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六单元第二章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的相对数量关系,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7/09/4e2eadb9/SYS201905070913184502892342_ST/SYS201905070913184502892342_ST.001.png" width="171"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甲、乙、丙三者中含能量最多的 </p><p>A甲→乙→丙 B乙→丙→甲 </p><p> C丙→乙→甲 D甲→丙→乙</p></div></div>
<div><p>【答案】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循环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c7e95b0/SYS201905200911233604102032_ST/SYS201905200911233604102032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A、D分别代表生产者和分解者</p><p>B. 图中可代表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的标号是①②③④⑤</p><p>C. 图中的一条食物链为A→B→C</p><p>D. 动物能促进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该图表示了生物圈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的组成中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A代表了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绿色植物);B、C代表消费者(植食动物和肉食动物);C代表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绿色植物呼吸①和动物的呼吸②③呼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绿色植物通过⑥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转变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④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⑤表示化石燃料的燃烧,据此解答。</p><p>光合作用实质上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A代表绿色植物--生产者,是食物链的起始环节;B代表植食动物、C代表肉食动物--消费者;D代表细菌和真菌--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把动植物等残体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A正确;<br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⑥吸收大气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⑥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氧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图中①②③能释放产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以图中①②③代表的生理过程是呼吸作用,B错误;<br />食物链的写法是生产者A开头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动物B)次级消费者(肉食动物C),即A→B→C,C正确;<br />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有机物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尽可能的让能量流向( )</p><p>A. 稻子 B. 所有植物 C. 所有生物 D. 人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将非生物的能量--太阳能、非生物的物质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藏在有机物中,从而养育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生产者是一切消费者和分解者物质和能量的源泉,因此在一片稻田中,人们总是尽可能的让能量流向稻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p><p>A. 照射到生态系统上的全部太阳能</p><p>B. 照射到绿色植物上全部太阳能</p><p>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p><p>D. 流入消费者体内的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p><p>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中。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p><p>B. 当动物以植物为食后,植物体内的能量就全部流入到动物体内,供动物生长的需要</p><p>C. 没有绿色植物,自然界的碳、氧相对平衡难以维持</p><p>D. 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A、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所以在生态系统中,二氧化碳是碳循环的重要物质,正确,不符合题意;</p><p>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固定在它们所制造的有机物中,太阳能就转变为化学能,输入了生态系统的第一营养级,能量从第一营养级流入到第二营养级,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当植食性动物被其他动物捕食后,能量再次被传递,在输入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错误,符合题意;</p><p>C、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正确,符合题意;</p><p>D、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是循环流动的,如氮、磷、硫等也和碳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正确,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山上的野生植物没人为其施肥,但长势也很好,主要是因为它们能从土壤中吸收丰富的无机盐。土壤中的无机盐主要来自于( )。</p><p>A. 植物体流失的 B. 土壤中固有的</p><p>C. 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的遗体产生的 D. 雨水中含有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p>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积攒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生活在山上的野生植物没有人为其施肥,能从土壤中吸收丰富的无机盐,长势很好。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时,其特点是( )</p><p>A. 单向传递,逐级不变</p><p>B. 单向传递,逐级递减</p><p>C. 循环流动,逐级增加</p><p>D. 循环流动,逐级递减</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下图为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0/08/bb3f0ec1/SYS201905300839439733483154_ST/SYS201905300839439733483154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表示动物体内能量流向植物 B. ③表示光合作用</p><p>C. ⑤表示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 D. ④表示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由图可知,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②表示植物的呼吸作用,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p><p>①表示动物以植物为食,因此是植物体内的能量流向动物,A错误;③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把从环境中得到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B正确;⑤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到大气当中,C正确;④表示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动物进行生理活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植物与生物圈中水循环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p><p>A.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提高了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量</p><p>B. 绿色植物形成的枯枝落叶层象海绵一样吸纳雨水,使更多雨水渗入地下</p><p>C. 绿色植物叶子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弱雨水对地面的冲刷</p><p>D. 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水循环就无法进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绿色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把根吸收的水分,绝大多数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到大气中,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大多数陆生植物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庞大的根系不但可以从土壤深处吸收大量的水分,还可以固定土壤,利用根系的这种特点可以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p><p>绿色植物通过根部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绝大部分水分又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促进了生物圈中水循环的进行。能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A正确;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B正确;绿色植物叶片能够承接雨水,能够大大减弱雨水对地面的冲刷,C正确;如果没有绿色植物,水循环仍然可以进行。海洋、湖泊等蒸发的水蒸气进入大气中,形成云,继而形成雨、雪,再回到海洋或陆地。但是,如果没有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会受到一定影响,如陆地的降雨会减少;降雨造成的地表径流会增多、加快,等等。水循环是依托水在气态、液态和固态之间的转换才完成的,而这三态的转换需要太阳光的照射,也就是来自太阳光能,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0/08/bb3f0ec1/SYS201905300839442796950364_ST/SYS201905300839442796950364_ST.001.png" width="181"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B表示分解者 B. ①表示呼吸作用</p><p>C. 二氧化碳是碳参与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 D. ③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在上图的示意图中,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和E则是消费者,C是二氧化碳,①表示的是消化吸收过程,②表示的是呼吸作用。故选项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下图为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些生物与其体内积累的农药的相对含量的关系图,这些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这条食物链中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方向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2/20/63f70157/SYS201904122015326656832206_ST/SYS201904122015326656832206_ST.001.png" width="236"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ol type="1" style="margin:0pt; padding-left:0pt"><li style="margin-left:12.97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3.03pt; font-family:Calibri; font-size:10.5pt">甲→乙→丁→丙 </li></ol><p>B.丙→丁→甲→乙</p><p>C.丙→丁→乙→甲</p><p>D.丁→丙→乙→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积累,所以有害物质含量越多,排在食物链越后面,有害物质含量越少,排在食物链越前面,所以可写出食物链:甲→乙→丁→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 )。</p><p>A. 植物 B. 动物 C. 土壤 D. 太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光能。</p><p>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需要,食物中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生物可以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的光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山不容二虎”这一谚语用生态的观点可以理解为</p><p>A. 虎的危害性大,多了容易被人发现而遭到射杀</p><p>B. 虎性情孤独凶猛,不喜欢群居,驱逐了其他个体</p><p>C. 能量流到高营养级的生物时很少,难以维持太多的个体</p><p>D. 身体强壮的虎以身体弱小的虎为食,相互捕食所致</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br />虎食量大,以大中型食草动物为食(主要是鹿类),也会捕食其他的食肉动物,处在食物链的顶端,如食物链:草→鹿→虎。因此,虎是营养级别很高的生物,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才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要想最经济的利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应选择哪一组食物结构?( )</p><p>A. 鱼和鸡蛋 B. 谷物和蔬菜 C. 兔肉和水果 D. 豆腐和牛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消耗就越少。要想使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最经济的利用,应该以植物类植物为主。</p><p>考点: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 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反复循环</p><p>C. 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 D.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单方向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物质循环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也就是从无机物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二氧化碳、水、无机盐→有机物的过程。</p><p>有机物中储存着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因此物质循环伴随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有机环境中伴随着食物链、分解链物质从有机环境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物质可以反复循环的、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二氧化碳、物质循环不是单方向的。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链中能量流动逐级递减,每一级传递率为( )。</p><p>A. 10%~20% B. 5%~10% C. 15%~25% D. 10%~25%</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p>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例如:第一营养级:草,固定的太阳能为1000千焦,则第三营养级最多能获得多少千焦?(40千焦);由此可以得出: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消耗蝗虫( )。</p><p>A. 25克 B. 50克 C. 100克 D. 120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一般地说: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在草→蝗虫→青蛙组成的食物链中,若青蛙的体重增加10克,则最少需消耗蝗虫50克,故选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食物链中能量的来源及流动,请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0/10/19ae9ff4/SYS201808101008361213555236_ST/SYS201808101008361213555236_ST.001.png" width="398" height="10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_____,由生产者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__作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能。</p><p>(2)能量是沿着___________________逐级传递的。</p><p>(3)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食物链中数量较少的生物是_________。</p><p>(4)图中的箭头表示_____________流动的方向。</p></div></div>
<div><p>【答案】 太阳 青草 光合 化学 食物链(网) 青草→野兔→狐狸 狐狸 能量</p><p>【解析】(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而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都来自太阳,绿色植物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由生产者青草通过光合作用转变为化学能。</p><p>(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因此,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传递的。</p><p>(3)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书写食物链起始环节是生产者,以最高级消费者为终点,箭头指向捕食者,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图中的食物链是青草→野兔→狐狸。</p><p>(4)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传递的,所以图中的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对此请回答下面问题:</p><p>(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描写的是_____对桃树开花的影响。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句中,将落红分解为“春泥”的两种生物是_________。请根据谚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写出含有这三种生物的食物链:_____。</p><p>(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以植物为食的动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总是多于肉食动物, 这种数量关系是由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_____的流动特点决定的。</p><p>(3)上世纪50-70年代,许多国家的人们经常施用DDT杀灭农林害虫,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在没有施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发现有DDT存在,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_____积累的。这一事例说明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温度 细菌和真菌 植物→蝉→螳螂→黄雀 逐级递减 食物链 相互关联的 </p><p>【解析】</p><p>(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着;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螳螂吃蝉,黄雀吃螳螂,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r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是生产者,其次是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的数量最少。<br />(3)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有毒物质DDT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并逐渐积累,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食物链积累的。</p><p>(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将“落红”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反映了生物与生物之间的食物(捕食)关系,蝉以植物为食物,螳螂以蝉为食,黄雀又以螳螂为食,含有蝉螳螂,黄雀的食物链是:植物→蝉→螳螂→黄雀。<br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是生产者,草是生产者,属于第一营养级。草食动物的数量,草食动物的数量又比植物的数量少,肉食动物的数量少于草食动物的数量。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进行,沿着食物链逐级流动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并且是不循环的,能量传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效率大约是10~20%。<br />(3)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洋流会把DDT带到南极,被藻类吸收,藻类被磷虾吃、磷虾被企鹅吃,这样DDT就随食物链进入企鹅体内。因此在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企鹅体内发现有DDT,这说明企鹅体内的DDT是通过食物链积累的,这一事例说明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是相互联系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右图和提供的资料,回答问题:</p><p>很早以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学会了用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塘泥肥桑的方法,创造了“桑基鱼塘”生态农业。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桑基鱼塘”也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人们改变以蚕沙直接下鱼塘的老办法,将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投入沼气池内发酵,制成沼气作燃料,然后再用沼气渣喂鱼。这样,就把传统的“桑、蚕、鱼”农业结构,变在敢“桑、蚕、气、鱼”的新技术开发区型农业结构。</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30/09/3ccbc4de/SYS201904300927089307513996_ST/SYS201904300927089307513996_ST.001.jpeg" width="231" height="17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 关系。</p><p>(2)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 。</p><p>(3)鱼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 。</p><p>(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提高了 率。</p><p>(5)DDT是一种很难分解的有毒物质,如果DDT进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 。</p></div></div>
<div><p>【答案】(1)捕食 (2)细菌 (3)太阳光</p><p>(4)能量利用率 (5)鱼(人)</p><p>【解析】</p><p>本题是综合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首先明确的是能量流动和生物富集的特点。</p><p>(1)通过上图可以看出蚕以桑叶为食,所以桑与蚕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r />(2)腐生微生物可以把动物的尸体、死去的植物还有其他的一些物质分解成水与二氧化碳还有氮气,重新回归自然参与物质的循环,如果没有腐生微生物,物质就不能循环。所以在利用蚕沙、人畜粪便、秸秆、杂草、树叶等物质生产沼气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生物主要是腐生的细菌、真菌。<br />(3)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桑。太阳能首先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然后,逐级被各种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腐生生物利用,还有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到生物圈中,所以太阳能是地球上所有生物能量的最终来源。</p><p>(4)该生态系统中,物质经多次重复利用,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br />(5)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铅、汞、铜等重金属和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的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渐增加,这种现象叫做生物富集。生物的营养级越高,生物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多,所以该生态系统,体内DDT含量最高的生物应是人(或是鱼)。</p><p>(6)该生态系统的建立必须遵循生态平衡的规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亦意图,图中A、B、C、D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⑦代表碳元素的传递过程.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06fd136b/SYS201712302339025482791388_ST/SYS201712302339025482791388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l)图中B是指______________,D是指______________.</p><p>(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之间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碳元素通过______________用作用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p><p>(3)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1)生产者;分解者</p><p>(2)二氧化碳;呼吸</p><p>(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p>【解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B能利用无机环境中的A二氧化碳,因此B是生产者,C是消费者,D能将动植物遗体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因此D是分解者(细菌真菌).</p><p>(2)植物利用二氧化碳作原料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植物通过②呼吸作用和动物的⑦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碳元素由生物体进入无机环境.</p><p>(3)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因此伴随着物质循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