物体;因此变化中正确的是受精卵→胚。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提倡“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筷子”的出发点是()</p><p>A. 减少个人的经济支出    B. 减少固体垃圾</p><p>C.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D. 移风易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森林是“地球之肺”,每一棵树都是一个氧气发生器和二氧化碳吸收器;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大气湿度和降雨量,森林能够改良气候,降低空气温度,在水的自然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森林能防风固沙,控制水土流失等。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贺卡、一次性筷子需要使用大量的木材,砍伐和毁坏大片的森林。因此我们要“免赠贺卡”、“不用一次性筷子”,以节约木材,进而保护森林。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提倡将植物的秸秆科学的利用,如喂养牲畜,制造建筑材料,高温堆肥后做肥料等。但有些地区仍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农田的大量秸秆,请你回答:</p><p>(1)秸秆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是由秸秆细胞中的____在燃烧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p><p>(2)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植物细胞中的____。</p><p>(3)除了灰分外,构成秸秆细胞的其他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以____等气体形式散失到大气中。</p></div></div>
<div><p>【答案】有机物    无机盐    二氧化碳(或水蒸气)    </p><p>【解析】</p><p>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p><p>(1)由分析可知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能量转化是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如植物秸秆的有机物里就储存了大量的化学能,在燃烧的时候以热能的形式释放出来,能量散失到大气中,使得资源浪费。<br />(2)有机物能够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秸秆燃烧后只留下少量的灰分,这些灰分是植物细胞中的无机物。<br />(3)除了灰分外,构成秸秆的其他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以二氧化碳等气体形式散失到外界环境。</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除病毒外,____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都与细胞的______和分化分不开的,前者使细胞数量增多,后者使细胞体积增大。</p></div></div>
<div><p>【答案】细胞    分裂和生长    </p><p>【解析】</p><p>细胞经过的生理过程有细胞的生长、分裂和分化。</p><p>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小长大,都与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分不开的,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数目增多,刚刚分裂的细胞体积较小,细胞的生长是指细胞由小长大的过程,其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随着细胞体积的逐渐增大,细胞长到一定的程度再进行分化。</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甘薯、白菜堆久会发热是由于____的原因;移栽幼苗时根部带个土坨的目的是保护____,移栽植物时常要去掉一些叶子,这样做是为了____;卧室内不宜摆放过多的绿色植物,因为在夜晚,它的呼吸作用会消耗室内的____,影响居室的空气质量。</p></div></div>
<div><p>【答案】呼吸作用    根毛(幼根和根毛)    降低蒸腾作用    氧气    </p><p>【解析】</p><p>(1)植物的呼吸作用是指在细胞中,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r />(2)成熟区的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br />(3)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主要在叶片进行,叶柄和幼嫩的茎也能少量的进行。</p><p>甘薯、白菜堆放久了会发热的原因是由于其呼吸作用产出较多的热量所致。<br />植物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根,移栽植物应尽量在幼苗期,幼苗期植物的根系较小,有利于带土移栽。这是为了保护幼根和根毛,减少幼根和根毛折断。提高根的吸水能力,从而提高根的成活率。<br />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br />植物在夜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因此把盆花放在卧室内过夜,不仅会使植物与人竞争氧气,还会因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而使室内空气变得浑浊,从而影响人的健康。</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这主要的因为树皮中有运输有机物的____;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通道是____;运输方向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筛管    导管    从下向上    </p><p>【解析】</p><p>筛管是植物韧皮部(树皮内侧)内输导有机养料的管道。由许多管状活细胞上下连接而成。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运输水分所需要的动力来自于叶片进行蒸腾作用所产生的拉力。</p><p>植物体内主要有两条运输管道--导管和筛管。筛管位于韧皮部,运输有机物,方向从上往下;导管位于木质部,运输水和无机盐,方向自下而上。</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由于____引起的,可进行____来弥补。</p></div></div>
<div><p>【答案】传粉不足    人工辅助授粉    </p><p>【解析】</p><p>玉米的果穗常有缺粒现象,最大的可能是传粉不足也就是由于植物开花时,由于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柱头没有接受到花粉而导致的。为了弥补传粉不足,人们常采取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p><p>玉米属于异花传粉中的风媒花,异花传粉的植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制约,例如:如果传粉时期没有风或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传粉的能力就大大降低,从而降低受精的机会,影响到果实和种子的产量.玉米的果穗常常有缺粒,主要是由于传粉不足引起的。为了弥补自然下状态传粉不足,如果辅以人工辅助授粉,同样能提高结果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一定要____;常用的玻片标本有____、____和涂片三种,显微镜的目镜是安装在镜筒中的,物镜则是安装在____上的,显微镜的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____。</p></div></div>
<div><p>【答案】薄而透明    装片    切片(或切片装片)    转换器    乘积    </p><p>【解析】</p><p>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则光线不能通过它进入镜筒内。</p><p>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成像的,必须使可见光能穿过,观察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若不透明,光线就不能通过观察的材料经物镜、目镜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上形成物像成像。<br />玻片标本有三种:切片、涂片和装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在显微镜的结构中,目镜是安装在镜筒中的,物镜则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263092932655_ST/SYS201906010836263092932655_ST.001.png" width="265"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      图所示为动物细胞结构,      图所示为植物细胞结构。</p><p>(2)动物细胞没有,而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           、             和           。</p><p>(3)         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p><p>(4)切西瓜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来自细胞结构的         。</p></div></div>
<div><p>【答案】(1)A  B  (2) 4细胞壁、8液泡、6叶绿体(3)6 叶绿体(4)DNA</p><p>【解析】</p><p>试题(1)由细胞结构示意图可知:[①]细胞膜、[②]细胞核、[③]细胞质、[④]细胞壁、[⑤]细胞膜、[⑥]叶绿体、[⑦]细胞核、[⑧]液泡、[⑨]细胞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在结构上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因此,(A)图为动物细胞结构图,(B)图为植物细胞结构。</p><p>(2)植物细胞有,而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液泡、叶绿体和细胞壁。</p><p>(3)叶绿体能够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将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p><p>(4)细胞质里有⑧液泡,液泡内的细胞液中溶解着多种物质,切西瓜的时候,常常会有很多的汁液流出,这些汁液是来自细胞结构的⑧液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一表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图二是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02015dfa/SYS201901041715422314808609_ST/SYS201901041715422314808609_ST.001.png" width="439"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p><p>(2)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p><p>(3)若图二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鼠→鹰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生物是 _________。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存的生物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__________。</p><p>(4)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草的数量将会_____ ;过一段时间之后,生态系统各生物的数量又会恢复平衡状态,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草→鼠→蛇→鹰  草  阳光(或光能)  减少  自动调节能力</p><p>【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一中的草属于生产者,各种动物属于消费者,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图一中缺少的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br />(2)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图中有5条食物链:草→兔→鹰;草→兔→狐,草→鼠→蛇→鹰;草→鼠→鹰;草→鼠→狐。最长食物链为草→鼠→蛇→鹰。<br />(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在草→鼠→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是草,所以丙对应的生物是草。草原生态系统中生存的生物需要的能量,归根结底来自于阳光。<br />(4)若图一中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兔、鼠的天敌大量减少,食物充足就会大量繁殖,导致兔、鼠的数量就会大量增多,因此草的数量会大量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由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过一段时间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又会恢复平衡。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甲放在温暖地方,乙放在寒冷地方。</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1/08/8159ff82/SYS201906010836265664901276_ST/SYS201906010836265664901276_ST.001.png" width="278"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你认为能萌发的种子是____。</p><p>(2)B种子与A种子构成了一组对照实验其中实验组是____。</p><p>(3)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____ 。</p><p>(4)如果A种子也没萌发,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提示:请回忆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____ 。</p></div></div>
<div><p>【答案】A    B    —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胚不完整或处于休眠期或胚已死亡等    </p><p>【解析】</p><p>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①号种子与A种子、A号种子与②种子、A号种子与B种子,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种子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p><p>(1)(2)甲①号种子所处的环境中缺水水分,因此不能萌发;A号种子具备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即: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因此,种子能萌发;②号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空气,因此不能萌发。③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温度太低且缺水水分,因此种子不能萌发;B号种子所处的环境温度太低,即没有适宜的温度,因此种子不能萌发;⑤号种子浸没在水中,缺少空气,且所处的环境温度太低,因此种子不能萌发。通过B种子与A种子比较,得出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必须有适宜的温度。其中B实验组。<br />(3)种子萌发必须满足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br />(4)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具备了,没有萌发的原因应该是种子的自身的条件不适宜,如胚不完整、胚不是活的或处在休眠期等。此实验的设计缺陷是:种子的数量太少,具有很大的偶然性。</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叶绿素的合成是否与光照有关?某生物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请利用刚萌发出的玉米幼苗及其它用具设计并完成实验。</p><p>(1)实验步骤(不要求写出具体实验用具)</p><p>①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健康玉米幼茁若干,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标记为A.B。</p><p>②A组幼苗放在有光照的环境中,B组幼苗放在____ 。</p><p>③将它们置于其它条件____(填“都相同”或“不相同”)的适宜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叶片的颜色。</p><p>(2)预测实验结果和相关结论:</p><p>①A组叶片变绿B组不变绿,说明____ 。</p><p>②A组叶片不变绿而B组变绿,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p><p>③A组和B组叶片均变绿,说明____ 。</p></div></div>
<div><p>【答案】黑暗环境中    都相同    叶绿素合成与光照有关(或叶绿素合成需要在有光条件下进行)    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    </p><p>【解析】</p><p>实验程序设计时,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等。实验设计步骤书写表达“四步曲”:分组标号→实验处理→培养或观察→结果和结论。</p><p>(1)实验中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根据题意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光的有无。所以A组置于光下,而B组则要置于黑暗环境下。其他无关变量要保证相同,所以应置于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幼苗的颜色。<br />(2)分析应有的实验结果,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表达和处理。该题中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三种情况:<br />实验结果及相关结论:<br />①A变绿B不变,说明光是叶绿素合成的必备条件;<br />②A不变B变绿,说明叶绿素合成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br />③A和B均变绿,说明叶绿素的合成与光照无关。</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江油市七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