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密切相关的成骨细胞位于( )<br />A.骨膜<br />B.骨松质<br />C.骨密质<br />D.骨髓腔</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长骨的结构中,骨膜内有神经和血管.其内还有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骨的修复有关.<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上臂以肩关节为枢纽,可做旋转、环转等各种动作.关节在运动中起着( )<br />A.动力作用<br />B.杠杆作用<br />C.支点作用<br />D.调节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关节在运动中起着支点的作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需要了解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 )<br />A.领域行为<br />B.繁殖行为<br />C.防御行为<br />D.节律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繁殖行为是与动物繁殖有关的行为,包括雌雄两性动物的识别、占有繁殖的空间、求偶、交配、孵卵、及对子代的哺育等;<br />鸟类繁殖的季节里,亲鸟捉到小虫后自己并不立即吃掉,而是将虫带回巢哺育小鸟.这一行为属于繁殖行为.<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和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鹿、兔、蚜虫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统治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因此鹿、兔、蚜虫等植食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肠道内的共生菌群中含有大肠杆菌,该细菌的生殖方式是( )<br />A.营养生殖<br />B.出芽生殖<br />C.孢子生殖<br />D.分裂生殖</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也就是一个细菌横向分裂成两个细菌.长大以后又能进行分裂.分裂时,细胞首先将它的遗传物质进行复制,然后细胞从中部向内凹陷,形成两个子细胞.大肠杆菌属于细菌,因此,大肠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细菌(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泡菜是四川人喜爱的佐餐食品,制作泡菜时需要利用的微生物是( )<br />A.酵母菌<br />B.蓝细菌<br />C.乳酸菌<br />D.青霉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泡菜是美味的小吃,制泡菜也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出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降低菜的品质.故C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乳酸发酵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男性的生殖系统中,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是( )<br />A.睾丸<br />B.输精管<br />C.附睾<br />D.精囊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睾丸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能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A符合题意;<br />B、输精管是输送精子的通道.B不符合题意;<br />C、附睾紧贴睾丸的上端和后缘,分泌附睾液,有助于精子的成熟.C不符合题意;<br />D、精囊腺和前列腺能分泌利于精子活动的黏液,这些黏液与精子共同组成精液.D 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繁殖后代的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br />A.用块茎繁殖马铃薯<br />B.用嫁接法繁殖龙爪槐<br />C.用扦插法繁殖秋海棠<br />D.用种子繁殖向日葵</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C、用块茎繁殖马铃薯、用嫁接法繁殖龙爪槐、用扦插法繁殖秋海棠,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br />D、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向日葵属于有性生殖.<br />因此属于有性生殖的是用种子繁殖向日葵.<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以及对植物的无性生殖的理解,了解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同一生物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称为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一对相对性状的是( )<br />A.有酒窝和无酒窝<br />B.中指有毛和惯用右手<br />C.有耳垂和无耳垂<br />D.褐色眼睛和蓝色眼睛</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有酒窝和无酒窝”、“有耳垂和无耳垂”和“褐色眼睛和蓝色眼睛”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是相对性状.选项B“中指有毛和惯用右手”是两个性状,不是相对性状.如中指有毛和无毛,惯用左手和惯用右手,都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100多年来,科学家在德国先后发现了7具始祖鸟化石,始祖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 )<br />A.古代鱼类<br />B.古代两栖类<br />C.古代爬行类<br />D.古代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37549412694_DA/SYS201708151219037549412694_DA.001.png" width="390" height="2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化石证据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森林古猿进化成人类的过程中,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 )<br />A.两足直立行走<br />B.能够使用工具<br />C.使用语言交流<br />D.大脑容量增加</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学会用火.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林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所以人类祖先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志是能否直立行走.<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几种常见植物的分类情况,图中4种植物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39020431390_ST/SYS201708151219039020431390_ST.001.png" width="228"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水杉和玉米<br />B.水杉和花生<br />C.玉米和水稻<br />D.花生和水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水杉属于裸子植物,玉米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故A错误;<br />B、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花生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故A错误;<br />C、玉米和水稻都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因此二者亲缘关系最近,故B正确;<br />D、花生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而水稻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单子叶植物,二者亲缘关系较远,故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以及对分类的单位的理解,了解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中,幼体与成体的呼吸方式完全不同的是( )<br />A.草鱼<br />B.天鹅<br />C.熊猫<br />D.青蛙</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青蛙幼体只可以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可以在水中生活,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功,属于两栖动物,而草鱼不管幼体还是成体都用鳃呼吸,天鹅属于鸟类用肺呼吸,熊猫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两栖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 )<br />A.25%<br />B.50%<br />C.75%<br />D.100%</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40008958389_DA/SYS201708151219040008958389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了一个女孩,若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几率为50%.<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br />A.竞争关系<br />B.寄生关系<br />C.捕食关系<br />D.共生关系</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顺着食物链逐级传递时具有的特点是( )<br />A.基本不变<br />B.逐级增加<br />C.逐级递减<br />D.没有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流经生态系统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而且流动是单向的、不是循环的,最终在环境中消失.<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春期是人生中重要的生长发育时期.下列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 )<br />A.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br />B.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br />C.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br />D.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C、均衡膳食,注意营养搭配、劳逸结合,科学安排时间、积极锻炼,增强身体素质,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br />D、青春期声带处于变声期,大声喊叫,不利于声带发育,还有可能导致声带受损.<br />因此有关青春期的健康生活方式,不合理的是大声喊叫,促进声带发育.<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黄河流域的黄土高原,曾经有着茂密的森林植被,但后来许多地区变成了荒山秃岭.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br />A.地壳运动频繁<br />B.寒流长期侵袭<br />C.人类过度砍伐<br />D.常年干旱缺水</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于人们对植被的过度开垦,使生物的数量发生变化,导致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导致黄土高原才变成荒山秃岭的.<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森林遭到滥砍乱伐后,导致水土流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人为排放过多的废水废料到湖水中,导致湖水里藻类等浮游植物因营养物质丰富而疯长,影响了水中其他生物的生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   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   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骨连结;运动<br />【解析】解:人和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骨连结包括能活动的、不活动的、半活动的连结,能活动的骨连结叫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骨骼肌有受刺激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r />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br />所以答案是:骨连结;运动<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   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p></div></div>
<div><p>【答案】先天性;实验法<br />【解析】解: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br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br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br />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br />所以答案是:先天性;实验法<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的多样性,既要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源,更要保护珍稀和濒危动物.其保护措施包括:就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我国为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环境,在四川省建立了卧龙自然保护区,这种保护措施属于    .</p></div></div>
<div><p>【答案】易地保护;就地保护<br />【解析】解: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了保护战略和不同的措施,如就地保护、易地保护和法制教育和管理.<br />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属于保护大熊猫措施中的就地保护.<br />易地保护的意思就是把濒危动物抓到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在那里研究繁育保护起来,然后等数量繁育多了,再放归野外,它改变了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容易退化,保护的数量较少,如成都青龙场的大熊猫繁殖基地则属于保护措施中的易地保护.<br />所以答案是:易地保护;就地保护<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微生物是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其中,细菌的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部分构成,但没有成形的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都由外壳和内核两部分组成,其遗传物质位于   部分.</p></div></div>
<div><p>【答案】细胞核;内核<br />【解析】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的,其遗传物质位于内核部分.<br />所以答案是:细胞核;内核<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细菌,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有所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鸟、兔等的受精方式是    . 人和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受精卵是在母体的   内发育成胎儿的.</p></div></div>
<div><p>【答案】体内受精;子宫<br />【解析】解:绝大多数动物进行有性生殖,但受精方式有所不同,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如昆虫、蛇、鸟、兔等的受精方式是体内受精;<br />人和哺乳动物的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这样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br />所以答案是:体内受精;子宫.<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功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的进化过程.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   学说最有说服力.</p></div></div>
<div><p>【答案】由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br />【解析】解: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生命经功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br />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理论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其中,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最有说服力,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br />所以答案是:由水生到陆生;自然选择.<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根据动物的身体里是否具有    , 将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柱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可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   类.</p></div></div>
<div><p>【答案】脊柱;哺乳<br />【解析】解:体内有脊柱的动物称为脊椎动物.如鸟类、鱼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r />所以答案是:脊柱;哺乳.<br />【考点精析】利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遗传病是由   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在传宗接代的过程中,致病基因随着   在家族中代代相传,因而在患者家中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发病比例.</p></div></div>
<div><p>【答案】遗传物质;配子(生殖细胞)<br />【解析】解:遗传病是指完全或部分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疾病,致病基因可通过配子(生殖细胞)在家族中传递,常为先天性的,也可后天发病.如: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智力障碍.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br />所以答案是:遗传物质;配子(生殖细胞)<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五个“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   界.根据植物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种子植物分为   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p></div></div>
<div><p>【答案】动物;裸子<br />【解析】解:(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生物在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将生物分为若干类.如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五大类群.(2)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二者都靠种子繁殖后代,它们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裸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被子植物的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种子包上果皮构成果实.<br />所以答案是:动物;裸子.<br />【考点精析】利用种子植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常见的现代生物技术包括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组织培养技术等.科学家把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的技术属于   技术.在无菌条件下,把非洲紫罗兰叶片的一部分组织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培育成完整的非洲紫罗兰植株的技术属于   技术.</p></div></div>
<div><p>【答案】转基因;组织培养<br />【解析】解:我国科学家将苏云金芽孢肝菌中能够昌盛杀虫毒素的基因转移到棉花体内,该项生物技术属于转基因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将非洲紫罗兰的一小片叶片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结果发育成完整的紫罗兰植株.该生物技术叫做组织培养技术.<br />所以答案是:转基因;组织培养<br />【考点精析】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植物的无性生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或植物细胞的细胞核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如图表示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成分.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44329798448_ST/SYS201708151219044329798448_ST.001.png" width="387"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如图可以看出,构成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和    . 一般来说,一条染色体上含有   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含有   个基因.<br />(2)人的体细胞中含有   对染色体,这些成对的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男性的一对染色体是X和Y,其中来自母方的一条性染色体是    .<br />(3)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它通过指导   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br />(4)一个精子与一个卵细胞结合形成的受精卵,若在发育初期分裂成两个胚胎,进而发育成两个个体,就会产生同卵双生的双胞胎,这样的双胞胎性别相同,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主要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DNA;蛋白质;1;多<br />(2)23;X<br />(3)蛋白质;环境<br />(4)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br />【解析】解:(1)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包括DNA和蛋白质.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分别有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2)人体细胞内有23对染色体,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因此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比体细胞中的少一半,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成对的,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成单的.由精子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的受精卵的染色体数又恢复到父母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因此生物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包含了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并且又恢复到父母体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44329798448_DA/SYS201708151219044329798448_DA.001.png" width="330" height="2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是XY,因此,正常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其中X染色体来自母方,来自父方的是染色体Y.(3)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它通过指导的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基因并不能控制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有很多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4)同卵双胞胎是指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结合产生的一个受精卵,这个受精卵第一次分裂产生两个细胞,由这两个细胞形成两个胚胎;由于他们出自同一个受精卵,因此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br />所以答案是:(1)DNA;蛋白质;1;多;(2)23;X;(3)蛋白质;环境;(4)他们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一样<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以及对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理解,了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已成为当今生物学家日益重视的研究领域,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46693121220_ST/SYS201708151219046693121220_ST.001.png" width="479" height="2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如图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其中,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温度和   等因素,它们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   和能量.<br />(2)如图的各种生物成分中,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   者.<br />(3)生态系统中的动物和植物通过   关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   和物质循环.<br />(4)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植物的   作用进入生物体的.而植物、动物的   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br />(5)在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p></div></div>
<div><p>【答案】<br />(1)阳光;物质<br />(2)生产;分解<br />(3)吃与被吃;能量流动<br />(4)光合;呼吸<br />(5)自动调节;自然<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其中,非生物环境包括空气、土壤、温度和阳光等因素,它们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和能量.(2)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腐生性的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无机物,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入生态循环,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3)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4)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所以非生物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体的;而植物、动物的呼吸作用以及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可以使二氧化碳返回到非生物环境中.(5)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都是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br />所以答案是:(1)阳光;物质(2)生产;分解(3)吃与被吃;能量流动(4)光合;呼吸(5)自动调节;自然<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的卷舌和非卷舌是一对相对性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些家庭的卷舌和非卷舌性状进行了调查,结果统计如表.请分析回答:</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rowspan="2" style="width:71.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组别</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22.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父母性状</p></td><td rowspan="2" style="width:71.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家庭数目</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21.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子女性状</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父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母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非卷舌</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非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非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1</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7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1</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非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9</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非卷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1</p></td></tr></table><p><br />(1)人的舌头能否卷曲的性状表现由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决定,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    . 根据调查结果推测,卷舌和非卷舌性状中,   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第   组的调查结果.<br />(2)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第3组某个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父亲   ;母亲    .<br />(3)若第4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是非卷舌,那么,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卷舌的可能性是    .<br />(4)在第1组家庭中,父母双方都是非卷舌,他们的子女都不出现卷舌,原因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等位基因;卷舌;2<br />(2)aa;AA或Aa<br />(3)50%<br />(4)父母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都只有非卷舌基因<br />【解析】解:(1)“人的舌头能否卷曲的性状表现由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决定,在成对的基因中”,两个不同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br />表格中第2组,父母都是卷舌,子女出现了非卷舌,表明卷舌是显性性状,非卷舌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调查结果推测,卷舌和非卷舌性状中”,卷舌性状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控制,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第2组的调查结果.(2)“若用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则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非卷舌的基因组成是aa.“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第3组某个家庭中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父亲(非卷舌)aa;母亲(卷舌)AA或Aa.(3)“若第4组家庭中的一对夫妇生育的第一个孩子是非卷舌”,那么父亲遗传给非卷舌(aa)孩子的基因一定是a,因此卷舌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412f87b2/SYS201708151219047725218401_DA/SYS201708151219047725218401_DA.001.png" width="239"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卷舌的可能性是50%.(4)“在第1组家庭中,父母双方都是非卷舌,他们的子女都不出现卷舌”,原因是父母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都只有非卷舌基因.<br />所以答案是:(1)等位基因;卷舌;2(2)aa;AA或Aa(3)50%(4)父母通过生殖细胞遗传给子女的都只有非卷舌基因<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94.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组别</p></td><td style="width:73.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p></td><td style="width:73.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p></td><td style="width:71.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p></td><td style="width:71.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p></td><td style="width:73.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馒头碎屑或馒头块</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适量馒头碎屑</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适量馒头碎屑</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适量馒头块</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①</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适量馒头碎屑</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唾液或清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mL唾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mL清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mL唾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mL唾液</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②</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温度</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加入碘液</p></td><td colspan="5"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滴</p></td></tr></table><p>(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br />(1)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 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是   号试管.<br />(2)要探究牙齿的磨碎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   号和   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br />(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请对如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   ②    .<br />(4)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有无唾液;2<br />(2)1;3<br />(3)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br />(4)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r />【解析】解:(1)1和2号试管为一组对照实验,则实验的变量是有无唾液,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变蓝,2号试管变蓝,说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2)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的对照实验,该组实验的结果表明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有助于淀粉的消化.(3)若要利用1号、4号和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的影响,遵循变量唯一原则,只有温度不同,其他条件相同,因此①适量馒头碎屑,②2mL唾液.(4)1号、4号和5号试管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其它条件相同,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证明淀粉已被分解.4号5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证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通过对比可知,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有无唾液;2(2)1;3(3)适量馒头碎屑;2mL唾液(4)温度会影响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