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38:22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br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br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br />C.鲫鱼的身体呈现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水游行<br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啄木鸟的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来增大压强.便于凿开树干捕捉虫子,有利于摄食,A正确;<br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B正确;<br />C、鲫鱼的身体呈梭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有利于水游行,C错误;<br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分是图中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85019887603_ST/SYS201707192104185019887603_ST.001.png" width="102"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丁</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读图可知,甲是树皮、乙是韧皮部、丙是木质部、丁是髓.甲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因此,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来自韧皮部.<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内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br />A.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br />B.气孔白天半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br />C.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br />D.夜间气孔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组成,A错误.<br />B、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白天半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B正确.<br />C、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C正确.<br />D、夜间气孔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D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87389194650_ST/SYS201707192104187389194650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xa0;&#xa0;&#xa0;(选填数字)施加影响.<br />(2)舟山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xa0;&#xa0;&#xa0;&#xa0;&#xa0;&#xa0;<br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br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br />C.随手关闭水龙头.</p></div></div>
<div><p>【答案】<br />(1)⑤<br />(2)B,C<br />【解析】解:(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2)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溶液造成水污染,A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B符合题意;C、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C符合题意.<br />故选:BC<br />所以答案是:(1)⑤(2)B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为响应国务院分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89209470469_ST/SYS201707192104189209470469_ST.001.png" width="178"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xa0;&#xa0;&#xa0; .<br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xa0;&#xa0;&#xa0;能力降低.</p></div></div>
<div><p>【答案】<br />(1)腊梅<br />(2)自动调节<br />【解析】解:(1)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r />所以答案是:(1)腊梅;(2)自动调节<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r />(1)发现青蒿素之前,治疗疟疾的药物主要是奎宁、氯喹等,但长期使用后,疗效明显下降,原因是疟原虫有抗药性.从进化角度看,该抗药性的产生是&#xa0;&#xa0;&#xa0;对疟原虫选择的结果.<br />(2)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在世界各地拯救了无数生命.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属于&#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奎宁、氯喹等药物<br />(2)控制传染源<br />【解析】解:(1)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疟原虫对奎宁、氯喹等药物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奎宁、氯喹等药物时,把抗药性弱的疟原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疟原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疟原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奎宁、氯喹等药物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疟原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疟原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奎宁、氯喹等药物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疟原虫已不再受奎宁、氯喹等药物的影响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对奎宁、氯喹等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所以,从进化角度看,该抗药性的产生是奎宁、氯喹等药物 对疟原虫选择的结果.(2)病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r />所以答案是:(1)奎宁、氯喹等药物(2)控制传染源<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进化会使它们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更适应环境,下列用压强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br />A.啄木鸟的喙又尖又长﹣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摄食<br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br />C.鲫鱼的身体呈现梭形﹣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水游行<br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啄木鸟的嘴很尖,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大小来增大压强.便于凿开树干捕捉虫子,有利于摄食,A正确;<br />B、狗的犬齿很尖,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有利于撕咬食物,B正确;<br />C、鲫鱼的身体呈梭型,可减小游泳时的阻力,有利于水游行,C错误;<br />D、骆驼的趾特别宽大﹣增大受力面积,减少压强,有利于沙漠行走,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某种植物茎的横切面,已知某种蝉是专以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为食.若要分析该汁液的成分,则应该选取的部分是图中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85019887603_ST/SYS201707192104185019887603_ST.001.png" width="102"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丁</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读图可知,甲是树皮、乙是韧皮部、丙是木质部、丁是髓.甲树皮的外侧,具有保护作用,内层为韧皮部,里面有筛管可以运输有机物,因此,这种植物中的有机物汁液来自韧皮部.<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很多人都喜欢种植多内植物,多肉植物的茎或叶肥厚,具有较强的贮水能力,在生活习性上也和一般植物有所不同,其气孔白天关闭,夜间开放,以下关于多肉植物说法错误的是(  )<br />A.它的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构成<br />B.气孔白天半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br />C.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br />D.夜间气孔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植物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组成,A错误.<br />B、气孔被称为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白天半闭,可以减弱蒸腾作用,B正确.<br />C、保水能力强,有利于在干旱环境中生长,C正确.<br />D、夜间气孔开放所吸收的二氧化碳,有利于白天光合作用,D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植物细胞(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87389194650_ST/SYS201707192104187389194650_ST.001.png" width="144" height="1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xa0;&#xa0;&#xa0;(选填数字)施加影响.<br />(2)舟山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xa0;&#xa0;&#xa0;&#xa0;&#xa0;&#xa0;<br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br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br />C.随手关闭水龙头.</p></div></div>
<div><p>【答案】<br />(1)⑤<br />(2)B,C<br />【解析】解:(1)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存在于地球各处,如河流水、海洋水、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等,其中占地球总水量最多的是海洋水.地球上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以及地表径流等环节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断地循环,“南水北调工程”对我国“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状况有所改善,南水北调属于⑤地表径流环节.(2)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溶液造成水污染,A不符合题意;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护水资源,B符合题意;C、随手关闭水龙头.节约水资源,C符合题意.<br />故选:BC<br />所以答案是:(1)⑤(2)B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为响应国务院分布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某科研小组开展了不同pH的酸雨对三种植物叶绿素含量影响的研究,其研究结果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89209470469_ST/SYS201707192104189209470469_ST.001.png" width="178" height="1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随着酸雨pH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受影响程度最大的植物是&#xa0;&#xa0;&#xa0; .<br />(2)长期酸雨不仅破坏植被,还会使生物种类减少,造成生态系统的&#xa0;&#xa0;&#xa0;能力降低.</p></div></div>
<div><p>【答案】<br />(1)腊梅<br />(2)自动调节<br />【解析】解:(1)分析图示数据可知:①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小,受影响的程度增大;②比较三种植物叶绿素叶绿素含量可知,受影响更明显的是腊梅,最小的是木樨;③酸雨PH=4.0对木樨的叶绿素含量没有影响,酸雨PH高于3.0对各种植物的叶绿素含量影响较小.(2)长期酸雨影响会导致部分生物死亡,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得简单,自动调节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br />所以答案是:(1)腊梅;(2)自动调节<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探究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对各种生物和各种建筑物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在发现和分离青蒿素并应用于疟疾治疗方面的重大贡献,荣获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r />(1)发现青蒿素之前,治疗疟疾的药物主要是奎宁、氯喹等,但长期使用后,疗效明显下降,原因是疟原虫有抗药性.从进化角度看,该抗药性的产生是&#xa0;&#xa0;&#xa0;对疟原虫选择的结果.<br />(2)使用青蒿素治疗疟疾,在世界各地拯救了无数生命.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属于&#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奎宁、氯喹等药物<br />(2)控制传染源<br />【解析】解:(1)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疟原虫对奎宁、氯喹等药物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奎宁、氯喹等药物时,把抗药性弱的疟原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疟原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疟原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再使用奎宁、氯喹等药物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疟原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疟原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奎宁、氯喹等药物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疟原虫已不再受奎宁、氯喹等药物的影响了,于是就出现了一种对奎宁、氯喹等药物产生耐药性的疟原虫.所以,从进化角度看,该抗药性的产生是奎宁、氯喹等药物 对疟原虫选择的结果.(2)病人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传染源,因此“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分析,对病人进行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r />所以答案是:(1)奎宁、氯喹等药物(2)控制传染源<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舟山市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