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25:44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学家把下列哪一项作为人与猿分界的重要标准?( )</p><p>A. 直立行走    B. 骨盆变短增粗</p><p>C. 下肢增长    D. 脊柱由弓状变成“S”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在人类发展和进化中的重大事件有:直立行走--制造和使用工具--大脑进一步发达--语言的产生。直立行走是进化发展的基础,直立行走是人类脱离森里束缚,开拓新家园的标志,是使用工具制造工具的基础.恩格斯曾指出,直立行走是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古猿的直立行走造成了前后肢的分工,直立行走使古人类能够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工具.前肢所从事的活动越来越多,上肢更加灵巧,直立行走是人猿分界的重要标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保留了哺乳类所具有的阑尾、体毛和尾椎骨等痕迹,人体的这些痕迹器官在生物进化中属于(  )</p><p>A. 古生物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p><p>C. 胚胎学证据    D. 分子生物学证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比较解剖学是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生物的器官位置、结构及起源的科学。因此,人体保留了哺乳类所具有的阑尾、体毛和尾椎骨等痕迹,人体的这些痕迹器官在生物进化中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代长颈鹿有颈长的和颈短,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颈鹿都是颈长的这是(  )</p><p>A. 经常使用的结果    B. 人工选择的结果    C. 过度生长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进化,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解释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经过模拟实验,科学家确认原始地球的大气中没有的物质是( )</p><p>A. 氧    B. 二氧化碳    C. 甲烷    D. 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台湾省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的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但自从在当地发现了一座煤矿后,人们发现浅灰色的蝴蝶几乎看不见了,而更多的是深黑色的蝴蝶,可能的原因是(   )</p><p>A. 浅灰色的蝴蝶变成了深色的蝴蝶</p><p>B. 浅灰色的蝴蝶被深黑色的蝴蝶吃了</p><p>C. 当地的采煤活动使蝴蝶的环境变黑了,从而使浅灰色的蝴蝶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少数变异的品种——深色的蝴蝶因为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繁衍</p><p>D. 浅灰色的蝴蝶被人采集光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蝴蝶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有浅灰色蝴蝶和深黑色的蝴蝶。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深黑色的蝴蝶)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浅灰色的蝴蝶)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某峡谷有一种浅灰色蝴蝶,数量很多,是当地的一大景观。但在当地开采了一座煤矿后,人们发现浅灰色的蝴蝶几乎看不到了,而更多的是深黑色的蝴蝶,其变化的原因是当地的采煤活动使蝴蝶的环境变黑了,从而使浅灰色的蝴蝶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而少数变异的品种——深色的蝴蝶因为适应环境而得以生存和繁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依据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长颈鹿长颈性状的形成是</p><p>A. 上帝创造的    B. 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人工选择的结果    D. 为吃到高处的树叶,颈不断伸长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可能性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植物分别属于植物界中最低等和最高等植物类群的是( )</p><p>A. 紫菜和大豆    B. 葫芦藓和苹果</p><p>C. 蕨和桑    D. 水杉和花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又称为绿色开花植物.被子植物在繁殖的过程中能受到更好的保护,适应环境的能力更强,是植物界中最具高等的一个类群.藻类植物是植物界中最低等的植物类群.</p><p>解:A、藻类植物结构最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紫菜属于藻类植物,大豆属于被子植物,A正确.</p><p>B、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苹果属于被子植物,B错误.</p><p>C、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桑属于被子植物,C错误.</p><p>D、水杉属于裸子植物、花丝属于被子植物,D错误.</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xa0;&#xa0;&#xa0; )</p><p>A. 生物进化由小型到大型    B. 生物进化由陆地到太空</p><p>C. 人类由现代类人猿进化而来    D. 人类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p><p>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而不都是由小型到大型进化的,故A不符合题意;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而不是由陆地到太空,故B不符合题意;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故C不符合题意;达尔文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故D符合题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图演化树表示的是四种动物的亲缘关系,下列亲缘关系最近的一  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a87c5b88/SYS201712310052501406959285_ST/SYS201712310052501406959285_ST.001.png" width="156"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大熊猫与熊    B. 大熊猫和小熊猫</p><p>C. 浣熊与熊    D. 浣熊与大熊猫</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析题中的进化树可知,小熊猫、大熊猫、熊和浣熊有共同的祖先,其祖先由于某种原因朝两个方向进化,一支进化成了浣熊和小熊猫,一支进化成了大熊猫和熊。可见浣熊和小熊猫有较近的亲缘关系,大熊猫和熊有较近的亲缘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北京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p><p>A.直立人和智人             B.南方古猿和能人</p><p>C.能人和直立人             D.智人和能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人类的进化经历了: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其中南方古猿只能使用天然工具,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智人已经学会了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用骨针缝制兽皮衣物,可用标枪和长矛进行狩猎、捕鱼,“北京猿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应属于直立人阶段,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化石,属晚期智人,因发现于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遗址顶部的山顶洞而得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    )</p><p>A. 复杂、高等    B. 简单、低等    C. 复杂、低等    D. 简单、高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是生物进化的内部原因,而   则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达尔文以   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遗传变异; 环境因素;自然选择学说</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环境因素是生物进化的外因;达尔文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解释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原因。</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祖先都是          。</p></div></div>
<div><p>【答案】森林古猿</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个时期的栖息在树干上的桦尺蛾类型数量调查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1.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21pt"><td colspan="2" style="width:172.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top"><p>1850年(森林时期)<br />&#xa0;</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87.2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pt 4.65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1950年(工业城市)<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22.5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top"><p>浅灰色桦尺蛾<br />&#xa0;</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深黑色桦尺蛾<br />&#xa0;</p></td><td style="width:87.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浅灰色桦尺蛾<br />&#xa0;</p></td><td style="width:88.9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75pt 4.65pt 3.38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深黑色桦尺蛾<br />&#xa0;</p></td></tr><tr style="height:21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pt 4.65pt; vertical-align:top"><p>99%<br />&#xa0;</p></td><td style="width:8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1%<br />&#xa0;</p></td><td style="width:87.4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75pt 5.03pt 3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1%<br />&#xa0;</p></td><td style="width:88.95pt; padding:3.75pt 4.65pt 3pt 5.4pt; vertical-align:top"><p>99%<br />&#xa0;</p></td></tr></table><p>&#xa0;</p><p>(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现象。</p><p>(2)1850年,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____________,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p><p>(3)1950年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灰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______________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了下来,</p><p>(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__,适应者生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变异</p><p>(2)浅灰色</p><p>(3)深黑色</p><p>(4)生存斗争;自然选择</p><p>【解析】</p><p>(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所以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变异现象。</p><p>(2)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1850年前,曼彻斯特村山清水秀,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浅灰色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所以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浅灰色,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p><p>(3)1950年后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灰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浅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黑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因此,深色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了下来。</p><p>(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根据各个地层中的化石,可以推断出某种生物生存的年代,以及当时的自然环境.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___  , 越________  , ________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________  , 越________  , ________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生物化石的,这说明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简单    低等    水生    复杂    高等    陆生    由简单到复杂    由低等到高等    由水生到陆生    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p><p>【解析】</p><p>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最早用火的是__阶段.</p></div></div>
<div><p>【答案】直立人</p><p>【解析】人类的进化的四个阶段: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南方古猿的脑容量为500毫升左右,能使用天然的工具,但不能制造工具;能人的脑容量平均为680毫升,能直立行走,解放前肢,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也就是所谓的晚期猿人,脑容量接近1100毫升,两足直立行走,手比较灵活,可以打造多种石器,开始使用火;能人的脑容量可达1000毫升以上;智人的人类脑容量达1350毫升甚至更大,接近现代人的脑量,能制造石器和骨器,靠狩猎、捕鱼生活。不仅会使用火,还能人工取火。因此,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直立人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脑的发育,使人类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越来越强,并且产生了语言,使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越来越强。</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解析】</p><p>试题分析: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没有高等的生物。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而低等的生物化石相对较少.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下图生物进化树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fb4dc22c/SYS201906030829399843118334_ST/SYS201906030829399843118334_ST.001.png" width="327" height="4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生物类群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F________。    </p><p>(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3)苔藓、蕨类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其________过程离不开水。    </p><p>(4)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________。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脊椎动物中最高级动物类群是________动物。</p></div></div>
<div><p>【答案】哺乳类     两栖类    节肢动物    扁形动物    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    从水生到陆生    从简单到复杂    从低等到高等    生殖    节肢动物    哺乳类    </p><p>【解析】</p><p>如图生命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fb4dc22c/SYS201906030829399843118334_DA/SYS201906030829399843118334_DA.001.png" width="329" height="26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p><p>(1)如图生命树: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fb4dc22c/SYS201906030829399843118334_DA/SYS201906030829399843118334_DA.002.png" width="329" height="2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与题中的图比较可知,A是哺乳动物,B是两栖动物,C是节肢动物,D是扁形动物,E苔藓植物,F是被子植物。</p><p>(2)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3)苔藓、蕨类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它们的受精过程离不开水,没有脱离水的限制。因此,苔藓、蕨类大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是因为:其生殖过程离不开水。</p><p>(4)地球上最初没有生命,生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产生了最初的生命,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原始的单细胞藻类植物与最早出现的动物--原始的单细胞动物。从生物进化树可见,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在动物界中,最古老、最低等、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是原生动物,只有一个细胞构成;身体有两层细胞结构的是腔肠动物身体只有一个消化腔,有口无肛门;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节肢动物;最低等的脊椎动物是鱼类,最高等的脊椎动物是哺乳动物。因此,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节肢动物。开始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脊椎动物中最高级动物类群是哺乳类动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八级下册生物 第21章 生命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