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1.2生物的进化 同步测试卷
题型:※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哪项不是生物进化的趋势</p><p>A. 由简单到复杂 B. 由低等到高等</p><p>C. 由不适应到适应 D. 由水生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可见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观点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p><p>A. 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由浅色变成深色</p><p>B. 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p>C. 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去吃高处的树叶,因此颈变得很长</p><p>D. 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是污染的环境对桦尺蛾的体色进行了选择,而不是为了适应污染的环境,桦尺蛾的体色变成了灰色,A错误;</p><p>昆虫的保护色和食虫鸟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B正确;</p><p>是环境对长颈鹿的颈的长短进行了选择,颈和前肢很长是适者生存,而不是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C错误;</p><p>冰天雪地的环境对北极熊的体色进行了选择,白色与环境相适应是适者生存,而不是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就产生了白色变异,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5年4月14日《楚天都市报》报道:湖北爆发致命超级细菌,导致一名3岁男童死亡.采集细菌是指多数抗生素耐药的细菌,能让抗生素失效造成人体严重感染.下列关于超级细菌的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p><p>A.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p><p>B.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p><p>C.抗生素的选择和细菌的变异都是定向的</p><p>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一种新的耐药性细菌。</p><p>A、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抵抗抗生素的特性(耐药的变异),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适者生存),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就形成了抗药性强细菌。因此,超级细菌对多数抗生素具有耐药性是抗生素不断选择的结果,A正确;</p><p>B、在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也就是细菌中原来就存在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个体,B正确;</p><p>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抗生素的选择是定向的,细菌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p><p>D、新品种抗生素的使用会影响超级细菌的进化,D正确。</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总趋势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p><p>A. 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     B.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p><p>C. 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    D.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高等生物也有体型较小的如蜂鸟,因此从体型小的生物到体型大的生物不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A符合题意;<br />从水生生物到陆生生物、从结构简单的生物到结构复杂的生物、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都属于生物进化的趋势,B、C、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是由于</p><p>A.新陈代谢的结果 B.过度生长的结果 C.人工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所谓自然选择就是指: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个体由小到大 B. 由低等到高等 C. 由水生到陆生 D. 由简单到复杂</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进化趋势是: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抗生素的滥用致使很多病细菌具有一定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论分析,而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p><p>A、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p><p>B、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p><p>C、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p><p>D、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A、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抗生素的质量下降,杀菌能力低,A不符合题意;</p><p>B、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细菌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是不定向的,B 不符合题意;</p><p>C、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C符合题意;</p><p>D、耐药细菌越来越多的主要原因是抗生素选择了发生耐药变异的个体生存下来,而不是耐药细菌繁殖能力比不耐药细菌繁殖能力强,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田中长期施用某种农药防治害虫,效果会越来越差.原因是害虫种群中原来________(有/无)抗药性的个性,害虫抗药性个体的________一般是不定向的,而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到了________作用,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和农药之间的________来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有 变异 选择 生存斗争 </p><p>【解析】</p><p>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在使用同等剂量的农药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农药的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害虫种群中原来就有抗药性的个性,且害虫抗药性个体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农药的使用对害虫起到了定向选择作用,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是通过害虫和农药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水生到 、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p></div></div>
<div><p>【答案】陆生</p><p>【解析】</p><p>试题分析:由生物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可以发现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无机物可以转变为有机物,有机物可以发展为生物地分子和多分子体系,直到最后出现原始的生命体,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8/08/01eb1bc9/SYS201905280845254417265110_ST/SYS201905280845254417265110_ST.001.png" width="482" height="18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___。</p><p>(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________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那么,颈短的变异是________(选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p><p>(3)图③说明________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被淘汰掉。</p><p>(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变异;</p><p>(2)长颈;有利变异;不利变异;</p><p>(3)有利变异;不利变异;</p><p>(4)遗传物质;</p><p>(5)生存斗争;自然选择</p><p>【解析】</p><p>(1)过度繁殖的结果是产生大量的个体,也就出现了生物个体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即遗传和变异。由图可知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不同,这是变异现象,体现了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的长短存在着变异。</p><p>(2)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即变异,对生物生存有利的变异为有利变异,对生物生存不利的变异为不利变异。因此,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p><p>(3)既然长颈鹿颈长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殖后代,所以颈长个体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p><p>(4)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斗争的结果是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发现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经常刮暴风,岛上的花草树木大都生得低矮。这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翅非常发达的,一类是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经过比较发现无翅或者翅小的昆虫数目要远远大于翅发达的昆虫。他认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暴风有关。</p><p>请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来回答以下问题:</p><p>(1)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________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  的改变而引起的。 </p><p>(2)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________作用,它决定了生物进化的________。 </p><p>(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作________。  </p><p>(4)达尔文把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在________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作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可遗传的变异</p><p>(2)定向选择;选择</p><p>(3)生存斗争</p><p>(4)生存斗争;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自然选择</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认为: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p><p>(1)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的,从进化过程来看,无翅或翅小的变异可以遗传,由此可知,无翅或翅小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2)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风相对较小,远地面的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因此,暴风对昆虫两类翅型的形成起着定向选择作用,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3)这些昆虫与海风之间相斗争的关系叫做生存斗争,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4)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是生物进化树,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22/18/4dd9daeb/SYS201807221847010255690590_ST/SYS201807221847010255690590_ST.001.png" width="316" height="3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图中A、B、C分别是哪种生物?A、__B、__C、__.</p><p>(2)B与蕨类植物的区别是能否产生__.</p><p>(3)地球上最早产生的植物是原始的__,它们生活在__里.</p><p>(4)图中的树桩应该代表的是__.</p><p>(5)由图可知,生物进化遵循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__、从__、从__的发展规律.</p></div></div>
<div><p>【答案】 哺乳类 被子植物 两栖类 种子 单细胞的藻类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从低等到高等 从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p><p>【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哺乳类、被子植物、两栖类。<br />(2)蕨类植物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脱离母体后,只有遇到适宜的环境条件才能够萌发和生长,孢子是单细胞的,生命力较弱,环境恶劣时就会死亡;而种子植物则能够产生种子,靠种子繁殖后代。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的强得多,遇到恶劣环境它可以停止发育,待到环境适宜时再萌发。适于在复杂的陆地环境中生活,种子植物比蕨类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能产生种子是主要原因。<br />(3)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单细胞的藻类植物,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br />(4)图中的树桩应该代表的是原始生命。<br />(5)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从简单到复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