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当你看到试卷时,深呼吸放松一下.观察你周围的事物,下列属于生物的是( )<br />A.答题纸<br />B.窗外的阳光<br />C.花盆里的一朵花<br />D.花盆里的泥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B、D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C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2016年我国二孩政策正式实施,某记者为了解中小学生对家中即将多个“二宝”的看法,走访了多所学校.该过程中记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br />A.观察法<br />B.实验法<br />C.资料分析法<br />D.调查法</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观察法是科学探究常用的基本方法,是对实验对象用肉眼或一些辅助仪器进行的观测;<br />实验法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对实验对象进行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br />资料收集法是针对某一问题通过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问题答案的方法;<br />调查法是为了获得某一方面的数据或信息而采取的实地考察的方法;<br />某记者为了解中小学生对家中即将多个“二宝”的看法,走访了多所学校.该过程中记者主要采用的方法应属于调查法.<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结构层次的是( )<br />A.肺<br />B.肾脏<br />C.组织毛细血管<br />D.肠腺</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题干中肺、肾脏、肠腺都属于器官,而组织毛细血管属于组织,因为毛细血管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属于上皮组织.<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模拟膈肌的运动示意图,此时模拟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66803414954_ST/SYS201708151124466803414954_ST.001.png" width="87"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呼气<br />B.吸气<br />C.吸气或呼气<br />D.无法确定</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图中膈肌顶部回升,图表示呼气过程.<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植物类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海带是藻类植物,因细胞中没有叶绿素,故呈褐色<br />B.藻类植物没有输导组织,因此适应陆生能力不强<br />C.银杏是裸子植物,其果实是“银杏”,又叫“白果”<br />D.被子植物种类最多,分布极广,如:萝卜、花生等</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但体内有藻黄素和叶绿素,但藻黄素较多,遮盖了叶绿素,所以海带成褐色;A错误;<br />B、藻类植物确实没有输导组织,但适应陆生能力不强的最重要原因是生殖发育没有摆脱水的限制,B错误;<br />C、银杏属于裸子植物,其种子叫白果,没有果皮包被,没有果实;C错误;<br />D、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如我们吃的萝卜和花生等.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表为科研人员对A、B、C、D四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和数量的调查统计结果,根据表中数据,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是(单位:个)(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 </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特种1</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特种2</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特种3</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特种4</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A</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9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B</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C</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0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D</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2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2</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p></td></tr></table><p><br />A.A<br />B.B<br />C.C<br />D.D</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如果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那么被捕食者数量会因此而迅速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是无限的,随着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加大,种内斗争势必加剧,再加上没有了天敌的“压力”,被捕食者自身素质(如奔跑速度、警惕灵敏性等)必定下降,导致流行病蔓延、老弱病残者增多,最终造成其密度减小,直至相对稳定.即天敌减少,造成被捕食者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从图中可看出A、B、D的物种失去了平衡,调节能力最强的是C.<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利用两种美西螈(一种两栖动物)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该实验说明(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70067734906_ST/SYS201708151124470067734906_ST.001.png" width="164"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r />B.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br />C.该实验体现的是美西螈的变态发育<br />D.细胞核中具有遗传信息</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克隆”的含义是无性繁殖.如图中用黑色美西螈胚胎细胞的细胞核和去核卵细胞重组,发育成黑色美西螈.说明细胞核内有遗传信息,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克隆技术及其应用,掌握克隆是无性繁殖,但无性繁殖不一定是克隆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周在家乡看到一片葵花田时,联系到生物学所学知识,并查阅网上资料: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它的颜色有橙黄.淡黄和紫红色,具有引诱昆虫前来采蜜授粉的作用.它的果实习惯称为瓜子.他的结论正确的是( )<br />A.葵花朵朵向太阳属于反射<br />B.葵花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依赖环境<br />C.葵花的传粉方式为自花传粉<br />D.瓜子皮是由珠被发育来的</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反射是指人或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为应激性,错误.<br />B、葵花离不开太阳,说明生物依赖环境,正确.<br />C、葵花的传粉方式为异花传粉,错误.<br />D、瓜子属于果实,瓜子皮属于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来的,错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 ;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张大爷的果树收成较差.下列建议不合理的是( )<br />A.大量施加含氮、磷、钾较多的无机盐<br />B.合理整形修剪,改善光照条件<br />C.合理密植,增加树冠覆盖率<br />D.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大量施用化肥,容易造成烧苗现象,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A错误.<br />B、合理整形修剪,改善光照条件,利于农作物的生长,B正确.<br />C、合理密植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光照,是提高单位面积内农作物产量的一个重要措施,C正确;<br />D、加强土、肥、水管理,增强树体,利于农作物的生长,D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光合作用的意义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br />①绿色植物能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br />②绿色植物能维持碳﹣氧平衡<br />③绿色植物能与细菌、真菌共生 <br />④绿色植物能制造有机物.<br />A.①②④<br />B.①②③<br />C.②③<br />D.①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绿色植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①绿色植物过吸水和蒸腾作用影响生物圈的水循环,①正确;②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的氧大多以气体形式排到大气中,同时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即碳﹣氧平衡,②正确;③绿色植物可以与细菌、真菌共生,但不属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③错误.④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物圈中的生产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和能量来源,④正确.<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图,图中b排出人体的途 径有( )条<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76367622070_ST/SYS201708151124476367622070_ST.001.png" width="393" height="17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1<br />B.2<br />C.3<br />D.4</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1呼吸系统呼出气体、2泌尿系统排出尿液、3皮肤排出汗液.呼吸系统呼出的气体,主要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皮肤产生汗液,排出一部分水、无机盐和尿素;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通过泌尿系统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是排泄的主要途径.可见图中b排出人体的途径有3条<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排泄的途径的相关知识,掌握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的进化和生物的多样性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br />B.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br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br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br />B、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核心内容是自然选择,B正确.<br />C、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C正确.<br />D、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还要掌握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明明同学为了形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他拿来了一根细绳,并将其一部分打成近似麻花状,在此处用红、绿、蓝等不同的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细绳、麻花状部分、不同颜色区段分别表示的是( )<br />A.染色体、DNA、基因<br />B.DNA、染色体、基因<br />C.染色体、基因、DNA<br />D.基因、染色体、DNA</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NA分子为双螺旋结构,像螺旋形的梯子;DNA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DNA上决定生物性状的小单位,叫基因.一条染色体有一个DNA分子组成,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个基因.明明同学为了形象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三者之间关系,他拿来了一根细绳,并将其一部分打成近似麻花状,在此处用红、绿、蓝等不同的颜色涂在不同的区段上.细绳、麻花状部分、不同颜色区段分别表示的是染色体、DNA、基因.A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的实验中,下列不能体现控制变量思想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78131493509_ST/SYS201708151124478131493509_ST.001.png" width="79"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BCD四区域之间的距离应相等<br />B.ABCD四区域必须处在相同的环境下<br />C.ABCD四区域必须是完整的<br />D.测量数据所用的单位应是统一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由分析得知:实验开始根尖的四个区域必须是距离应相等,有利于以后作比较,A不符合题意;<br />B、由分析得知:根尖的四个区域必须处在相同的生长环境下,B不符合题意;<br />C、根尖只要是完整的,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个区域都完整,不能体现控制变量思想,C符合题意;<br />D、由分析得知:测量根尖的四个区域测量数据所用的单位应是统一的,能体现控制变量思想,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根的生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能体现“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br />A.植物根尖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增加了吸收水分的面积<br />B.蜥蜴具有鳞片,能防止水分散失<br />C.病毒无细胞结构,适于它寄生生活<br />D.人的小肠很长,有小肠绒毛,促进其消化和吸收功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根尖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的表面积,提高了吸水的效率.A不符合体意.<br />B、蜥蜴具有鳞片,能防止水分散失,不符合体意;<br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但无细胞结构和寄生生活之间没有关系,符合体意<br />D、小肠很长,有小肠绒毛,促进其消化和吸收功能,不符合体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病毒,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蚂蟥体节由5环组成,乍视之似圆柱形;天牛幼虫为淡黄或白色,成虫体呈长圆筒形,在树内化蛹.下列对蚂蟥与天牛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79159590690_ST/SYS201708151124479159590690_ST.001.png" width="237"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蚂蟥与天牛同属无脊椎动物,体内都无脊柱<br />B.蚂蟥与天牛的呼吸器官分别是体壁、气管<br />C.蚂蟥与蚯蚓、沙蚕、蜈蚣等同属同一动物类群<br />D.天牛的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发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蚂蟥和天牛体内都没有脊柱,都属于无脊椎动物,正确;<br />B、蚂蟥靠体壁来呼吸,其体壁内表面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因此其体壁经常保持湿润;天牛属于节肢动物,依靠气管进行呼吸,正确;<br />C、蚂蟥和蚯蚓、沙蚕属于一类动物,属于环节动物,但是蜈蚣属于节肢动物,错误;<br />D、天牛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有这样一段话:最明显的如啄木鸟和槲寄生,其次如附着在兽毛或鸟羽之上的最低等寄生物、潜水甲虫的构造、在微风中飘荡着的具有冠毛的种子等.简而言之,这种美妙的适应无处不在.你认为形成“这种美妙的适应”的原因是( )<br />A.生物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产生了有利变异<br />B.生物通过生存斗争,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br />C.生物在自身本能下产生了定向变异<br />D.生物产生的所有变异都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在这个过程中,起主导主要的因素是环境条件.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有这样一段话:最明显的如啄木鸟和槲寄生,其次如附着在兽毛或鸟羽之上的最低等寄生物、潜水甲虫的构造、在微风中飘荡着的具有冠毛的种子等.简而言之,这种美妙的适应无处不在.原因是生物通过生存斗争,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产生了适应环境的变异.<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是多细胞真核生命体中的一大类群,我们人类亦从属其中.动物学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等特征,将特征相似的动物归为同一类.动物有着各种行为,这些行为可以看作是动物对刺激的反应.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0224540614_ST/SYS201708151124480224540614_ST.001.png" width="532" height="14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如图一所示,《动物世界》有这样一段解说词:“为了争夺配偶而大打出手是动物界司空见惯的事情.美洲驼鹿在每年的三四月间都要进行这种内部较量,获胜的雄鹿可以占有整个鹿群的所有雌鹿,尽情地和它们交配,而失败的雄鹿就只能独自离开鹿群,孤独地四处流浪.”这体现出了生物之间的    , 反映出了动物的   行为.<br />(2)如图二所示,我市枣花盛开的时节,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蜜蜂在枣林间“嗡嗡”飞舞.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    , 蜜蜂的各种舞蹈体现的是蜜蜂之间的    .<br />(3)如图三所示,老鹰在天空中翱翔,鹰的   特别发达,有利于牵动翅膀扇动.</p></div></div>
<div><p>【答案】<br />(1)竞争关系;攻击<br />(2)帮助植物传粉;信息交流<br />(3)胸肌<br />【解析】解:(1)在美洲驼鹿群中,雄性会为了争夺配偶而打斗的行为,体现出了生物之间的竞争关系,是同种动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配偶而发生的行为,因此属于攻击行为.(2)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我市枣花盛开的时节,一只只金黄色的小蜜蜂在枣林间“嗡嗡”飞舞.这体现了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帮助植物传粉.蜜蜂的各种舞蹈是通过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方向,属于动物进行信息交流的方式.(3)老鹰与飞翔有关的胸肌特别发达,约占体重的1/5,它能发出强大的动力,牵引翼的扇动,可以有力地带动翅膀扇动,提供强大的动力.<br />所以答案是:(1)竞争关系;攻击(2)帮助植物传粉;信息交流(3)胸肌<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动物行为的类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进入5月份,一年一度的九年级体育测试就要拉开序幕了.从教育局体文艺科获悉,今年的考试项目是两项:男1000米.女800米中长跑;男女50米短跑(图1).希望同学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不要忘记锻炼身体.如果体育成绩不达标,可能会影响你的升学哟!闲话少叙,还是请你回答有关测试中的几个问题吧!<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1624236386_ST/SYS201708151124481624236386_ST.001.png" width="579"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跑步前,同学们最好吃几块巧克力,因为其中含糖较多.它最终在小肠内被消化与吸收,经血液循环运送到肾脏,并在肾单位中的   被全部吸收,回到血液.大部分同学吃完巧克力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右图2中的[   ].<br />(2)当同学们跑步时,要不断消耗能量,这些能量是人体通过进行   作用释放出来的.<br />(3)同学们在奔跑时,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最终被运到肺部,此过程不会经过下列的      结构.<br />A.肺动脉<br />B.下腔静脉<br />C.肺静脉<br />D.左心房<br />(4)当同学跑到终点后,都会查看自己的电子成绩,此时眼球中的   作为感受器感受到刺激,将刺激传到了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p></div></div>
<div><p>【答案】<br />(1)肾小管;A<br />(2)呼吸<br />(3)C<br />(4)视网膜<br />【解析】解:(1)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神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人在饭后,刚获得了糖类等营养物质,因此血糖含量升高,这时人体内的胰岛素分泌增加,来调节糖的代谢,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A曲线符合.(2)呼吸作用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br />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通过呼吸作用将细胞中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着能量)在氧气的参与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来利用.因此人和动物运动消耗的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3)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下肢骨骼肌产生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后,随血液循环流动的途径是:下肢毛细血管→下肢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因此下肢骨骼肌运动产生的二氧化碳被运到肺部不经过的部位是肺静脉.<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1624236386_DA/SYS201708151124481624236386_DA.001.png" width="438" height="1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4)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接受光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属于视觉感受器.<br />所以答案是:(1)肾小管;A(2)呼吸(3)C(4)视网膜<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和呼吸系统的组成,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你吃过无花果吗?无花果(图1)是“看似无花却有花”的植物,不仅有花而且有许多花,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见.无花果属于被子植物中的双子叶植物,它肉质柔软,甘甜爽口,有润肺止咳等功能,维生素C含量是桔子的2.3倍.多数品种夏、秋两季结果,6﹣11月份陆续成熟.请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4284634823_ST/SYS201708151124484284634823_ST.001.png" width="532" height="1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根据无花果花的排列情况来分,无花果的花是    .<br />(2)无花果有红色和黄色之分,如果红色由显性基因(T)控制,现用红色无花果与黄色无花果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br />①实验二中子代红果的基因组成为    . <br />②如果让实验一中子代红果自交,从理论上说子二代中黄果所占比例为    .<br />(3)无花果种子的   (结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所以多吃无花果能治疗[   ].<br />A.佝偻病 B.夜盲症 C.牙龈出血 D.大脖子病.</p></div></div>
<div><p>【答案】<br />(1)花序<br />(2)TT或Tt;25%<br />(3)子叶;C<br />【解析】解:(1)从着生情况看,无花果的花是花序.(2)①若用T来表示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t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用两株红果杂交,子代才出现红色、黄色不同的性状,在子代中出现不同的性状属于隐性性状.因此黄色是隐性性状,子代红色的基因组成 TT或Tt.亲代红果的基因组成全部为Tt.图解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4284634823_DA/SYS201708151124484284634823_DA.001.png" width="415" height="1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②实验一中子代红果的基因是Tt,红果自交,遗传图解如上图:可见后代是黄果的概率是25%.(3)无花果属于双子叶植物,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4284634823_DA/SYS201708151124484284634823_DA.002.png" width="394"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牙龈经常出血,这是坏血病的表现,是体内缺乏维生素C造成的,无花果中富含维生素C,常吃无花果可以治疗牙龈经常出血.<br />所以答案是:(1)花序;(2)①TT或Tt;②25%;(3)子叶;C;<br />【考点精析】掌握基因与性状遗传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水清澈、鱼儿畅游、绿岛如茵…”不久的将来,城市的内河就将向人们呈现出这样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我省各市对内河展开了生态修复(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7390202035_ST/SYS201708151124487390202035_ST.001.png" width="345" height="1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投入微生物菌剂,增加了   的数量,促进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形成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的水.二氧化碳和    , 从而实现水质的净化.<br />(2)曝气机能增加水体的含氧量,以满足水中生物   作用的需要.<br />(3)生物浮床就像水中的绿岛,它与内河共同组成一个生态系统.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br />(4)生物浮床还为鱼儿提供了庇荫处,许多鱼喜欢在这样阴暗的环境中活动,这体现了非生物因素中的   对鱼生活的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r />(1)分解者;无机盐<br />(2)呼吸<br />(3)水草→鱼→鸟<br />(4)光<br />【解析】解:(1)河水变质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可以通过投入微生物菌剂,增加分解者的数量,把有机物转化成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2)水生生物所需的氧气来自于水中,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所以曝气机不断向鱼池中通入气体是增加水中的氧含量,满足水中生物氧气的需要.(3)从图中给出的生物可以找出食物链:水草→鱼→鸟,植物→昆虫→鸟等.(4)鱼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存,体现了光对鱼生活的影响.(5)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水生生物的数量和种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所以我们应当保护好水域环境,如不乱扔垃圾、减少生活污水的排放等.<br />所以答案是:(1)分解者;无机盐;(2)呼吸;(3)水草→鱼→鸟(4)光.<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需要了解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平时不爱讲卫生,这不,突然就被某种细菌感染,得了疾病.如表表示他在生病期间医生检查的体温和抗体水平的变化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87.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星期</p></td><td style="width:50.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日</p></td><td style="width:74.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一</p></td><td style="width:56.9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二</p></td><td style="width:60.7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三</p></td><td style="width:50.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四</p></td><td style="width:38.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五</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体温(℃)</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9.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9</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抗体水平</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低</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低</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中</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高</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中</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低</p></td></tr></table><p><br />(1)如表显示小明体内的抗体水平星期三开始升高.抗体的产生与人体内的   细胞有关,这属于保卫人体的第三道防线.<br />(2)小明的体温又在星期三恢复正常,这是因为   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或使病原体失去了致病性.<br />(3)细菌性疾病病原体通过   方式进行繁殖,在不良情况下又可以通过   进行休眠.<br />(4)没有得该病的人可以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来看这属于    .</p></div></div>
<div><p>【答案】<br />(1)淋巴<br />(2)抗体与抗原<br />(3)分裂;芽孢<br />(4)保护易感人群<br />【解析】解:(1)抗原包括进入人体的微生物等病原体、异物、异体器官等.抗原进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即抗体,会引起免疫反应,使人体温升高.小明体内的抗体水平在第三天开始升高,抗体的产生与人体内淋巴细胞有关,这种获得的免疫是特异性免疫,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2)抗原进入人体后,会引起免疫反应,使人体温升高,同时还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抗体,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或使失去致病性.抗体消灭抗原后,体温恢复正常,抗体水平逐渐下降.(3)细菌通过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在不良情况下又可以通过芽孢进行休眠.(4)疫苗,是由病原体制成的,只不过经过处理之后,其毒性减少或失去了活性,但依然是病原体,进入人体后不会使人得病,但能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抵抗该病毒的特殊蛋白质,因此接种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能抵该种病毒,保护人体不被病毒侵袭,维持人的身体健康,在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上属于保护易感人群.<br />所以答案是:(1)淋巴;(2)抗体与抗原;(3)分裂;芽孢;(4)保护易感人群<br />【考点精析】掌握免疫与计划免疫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张杰是一个动手能力很强的同学.在学习了七年级上册的植物学知识以后,他根据植物的结构和生理过程,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请分析回答如下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1/37d87cfb/SYS201708151124488976650549_ST/SYS201708151124488976650549_ST.001.png" width="526"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把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牛.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br />(2)张杰同学完成了如图二所示实验,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    , 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br />(3)若图三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物质②是在图中的   (结构)中生成的;图三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br />(2)氧气;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br />(3)线粒体;乙<br />【解析】解:(1)小瓶中的水分表面有油,因而液面蒸发几乎为零,水分被果树枝吸收后绝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因此“把刚摘下的果树枝装在小瓶中,如图一所示,用弹簧秤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65kg,光照6小时后,测得整个装置重为0.59牛”.其重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蒸腾作用散失水分.(2)图二中试管内有叶绿体,在叶绿体里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a装置中液体内的气泡主要成分是氧气;a提供了光照,b无光照,结果是a中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b中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氧气放出.由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3)呼吸作用的场所是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吸收①氧气,释放②二氧化碳,因此“若图三表示呼吸作用过程”,则物质②二氧化碳是在图中的线粒体(结构)中生成的;光合作用需要在有光的6-18点进行,呼吸作用不需要光,0-24点都能进行.因此图三中能够表示呼吸作用的曲线是乙.<br />所以答案是:(1)蒸腾作用散失水分(2)氧气;光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3)线粒体;乙</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