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br />B.生物也能影响和改变环境<br />C.生物在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br />D.生物与环境相互不影响</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因此,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环境的,A正确;<br />B、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和改变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B正确;<br />C、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影响着生物,生物生存发展中不断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C正确;<br />D、生物不但能适应环境,也能改变环境,同时环境影响生物,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绿色植物主要类群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藻类植物有多细胞个体<br />B.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br />C.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br />D.油松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藻类植物结构简单,大多为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正确.<br />B、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正确.<br />C、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正确.<br />D、油松属于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场所依次是( )<br />A.输卵管、子宫、卵巢<br />B.卵巢、子宫、输卵管<br />C.卵巢、输卵管、子宫<br />D.输卵管、卵果、子宫</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子宫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沁雌性激素的作用.<br />因此,人体产生卵细胞,形成受精卵和胚胎发育的场所依次是卵巢、输卵管、子宫.<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缩手反射反射弧的模式图,若④处损伤,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时将表现为(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d43a8fa5/SYS201708151246447513814874_ST/SYS201708151246447513814874_ST.001.png" width="182"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有感觉,且能缩手<br />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br />C.无感觉,但能缩手<br />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反射弧不完整,即使有较强的刺激,感受器发出的神经冲动,不能经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导到效应器骨胳肌,骨骼肌接收不到神经冲动,不能收缩舒张,导致肌肉瘫痪;但是神经冲动能经过神经中枢、脊髓内的白质上行传导到大脑的躯体感觉中枢,形成感觉.<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引体向上”是一项体育运动.下列关于人完成该动作的描述错误的是( )<br />A.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br />B.完成动作的整个过程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r />C.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br />D.需要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做“引体向上”时,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多组肌肉的协作完成,A正确.<br />B、有多组骨骼肌群参与,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B错误.<br />C、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正确.<br />D、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br />A.桃树在开花以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br />B.水螅和酵母菌以出芽方式产生新个体<br />C.把大丽花的块根种在土里长成新个体<br />D.蘑菇和葫芦藓通过孢子萌发产生新个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种子的胚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桃树在开花以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属于有性生殖;<br />BCD、水螅和酵母菌以出芽方式产生新个体、把大丽花的块根种在土里长成新个体、蘑菇和葫芦藓通过孢子萌发产生新个体,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因此都属于无性生殖.<br />因此属于有性生殖的是桃树在开花以后会结出果实和种子.<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的有性生殖,掌握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果蝇分布广、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繁殖能力强,染色体数目少,有眼色、翅型、体色等多种性状,是遗传学的模式生物.遗传学家摩尔根以此为实验材料,揭示出了遗传学重要定律.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d43a8fa5/SYS201708151246454090124963_ST/SYS201708151246454090124963_ST.001.png" width="138"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1910年5月,摩尔根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称做    .<br />(2)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其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由X、Y染色体决定,请写出这只白眼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    .<br />(3)果蝇的长翅和残翅由一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用A表示,隐性基因用a表示)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性状及数量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br />①果蝇长翅和残翅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    . <br />②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 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    . <br />③亲代的基因通过   作为“桥梁”传递给子代.<br />(4)果蝇在发育过程中,需要经历不食不动的蛹期,其发育过程属于    .<br />(5)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的幼虫在25℃环境下发育成长翅果蝇;在35~37℃环境下,部分幼虫发育成残翅果蝇,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   共同作用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r />(1)变异<br />(2)6+XY或3对+XY<br />(3)长翅;Aa;AA或Aa;生殖细胞(或精子与卵细胞)<br />(4)完全变态发育<br />(5)基因和环境<br />【解析】解:(1)在红眼的果蝇群中发现了一只异常的白眼雄性果蝇,指亲代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称做变异.(2)已知果蝇体细胞中有四对染色体,性别决定方式与人类相同,白眼雄性果蝇性别决定方式是XY型,则白眼雄性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6+XY或3对+XY.(3)①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由表中所示的遗传结果可知:一对长翅果蝇交配后产下的子代果蝇有长翅和残翅两种性状,子代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新出现的性状是隐性性状,亲代所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即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则亲代个体表现的性状是显性性状,子代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根据遗传图解亲代都是长翅,后代有残翅,因此残翅是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aa,亲本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都是Aa.子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d43a8fa5/SYS201708151246454090124963_DA/SYS201708151246454090124963_DA.001.png" width="320"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生殖细胞(或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4)果蝇的发育过程都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5)由于两组果蝇的基因型相同,二所处的温度不同,导致表现型也不同,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由此可知,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r />所以答案是:(1)变异;(2)6+XY或3对+XY;(3)①长翅;②Aa;AA或Aa;③生殖细胞(或精子与卵细胞);(4)完全变态发育;(5)基因和环境<br />【考点精析】掌握昆虫的发育和基因与性状遗传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甲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d43a8fa5/SYS201708151246458381394839_ST/SYS201708151246458381394839_ST.001.png" width="303"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食物中的淀粉在   系统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②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   (填一激素名称)的分泌量将增多,从而使血糖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葡萄糖到达心脏的第一个腔是    .<br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 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br />(3)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    , 供生命活动需要.</p></div></div>
<div><p>【答案】<br />(1)消化;胰岛素;右心房<br />(2)肺;血红蛋白;动脉血<br />(3)能量<br />【解析】解:(1)食物中的淀粉在消化系统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着②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的进行,健康人体内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增多,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胰岛素的作用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等.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后,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由右心房进入右心室,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因此人体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心脏的腔室是右心房.(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3)线粒体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因此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br />所以答案是:(1)消化;胰岛素;右心房;(2)肺;血红蛋白;动脉血;(3)能量<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某同学所做的探究实验.请你分析:<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d43a8fa5/SYS201708151246459197169097_ST/SYS201708151246459197169097_ST.001.png" width="470"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实验是探究   对淀粉的消化作用.<br />(2)实验过程D中2号试管中颜色   (填“变蓝或不变蓝”),原因是    .<br />(3)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温调为8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的颜色    .<br />(4)使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的目的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唾液<br />(2)不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br />(3)均变蓝色<br />(4)模拟口腔温度,使唾液淀粉酶在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有充分的作用时间<br />【解析】解:(1)分析图示中的实验设置可知:1号试管和2号试管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2)2号试管中由于加入的是唾液,在温度适宜的情况下,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1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清水对淀粉没有消化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3)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高温或低温都会抑制酶的活性,将实验装置放在80℃的环境下,酶的活性受到影响,2号试管中的淀粉也没有被分解或分解不彻底,因此滴加碘液后两个试管中的液体都会变蓝色.(4)消化酶发挥最好效果的温度是与人体的温度相同的,即37℃左右.因此在实验中要将装置放在37℃的温水中10分钟.在该温度下,消化酶的活性最高.所以使试管放在37℃温水中10分钟的目的是:模拟口腔温度,使唾液淀粉酶在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有充分的作用时间<br />所以答案是:(1)唾液;(2)不变蓝;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麦芽糖;(3)均变蓝色(4)模拟口腔温度,使唾液淀粉酶在活性发挥的最佳温度有充分的作用时间<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的消化(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咳咳咳”!咳嗽时,短促深吸气,声门紧闭,肋间肌、膈肌等呼吸肌快速猛烈收缩,使肺内高压的气体喷射而出.随着急速冲出的气流,呼吸道内的异物、分泌物以及所粘附的细菌、病毒等以飞沫、痰的形式被排出体外.飞沫、痰中常常含有大量的病原体,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重要途径.请分析回答:<br />(1)肺内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了:肺→支气管→气管→   →咽→鼻腔.<br />(2)呼吸道黏膜作为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   免疫.<br />(3)肺结核是引发咳嗽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卫生部规定,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必须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在免疫学上,卡介苗属于    .</p></div></div>
<div><p>【答案】<br />(1)喉<br />(2)非特异性<br />(3)抗原<br />【解析】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肺里的气体排出体外依次经过:肺→支气管→气管→喉→咽→鼻;(2)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这种免疫能力是人一出生就有的,人人都有,对多种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引起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物质就是抗原.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因此新生儿刚出生就注射卡介苗以预防结核病,接种的卡介苗属于抗原.<br />所以答案是:(1)喉 (2)非特异性(3)抗原<br />【考点精析】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