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33:54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临朐石门红叶主要以黄栌为主,每到深秋季节,“红叶”装扮着崇山峻岭,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在黄栌树的叶肉细胞和根的细胞中,分别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  )<br />A.叶绿体;叶绿体和线粒体<br />B.线粒体;叶绿体和线粒体<br />C.线粒体和叶绿体;线粒体<br />D.叶绿体和线粒体;叶绿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在细胞质中有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结构.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在线粒体中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贮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植物所有的活细胞中都有线粒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能够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部分.所以,在黄栌树的叶肉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根的细胞中含有的能量转换器只有线粒体.<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植物细胞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说法中,最为确切的是(  )<br />A.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有直接关系<br />B.影响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仅指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br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非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r />D.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生物影响环境.<br />A、影响植物开花的主要因素有光照和温度.菊花之所以在秋天开花,与秋天的温度较低和光照强度有直接关系.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B、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C、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是各种生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r />D、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故该选项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相关知识,掌握适应: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是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增加土壤的通气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临朐桑蚕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br />B.鸟卵的结构中将来可以发育成雏鸟的是胚盘<br />C.寿光大鸡的雏鸡属于晚成雏,晚成雏的亲鸟具有育雏行为<br />D.哺乳动物的关节由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囊组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桑蚕的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A错误;<br />B、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B正确;<br />C、早成雏从鸟蛋里孵出来时身体外表已长有密绒羽,眼已张开,在绒羽干后,就随母鸟找食.晚成雏出壳时还没充分发育,身体外表没有或只有很少绒羽,眼不能张开,需要由母鸟衔虫喂养.鸡、鸭等的雏鸟为早成雏,啄木鸟、家鸽、麻雀等的雏鸟为晚成雏.寿光大鸡为早成雏,C错误;<br />D、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D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和昆虫的发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勇同学在课余时间观察了很多植物并做了详细记录.这是他观察记录中的一部分(如图),描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001.png" width="121" height="7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黄山迎客松”,其种子裸露,生殖过程不需要水<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002.png" width="57"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葫芦藓,因其对二氧化硫等敏感,所以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003.png" width="65"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蕨,具有真正的根、茎、叶,生殖过程不需要水,因此能较好的适应陆地生活<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SYS201708151125078586547755_ST.004.png" width="86" height="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衣藻,一种单细胞藻类,能进行光合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黄山迎客松”属于裸子植物,裸子植物的根、茎、叶发达,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但种子无果皮包被,裸露,其生殖脱离了水的限制.故正确;<br />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起固着作用的是假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其生殖离不开水.因其对二氧化硫等敏感,所以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故正确;<br />C、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了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其生殖也离不开水.故错误;<br />D、衣藻属于单细胞藻类植物,其结果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植物,需要了解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的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人体的发育开始于受精卵<br />B.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中获得氧气和营养物质<br />C.大脑体积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br />D.男孩在青春期喉结开始突出与雄性激素的作用有关</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人体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形成组织、器官、系统,进而形成人体,不符合题意.<br />B、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不符合题意.<br />C、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和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突出特征.所以大脑体积迅速增加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是错误的,符合题意.<br />D、青春期是一个身体生长和发育变化的阶段,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如男孩长喉结、胡须;女孩骨盆变大、乳房发育等.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婴儿的诞生,需要了解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肺容积在呼吸过程中的同步变化曲线图,表示肋间肌和膈肌均处于收缩状态的区段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83257563480_ST/SYS201708151125083257563480_ST.001.png" width="142"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c段<br />B.bd段<br />C.cd段<br />D.ce段</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曲线ac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景和左右镜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84488836328_ST/SYS201708151125084488836328_ST.001.png" width="287"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①②③④⑤<br />B.甲处是神经纤维组成<br />C.低级的神经中枢在乙处<br />D.排尿和排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甲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反射弧包括⑤感受器、④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②传出神经、①效应器,因此,完成反射活动的正确传导路线是:⑤→④→③→②→①.故A错误;<br />B、甲是脊髓灰质,主要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故B错误;<br />C、乙是脊髓的白质,主要由神经纤维组成,位于脊髓内部的周围,有传导功能,低级的神经中枢在甲灰质;故C错误;<br />D、排尿和排便是低级的反射活动,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甲灰质内.故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豌豆果皮绿色(D)对黄色(d)为显性,若将绿色豌豆(Dd)的花粉授到黄色豌豆(dd)的柱头上,则黄色豌豆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  )<br />A.黄色;Dd、dd<br />B.红色;Dd<br />C.红色;Dd、dd<br />D.红色和黄色;Dd、dd</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若将绿色豌豆(Dd)的花粉授到黄色豌豆(dd)的柱头上”,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85800209176_DA/SYS201708151125085800209176_DA.001.png" width="230"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遗传图解看出,种子的基因型为Dd、dd;<br />植物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成,其中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壁的基因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果皮的颜色由母株的基因决定,与授的花粉没有关系.所以,“若将绿色豌豆(Dd)的花粉授到黄色豌豆(dd)的柱头上”,则黄色豌豆植株上所结果实的果皮颜色为黄色.所以黄色豌豆上所结果实的颜色和种子中胚的基因组成分别是黄色;Dd、dd.<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基因与性状遗传,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br />A.为了适应环境环境,生物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br />B.狗的牙齿坚硬,是长期磨炼的结果<br />C.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时自然选择的结果<br />D.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生物适应环境是自然环境对生物的变异进行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生物为适应环境会主动产生有利变异,A错误;<br />B、狗的牙齿坚硬并不是长期磨练出来的,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br />C、田鼠打洞和夜间活动的行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br />D、变异是不定向的,害虫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害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害虫为了适应大量施用农药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自然选择学说(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下列叙述中,免疫类型与之相同的是(  )<br />A.接种麻疹疫苗能预防麻疹<br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br />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br />D.淋巴细胞产生抗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D、接种麻疹疫苗能预防麻疹、淋巴细胞产生抗体,都属于第三道防线,都是特异性免疫;<br />B、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br />C、皮肤能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属于第一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br />受伤的哺乳动物经常用舌头舔伤口,对伤口的愈合有一定作用是因为唾液中有溶菌酶,属于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因此免疫类型与之相同的是白细胞的吞噬作用.<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米勒的实验为生命诞生提供了有力证据<br />B.科学家发现,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近的地层里<br />C.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br />D.生物进化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提供了实验依据.故A错误;<br />B、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因此越简单、越低等的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故B错误;<br />C、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直接、最重要、比较全面的证据;故C正确;<br />D、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不是遵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规律.故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以及对化石证据的理解,了解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看到一篇文章被感动的热泪盈眶,下列与之相同的反射是(  )<br />A.吃梅生津<br />B.望梅止渴<br />C.惊弓之鸟<br />D.谈虎色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C、吃梅生津、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都是具体条件刺激引起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br />D、谈虎色变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br />看到一篇文章被感动的热泪盈眶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因此与之相同的反射是谈虎色变.<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玉米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过程.据图分析正确的叙述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3332946263_ST/SYS201708151125093332946263_ST.001.png" width="381"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与③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不同<br />B.①结构包括胚芽、胚轴、胚根、胚柄四部分<br />C.结构②会出现在所有被子植物的成熟种子中<br />D.④过程的初期需添加必需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分析题图可知,①是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基因型由卵细胞与精子细胞的基因型共同决定,③是珠被,基因型与母本相同,因此二者的基因型可能不同,A正确;<br />B、①是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构成,B错误;<br />C、②是胚乳,单子叶植物中含有胚乳,双子叶植物的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被子叶吸收而消失,C错误;<br />D、④种子发育成幼苗过程中的初期营养物质由胚乳通过,不需要添加无机盐,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xa0;;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br />A.制酸奶﹣﹣发酵技术<br />B.培养无病毒植株﹣﹣无土栽培技术<br />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br />D.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发酵技术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br />无土栽培是指根据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成营养液来栽培植物的方法.<br />组织培养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因是无菌操作,可以培养无病毒植株.克隆技术本身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即由同一个祖先的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该细胞系中每个细胞的基因彼此相同.<br />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br />A、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因此采用的是发酵技术.故不符合题意;<br />B、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故符合题意;<br />C、克隆羊多利的培育过程:①从一只六岁雌性的芬兰多塞特(Finn Dorset)白面绵羊(称之为A)的乳腺中取出乳腺细胞,将其放入低浓度的培养液中,细胞逐渐停止分裂,此细胞称之为供体细胞.﹣﹣﹣细胞培养  ②从一头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B)的卵巢中取出未受精的卵细胞,并立即将细胞核除去,留下一个无核的卵细胞,此细胞称之为受体细胞.③利用电脉冲方法,使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融合,最后形成融合细胞.电脉冲可以产生类似于自然受精过程中的一系列反应,使融合细胞也能像受精卵一样进行细胞分裂、分化,从而形成胚胎细胞.﹣﹣﹣细胞核移植.④将胚胎细胞转移到另一只苏格兰黑面母绵羊(称之为C)的子宫内,胚胎细胞进一步分化和发育,最后形成小绵羊多莉.﹣﹣﹣胚胎移植因此多莉羊的诞生必须采用用克隆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br />D、抗虫烟棉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用玉米幼苗作实验材料,利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探究活动.装置中隔板与无色透明钟罩之间以及隔板中央小孔与玉米茎之间都用凡士林密封,钟罩内放一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4545319111_ST/SYS201708151125094545319111_ST.001.png" width="272"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玉米粒不同于松子的最根本特点是&#xa0;&#xa0;&#xa0; .<br />(2)若小烧杯中是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则要探究的问题是&#xa0;&#xa0;&#xa0; . 要验证这一问题,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其对照实验装置中小烧杯里的液体应为&#xa0;&#xa0;&#xa0; .<br />(3)若用此装置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则小烧杯内的液体应为&#xa0;&#xa0;&#xa0; , 且装置须置于&#xa0;&#xa0;&#xa0;处,写出此过程的反应式:&#xa0;&#xa0;&#xa0; .<br />(4)若较长时间进行该实验需要更换水槽内的营养液,并及时向营养液中充气,原因分别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玉米粒属于果实,有果皮包被的种子,而松子属于种子<br />(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清水<br />(3)澄清的石灰水;黑暗;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br />(4)植物需要从营养液中吸取水和无机盐;保证根部细胞的正常呼吸<br />【解析】解:(1)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但这两类植物又有重要区别,玉米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而松子属于裸子植物,其胚珠外面无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种子裸露,仅仅被一鳞片覆盖起来.(2)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氢氧化钠溶液,则植物所处的环境中缺少二氧化碳,如果再设计另一套相同的实验装置,将小烧杯中的液体换成清水,其他条件和设置都相同,则形成一组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可以用来验证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3)若小烧杯中的液体是澄清的石灰水,将装置放在黑暗处后,由于在黑暗环境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一段时间后,钟罩内会积聚大量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从而证明植物的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4)植物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种类与多少配制的.由于植物对养分的要求因种类和生长发育的阶段而异,配方也要相应地改变.所以若较长时间进行该实验需要更换水槽内的营养液因为植物需要从营养液中吸取水和无机盐.向营养液中充气的因为是因为植物呼吸需要氧气,保证根部细胞的正常呼吸.<br />所以答案是:(1)玉米粒属于果实,有果皮包被的种子,而松子属于种子;(2)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清水;(3)澄清的石灰水;黑暗;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4)植物需要从营养液中吸取水和无机盐;保证根部细胞的正常呼吸.<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作用的实质和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体新陈代谢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的细胞、器官或系统,abcde表示相关物质,①②表示生理过程.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5413846109_ST/SYS201708151125095413846109_ST.001.png" width="446"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过程①的生理意义是实现了物质&#xa0;&#xa0;&#xa0;(用图中字母表示)的交换,其交换场所是&#xa0;&#xa0;&#xa0; . 物质a浓度最高的部位是&#xa0;&#xa0;&#xa0; .<br />(2)②过程所表示的生理过程叫做&#xa0;&#xa0;&#xa0; , 该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xa0;&#xa0;&#xa0;(填器官名称).<br />(3)若E为泌尿系统.則d的形成要经过&#xa0;&#xa0;&#xa0;和&#xa0;&#xa0;&#xa0;两个生理过程.<br />(4)正常人空腹时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一般为3.9-6.1毫摩尔/升,如果分泌&#xa0;&#xa0;&#xa0;不足,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当打吊瓶时,将注射液中的葡萄糖分子进行标记,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xa0;&#xa0;&#xa0;层细胞膜.</p></div></div>
<div><p>【答案】<br />(1)a、b;肺;组织细胞<br />(2)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br />(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r />(4)胰岛素;0或8<br />【解析】解:(1)过程①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其交换的场所是肺.物质a是二氧化碳,它产生于人体组织细胞F处,因此在F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2)②过程所表示的生理过程叫做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小肠的这些特点是与它的消化和吸收的功能相适应的.(3)若E为泌尿系统,则d是尿液,尿的形成经过了两个连续的生理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人体内血糖浓度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是由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因为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如果分泌胰岛素不足,会导致血糖含量升高.<br />当打吊瓶时,将注射液中的葡萄糖分子进行标记,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有两种可能:①血液不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则直接流出;②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入球小动脉﹣肾小球(一层细胞,两层细胞膜)﹣肾小囊壁(一层细胞,两层细胞膜)﹣肾小管壁(一层细胞,两层细胞膜)﹣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壁(一层细胞,两层细胞膜)﹣肾静脉.故当打吊瓶时,将注射液中的葡萄糖分子进行标记,若该分子流经肾脏后又由肾静脉流出,则该分子很可能穿过0层或8层细胞膜.<br />所以答案是:(1)a、b;肺;组织细胞;(2)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3)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胰岛素;0或8;<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京报快讯:H7N9疫情在多地形式依旧严峻,据国家卫计委最新消息显示,一月份,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192例,死亡79人.我国科学家正尝试将某种基因转移到家禽体内,使其能抵抗H7N9的感染.请回答相关问题:<br />(1)传染病具有&#xa0;&#xa0;&#xa0;等特点,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H7N9属于&#xa0;&#xa0;&#xa0;传染病.<br />(2)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xa0;&#xa0;&#xa0;引起禽流感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万一接触后,尽快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属于&#xa0;&#xa0;&#xa0; .<br />(3)科研人员正在努力研制疫苗,利用接种疫苗使人体获得免疫,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免疫属于&#xa0;&#xa0;&#xa0;免疫.<br />(4)某同学在接种疫苗时见到医生就吓得脸色苍白,这种反射属于&#xa0;&#xa0;&#xa0;反射,其反射中枢在&#xa0;&#xa0;&#xa0;中.<br />(5)某地现有一批H1N1禽流感疫苗,该地能否用H1N1疫苗来预防H7N9禽流感呢?为什么?&#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染性、流行性;呼吸道<br />(2)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br />(3)特异性<br />(4)条件;大脑皮层<br />(5)不能,抗体作用具有特异性<br />【解析】解:(1)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等特点.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属于呼吸道传染病.(2)病原体是指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H7N9禽流感病毒.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万一接触后,尽快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属于切断传播途径.(3)抗体就是病原体入体后,能够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该抗体只能对该种流感病毒有效,对其它病毒无效.因此这种免疫方式以属于特异性免疫.(4)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某同学在接种疫苗时见到医生就吓的脸色苍白,是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条件反射.(5)免疫是指人体对病原体及其有害产物的抵抗力.从获得途径来看,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前者是指先天具有的对多种病原体有防御作用的免疫,后者是指出生后产生的只对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的免疫.注射H1N1疫苗获得的免疫属特异性免疫,只能预防H1N1禽流感,不能预防H7N9禽流感.<br />所以答案是:(1)传染性、流行性;呼吸道;(2)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3)特异性;(4)条件;大脑皮层;(5)不能,抗体作用具有特异性;<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对秸秆进一步利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7451893214_ST/SYS201708151125097451893214_ST.001.png" width="368"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xa0;&#xa0;&#xa0;条食物链,蛇能获1千焦的能量,最多需要消耗初级消费者&#xa0;&#xa0;&#xa0;千焦.<br />(2)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xa0;&#xa0;&#xa0;营养级.<br />(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食用菌属于&#xa0;&#xa0;&#xa0; .<br />(4)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从&#xa0;&#xa0;&#xa0;开始,若制止人们捕杀蛇,发现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理是:该措施可以&#xa0;&#xa0;&#xa0; .<br />(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4;100<br />(2)三或四<br />(3)分解者<br />(4)水稻(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br />(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解析】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稻→鼠→蛇、水稻→昆虫→鸟→蛇、水稻→昆虫→蛙→蛇、水稻→家畜,所以,在此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中共包含4条食物链.每一营养级大约有10%﹣20%的能量传递给下一营养级,因此蛇获得1千焦的能量,最多消耗初级消费者1÷10%÷10%=100千焦的能量.(2)蛇存在于以下食物链水稻→鼠→蛇、水稻→昆虫→鸟→蛇、水稻→昆虫→蛙→蛇,蛇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或四营养级.(3)“在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食用菌主要靠分解水稻的秸秆维持生活,因此属于分解者.(4)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起点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逐级递减.若制止人们捕食蛇,可有效提高水稻产量,该措施可以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5)“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所以答案是:(1)4;100;(2)三或四;(3)分解者;(4)水稻(或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地方;(5)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2年5月19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7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8755266063_ST/SYS201708151125098755266063_ST.001.png" width="399" height="1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人员[&#xa0;&#xa0;&#xa0;]&#xa0;&#xa0;&#xa0;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到&#xa0;&#xa0;&#xa0;形成听觉.<br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xa0;&#xa0;&#xa0;]&#xa0;&#xa0;&#xa0;不能迅速调节进入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xa0;&#xa0;&#xa0;]&#xa0;&#xa0;&#xa0;受到损伤.<br />(3)遇险矿工被成功救出后,现场人员激动不已,此时体内&#xa0;&#xa0;&#xa0;激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br />(4)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xa0;&#xa0;&#xa0;功能正常.<br />(5)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过敏”试验注射抗生素的部位在&#xa0;&#xa0;&#xa0;之间,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6;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br />(2)A;瞳孔;D;视网膜<br />(3)肾上腺<br />(4)反射、传导<br />(5)表皮和真皮;抗原<br />【解析】解:(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1外耳道传到2鼓膜,引起2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3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2)地震中获救的人员,长时间的被压在光线很弱,甚至是漆黑的环境里,瞳孔长期处于放大状态,无法及时变小,如果突然受到强光的刺激,会损伤眼睛的视网膜.(3)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4)脊髓的结构包括灰质和白质,脊髓的灰质是神经元的胞体集中地地方.脊髓灰质里有许多低级的神经中枢,它们是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而成的,可以调节人体的一些基本的生理活动,如排尿和排便等,在正常情况下,脊髓里的神经中枢是受大脑控制的,例如,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排尿和排便等生理活动,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反射、传导功能正常.(5)人体具有一定的免疫能力,免疫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机制是:当病原体(细菌、病毒、异物等)进入人体后会刺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做抗体,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叫做抗原,但免疫并不是总对人体有益的,例如免疫的功能过强时,对进入人体内的某些异物会发生过敏反应,如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实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抗生素能刺激人体过敏,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过敏”试验注射抗生素的部位在表皮和真皮之间.<br />所以答案是:(1)6耳蜗;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2)A 瞳孔;D 视网膜;(3)肾上腺;(4)反射、传导;(5)表皮和真皮;抗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一家庭白化病的发生情况,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ST/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ST.001.png" width="355"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①②的肤色正常,其子女中③④均为正常,此现象称为&#xa0;&#xa0;&#xa0; , 而⑤为白化病,此现象称为&#xa0;&#xa0;&#xa0; . 白化病患者皮肤与毛发出现明显的白化现象,原因是体内缺少了正常基因,这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xa0;&#xa0;&#xa0; .<br />(2)经基因检测发现⑥号个体不携带此病的致病基因,则其与⑤婚配后的子代⑦患白化病的概率是&#xa0;&#xa0;&#xa0; .<br />(3)图中⑤号为女性白化病患者,可推知①、②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为&#xa0;&#xa0;&#xa0;、&#xa0;&#xa0;&#xa0; , ④号个体的基因组成是&#xa0;&#xa0;&#xa0; . (用B和b来表示)<br />(4)③为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xa0;&#xa0;&#xa0; , 用遗传图解表示为&#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遗传;变异;基因控制性状<br />(2)0<br />(3)Bb;Bb;BB或Bb<br />(4)<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001.png" width="13" height="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002.png" width="311" height="2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解析】解:(1)亲子代之间的在性状上相似性叫遗传,亲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所以①②的肤色正常,其子女中③④均为正常此现象称为遗传;而⑤为白化病,此现象称为变异.<br />人类白化病是由b基因控制的隐性遗传病,当基因组成是bb时表现出白化病,当基因组成是BB或Bb,表现为正常,由此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2)⑥不带致病基因,即其基因型是BB,其生殖细胞只有B型的,⑤bb的生殖细胞只有b型的,则其后代都是Bb型的,即都正常,患病的几率为零.(3)图示可知,一对肤色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孩子,说明夫妇双方控制肤色的基因组成中除含有一个正常基因B外,还都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b,即该夫妇控制肤色的基因组成是Bb,则其后代中正常个体的基因组成是BB或Bb.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003.png" width="311" height="2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4)根据(3)解答过程可知:③b为致病基因,其中携带者Bb的概率为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004.png" width="13" height="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遗传图解如(3)解答所示.<br />所以答案是:(1)遗传;变异;基因控制性状(2)0(3)Bb;Bb;BB或Bb;(4)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004.png" width="13" height="3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ab84b626/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SYS201708151125099680363244_DA.003.png" width="311" height="2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潍坊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