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34:04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少年要特别注意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是因为他们的骨( )<br />A.无机物较多、硬度小、易变形<br />B.无机物较多、硬度大、易骨折<br />C.有机物较多、硬度小、易变形<br />D.有机物较多、硬度大、易骨折</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骨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越多,骨的柔韧性越强,无机物越多,骨的硬度越大;在不同时期,骨的成分不同,如下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96610513226_DA/SYS201708151000596610513226_DA.001.png" width="473"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所以在儿童青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骨的弹性大,容易变形,所以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势.<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运动系统的组成,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猫头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猫头鹰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br />故选:B<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97962638816_DA/SYS201708151000597962638816_DA.001.png" width="283"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主要包括( )<br />①物种多样性 ②遗传多样性 ③食物多样性 ④生态系统多样性<br />A.①②③<br />B.①②④<br />C.②③④<br />D.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br />A.草履虫<br />B.病毒<br />C.蓝藻<br />D.蘑菇</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草履虫属于单细胞原生动物体长约80~300微米;蓝藻又称蓝细菌,它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所以是微生物;蘑菇属于真菌.因此病毒、蓝藻、蘑菇是微生物,而草履虫不是微生物.<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单细胞生物: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眼虫、变形虫;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也有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微生物不属于生物圈中生产者的是( )<br />A.硫细菌<br />B.硝化细菌<br />C.蓝藻<br />D.蘑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r />A、硫细菌在生长过程中能利用可溶或溶解的硫化合物,从中获得能量,从而生存,不需要从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中获得,属于生产者.不符合题意;<br />B、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某些物质释放出来的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属于生产者.不符合题意;<br />C、蓝藻是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不符合题意;<br />D、蘑菇是真菌属于分解者.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的生殖系统中,分泌雄性激素、产生卵细胞的结构分别是( )<br />A.精囊腺、子宫<br />B.前列腺、卵巢<br />C.睾丸、卵巢<br />D.睾丸、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男性的生殖系统包括精囊,输精管,睾丸,阴茎等;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其中男性产生生殖细胞﹣﹣精子的器官是睾丸,同时睾丸也可以分泌雄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女性产生生殖细胞﹣﹣卵细胞的器官是卵巢,同时卵巢也可以分泌雌性激素,又属于内分泌器官,是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发育过程不属于变态发育的是( )<br />A.蚊<br />B.蝇<br />C.家蚕<br />D.家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变态发育指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所出现的一系列显著变化.幼体与成体差别很大,而且改变的形态又是集中在短时间内完成,这种胚后发育叫变态发育.蚊子、苍蝇、家蚕的发育均属于叫变态发育;家鸽属于鸟类,不是变态发育.<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昆虫的发育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r />A.狗的黑毛和狗的黄毛<br />B.狗的卷毛和狗的直毛<br />C.狐的长尾和狐的短尾<br />D.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br />A、狗的黑毛和黄毛,是狗毛的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r />B、狗的卷毛和直毛,是狗毛的形状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r />C、狐的长尾和狐的短尾,是狐尾的长短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r />D、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是两种生物,不是同一种生物的性状,不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基因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是通过( )<br />A.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br />B.指导细胞的分裂来实现的<br />C.指导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br />D.指导后代的生长和发育来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个个小片段,这些片段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一个基因只具有特定的遗传信息.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统称为性状.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之所以能够决定性状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喜马拉雅白色家兔在30℃以上的条件下,全身长出白毛,在25℃条件下,四肢、尾巴、耳朵等体温较低的部位长出黑毛,其余部位长出白毛.这个事例说明( )<br />A.表现型是环境条件决定的<br />B.基因型是环境条件决定的<br />C.基因型是表现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br />D.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生物的表现型受环境的影响,基因型相同,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型不同.因为正常的喜马拉雅兔体内没有能够表达黑毛的基因,是变异导致长黑毛,即变异影响了基因的传递.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因此正常的喜马拉雅兔是白毛黑爪.但在兔背上剥去一块白毛并放置一块冰后,长出黑毛,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即环境对遗传因子的表达有影响,但并不导致遗传因子组成的改变.因此以上事例说明是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决定的.<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br />A.自然选择的结果<br />B.生物变异的结果<br />C.环境不断变化的结果<br />D.生物过度繁殖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自然选择学说,需要了解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最先发展的是( )<br />A.使用工具<br />B.使用语言<br />C.两足行走<br />D.大脑发达</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由于使用工具、制造工具使人类的大脑更发达,在劳动交往过程中产生了语言.<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的进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br />①状性差异 ②亲缘关系 ③寿命长短 ④营养方式<br />A.①和②<br />B.②和③<br />C.①和③<br />D.②和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彩,多种多样,我们要对其进行分类,生物分类的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在进化上的亲疏远近关系等.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界是最大的单位,最小的是种.<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分类的依据与方法,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的疾病与许多微生物的活动都有关,艾滋病是由下列哪类生物引起的( )<br />A.细菌<br />B.真菌<br />C.霉菌<br />D.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病原体是能引起人和动植物传染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其中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病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基础是( )<br />A.生产者和分解者<br />B.食物链和食物网<br />C.物质和能量<br />D.空气和水</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有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食物链,进一步构成食物网,由食物链和食物网构成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营养联系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实现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营养级,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由于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xa0;&#xa0;&#xa0; , 在关节腔内还有&#xa0;&#xa0;&#xa0; , 能够减小关节面之间的摩擦,所以关节的灵活性得到增强.</p></div></div>
<div><p>【答案】关节软骨;滑液<br />【解析】解: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关节腔内还有滑液,能够减小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关节囊里面和外面都有坚韧的韧带,所以,关节既牢固又灵活.<br />所以答案是:关节软骨;滑液.<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行为分为后天学习行为和&#xa0;&#xa0;&#xa0;行为两类.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xa0;&#xa0;&#xa0;两种.</p></div></div>
<div><p>【答案】先天性;观察和实验<br />【解析】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刚出生的婴儿会吃奶、飞蛾扑火、小鸡啄食、蜘蛛结网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如:老马识途等.<br />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本质区别是实验法对研究对象施加有影响的因素,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和实验法.<br />所以答案是:先天性;观察和实验.<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动物多样性的措施主要包括: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教育和管理三个方面.例如,为了保护斑头雁等鸟类及栖息环境,人们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就属于&#xa0;&#xa0;&#xa0; , 而在成都市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园中的大熊猫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就属于&#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就地保护;易地保护<br />【解析】解:就地保护,主要指建立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的对象主要包括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如人们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就属于就地保护;易地保护的意思就是把濒危动物抓到动物园和繁育基地,在那里研究繁育保护起来,然后等数量繁育多了,再放归野外,它改变了动物的栖息地,动物容易退化,保护的数量较少,如在成都市市区建立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对园中的大熊猫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就属于易地保护.<br />所以答案是:就地保护;易地保护<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就地保护的相关知识,掌握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以及对迁地保护的理解,了解将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新园、馆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像马铃薯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xa0;&#xa0;&#xa0;生殖.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繁殖速度快,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但这种生殖方式产生的后代&#xa0;&#xa0;&#xa0;有下降的趋势.</p></div></div>
<div><p>【答案】无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br />【解析】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人们经常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繁殖马铃薯.这种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就是最常见的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常见的无性生殖的方式有扦插、嫁接、压条.优点是繁殖速度快,有利于亲本性状的保持,缺点是因为子代和母代遗传特性毕竟无变化,变异性降低,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便降低.<br />所以答案是:无性;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掌握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女出现的除生殖器官以外的其他性别差异,叫做&#xa0;&#xa0;&#xa0; , 例如&#xa0;&#xa0;&#xa0;等.</p></div></div>
<div><p>【答案】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br />【解析】解: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第二性征是指男女出现的除了性器官之外的性别差异,如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br />所以答案是:第二性征;男孩出现阴毛、腋毛、胡须以及喉结突出等,还出现声音变粗的变声现象等.女孩的第二性征主要表现为出现阴毛、腋毛,乳房增大,骨盆宽大和乳腺发达以及声音变高变细等.<br />【考点精析】利用青春期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青春期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和体重迅速增长;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是性发育和性成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植物界中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类群称为&#xa0;&#xa0;&#xa0; , 人们根据它们种子外层有无&#xa0;&#xa0;&#xa0;包被,又将它们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两类.</p></div></div>
<div><p>【答案】种子植物;果皮<br />【解析】解:在自然界中,能产生种子并用种子繁殖的植物类群为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br />所以答案是:种子植物,果皮.<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种子植物,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xa0;&#xa0;&#xa0;和它们生活的&#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全部环境<br />【解析】解: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br />所以答案是:生物;全部环境<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能量流动和&#xa0;&#xa0;&#xa0;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在能量流动过程中,一般来说,一个环节只能将所获得的能量的&#xa0;&#xa0;&#xa0;传递给下一个环节,所以,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p></div></div>
<div><p>【答案】物质循环;10%~20%<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分解者则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被生产者吸收利用,所以在生态系统中,物质是不断循环的;而生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源太阳,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能转化成化学能,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动物的营养级越高,所获得的能量就越少.能量的流动是沿食物链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因此最终沿着食物链逐级递减流动的.<br />所以答案是:物质循环;10%~20%.<br />【考点精析】利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生物与&#xa0;&#xa0;&#xa0;之间,生物与&#xa0;&#xa0;&#xa0;之间相对平衡的状态.</p></div></div>
<div><p>【答案】环境;生物<br />【解析】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物的呼吸等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因此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有机环境中伴随着食物链、分解链物质从有机环境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物质可以反复循环.<br />所以答案是:环境;生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酸奶是一种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和吸收的优质饮料.人们可以在牛奶中加入&#xa0;&#xa0;&#xa0;菌,在温度适宜、没有&#xa0;&#xa0;&#xa0;的条件下,让牛奶转变成酸奶.</p></div></div>
<div><p>【答案】乳酸;氧气<br />【解析】解:酸奶是以鲜牛奶为原料,加入乳酸菌发酵而成,乳酸菌是厌氧菌,在没有氧气的情况下,牛奶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易于消化,所以具有甜酸风味,其营养成份与鲜奶大致相同,是一种高营养食品.<br />所以答案是:乳酸;氧气<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乳酸发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5a8cd31/SYS201708151001008097444523_ST/SYS201708151001008097444523_ST.001.png" width="408"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无机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主要通过植物的&#xa0;&#xa0;&#xa0;作用进人食物链.进入食物的“碳”主要以&#xa0;&#xa0;&#xa0;的形式在食物链之间进行传递,最终主要通过&#xa0;&#xa0;&#xa0;和&#xa0;&#xa0;&#xa0;两条途径返回到无机环境中去.<br />(2)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据研究,近百年来,地球表面温度逐年上升的直接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越来越高.如图说明,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升高的原因是:①&#xa0;&#xa0;&#xa0;;②&#xa0;&#xa0;&#xa0; . 因此,人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①&#xa0;&#xa0;&#xa0;;②&#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合;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作用<br />(2)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森林的严重破坏;多种植花草树木;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br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和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进入有机(生物)环境;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二氧化碳;细菌、真菌将动植物的遗体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2)近年来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它们燃烧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同时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所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遭到破坏.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br />防止温室效应主要应该倡导人们的低碳生活,首先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其次多种植花草树木.<br />所以答案是:(1)光合;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作用;(2)消耗了大量的化石燃料;森林的严重破坏;多种植花草树木;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br />【考点精析】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生殖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示意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5a8cd31/SYS201708151001009016541705_ST/SYS201708151001009016541705_ST.001.png" width="200"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xa0;&#xa0;&#xa0; . 其中&#xa0;&#xa0;&#xa0;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r />(2)在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上图说明,子女成对的基因,一定是一个来自&#xa0;&#xa0;&#xa0; , 一个来自&#xa0;&#xa0;&#xa0; .<br />(3)在人体23对染色体中,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xa0;&#xa0;&#xa0;染色体,共有&#xa0;&#xa0;&#xa0;对.</p></div></div>
<div><p>【答案】<br />(1)DNA和蛋白质;DNA<br />(2)父方;母方<br />(3)性;1<br />【解析】解:(1)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称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叫做基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2)在细胞中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从图示可以看出:由受精卵发育成的子女的体细胞内的成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即子女的体细胞中含有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3)人的体细胞内的23对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有关,叫做性染色体;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因此在生殖过程中,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有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女性只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是含有X染色体的.<br />所以答案是:(1)DNA和蛋白质;DNA;(2)父方;母方;(3)性;1.<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和人类染色体的传递,需要了解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在人类中,惯用左手(俗称左撇子)与惯用右手(右撇子)是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一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若他们再生一个子女,请分析他们未来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br />(1)确定这对基因的显隐关系.<br />若右撇基因为隐性,则这对夫妇不能生出表现型为&#xa0;&#xa0;&#xa0;的子女.反之,若右撇基因为显性,且这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下一个惯用左手的子女,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xa0;&#xa0;&#xa0;和&#xa0;&#xa0;&#xa0; .<br />(2)写出这对夫妇在生殖过程中产生的配子种类.<br />精子:&#xa0;&#xa0;&#xa0; , 卵细胞:&#xa0;&#xa0;&#xa0; .<br />(3)根据以上配子种类、数量及受精机会,请预测这对夫妇未来子女的表现型及概率.<br />表现型&#xa0;&#xa0;&#xa0; , 概率为&#xa0;&#xa0;&#xa0; . <br />表现型&#xa0;&#xa0;&#xa0; , 概率为&#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左撇;Rr;Rr<br />(2)R,r;R,r<br />(3)惯用右手;75%;惯用左手;25%<br />【解析】解:(1)当子代中出现了亲代中没有的性状时,控制子代中新出现的性状的基因一定是隐性基因,父母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体.因此控制惯用右手的基因是显性的,控制惯用左手的基因是隐性的,即显性基因是右撇基因,隐性基因是左撇基因.若右撇基因为隐性,则这对夫妇不能生出表现型为左撇的子女②因为这对惯用右手的夫妇生了一个惯用左手的孩子,子女中出现了一个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新性状,因此这对夫妇的基因组成一定是杂合的,即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即Rr.(2)精子和卵细胞产生的配子有两种,分别为:R、r(3)惯用左手的基因组成是rr,这对基因由其惯用右手的父母双方各提供一个,即其父母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Rr;他们所生子女的基因组成如图所示:即子女的基因型为RR或Rr或rr;父母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若该夫妇再生一个子女,其未来子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所示:即基因型:RR或Rr或rr;表现型:惯用右手或惯用左手. 惯用右手75%;惯用左手25%<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5a8cd31/SYS201708151001009904315962_DA/SYS201708151001009904315962_DA.001.png" width="320"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所以答案是:(1)左撇;Rr;Rr(2)R,r;R,r(3)惯用右手;75%;惯用左手;25%<br />【考点精析】利用基因与性状遗传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某校初一年级的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br />以下是同学们设计的实验方案:</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42.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条件</p></td><td style="width:142.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温暖潮湿</p></td><td style="width:142.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低温潮湿</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方法</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里.</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观察与记录</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xa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xa0;</p></td></tr></table><p>认真阅读以上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br />(1)同学们在设计以上实验方案时,他们所作的实验假设是:&#xa0;&#xa0;&#xa0;<br />(2)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及相关生物学知识,请对实验结果做出预测:&#xa0;&#xa0;&#xa0;<br />(3)以上实验方案中,在实验条件一栏中均注明了“潮湿”,说明“潮湿”(湿度)是&#xa0;&#xa0;&#xa0; . 同学们的这个实验方案能否证明这一点?为什么?&#xa0;&#xa0;&#xa0;<br />(4)请充分利用以上实验方案中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光照对霉菌生活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r />(1)度(低温)会影响霉菌的生活<br />(2)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最先长出霉菌<br />(3)影响霉菌生活的重要因素(非生物因素)之一;不能,实验中没有对潮湿这一变量设置对照<br />(4)</p><p>将上述实验装置一个放在光照下,另一个放在黑暗中;观察并比较两个装置长出霉菌的时间或数量</p><p><br />【解析】解:(1)根据题干中的探究问题作出的假设是:温度(低温)会影响霉菌的生活.(2)实验结果预测:由于一组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实验装置放在低温潮湿环境里,所以抑制真菌的繁殖,故没有发霉(没有变质),由于另一组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潮湿环境里,所以温度适合细菌繁殖而发霉(变质),霉菌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因此,实验结果预测: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最先长出霉菌.</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3.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条件</p></td><td style="width:17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温暖潮湿</p></td><td style="width:171.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低温潮湿</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方法</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温暖环境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将馒头置于塑料袋中,结扎袋口,将实验装置放在低温环境里.</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观察与记录</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发霉</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不发霉</p></td></tr></table><p>3)该实验的变量是温度,以温度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将两个馒头分别放入塑料袋,用线绳扎上口,一个放入低温潮湿环境里,一个放在温暖潮湿环境里.每天观察馒头的变化,并进行记录.在实验条件一栏中均注明了“潮湿”,说明“潮湿”(湿度)是影响霉菌生活的重要因素(非生物因素)之一.在以上这个实验方案中不能证明影响霉菌生活的重要因素“潮湿”这一点,因为实验中没有对潮湿这一变量设置对照.(4)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所要探究的是“光照对霉菌生活的影响”,所以要探究的条件为光,就要设置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实验步骤如:将上述实验装置一个放在光照下,另一个放在黑暗中;观察并比较两个装置长出霉菌的时间或数量.<br />所以答案是:(1)温度(低温)会影响霉菌的生活;(2)在温暖环境中的馒头最先长出霉菌;(4)影响霉菌生活的重要因素(非生物因素)之一;不能,实验中没有对潮湿这一变量设置对照;(4)将上述实验装置一个放在光照下,另一个放在黑暗中;观察并比较两个装置长出霉菌的时间或数量.<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菌和真菌的分布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细菌、真菌生活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适宜温度、水分、生存空间;不同的细菌和真菌还要求某些特定的条件,如有些细菌和真菌要氧气生活,有些不要.如:酵母菌发酵不要氧气,是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