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31:37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br />A.菊花在秋天开花<br />B.某植物叶表面的气孔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br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br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菊花在秋天开花,是受光照的制约,与植物的向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br />B、某植物叶表面的气孔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与植物的向性无关,B不符合题意;<br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是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br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属于向性运动,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69675737443_ST/SYS201707192104169675737443_ST.001.png" width="423"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杂交育种<br />B.转基因技术<br />C.克隆技术<br />D.太空育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图中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剪切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重组,得到接有胰岛素基因的DNA,因此该方法称为转基因技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ST/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ST.001.png" width="277" height="2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横拟原始地球的大气<br />B.火花放电横拟闪电<br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br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DA/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DA.001.png" width="217" height="2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金做了如下实验:<br />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br />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br />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br />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br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br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br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br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反应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错误;<br />B、该实验可用水银温度测量用来加热热水的温度,控制在37℃,该实验结果与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B错误;<br />C、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正确;<br />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没有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当人胃部表皮细胞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会分泌水解酶(FUCA2),催化水解糖蛋白氨链上的岩藻糖;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摄入胃部表皮细胞上岩藻糖的水解产物,获得生长的养分与能量,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可能过饮食等途径传染给健康人,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br />(1)幽门螺旋杆菌与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本质的差异是&#xa0;&#xa0;&#xa0;;<br />(2)FUCA2的催化作用具有&#xa0;&#xa0;&#xa0;的特点,若按同化作用的方式进行区分,幽门螺旋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xa0;&#xa0;&#xa0;;<br />(3)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xa0;&#xa0;&#xa0;方式繁殖后代,从生态学角度看,某患者胃部所有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作为一个&#xa0;&#xa0;&#xa0;;<br />(4)聚餐时使用“公筷”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r />(2)专一性、高效性;异养<br />(3)分裂;种群<br />(4)切断传播途径<br />【解析】解:(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3)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从生态学角度看,某患者胃部所有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作为一种群.(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聚餐时使用“公筷”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所以答案是:(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专一性、高效性;异养(3)分裂;种群;(4)切断传播途径<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br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br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br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xa0;&#xa0;&#xa0;;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xa0;&#xa0;&#xa0;;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xa0;&#xa0;&#xa0;;<br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xa0;&#xa0;&#xa0;层次的结构;<br />(3)培育人造仿生血管时,必须先除去仿生血管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的特征,然后才能进行血管移植,否则,人造仿生血管移植到患者体内后,患者血液中的&#xa0;&#xa0;&#xa0;细胞受到仿生血管中的&#xa0;&#xa0;&#xa0;物质刺激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其中大多数分化成能分泌抗体的细胞,从而引发免疫排斥反应.</p></div></div>
<div><p>【答案】<br />(1)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功率较大的离心泵<br />(2)器官<br />(3)B淋巴;抗原<br />【解析】解:(1)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见右心室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肺循环的循环途径较短,所以在人造心脏中右心室的功率较小;可见左心室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体循环的循环途径较长,所以在人造心脏中左心室的功率较大.据分析可见:肺静脉中的血液会流入心脏的左侧,即功率较大的离心泵.(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属于器官,毛细血管属于组织;人造血管属于器官.(3)能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为B淋巴细胞,受到外界抗原物质刺激时会大量增殖分化,产生抗体.<br />所以答案是:(1)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功率较大的离心泵.(2)器官;(3)B淋巴;抗原.<br />【考点精析】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为“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ST/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xa0;&#xa0;&#xa0;;<br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xa0;&#xa0;&#xa0; .<br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由于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br />(2)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br />(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br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所以选择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根据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DA/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DA.001.png" width="160"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br />所以答案是:(1)由于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2)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植物向性运动的是(  )<br />A.菊花在秋天开花<br />B.某植物叶表面的气孔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br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br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菊花在秋天开花,是受光照的制约,与植物的向性无关,A不符合题意;<br />B、某植物叶表面的气孔在白天打开,晚上关闭,是为了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积累有机物,与植物的向性无关,B不符合题意;<br />C、含羞草的小叶受到振动后合拢,是感性运动,C不符合题意;<br />D、横倒在地上的番茄茎背地生长,属于向性运动,D符合题意.<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一种培育生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该方法称为(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69675737443_ST/SYS201707192104169675737443_ST.001.png" width="423"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杂交育种<br />B.转基因技术<br />C.克隆技术<br />D.太空育种</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图中将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剪切与人体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重组,得到接有胰岛素基因的DNA,因此该方法称为转基因技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基因工程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米勒实验原始大气合成有机物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ST/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ST.001.png" width="277" height="2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装置中CH4、NH3、H2O、H2四种气体用于横拟原始地球的大气<br />B.火花放电横拟闪电<br />C.烧瓶中的清水模拟了高温条件下的原始海洋<br />D.该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米勒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DA/SYS201707192104170316815928_DA.001.png" width="217" height="2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米勒将水注入左下方的烧瓶内,先将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还原性大气).再将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火花放电(模拟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冷却后,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内(图中以黑色表示)(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该实验不能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金做了如下实验:<br />①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1%淀粉溶液各1毫升.<br />②甲试管内加入2毫升唾液,乙试管内加入2毫升的蒸馏水.<br />③同时将两试管恒温37℃,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滴加1滴碘液.<br />④观察结果,发现只有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色.<br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让试管内的溶液呈蓝色<br />B.该实验结果可用水银温度计直接测量并记录<br />C.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唾液是否能催化淀粉的分解<br />D.该实验结论是甲试管内液体不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加碘液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反应后淀粉是否存在,以判断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A错误;<br />B、该实验可用水银温度测量用来加热热水的温度,控制在37℃,该实验结果与温度计无关,不需要测量并记录,B错误;<br />C、该实验是利用“淀粉遇碘变蓝”这个的特性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变量是唾液,C正确;<br />D、甲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甲试管中没有变蓝,乙试管内液体变蓝,而结论是唾液能将淀粉分解,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具有螺旋结构及鞭毛的细菌,当人胃部表皮细胞受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时,会分泌水解酶(FUCA2),催化水解糖蛋白氨链上的岩藻糖;幽门螺旋杆菌可以摄入胃部表皮细胞上岩藻糖的水解产物,获得生长的养分与能量,此外,幽门螺旋杆菌可能过饮食等途径传染给健康人,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br />(1)幽门螺旋杆菌与霉菌在细胞结构上最本质的差异是&#xa0;&#xa0;&#xa0;;<br />(2)FUCA2的催化作用具有&#xa0;&#xa0;&#xa0;的特点,若按同化作用的方式进行区分,幽门螺旋杆菌的营养方式属于&#xa0;&#xa0;&#xa0;;<br />(3)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xa0;&#xa0;&#xa0;方式繁殖后代,从生态学角度看,某患者胃部所有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作为一个&#xa0;&#xa0;&#xa0;;<br />(4)聚餐时使用“公筷”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r />(2)专一性、高效性;异养<br />(3)分裂;种群<br />(4)切断传播途径<br />【解析】解:(1)细菌是单细胞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霉菌属于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2)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效性等特点.细菌细胞内没有叶绿体,营养方式是异养.(3)细菌通过分裂方式繁殖.从生态学角度看,某患者胃部所有幽门螺旋杆菌可以作为一种群.(4)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有三个,一是控制传染源,二是切断传播途径,三是保护易感人群,聚餐时使用“公筷”有利于预防幽门螺旋杆菌传染,这种预防传染病流行的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所以答案是:(1)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专一性、高效性;异养(3)分裂;种群;(4)切断传播途径<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br />材料1:2011年3月,两名医生将美国心脏病人刘易斯的整个心脏摘除,然后为他安装一个“人造心脏”.这种“人造心脏”主要是由两个类似涡轮的新型离心泵组成.它工作时能保持身体内血液不停流动,完成血液循环.<br />材料2:2012年1月,英国研究人员成功培育出用于形成血管壁的平滑肌细胞,利用这些平滑肌细胞和从人体取出的皮肤细胞可以在实验室环境中批量“生产”人造仿生血管.人造仿生血管可用于心脏病、肾病等疾病的血管移植手术.<br />(1)“人造心脏”中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小,主要功能是&#xa0;&#xa0;&#xa0;;另一个离心泵的功率相对较大,主要功能是&#xa0;&#xa0;&#xa0;;肺静脉中的血液直接流入哪个离心泵?&#xa0;&#xa0;&#xa0;;<br />(2)从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看,人造仿生血管属于&#xa0;&#xa0;&#xa0;层次的结构;<br />(3)培育人造仿生血管时,必须先除去仿生血管可能会引起免疫反应的特征,然后才能进行血管移植,否则,人造仿生血管移植到患者体内后,患者血液中的&#xa0;&#xa0;&#xa0;细胞受到仿生血管中的&#xa0;&#xa0;&#xa0;物质刺激时会大量增殖分化,其中大多数分化成能分泌抗体的细胞,从而引发免疫排斥反应.</p></div></div>
<div><p>【答案】<br />(1)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功率较大的离心泵<br />(2)器官<br />(3)B淋巴;抗原<br />【解析】解:(1)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可见右心室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肺循环的循环途径较短,所以在人造心脏中右心室的功率较小;可见左心室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体循环的循环途径较长,所以在人造心脏中左心室的功率较大.据分析可见:肺静脉中的血液会流入心脏的左侧,即功率较大的离心泵.(2)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静脉属于器官,毛细血管属于组织;人造血管属于器官.(3)能产生抗体的免疫细胞为B淋巴细胞,受到外界抗原物质刺激时会大量增殖分化,产生抗体.<br />所以答案是:(1)为肺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为体循环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功率较大的离心泵.(2)器官;(3)B淋巴;抗原.<br />【考点精析】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为“证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小金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ST/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ST.001.png" width="148"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是&#xa0;&#xa0;&#xa0;;<br />(2)写出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xa0;&#xa0;&#xa0; .<br />(3)利用上述实验装置与材料,设计“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的实验.(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由于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br />(2)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br />(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br />【解析】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本实验选择水生绿色植物金鱼藻作为实验材料而不选用盆栽的天竺葵,其理由陆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好收集,所以选择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2)实验步骤:如图所示: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短颈玻璃漏斗,漏斗颈上套上灌满清水的玻璃管.将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照射,并观察现象.待气体充满试管的1/2时,取出玻璃管.根据氧气能助燃,能使快要熄灭的细木条重新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5c2a581d/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DA/SYS201707192104173635495975_DA.001.png" width="160"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br />所以答案是:(1)由于金鱼藻是水生植物,利用此装置,便于观察和收集产生的气体;(2)取出试管,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若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3)设置A、B两组实验,与原实验装置完全相同,将其中A组置于黑暗环境,B组置于光照环境,4小时后分别将试管取出,伸入带火星木条,若A组不复燃,B组复燃,则证明光照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浙江省杭州市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