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32:20

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理论认为,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不含有(  )</p><p>A. 水蒸气</p><p>B. 氧气</p><p>C. 甲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原始大气的成分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p><p>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故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p><p>B. 米勒实验说明在原始的地球上原始大气可以形成原始生命</p><p>C. 原始大气成分中不含氧气</p><p>D. 原始生命诞生的重要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取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繁殖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各种不同的证据的发现,人们对生命起源的问题有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A、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A正确;</p><p>B、米勒的模拟实验可以证明在原始地球大气中,无机物可以形成有机物,没有证明原始地球可以孕育原始生命,B错误。</p><p>C、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C正确;</p><p>D、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能从外界获得营养并排出代谢废物,能进行生长和繁殖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下列有关化石分布情况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新近地层中的生物化石复杂、高等</p><p>B. 古老地层中的生物化石简单,低等</p><p>C. 化石与地层的先后顺序没有直接关系</p><p>D. 不同地层中埋藏的化石差异很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所以C说法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p><p>B. 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p><p>C. 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p><p>D. 有昆虫化石的地层一定都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通过分析可知,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故ABC正确;多数昆虫化石的地层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但是昆虫化石也可能出现在比有鸟类化石的地层更晚的地层中,故D错误。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最早出现的物种是(     )</p><p>A.种子植物     B.苔藓植物     C.藻类植物     D.蕨类植物</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进化的历程为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蝌蚪变成青蛙是生物的进化</p><p>B. 生物的变异对于个体来说,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p><p>C.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p>D. 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了证据</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蝌蚪变成青蛙是两栖动物的变态发育,不是生物的进化,A错误;生物的变异对于个体来说,有的是有利的,有的是不利的,B正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C正确;地质学、化石记录、解剖学等从不同方面为进化理论提供了证据,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化过程中,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其原因最可能是()</p><p>A. 相互捕食的结果    B. 相互选择的结果    C. 大量繁殖的结果    D. 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绝灭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有着一定的影响。</p><p>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也使捕食者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故双方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现存的生物,都是经过漫长的年代进化而来的.下面有关进化的论述中,不科学的是(    )</p><p>A. 生物进化的研究,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最需要的方法之一是比较</p><p>B. 郑氏始孔子鸟化石证明了鸟类是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的</p><p>C. 按照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枯叶蝶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p><p>D.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化石是生物进化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生物进化的研究,要建立在对地质学、遗传学等领域的研究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而且要涉及到许多研究方法,比较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常用的方法,A不符合题意;科学家认为始祖鸟化石说明了古代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来的,B不符合题意;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不是枯叶蝶为了应对敌害产生了体色随环境变化的定向变异,C符合题意;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育的是(  )</p><p>A. 火的使用    B. 丰富的语言    C. 直立行走    D. 群体生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早期人类学会用火,用火烧烤食物,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它们还产生了语言和意识,逐渐形成了社会。就这样,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古猿逐渐进化成人类。</p><p>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学家已经发现: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  )</p><p>A. 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    B. 人类是类人猿的祖先</p><p>C. 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    D. 人类和类人猿没有什么亲缘关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类人猿中的黑猩猩不论是在血型、骨骼以及内部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上,还是在面部表情和行为上,都与人类相似,由此可以说明人类和类人猿有着共同的原始祖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p><p>A. 现代类人猿是人类的祖先</p><p>B. 古人类化石能作为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证据</p><p>C. 亚洲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p><p>D. 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1)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p><p>(2)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p><p>(3)人类和类人猿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p>A、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A错误;</p><p>B、古人类的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B正确;</p><p>C、亚洲的直立人是从非洲迁徙过来的,是科学家推测的一种观点,C正确;</p><p>D、古人类不仅能使用工具,还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的能力,提高了工具的效能。又经过若干万年,古人类能够用火,大脑也越来越发达,在群体生活中产生了语言。用火烧烤食物,改善了身体的营养,有利于脑的发达。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使他们能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困难;大脑中主管语言的区域的日益完善,丰富的语言,是相互之间能更好地交流与合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在非洲发现古人类化石“露西”是事实</p><p>B. 很多证据表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p><p>C.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是一种推测</p><p>D. 人的大脑形成时就发达</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人是不断进化的,据此分析解答。</p><p>A、在非洲发现古人类化石“露西”,这是事实,A正确;</p><p>B、很多证据表明人类是由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如化石就是最好的证据,B正确;</p><p>C、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这是达尔文进化论证提出的,是一种推测,C正确;</p><p>D、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     制造和使用工具    大脑进一步发达     语言的产生。所以,人的大脑形成时并不发达,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认为“茶水浇花好”,但实际上长期向花盆里倒茶水,会使土壤偏酸性。山茶、杜鹃等在这样的土壤中生存较好,而黄刺玫、木槿等的生长会受到抑制。由此说明(    )</p><p>A. 生物会影响环境    B. 生物能适应各种环境</p><p>C. 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    D. 生物需要适宜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生物适应环境,环境影响生物,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题干中茶水对植物有一定的影响,这些植物有的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生长得较好,而有的植物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生长受到抑制,因此植物需要适宜的环境才能生长。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生物适应环境的是</p><p>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    B. 蚯蚓使板结的土壤变疏松</p><p>C. 竹节虫体形与竹枝相似    D. 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向南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叶刺,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A不符合题意;蚯蚓的活动使得土壤变得肥沃和疏松,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竹节虫体形与竹枝相似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不符合题意;大雁南飞是大雁的迁徙行为。鸟类的迁徙是对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属于生物适应环境,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寻找纸蝴蝶”的活动中,容易被找出的蝴蝶</p><p>A. 是红色的    B. 是黑色的</p><p>C. 与环境色彩较一致的    D. 与环境色彩差异大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外表颜色与周围环境相类似,这种颜色叫保护色;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环境对生物进行的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p>在寻找教室里的纸蝴蝶活动中,颜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差异大的的蝴蝶,首先被找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而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的蝴蝶,不易被找到,这是适者生存,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一项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  )</p><p>A. 食品放在冰箱里不易变质</p><p>B. 蚯蚓能改良土壤</p><p>C. 森林净化空气</p><p>D. 蝗虫啃食庄稼</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据此解答。</p><p>A、将食物放在冰箱中就是利用冰箱内的低温环境抑制了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来达到较长时间保存的目的,不能说明生物能影响环境,A符合题意;</p><p>B、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体现了蚯蚓对环境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p><p>C、森林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了生物圈的水循环,从而能调节气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p><p>D、蝗虫啃食庄稼,会造成减产,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5.7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97.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87.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桦尺蛾</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00.9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色桦尺蛾</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109.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回收数</p></td><td style="width:85.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回收数</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9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业污染区</p></td><td style="width:109.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4</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p></td><td style="width:85.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4</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82</p></td></tr><tr style="height:15.75pt"><td style="width:97.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p></td><td style="width:109.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93</p></td><td style="width:67.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8</p></td><td style="width:85.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393</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p></td></tr></table><p>&#xa0;</p><p>(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在遗传学上叫做_____。</p><p>(2)在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回收率高的是_____色的桦尺蛾,在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_____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是色的桦尺蛾,这说明生物的生存受_____影响,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变异    深    浅    环境    方向    </p><p>【解析】</p><p>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p><p>(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他们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说明存在变异现象。</p><p>(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生物的生存受环境影响,环境的定向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是_____。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_____。如图每一行代表一个地层,地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如箭头所示。如果在某地区找到三种化石:①郑氏始孔子鸟化石、②古鱼类化石、③恐龙化石,按照它们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序是_____。(填序号)</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0/09/cc7e95b0/SYS201905200911409593183228_ST/SYS201905200911409593183228_ST.001.png" width="87" height="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比较法    从水生到陆生    ②③①    </p><p>【解析】</p><p>对不同生物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叫比较法。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据此解答。</p><p>对不同生物的解剖结构进行分析比较,也是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叫比较法。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根据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可知: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因此,研究生物进化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如图每一行代表一个地层,地层形成的时间顺序如箭头所示。如果在某地区找到三种化石:①郑氏始孔子鸟化石、②古鱼类化石、③恐龙化石,按照它们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自下而上排序是②③①。</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为人类起源与发展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2/09/a03f6218/SYS201904220925008759515694_ST/SYS201904220925008759515694_ST.001.png" width="484" height="1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①表示的物种名称为________。</p><p>(2)依据已有证据,与生物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________。</p><p>(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________的方向发展,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________工具。</p><p>(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内部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是________明显增大,并且产生了________,用于个体间的交流。</p></div></div>
<div><p>【答案】森林古猿森林大量消失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脑容量语言</p><p>【解析】</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 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p><p>(1)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图①是人类的祖先森林古猿。<br />(2)由于气候变化,使森林大量消失,树丛间出现了空地,这就为森林古猿提供了到地面上活动的条件,逐渐由树栖生活向着地面陆栖生活过渡。依据已有证据,与生物学家推测,在①之前自然环境曾发生过对人类起源有重大影响的变化,这一变化是森林大量消失。<br />(3)从①到②表示人类开始向着直立行走的方向发展,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从②到③表示人类开始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使自己的四肢得以延伸,捕猎和御敌能力大大增强,使人类变得越来越强大。<br />(4)从③到⑦,除着装发生了变化之外,另外一个显著的变化是脑容量明显增大,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复杂,并且产生了语言,用于个体间的交流。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运用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一组填空:</p><p>(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其中____&#xa0;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p><p>(2)瑞典科学家______&#xa0;创立了生物命名法,被称为生物分类学之父,在他的基础上科学家们将生物分类系统进一步细化按照大小从属关系可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p><p>(3)种内关系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既有互助,也有________。</p><p>(4)生物的特征表现为应激性、_______、繁殖、_______等。</p></div></div>
<div><p>【答案】非生物 林奈相互斗争生长新陈代谢</p><p>【解析】</p><p>(1)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2)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命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3)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p><p>(1)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2)为了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林奈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按大小和从属关系依次排列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p><p>(3)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不同个体或群体之间的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合作关系)和种内斗争。</p><p>(4)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7、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的特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生物八下济南版期中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