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要特别关照老年人的行走和坐车安全的原因,是因为老年人的骨( )<br />A.无机物增多、弹性小、易骨折<br />B.无机物增多、弹性大、易变形<br />C.有机物增多、硬度小、易骨折<br />D.有机物增多、硬度小、易变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少年儿童的骨成分有机物超过1/3,无机物不到2/3,这样的骨柔韧,弹性大,不易发生骨折,但易变形.<br />中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约为1/3,无机物约为2/3,这样的骨即坚韧,又有弹性.<br />老年人的骨的成分有机物不到1/3,无机物超过2/3,这样的骨硬、脆,易发生骨折.<br />综上所述,老年人跌倒后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老年人骨有机物不到1/3,可见选项A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结称为关节,构成关节的结构是( )<br />A.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br />B.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br />C.关节面、关节腔、关节软骨<br />D.关节面、关节腔、关节韧带</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其中略凸起的一面叫做关节头,略凹进的一面叫做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因此选项A、C、D是错误的.<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动物行为可以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br />B.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又称为本能行为<br />C.动物学习行为必须借助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br />D.动物的本能一般比较简单,对动物的生存没有什么意义</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即必须借助个体的生活经验和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的本领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适应各种复杂生活环境的能力也越强,因此比本能更有利于个体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动物建立后天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因此动物的本能一般比较简单,对动物的生存没有什么意义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 )<br />A.观察法<br />B.实验法<br />C.刺激法<br />D.观察法和实验法</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是难以得出结论的.这时就需要通过实验来探究.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但与单纯的观察不同的是,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按探究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统计处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推理分析实验现象.并不是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多样性不包括( )<br />A.物种多样性<br />B.生态系统多样性<br />C.形态多样性<br />D.遗传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如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组成了不同的生态系统.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人类的活动,我国的动物资源面临着严重威胁.下列在我国境内已经绝迹的动物是( )<br />A.大熊猫<br />B.白鳍豚<br />C.扬子鳄<br />D.新疆虎</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大熊猫(学名:Ailuropoda melanoleuca),一般称作“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数量十分稀少,面临灭绝,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体色为黑白相间,被誉为“中国国宝”.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种,属熊科,现存的主要栖息地在中国四川、陕西等周边山区.故不符合题意;<br />B、白鳍豚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暨豚、白旗.白暨豚是鲸类家族中小个体成员,中文名白鳍豚,属于喙豚科,身体呈纺锤形,全身皮肤裸露无毛,具长吻,白鳍豚已存在有2500万年,喜欢群居,视听器官严退化,声纳系统特别灵敏,能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白鳍豚是恒温哺乳动物,用肺呼吸,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故不符合题意;<br />C、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中生代的“活化石”.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故不符合题意;<br />D、新疆虎是西亚虎的一个分支,主要生活在新疆中部塔里木河与玛纳斯河流域.根据记载最初是从博斯腾湖附近获得它的标本,1916年正式定名的,1916年之后再也没发现过,传闻20世纪50年代曾有牧民在塔里木河下游的阿尔干附近见到过虎,但因是传闻,其真伪无从证实.故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动物行为的定义与意义和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掌握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意义是供自己及自己的后代享用而让自己生存下来,是动物最基本的行为方式;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微生物中,具有固氮作用的是( )<br />A.枯草杆菌<br />B.根瘤菌<br />C.乳酸菌<br />D.酵母菌</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豆科植物的根瘤中,有能够固氮的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根瘤菌有固氮作用,能将空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能吸收的含氮物质,而植物则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二者互惠互利,共同生活.可见根瘤菌对豆科植物的生长是有利的.像这样,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二者都要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这种现象叫共生.<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受精作用和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 )<br />A.输卵管和子宫<br />B.阴道和子宫<br />C.卵巢和子宫<br />D.阴道和卵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母体产生的卵细胞成熟后,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在这里如果遇到精子,就会与精子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因此受精作用发生在输卵管;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动到子宫中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胎儿,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即受精作用、胚胎发育的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子宫.<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的生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的胚胎发育方式不属于卵生的是( )<br />A.家蚕<br />B.青蛙<br />C.家鸽<br />D.家兔</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家蚕是昆虫,体内受精,卵生;青蛙属于两栖类,体外受精,卵生;家鸽属于鸟类,体内受精,卵生.<br />家兔的体表被毛,体温恒定,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为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殖方式不属于无性生殖的是( )<br />A.分裂生殖<br />B.种子繁殖<br />C.营养生殖<br />D.出芽生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由亲本产生有性生殖细胞,经过两性生殖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为新的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扦插、组织培养等,都属于无性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生殖、出芽生殖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是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因此属于无性生殖.种子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因此用种子繁殖新植株属于有性生殖.<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的无性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br />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br />B.人眼的蓝色和茶色<br />C.人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br />D.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br />A、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眼睑的形状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r />B、人眼的蓝色和茶色,是眼睛虹膜的颜色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r />C、人惯用右手和惯用左手,是人用手的习惯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是相对性状.故不符合题意;<br />D、狗的黄毛和鹅的白毛,是狗和鹅,是两个物种,不是相对性状.如狗的黄毛和白毛或鹅的黄毛和白毛,都是相对性状;故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需要了解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br />B.基因是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r />C.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br />D.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数目总是相等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动物中,不属于类人猿的是( )<br />A.黑猩猩<br />B.长臂猿<br />C.猴<br />D.大猩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鱼类的是( )<br />A.草鱼<br />B.鲫鱼<br />C.鲢鱼<br />D.鱿鱼</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真正属于鱼类要具备鱼类的基本特征,草鱼、鲫鱼、鲢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br />鱿鱼属软体动物类,是乌贼的一种,体圆锥形,体色苍白,有淡褐色斑,头大,前方生有触足10条,尾端的肉鳍呈三角形,常成群游弋于深约20米的海洋中.<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软体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带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植物,它属于( )<br />A.藻类植物<br />B.苔藓植物<br />C.蕨类植物<br />D.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藻类植物的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多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陆地的阴湿处,如衣藻、水绵、海带、紫菜等.故符合题意.<br />B、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如葫芦藓.故不符合题意.<br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高大,如肾蕨.故不符合题意.<br />D、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裸子植物根、茎、叶发达,具有发达的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如松.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 )<br />A.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br />B.不同食物链之间的往返循环<br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往返循环<br />D.食物网内各种生物之间的往返循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物质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往返循环.该选项符合题意.<br />B、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在食物链的组成成分中,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它只反映出生产者与消费者、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由于捕食与被捕食而发生的联系.分解者由于它能够将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保障了物质循环的畅通进行.如果没有分解者,动植物残骸就会堆积如山,生态系统就会崩溃,生产者也不会长久地生存下去.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从无机环境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无机环境中,完成一个循环过程.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D、同选项B.<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硝化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满足自身对营养物质的需要,这类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br />A.生产者<br />B.消费者<br />C.分解者<br />D.消费者和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产者为自身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生物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所以其营养方式必须是自养.只要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其营养方式就是自养,它就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所以硫细菌能利用化学能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其营养方式为自养,是生产者.<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称为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br />A.一片草原<br />B.一片农田<br />C.一个池塘<br />D.一群蜜蜂</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一片草原,既包括了这草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br />B、一片农田,既包括了这农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br />C、一个池塘,既包括了此池塘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不符合题意.<br />D、一群蜜蜂,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消耗   合成的   来维持生活,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绿色植物;有机物<br />【解析】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的以绿色植物为食,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所以,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br />所以答案是:绿色植物;有机物.<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长和发育是每个新个体出生后都要经历的生命过程.生物体的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的变化叫    , 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叫    .</p></div></div>
<div><p>【答案】生长;发育<br />【解析】解:生殖是指生物个体产生子代的现象.它不仅能使生物的数量增多,而且使物种或种族得以延续.所以,尽管每个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或短暂的,但在地球上个体却不会终止;生物的生长现象是指生物体的体积增大,体重增加;生物的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到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经过发育,生物体的结构由简单到复杂,由幼体到成熟,功能活动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变化.<br />所以答案是:生长;发育.<br />【考点精析】利用生物的特征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像鸟类的生殖过程这样,由亲体产生的   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   生殖.</p></div></div>
<div><p>【答案】两性生殖;有性<br />【解析】解: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是不经生殖细胞的两两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方式.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br />所以答案是:两性生殖;有性<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鸟的生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鸟的生殖特点:卵生、体内受精.</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通过   实现的,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   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的.</p></div></div>
<div><p>【答案】生存竞争;环境<br />【解析】解: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即生存竞争.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只有哪些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被淘汰.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而生物生存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br />所以答案是:生存竞争;环境.<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不同地层中发掘出来的大量化石表明,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①   ②   ;③从低等到高等.</p></div></div>
<div><p>【答案】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br />【解析】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br />所以答案是:简单到复杂;水生到陆生.<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所有病毒都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由   组成的外壳,一是包含遗传物质的内核.根据病毒宿主的不同,病毒可分为   三大类.</p></div></div>
<div><p>【答案】蛋白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br />【解析】解:病毒同所有生物一样,具有遗传、变异、进化,是一种体积非常微小,结构极其简单的生命形式.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根据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br />所以答案是:蛋白质;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噬菌体.<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按照生物学家进行生物分类的方法,我们已经知道,狗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犬科、犬属、犬种,同理,狼属于   纲、   目.</p></div></div>
<div><p>【答案】哺乳;食肉<br />【解析】解: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远,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br />狼和狗应该属于同纲同目,即:哺乳纲、食肉目.<br />所以答案是:哺乳;食肉.<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经过长期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   之间,   之间相对稳定平衡的状态,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和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br />【解析】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物的呼吸等生理活动要消耗能量,因此能量的流动逐级递减;物质循环的基础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只有光合作用才能实现物质从无机环境到有机环境的循环,而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因此植物必须不断的从外界获得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在有机环境中伴随着食物链、分解链物质从有机环境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物质可以反复循环.<br />所以答案是:生物和非生物;生物与非生物物质能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   组成的.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必然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   三种成分.</p></div></div>
<div><p>【答案】环境;分解者<br />【解析】解: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腐生微生物:腐生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br />所以答案是:环境;分解者.<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沼气发酵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一项有效措施.沼气发酵就是指在   的条件下,利用微生物将植物秸秆、树叶、人畜粪等中的   制成沼气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无氧;有机物<br />【解析】解:人粪尿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主要有建沼气池、高温堆肥和建生态厕所,生态厕所的地下设有沼气池.生产沼气的原理是:沼气池里的人粪尿、禽畜粪尿和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很多有机物,可以被甲烷细菌利用,在无氧的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或发酵;或无氧呼吸),把其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可燃性的甲烷气体(沼气),可用于照明、取暖等,是一种清洁的能源.还可以利用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形成的高温杀死人粪尿中的各种病菌和虫卵,从而达到无害的目的.<br />所以答案是:无氧;有机物<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乳酸发酵的相关知识,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以及对酒精发酵的理解,了解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3707490550_ST/SYS201708151000553707490550_ST.001.png" width="563"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上图说明,输入改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于图中   的   作用.<br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   依次流动的.当能量在逐级传递时,由于每一个环节都要把其中的一部分能量用于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因此,能量在传递过程中会逐级    .<br />(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这一规律,可知图中个体数量最多的,储存的能量最多的环节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光合<br />(2)食物链;递减<br />(3)生产者<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于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的流动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并且是不循环.即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的数量最少;因此该食物网中草的数量最多,鹰的数量最少.(3)根据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这一规律,可知图中个体数量最多的,储存的能量最多的环节是生产者.<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光合;(2)食物链;递减;(3)生产者.<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是男孩,如果他的父母再生第二个孩子,一定是个妹妹吗?下图可以告诉你答案.<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4647587732_ST/SYS201708151000554647587732_ST.001.png" width="328"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人类的性别是由染色体决定的.在人体细胞的23对染色体中,有一对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叫做   染色体,男性为    , 女性为    .<br />(2)上图说明,在男性的精液中,X精子和Y精子在数量上是   的,且他们的生活里大体一致.因而,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相遇而形成受精卵的机会是相等的.<br />(3)结论:如果小明的父母再生第2个孩子,生男孩和生女孩的概率应该是   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性;XY;XX<br />(2)相等<br />(3)相等<br />【解析】解:(1)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男女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有22对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男女的基本相同,和性别决定无关称为常染色体;其中第23对染色体在形态、大小上存在着明显差异,这对染色体与人的性别决定有关,称为性染色体;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形态大小基本相同,称为XX染色体,男性体细胞的性染色体中,较大的一条命名为X染色体,较小一条称为Y染色体,即XY.(2)图示说明,当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将发育成男婴,当含X染色体的精子与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受精卵将发育成女孩.在男性的精液中,X精子和Y精子在数量上是相等的,且他们的生活活力大体一致,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因此,X精子和Y精子与卵细胞相遇而形成受精卵的机会是相等的.(3)由此可见,男性产生的两种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均等的,因此生男生女的几率是一样的,如果小明的父母再生第二胎,是男孩是女孩的概率应该是相等的,都是50%.<br />所以答案是:(1)性;XY;XX(2)相等;(3)相等.<br />【考点精析】利用人类染色体的传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遗传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降低人口素质的重要因素.白化病是人群中一种常见的隐性遗传病,人体肤色正常(A)和白化(a)是一对相对性状.在一个偏远山区的村庄,某个家庭中,父亲正常、母亲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中,儿子正常,女儿白化.<br />(1)写出这个家庭成员的基因型.<br />父亲:    母亲:   <br />女儿:    儿子:   或   <br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家庭中儿子的基因型,于是,有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和推理来加以解决.下面请你帮助他一道完成这一假设和推理过程.<br />①假如该家庭中的儿子与另一白化病女性结婚,生出   个体,则该儿子的基因型一定是    . <br />②写出遗传图解,展示出你的推导过程    .</p></div></div>
<div><p>【答案】<br />(1)Aa;Aa;aa;AA;Aa<br />(2)白化;A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001.png" width="446"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002.png" width="469" height="2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解析】解:(1)已知白化病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由隐性基因a控制,则白化病患者的基因组成是aa,正常人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出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说明夫妇双方都为女儿提供了一个隐性基因a,即夫妇双方的基因组成都是Aa.因此这个家庭成员的基因组成分别是:父亲和母亲都是Aa,女儿是aa,儿子是AA或Aa.(2)①若确定该家庭中的儿子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可让他与另一白化病女性结婚,如果生出白化病患者,则说明儿子的基因组成一定是Aa;如果后代中没有白化病患者,则儿子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A.②遗传图解如图所示:<br />所以答案是:(1)父亲Aa;母亲Aa;女儿aa;儿子AA或Aa(2)①白化病;Aa②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001.png" width="446"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SYS201708151000555410509247_DA.002.png" width="469" height="2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人类染色体的传递(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还要掌握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叫做遗传病.常见的有:白化病、血友病、色盲、先天性愚型)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为了验证阳光对绿叶合成淀粉的作用,同学们曾做过如下实验.<br />(材料用具)(略)<br />(实验方法与步骤)<br />一,实验前2~3d,把盆栽的天竺葵放于暗处.<br />二,用不透光纸从上下两面盖住叶片的一部分(见图),然后将盆栽天竺葵移到阳光下照射.<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0c6eeea7/SYS201708151000557335556352_ST/SYS201708151000557335556352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2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三,几小时后,摘下这片部分遮光的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br />四,把这一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里,隔水加热,待叶片由绿色变成黄白色后,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br />五,将漂洗后的叶片平铺在培养皿中,滴加几滴碘液,片刻后,用清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的变化.<br />分析以上实验方案,回答以下问题:<br />(实验原理)<br />(1)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可产生    , 该产物遇到碘液会变成   色.(实验方案)<br />(2)将天竺葵叶片的一部分暴露在阳光下,一部分遮光这就构成了一组    , 在这个实验组中实验变量是    .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br />(3)天竺葵叶片上,被遮光纸盖住的部分遇到碘液    , 未盖住的部分遇到碘液    . <br />结论:    .<br />(4)(讨论)在实验前2~3d,要把盆栽天竺葵放在暗处的目的是什么?</p></div></div>
<div><p>【答案】<br />(1)淀粉;蓝<br />(2)对照实验;光照<br />(3)不变蓝色;变蓝色;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br />(4)</p><p>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p><p><br />【解析】解:该实验的方法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后光照→摘下叶片去掉黑纸片→酒精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冲掉碘液观察叶色.(1)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向叶片滴加碘液的目的是根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性,检验是否产生淀粉.(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是为了设置对照.此实验中的变量是光照.目的:看看照光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这样做就确定绿叶中的淀粉只能是在光下制造的,黑暗中不能光合作用.(3)观察现象:叶片见光(未遮盖)部分,遇碘变蓝色,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淀粉;叶片遮光部分,遇碘不变蓝色,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得出结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4)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br />所以答案是:(1)淀粉;蓝;(2)对照实验;光照;(3)不变蓝色;变蓝色;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4)使叶片中的淀粉转运和消耗掉.</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