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红同学在洛阳植物园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p><p>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p><p>苔藓植物有茎和叶,叶中没有叶脉。因此小红同学在洛阳植物园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所以这种植物最可能是葫芦藓。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地球上分布最广、种类最多的植物类群是</p><p>A. 藻类植物 B. 苔藓植物 C. 被子植物 D. 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比藻类植物的结构复杂一些,有了茎、叶的分化,但是无根,只有假根,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生殖离不开水,裸子植物有种子,适于在干旱的陆地上生活,无花,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着,裸露,不能形成果实,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适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是植物界中最高等的一个类群,其种类最多,分布最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世界多种多样、五彩缤纷。下列关于几种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紫菜属于藻类植物,根起固着作用</p><p>B. 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叶片背面有褐色的孢子囊</p><p>C. 苏铁属于裸子植物,靠花、果实、种子繁殖</p><p>D. 蒲公英属于被子植物,植株矮小是因为体内没有输导组织</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据绿色植物的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都靠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p><p>紫菜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A错误;铁线蕨属于蕨类植物,叶片背面有褐色的孢子囊,靠孢子繁殖,B正确;苏铁属于裸子植物,有了根、茎、叶和种子的分化,无真正的花和果实,靠种子繁殖,C错误;蒲公英属于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并且体内输导组织发达,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诗句中蕴含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彰显出自然之美、生命之美。下列诗句中描写的植物属于被子植物的是</p><p>A.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B.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p><p>C.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D.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植物多种多样,根据植物繁殖方式的不同一般把植物分成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后代,孢子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属于孢子植物;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都结种子,用种子繁殖后代,属于种子植物。</p><p>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大多是单细胞个体,即使是多细胞个体也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属于低等植物,藻类植物的细胞内有叶绿素,因而植物体呈现绿色,春天气温升高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将湖水染绿。故题中的“西湖春色归,春水绿如染”描写的生物属于藻类植物,A错误;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只有假根,植株矮小。所以“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描写的生物属于苔藓植物,B错误;“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诗句中的松的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属于裸子植物,C错误;“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诗句中的描写的牡丹属于被子植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p><p>A. 身体分节</p><p>B. 具有外骨骼</p><p>C. 具有贝壳</p><p>D. 足分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如蝗虫等;环节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用刚毛辅助运动,如蚯蚓等。所以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分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p><p>A. 蝴蝶、蜈蚣、蚂蚁和蜘蛛都是自然界叫,常见的昆虫</p><p>B. 越低等的动物,数量越少,这是因为它们不适应环境</p><p>C. 两栖类的生殖过程不受水的限制</p><p>D. 线形动物的消化道有口有肛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根据昆虫、两栖、线形等动物的特点分析解答。</p><p>蝴蝶、蚂蚁属于昆虫,蜈蚣属于多足纲,蜘蛛属于蛛形纲动物, A错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因此,低等的生物也是适应环境的;有许多结构简单的低等的生物不但没有被淘汰,而且分布广泛,原因是产生了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越低等的动物分布数量越少,这是因为没有产生能适应环境变化的可遗传的有利变异,B错误;两栖类的生殖过程必须在水中进行,C错误;线形动物的消化道不弯曲,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鱼肉营养丰富,是人们十分喜爱的美味佳肴。下列动物中属于鱼类的是</p><p>A. 鱿鱼 B. 鲸鱼 C. 鳄鱼 D. 鲢鱼</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鱼类的特征有: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减少水的阻力,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p><p>鱿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A不符合题意;鲸鱼胎生哺乳属于哺乳动物,B不符合题意;鳄鱼属于爬行动物,体内受精,C不符合题意;鲢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属于鱼类,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几处甲.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出自唐代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中的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p><p>①体表被覆羽毛 ②前肢变成翼 ③胎生、哺乳 ④体温恒定 ⑤胸肌发达</p><p>A. ①②④ B. ①②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⑧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鸟类的主要特征是:有喙无齿,身体被覆羽毛,前肢特化为翼,长骨中空,心脏四腔,用肺呼吸,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卵生。</p><p>莺和燕都是鸟类,因此莺和燕具有的共同特征是①体表被覆羽毛、②前肢变成翼、④体温恒定、⑤胸肌发达。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大肠杆菌与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相比,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没有</p><p>A. 细胞壁 B. 细胞膜 C. 细胞质 D. 成形的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细菌和植物细胞的结构区别。</p><p>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绿色部分)、液泡。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未成形的细胞核。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和液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夏季雨后,在树林的地表和腐败的树干上常常看到许多蘑菇,主要原因是</p><p>A. 无机盐丰富 B. 水分和有机养料丰富 C. 氧气充足 D. 二氧化碳充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蘑菇属于大型真菌,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p><p>蘑菇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潮湿的环境和丰富的有机物。因此在养殖食用蘑菇时,一方面要保持养殖场所的清洁、温度和潮湿;另一方面要提供蘑菇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所以,在树林的地表和腐败的树干上常常看到许多蘑菇,主要原因是水分和有机养料丰富。可见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分类的等级单位中,最基本和最高级的分类单位分别是</p><p>A. 界、种 B. 种、纲 C. 种、界 D. 科、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最高的分类单位,种是最低最基本的分类单位。</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最高的分类单位,最低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列出了四种植物在分类学上的等级,其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植物是</p><p>A. 胡萝卜和小麦 B. 水稻和甘蓝 C. 胡萝卜和甘蓝 D. 小麦和水稻</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p><p>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界是最大的单位,同界的生物共同特征最少。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共同特征最多。胡萝卜和小麦同门,水稻和甘蓝同门,胡萝卜和甘蓝同纲,小麦和水稻树同科,因此小麦和水稻二者亲缘关系最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洛阳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区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8目、69科、204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等10种。这主要体现了</p><p>A. 物种多样性 B. 环境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遗传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包括三个层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p><p>洛阳嵩县白云山森林公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始森林区共有陆栖脊椎动物4纲、28目、69科、204种,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有黑鹳、金雕、金钱豹等10种。说明生物种类很多,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即物种的多样性。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中属于迁地保护的是</p><p>A. 建立自然保护区 B. 建设植物园和动物园</p><p>C. 制定更完善的法律 D. 重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宣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的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们采取了不同的措施。</p><p>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又叫就地保护。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又叫迁地保护。建设植物园和动物园属于迁地保护。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美国学者米勒关于原始地球的模拟实验装置。首先把水加入500ml的烧瓶中抽出空气,加入混合气体,然后把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混合气体进入图示右侧的烧瓶中。连续火花放电一周,冷却后产物沉积在B处的烧瓶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59855507298_ST/SYS201905310835359855507298_ST.001.png" width="196" height="2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实验装置中A内模拟了原始大气的成分</p><p>B. 采用火花放电模拟原始地球上的闪电</p><p>C. 米勒在实验装置B处找到了容器中原先不存在的多种氨基酸</p><p>D. 米勒实验说明,在一定的条件下,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能够转变为有机大分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化学起源说将生命的起源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生成有机小分子的阶段;第二个阶段,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生物大分子物质;第三个阶段,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个阶段,有机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p><p>米勒在图中所示的A装置中泵入了甲烷、氨、氢、水蒸气等气体。用来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和原始地球的条件,A正确;米勒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闪电,B正确;图中B装置里是反应后的产物(含有有机物)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C正确;米勒通过这个实验证实了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学说,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p><p>A. 原始森林 B. 原始大气 C. 原始海洋 D. 原始陆地</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生物之间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下图表示几种植物类群的进化关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63048974509_ST/SYS201905310835363048974509_ST.001.png" width="213"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戊</p><p>B. 丁的结构比戊复杂</p><p>C. 甲和乙都是由丙进化来的</p><p>D. 甲最有可能是水生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的藻类植物戊,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丁和蕨类植物丙,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乙和被子植物甲。生物的进化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p>由上可知,最先出现的植物类群是戊原始的藻类植物,多是水生植物,A正确;由戊进化为丁,因此丁的结构比戊的复杂,B正确;裸子植物乙和被子植物甲都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C正确;裸子植物乙和被子植物甲是由丙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来的,结构比丙原始的蕨类植物复杂,乙原始的裸子植物和甲原始的被子植物较高等,多是陆生生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化石可以证明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是</p><p>A. 始祖马化石 B. 始祖鸟化石 C. 恐龙化石 D. 鱼类化石</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故答案为: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抗生素能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影响细胞膜的功能或抑制蛋白质的合成等途径有效地杀死某些细菌或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近年来,一些细菌对抗生素的抵抗能力不断增强,根据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下列解释正确的是</p><p>A. 抗生素的质量比过去差</p><p>B. 抗生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p><p>C. 细菌为适应这种药物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p><p>D. 细菌中原来就有一些适应抗生素的个体,并继续生长生殖</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p><p>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细菌原就有一些适应抗生素的个体继续生存并繁延,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多数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为</p><p>①智人阶段 ②南方古猿阶段 ③能人阶段 ④直立人阶段</p><p>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p><p>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因此正确的顺序是:②南方古猿阶段→③能人阶段→④直立人阶段→①智人阶段。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最显著变化是</p><p>A. 脑容量增加 B. 群居生活 C. 奔跑飞快 D. 后肢粗壮</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类进化的历程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p><p>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450--530毫升之间;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1360毫升。说明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可见人类进化过程中最显著的变化之一是脑容量的增加。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动物与其运动方式不相符的是</p><p>A. 青蛙——跳跃、游泳 B. 家鸽——飞行 C. 壁虎——行走 D. 马——奔跑</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游泳等方式。</p><p>青蛙的后肢发达,在陆地上是跳跃,在水中是游泳,运动方式是跳跃游泳,A正确;家鸽的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B正确;壁虎四肢短小,运动方式是爬行,C错误;马的四肢发达,利于奔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当我们做屈肘动作时,图中的①和②所处的状态分别是</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70575811596_ST/SYS201905310835370575811596_ST.001.png" width="180"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都处于舒张状态 B. 都处于收缩状态</p><p>C. ①收缩,②舒张 D. ①舒张,②收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p><p>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由骨骼肌、骨、关节三者协调配合,在神经系统的支配和其他系统的辅助下完成的,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在做屈肘动作时,肱二头肌收缩状态,肱三头肌舒张状态,因此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能正确表示食物链的一项是( )</p><p>A. 青草←野兔→狼 B. 青草→野兔→狼</p><p>C. 阳光→青草→野兔→狼 D. 青草→野兔→狼→细菌和真菌</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A、青草被野兔捕食,因此箭头应指向野兔,故A错误;</p><p>B、该食物链正确的表示了生产者青草与消费者野兔、狼它们三者的关系,故B正确;</p><p>C、阳光属于非生物部分,而食物链必需从生产者开始,如青草→野兔→狼,故C错误;</p><p>D、细菌是分解者,而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小刚同学制作的生态瓶,它能组成生态系统吗?从生态系统组成角度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71616761519_ST/SYS201905310835371616761519_ST.001.png" width="192"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生物种类少,不能组成生态系统</p><p>B. 生物数量少,不能组成生态系统</p><p>C. 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是生态系统</p><p>D. 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所以是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p><p>生态瓶中除了具有生产者(金鱼藻)和消费者(小鱼、虾)外,在河沙里还含有细菌和真菌,它们是生态瓶中的分解者,该生态瓶中的非食物因素除了空气和土壤外,还具有温度、水、阳光等因素,可见生态瓶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是生态系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p><p>A. 单方向的 B. 可循环的 C. 逐级增加的 D. 与光合作用无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生物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植物的残枝落叶和动物的骨骼、皮毛等难以被下一个营养级的生物利用,造成了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是( )</p><p>A.农田生态系统</p><p>B.湖泊生态系统</p><p>C.草原生态系统</p><p>D.森林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最复杂,自动调节能力最强;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营养结构最简单,自动(自我)调节能力最弱。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差,因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选项A不正确。湖泊属于水域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原因使得湖泊生态环境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使之自动调节能力减弱,选项B不正确。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年降雨量少很.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种类虽然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依然是非常丰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选项C不正确。热带 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强,选项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都参与构成食物链,并只构成一条食物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73447485700_ST/SYS201905310835373447485700_ST.001.png" width="109"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这条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一丙一乙一甲</p><p>B. 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p><p>C. 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丁和甲的数量增加</p><p>D. 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每一个营养级大约减少80%,能量的传递效率约为20%。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p><p>从图中可以看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有多到少依次是:甲、乙、丙、丁,因此四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甲→乙→丙→丁,A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图中的四种生物和分解者不能组成生态系统,B错误。丙以乙为食,丁以丙为食,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丙的数量增加,会导致乙的数量减少,从而导致甲的数量增加,丁的数量增加,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最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会最多,所以若某一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链,则体内积累该有毒物质最多的是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使大气中的碳进人生物体的是</p><p>A. 光合作用 B. 蒸腾作用 C. 呼吸作用 D.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p><p>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光合作用的表达式: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74809758547_DA/SYS201905310835374809758547_DA.001.png" width="49"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光合作用能使大气中的碳进入生物体,A正确;植物体内的水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体外的过程叫蒸腾作用,因此蒸腾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水进入大气,B错误;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氧气→水+二氧化+能量,因此呼吸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C错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能把生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盐、水、二氧化碳,因此分解作用能使生物体内的碳进入大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共创文明城市,争做文明市民,洛阳人在行动。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p><p>A. 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B.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p><p>C. 开发森林资源,多使用一次性木筷 D. 垃圾分类处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p><p>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值得提倡,A不符合题意;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多样性,这种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值得提倡,B不符合题意;多使用一次性木筷,即浪费了资源,又破坏了环境,不值得提倡,C符合题意;垃圾分类处理,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值得提倡,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蚯蚓、河蚌、蝴蝶、蜥蜴和狼五种动物的分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77281404244_ST/SYS201905310835377281404244_ST.001.png" width="559" height="15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请将上图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 ②________;</p><p>(2)以上五种动物可以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其分类依据是动物体内是否具有____。</p><p>(3)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在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动物。</p><p>(4)下列动物中与河蚌的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____)</p><p>A.虾 B.章鱼 C.蜘蛛 D.大鲵</p><p>(5)蜥蜴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_______。</p><p>(6)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蜥蜴与狼的比较,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由低等到高等。</p></div></div>
<div><p>【答案】外骨骼 胎生 脊柱 环节 B 卵壳 由简单到复杂 </p><p>【解析】</p><p>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又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p><p>(1)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蝴蝶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体外有坚硬的外骨骼,可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更好的适应陆地生活,可见①是外骨骼;动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胎生和卵生,狼属于哺乳动物,生殖方式是胎生,因此②是胎生。<br />(2)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上述5种生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br />(3)蚯蚓的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在分类上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p><p>(4)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虾属于节肢动物,章鱼属于软体动物,蜘蛛属于节肢动物,大鲵属于两栖动物。因此河蚌与章鱼的共同特征最多。</p><p>(5)蜥蜴属于爬行动物,在陆地产卵,卵的表面具有坚硬的卵壳保护。</p><p>(6)从进化的角度看,通过蜥蜴与狼的比较,说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多姿多彩的生物世界里,生命现象错综复杂。下图是某些生物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79513197198_ST/SYS201905310835379513197198_ST.001.png" width="559"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上图四种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____(填序号),一般由____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所组成。</p><p>(2)②与①、④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__,其生殖方式是__生殖。</p><p>(3)细菌中的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能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____。</p><p>(4)①和④所代表的生物与细菌相比,其细胞的核质由核膜包被,所以属于________生物。</p></div></div>
<div><p>【答案】③ 蛋白质 细胞核 分裂 寄生 真核 </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内容,识图、分析解答。图中①是酵母菌,属于真菌,②是细菌,③是病毒,④是蘑菇,属于真菌。</p><p>(1)图中,③是病毒的结构图,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br />(2)细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真菌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①是酵母菌,属于真菌,②是细菌,④是蘑菇,属于真菌。所以②与①、④的结构相比,主要区别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其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p><p>(3)细菌中的痢疾杆菌、结核杆菌能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寄生。</p><p>(4)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这个类群生物的细胞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与细菌相比,真菌细胞的核质由核膜包被,属于真核细胞,因此真菌属于真核生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资料一:乌鸦会从高处把坚果扔到水泥地面上摔碎,从而轻松地吃到里面的果仁。有些坚果特别硬,不容易摔碎,乌鸦会有更好的办法:它衔住坚果驻足在红绿灯杆上,等汽车来时扔下坚果,让汽车将坚果碾碎。为安全起见,它还会等红灯亮时再飞落地面去享受美食。</p><p>资料二:在母鸡孵卵期间,把鸡窝里正在孵化的卵全部移走,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卵。请分析回答:</p><p>(1)资料一中,乌鸦的这种行为从目的看属于______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p><p>(2)刚出生不久的乌鸦不能完成这种行为,这说明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 而获得。</p><p>(3)资料二中,母鸡的孵卵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____ 决定的。</p><p>(4)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群体的生存,下列动物行为体现社会行为的是_____________ </p><p>A.孔雀开屏 B.乌贼释放墨汁C.雌、雄蛙抱对 D.蜂群中的蜜蜂各司其责</p></div></div>
<div><p>【答案】觅食 学习 学习 先天性 遗传物质 D </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br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br />营社会行为的动物一般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p><p>(1)资料一中,乌鸦的这种行为从目的看属于觅食行为;乌鸦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说,是动物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r />(2)刚出生不久的乌鸦因为生活经验不足,学习能力差,因此不能完成这种行为。刚出生不久的乌鸦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学习” 而获得。</p><p>(3)资料二中,母鸡的孵卵行为从行为获得途径看属于先天性行为,这种行为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p><p>(4)孔雀开屏,乌贼释放墨汁,雌、雄蛙抱对,都没有明显的组织、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等级次序,因此不具有社群行为,ABC错误;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蜂、工蜂,之分需要彼此配合、密切合作才能维持群体的正常生存,有等级现象,属于社会行为,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甲表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图乙表示图甲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83807614332_ST/SYS201905310835383807614332_ST.001.png" width="413"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甲所示的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____。</p><p>(2)若图甲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分解者和 _____。</p><p>(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能力。</p><p>(4)根据有毒物质相对含量,写出图乙表示的食物链(用A、B、C、D四个字母表示):______</p><p>(5)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5 太阳能(或光能) 非生物成分 自我调节 D→B→A→C 蛇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1)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鹰,草→鼠→狐,草→鼠→蛇→鹰。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p><p>(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一所示为食物链,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所以要表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组成成分是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br />(3)该生态系统中,当鼠和兔的数量增多时,植被会遭到破坏,而食肉动物数量的增加又使鼠和兔的数量减少,森林植被得以恢复,由此可以看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r />(4)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表示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相对含量,D体内有毒物质含量最低,因此是生产者植物,B次之,则乙是一级消费者,同理A是二级消费者,C是三级消费者。该食物链可表示为:D→B→A→C。</p><p>(5)根据以上题目的分析可知,图乙中的A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蛇。</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在饲养金鱼时,发现金鱼不时浮上水面直接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该小组将l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按表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实验。</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1/08/af44e2f9/SYS201905310835385208739921_ST/SYS201905310835385208739921_ST.001.png" width="538" height="2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____条,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____。</p><p>(2)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的数值为____。</p><p>(3)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___________。</p><p>(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_______。</p><p>(5)鱼类身体两侧具有感知水流方向的结构是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6 溶氧量 76 偶然性 少 侧线 </p><p>【解析】</p><p>(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r />(2)控制单一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探究实验必须遵守的原则。</p><p>(1)小组将18条大小相当的金鱼,平均分成三组,所以根据实验原则,表格中甲组的金鱼数量是 6条,由于鱼类生活在水中,吸收水中的溶解氧,所以该实验探究引发金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因素是溶氧量。<br />(2)在实验过程中,取平均值,所以将表格处理后可得到,图中X=(76+78+74)÷3=76,数值为76。<br />(3)为了增加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增加每组的统计次数。</p><p>(4)实验可证明,在一定的溶氧量范围内,水中的溶氧量越低金鱼浮头次数会越多,水中的溶氧量越高金鱼浮头次数会越少。<br />(4)鱼身体两侧具有侧线,具有感知水流方向和测定水流速度的作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