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二)(4月份)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br />A.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br />B.上网查找学习资料<br />C.进行林木资源清查<br />D.用放大镜看鸟卵的结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用直尺测量肾蕨的高度属于测量法,A错误.<br />B、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B错误.<br />C、进行林木资源清查属于调查法,C错误.<br />D、用放大镜看鸟卵的结构属于观察法,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科学探究的方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br />A.“超级细菌”﹣转基因技术<br />B.制醋﹣醋酸菌发酵<br />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br />D.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无土栽培</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超级细菌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A正确;<br />B、利用醋酸菌发酵制醋,B正确;<br />C、“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C正确;<br />D、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需要了解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有关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关节是由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组成的<br />B.海豚顶球表演是一种先天性行为<br />C.蜜蜂利用舞蹈传递信息<br />D.蚂蚁不具有社会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A叙述不正确;<br />B、海豚顶球表演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叙述不正确;<br />C、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蜜蜂是通过舞蹈传递食物信息的.C叙述正确;<br />D、蚂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群体中有雌蚁(就是蚁后,是专职的“产卵机器“)、雄蚁(与雌蚁交配)、工蚁(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和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具有社会行为.D叙述不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掌握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鸡打鸣”这种动物行为所具有的特点是( )<br />①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 ②由生活经验获得的 ③动物生来就有的 ④由动物生活环境因素决定的.<br />A.①②<br />B.③④<br />C.②③<br />D.①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公鸡打鸣”这种动物行为是①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③动物生来就有的,属于先天性行为.<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时节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到大自然游山玩水,探险宿营,可如果在野外不小心被毒蛇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蛇毒血清,所注射的物质和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br />A.抗体 切断传播途径<br />B.抗原 切断传播途径<br />C.抗体 保护易感人群<br />D.抗原 保护易感人群</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疫苗是由低毒的、灭活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能产生免疫力,有效的预防某种传染病,相当于抗原.<br />抗毒血清是对于某种毒素抵抗或可以使毒性减弱、消失的血清,属于抗体.因此如果不幸被疯狗咬伤,应及时就医并注射抗狂犬病血清,所注射的抗狂犬抗病血清属于抗体.<br />抗狂犬病血清能抵抗狂犬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狂犬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所采取的措施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传染病及其预防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生物中,与如图所示生物亲缘关系较远的一个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001.png" width="106" height="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002.png" width="55"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003.png" width="66"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004.png" width="61"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SYS201708151247185305429642_ST.005.png" width="63"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选项中的A是蜈蚣、B是螃蟹、D是蜘蛛都属于节肢动物,而C蛇属于爬行动物,因此与题干中生物亲缘关系较远的蛇.<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分类的单位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基本单位是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一段时间内某植物叶片吸收二氧化碳与光照强度关系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8254573929_ST/SYS201708151247188254573929_ST.001.png" width="125"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b段表示该植物不进行光合作用<br />B.ac段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r />C.b点表示该植物既不进行光合作用,也不进行呼吸作用<br />D.cd段表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再进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ab段植物吸收的二氧化碳低于零表示植物进行呼吸作用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小于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A错误;<br />B、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多,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从图示可以看出,在ac段,叶片吸收的二氧化碳逐渐增多,说明该植物的光合作用不断地增强,但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B正确;<br />C、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b点的二氧化碳吸收相对量为零,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等于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C错误;<br />D、cd段表示光合作用趋于稳定,D错误.<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形态结构特点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兔的牙齿有了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提高了摄取食物和对食物的消化能力<br />B.蜥蜴体表有角质鳞片,只具有保护作用<br />C.鱼鳃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鱼在水中呼吸<br />D.家鸽每呼吸一次,要在肺和气囊中各进行一次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家兔是草食性动物,牙齿具有门齿、臼齿的分化,兔的犬齿退化、盲肠发达适于消化植物纤维,与其植食性相适应,A错误.<br />B、蜥蜴体表具有角质的鳞片或甲,这些结构不仅保护了身体,还能够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有利于适应陆地生活,B错误.<br />C、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适于水中生活,C正确.<br />D、当家鸽飞行时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为双重呼吸;而家鸽体内的气囊只起到辅助呼吸的作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在森林中不小心迷失方向,看到一棵树的树干一面长有苔藓植物,而背面没长,那么由此可以初步判断长有苔藓植物的一侧向着( )方.<br />A.东<br />B.西<br />C.南<br />D.北</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苔藓植物的受精离不开水,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如墙壁的背阴处,树木的背阴处等.在树林中,树的北面是背光面,较为阴暗潮湿,所以长有苔藓的一面是北面,据此就可以辨认方向了.<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杏仁露是我们大家比较喜欢喝的一种饮料,用来制作杏仁露的主要原料是杏仁,杏仁是由图所示的哪部分结构发育而来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9968875184_ST/SYS201708151247189968875184_ST.001.png" width="123"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br />B.②<br />C.③<br />D.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受精完成后子房的发育情况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89968875184_DA/SYS201708151247189968875184_DA.001.png" width="283"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中可知,植物在完成受精作用后,子房发育成果实,胚珠就发育成种子,珠被发育成种皮.因此杏仁种子是④胚珠发育而来.<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炎热的夏季去海水中冲凉,是不少市民避暑的第一选择,在海边游泳被海蜇蜇伤后,用肥皂水进行清洗可缓解疾病,下列有关海蜇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海蜇的消化腔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br />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br />C.海蜇的身体有内、中、外三个胚层<br />D.海蜇与水螅、涡虫同属于腔肠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海蜇有口无肛门,A错误;<br />B、海蜇蛰人的刺细胞分布在外胚层中,B正确;<br />C、海蜇的身体有内、外两个胚层,C错误;<br />D、海蜇与水螅同属于腔肠动物,涡虫属于扁形动物,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腔肠动物(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的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示意图,与此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91667746623_ST/SYS201708151247191667746623_ST.001.png" width="248"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屈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r />B.3是骨骼肌的肌腱,4是骨骼肌的肌腹<br />C.1和2相互配合,牵动骨完成屈肘或伸肘动作<br />D.听到口令做屈肘动作是通过神经中枢完成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跨过关节分别固定在两块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r />A、屈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A错误.<br />B、4是骨骼肌的肌腱,3是骨骼肌的肌腹,B错误.<br />C、1和2相互配合,牵动骨完成屈肘或伸肘动作,C正确.<br />D、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听到口令做屈肘动作是通过神经中枢的协调在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完成的,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人体消化道内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结构,该结构的名称及其能够吸收的部分物质分别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92864266730_ST/SYS201708151247192864266730_ST.001.png" width="151" height="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小肠皱襞;葡萄糖、氨基酸<br />B.小肠绒毛;多肽、水<br />C.小肠绒毛;维生素C、甘油<br />D.小肠皱襞;麦芽糖、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图示小肠绒毛,小肠吸收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相关知识,掌握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国种业功勋人物李登海,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高产纪录,他培育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使我国每亩土地由养活1个人提升到4.5个人.下面关于紧凑型玉米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紧凑型玉米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乳、子叶组成<br />B.在紧凑型玉米种子的纵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子叶<br />C.紧凑型玉米为雌雄同株植物,传粉方式是自花传粉<br />D.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减少植株间相互遮光,提高光合效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玉米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胚的组成中没有胚,A错误;<br />B、玉米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所以在新鲜的玉米种子剖面上滴加碘液,变蓝的部分是胚乳,B错误;<br />C、玉米是雌性同株,靠风力完成异花传粉.C错误;<br />D、紧凑型玉米的叶片与茎的夹角小,减少植株间相互遮光,提高光合效率,从而能提高产量,D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女性生殖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94417715243_ST/SYS201708151247194417715243_ST.001.png" width="119"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如果没有1结构是无法形成月经的<br />B.受精卵开始分裂的场所是2<br />C.怀孕是指受精卵植入3的内膜的过程<br />D.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的是2</p></div></div>
<div><p>【答案】A,B<br />【解析】解:A、月经,又称作月经周期,是生理上的循环周期,育龄妇女每隔一个月左右,子宫内膜发生一自主增厚,血管增生、腺体生长分泌以及子宫内膜崩溃脱落并伴随出血的周期性变化.这种周期性阴道排血或子宫出血现象,称月经.女性月经周期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调控卵巢功能的上级机构(下丘脑和垂体)与1卵巢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br />B、受精卵在2输卵管内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B正确<br />C、胚泡缓慢地移动到3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C错误;<br />D、1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D错误.<br />故选:A、B<br />【考点精析】掌握人的生殖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种植物种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199798505226_ST/SYS201708151247199798505226_ST.001.png" width="130"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大豆种子萌发时,图中⑤提供了营养物质<br />B.某些植物的种子萌发露出土面后,子叶还能进行一定时期的光合作用<br />C.大豆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④,玉米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⑥<br />D.大豆种子与玉米、水稻种子相比,玉米、水稻种子没有⑥</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子叶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种子萌发时,④子叶提供了营养物质,错误;<br />B、某些植物的种子萌发露出土面后,子叶还能进行一定时期的光合作用,直到长出新的叶子,正确;<br />C、大豆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大豆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子叶;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中,因此玉米种子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胚乳,而不是胚,错误;<br />D、大豆种子属于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和胚;玉米和水稻种子属于单子叶植物,种子包括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种子的结构,掌握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微生物是一类结构简单,一般小于0.1毫米的微小生物的统称,它们种类繁多,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201512376664_ST/SYS201708151247201512376664_ST.001.png" width="300"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②④都属于真核生物<br />B.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①<br />C.②以长出芽胞的方式进行繁殖<br />D.①②④营腐生生活,③营寄生生活</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①④都属于真核生物,而②属于原核生物,而不是①②④都属于真核生物,错误;<br />B、①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发酵产生酒精;做面包时,经常要用到①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逸出使面包暄软多孔.因此人们酿酒、做面包离不开①,正确;<br />C、②细菌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错误;<br />D、①营腐生生活,②细菌寄生或腐生,③营寄生生活,④营腐生生活,而不是①②营腐生生活,③④营寄生生活,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司机对信号灯的关注是行车安全的中重要环节,下列有关视觉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如果信号灯过亮,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大<br />B.司机遇到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br />C.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睫状体的曲度<br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光线由亮变暗,瞳孔扩大,光线由暗变亮,瞳孔缩小,因此如果信号灯过亮,司机眼睛的瞳孔将变小而不是变大,错误;<br />B、司机遇到红灯停、绿灯行,这是一种后天性行为,错误;<br />C、通过睫状体的收缩或舒张来调节晶状体曲度的大小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因此要看清远处的交通标志需调节晶状体的曲度而不是睫状体的曲度,错误;<br />D、信号灯光线进入眼球的顺序是: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正确.<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辣椒果皮红色(A)对黄色(a)为显性,若将红色辣椒(Aa)的花粉受到黄色辣椒(aa)柱头上,则黄色辣椒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br />A.黄色 Aa或aa<br />B.红色 Aa<br />C.红色 Aa或aa<br />D.红色或黄色 Aa或aa</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将红色番茄(Aa)的花粉授到黄色番茄(aa)的柱头上,其遗传过程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205296295208_DA/SYS201708151247205296295208_DA.001.png" width="319" height="3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解中可以看出黄色番茄所结种子的基因是Aa、aa,而果皮的基因组成并没有改变,仍然是aa,颜色是黄色.<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对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理解,了解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人类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r />B.环境改变是引起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r />C.从高产奶牛的人工选择中无法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br />D.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如果没有遗传,生物不能延续繁衍,自然选择也就失去了意义.正因为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点,自然选择才能成为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 生物的变异在生物进化上的意义是,可遗传的有利变异会出现新的生物类型,使生物能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不断进化,因此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A正确;<br />B、有些变异是环境改变引起的,也有有些变异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如白化病,B错误;<br />C、由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使得生物在繁殖中出现了不同的变异个体(适应周围环境与不适应周围环境),为选择提供了选择的资料,是选择的基础.所以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过程中,被选择的是生物的变异,因此,从高产奶牛的人工选择中可以观察到自然选择的效应,C错误;<br />D、人类进化的先后顺序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不是南方古猿→直立人→能人→智人,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自然选择学说和人类的进化,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206958743722_ST/SYS201708151247206958743722_ST.001.png" width="229"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   条食物链.能量损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    .<br />(2)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   营养级.<br />(3)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生物是    . 能够利用秸秆制造沼气   菌.<br />(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的最终来源是   ;在该生态系统中,   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试从分析其原理是:    .<br />(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   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    .</p></div></div>
<div><p>【答案】<br />(1)4;水稻→家畜<br />(2)三、四<br />(3)食用菌、甲烷菌;甲烷<br />(4)生产者;物质和能量;以“水稻→鼠→蛇”食物链为例,若人们制止捕杀蛇,会减少老鼠的数量,从而增加水稻产量(言之有理即可)<br />(5)自动调节;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成分复杂<br />【解析】解:(1)图中食物链有:水稻→鼠→蛇、水稻→昆虫→蛙→蛇、水稻→昆虫→鸟→蛇、水稻→家畜,所以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4条食物链.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能量损耗最少的一条食物链是最短的食物链即水稻→家畜.(2)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四营养级.(3)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生物是食用菌、甲烷菌.能够利用秸秆制造沼气甲烷菌.(4)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生产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物质的最终来源是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其原理是:以“水稻→鼠→蛇”食物链为例,若人们制止捕杀蛇,会减少老鼠的数量,从而增加水稻产量.(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成分复杂.<br />所以答案是:(1)4;水稻→家畜(2)三、四 (3)食用菌、甲烷菌;甲烷 (4)生产者;物质和能量; 以“水稻→鼠→蛇”食物链为例,若人们制止捕杀蛇,会减少老鼠的数量,从而增加水稻产量(言之有理即可)(5)自动调节;生物种类多,生态系统成分复杂<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7年日照市初中学生学业体质测试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图甲是某校学生参加测试的一个画面,图乙为人体完成反射活动后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207876840903_ST/SYS201708151247207876840903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测试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此反射类型是   ;<br />(2)在此反射中,学生听到枪声的感受器位于内:参加跑步的同学身体轻盈,像离弦的箭飞驰在跑道上,在这个过程中要靠   来维持身体的平衡.<br />(3)看到上一组同学的身影由近及远,站在起点候跑的同学的晶状体曲度有何变化    .<br />(4)某同学突然踩到同伴的脚而迅速抬起,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br />(5)测试结束,大多数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最后冲刺的瞬间,带队老师情绪激动,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这是   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r />(1)大脑皮层;复杂反射<br />(2)小脑<br />(3)由小变大<br />(4)A→B→E→C→D<br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br />【解析】解:(1)测试中学生听到发令枪声后立刻起跑,产生听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此反射类型是复杂反射.(2)在此反射中,学生听到枪声的感受器位于内:参加跑步的同学身体轻盈,像离弦的箭飞驰在跑道上,在这个过程中要靠 小脑来维持身体的平衡.(3)人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由于晶状体凸度的变化,视近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大,视远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小,所以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而来,终点裁判员的晶状体的变化是由小变大.(4)某学生突然踩到同伴的脚而迅速抬起,属于一种简单反射,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A感受器→B传入神经→E神经中枢→C传出神经→D效应器.(5)测试结束大多数同学取得了优异成绩,特别是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最后冲刺的瞬间,带队的老师情绪激动,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所以这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结果.<br />所以答案是:(1)大脑皮层;复杂反射; (2)小脑;(3)由小变大;(4)A→B→E→C→D;(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br />【考点精析】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部分血液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208787467902_ST/SYS201708151247208787467902_ST.001.png" width="163"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若⑤为小肠内毛细血管,在结构上适于物质交换的特点有   (写出一条即可):食物中复杂的有机物需分解成   才能被小肠吸收;<br />(2)若图中①表示肺部毛细血管,那么血液流经①后的性质变化为    . ①处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的分布特点是    .<br />(3)若⑤为肾脏的毛细血管,则④比⑥内血液中明显减少的成分是    , 写出肾动脉、肾静脉、输尿管三个部位的尿素浓度大小比较:   (用>表示);<br />(4)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心脏相关腔室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    .<br />(5)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⑤→    .</p></div></div>
<div><p>【答案】<br />(1)小肠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机小分子物质<br />(2)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br />(3)尿素、尿酸、氧气;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br />(4)⑦→⑩→③→⑨<br />(5)④→③→⑨→②→①<br />【解析】解:(1)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面积;小肠内具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多种消化液;肠液和胰液含有消化食物的多种酶,胆汁内没有消化酶,只对脂肪起、乳化作用;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这些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食物中的大分子有机物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可吸收的有机小分子物质.(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毛细血管管径小,只允许红细胞呈单行通过;这样的结构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血液内的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3)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尿的形成过程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并排出体外,因此从肾脏里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会明显减少,另外组织细胞消耗氧气,氧气量也减少;缠绕在肾小管上的毛细血管将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送回血液.肾脏是人体的清洁器官,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会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以及部分无机盐,不会重吸收尿素等废物,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等形成尿液,因此血液经肾静脉流出时尿素含量大大降低,因此尿素浓度大小比较: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4)血液由静脉血管进入心房,再由心房进入心室,由心室进入动脉,血液从⑦左心房开始,进入⑩左心室,由左心室开始把血送向全身各处,最后收集到③右心房,完成体循环,再把血液送到⑨右心室,故用数字和箭头表示心脏相关腔室之间,血液流动的方向是⑦→⑩→③→⑨.(5)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此处含二氧化碳量多,氧气量少,血液流经此处时,二氧化碳进入血液,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这样含二氧化碳量较多的静脉血进入④下腔静脉,收集到达心脏的③右心房,右心房的血进入⑨右心室,心室收缩时开始了肺循环,血液进入②肺动脉,最终达到了肺部毛细血管,静脉血内的二氧化碳量高于肺泡内二氧化碳量,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经过呼吸运动排出体外.故若⑤为下肢处毛细血管,请用数字和箭头表示肌肉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经血液循环排出体外的途径:⑤→④→③→⑨→②→①.<br />所以答案是:(1)小肠毛细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机小分子物质(2)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肺泡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3)尿素、尿酸、氧气;输尿管>肾动脉>肾静脉(4)⑦→⑩→③→⑨(5)④→③→⑨→②→①<br />【考点精析】利用血液循环的途径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七年级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利用课余时间,用银边天竺葵做材料,对“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做了进一步探究.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f04ff97/SYS201708151247210186163675_ST/SYS201708151247210186163675_ST.001.png" width="560" height="2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请根据图示,写出正确的操作步骤:   (用箭头和序号表示);上述图中有一处操作有误,请改正:    .<br />(2)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照,其变量是   ;预测在步骤⑥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br />(3)步骤⑥中,a处不变蓝的原因是    .<br />(4)步骤⑦中,一昼夜后塑料袋内壁上出现许多水珠,主要原因是    ,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br />(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 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写出一条即可)</p></div></div>
<div><p>【答案】<br />(1)⑦→①→③→②→⑤→④→⑥;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br />(2)二氧化碳;A叶片b部分变蓝,B叶片b部分不变蓝,a处不变蓝<br />(3)无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br />(4)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r />(5)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或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等)(只要答出2条且合理即可得分)<br />【解析】解:(1)“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验操作步骤是⑦暗处理一昼夜→①设置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③取下叶片→②酒精脱色→⑤滴加碘液→④清水冲洗→⑥观察叶色变化.所以正确的操作步骤:⑦→①→③→②→⑤→④→⑥.<br />酒精能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直到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酒精脱色时要隔水加热.所以图②操作有误,改正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2)、(3)A装置中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A装置有二氧化碳;B装置中氢氧化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B装置中没有二氧化碳.所以步骤①中,A、B两装置形成了相互对肌对照,其变量是二氧化碳.步骤⑥中,a银边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A叶片的b能吸收到二氧化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变蓝色;B叶片的b,由于缺乏二氧化碳,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色.所以a与b相互对照所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内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步骤⑦中的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上会出现水珠,这些水分是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并通过茎内木质部里的导管自下往上运输来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步骤⑦中,一昼夜后试管中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5)受该实验的启发,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温室内农作物的产量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或延长光照时间;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蔬菜大棚内通风;合理密植,让作物的叶片充分利用单位面积光照,而不互相遮挡;间作套种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br />所以答案是:(1)⑦→①→③→②→⑤→④→⑥;小烧杯装酒精、大烧杯装清水,隔水加热;(2)二氧化碳;A叶片b部分变蓝,B叶片b部分不变蓝,a处不变蓝;(3)无叶绿体,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4)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呼吸作用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5)增加光照、提高二氧化碳含量(或合理密植,或间作套种等)(只要答出2条且合理即可得分).<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