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23.3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据上题所述,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 )</p><p>A.生产者 B.消费者 C.分解者 D.非生物部分</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和所有的动物</p><p>B. 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鱼虫</p><p>C. 一个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p><p>D.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分解者和水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p><p>A、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树木和所有的动物,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p><p>B、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水草和鱼虫,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p><p>C、一个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即有生物部分,又有非生物部分,是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是一个生态系统,符合题意;</p><p>D、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分解者和水草,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生态系统,不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p><p>A.虾→鱼→海豹→北极熊 B.绿藻→虾→鱼→鹰</p><p>C.草→田鼠→兔→鹿 D.蝗虫→麻雀→鹰→狼</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解:A、虾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p><p>B、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p><p>C、兔是食草动物吃草,不吃田鼠;</p><p>D、蝗虫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 </p><p>所以,食物链正确的是“绿藻→虾→鱼→鹰”.</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p><p>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6/09/c55f2afa/SYS201905160909571470293843_ST/SYS201905160909571470293843_ST.001.png" width="239"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     B. 三叶草和猫之间是捕食关系</p><p>C. 猫增多不会影响土蜂的数量     D. 图中所示的生物中,除三叶草外均为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解:A、该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三叶草→田鼠→猫;三叶草→土蜂→田鼠→猫;三叶草→牛,A错误.</p><p>B、猫捕食田鼠,田鼠捕食草,因此猫和三叶草之间不存在捕食关系,B错误.</p><p>C、猫增多,田鼠的数量会减少,田鼠以土蜂为食,因此土蜂数量会增多,猫增多会影响土蜂的数量,C错误.</p><p>D、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所示的生物中,三叶草生产者,其余动物均为消费者,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p><p>①淡水中的衣藻  ②高山上的油松  ③土壤中的细菌  ④朽木上的蘑菇  ⑤树上的麻雀  ⑥河边的青蛙 ⑦土壤中的蚯蚓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  ⑨蜣螂  ⑩鲜艳的大丽花</p><p>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⑥⑨ D. ③④⑦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生物部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指的是各种动物;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p><p>①淡水中的衣藻是植物,为生产者;<br />②高山上的油松是植物,为生产者; <br />③土壤中的细菌,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分解者;<br />④朽木上的蘑菇是真菌,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为分解者; <br />⑤树上的麻雀是动物,为消费者; <br />⑥河边的青蛙是动物,为消费者;<br />⑦土壤中的蚯蚓靠分解落叶来生活,是分解者; <br />⑧树叶上的毛毛虫是动物,为消费者; <br />⑨蜣螂虽然是动物,但能够分解动物的粪便,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担当分解者;<br />⑩鲜艳的大丽花是植物,为生产者。<br />所以属于分解者的是:③土壤中的细菌、④朽木上的蘑菇、⑦土壤中的蚯蚓、⑨蜣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作为美食,从而导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这结果可以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是(  )</p><p>A. 能制造有机物 B. 能帮助植物传粉 C. 维持生态平衡 D. 为人类提供食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存在一种吃与被吃的关系,表示食物链,据此答题。</p><p>某地大量捕捉青蛙,以致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水稻减产,这是由于稻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受到了破坏,在题干中的生态系统中,水稻为植物属于生产者,而害虫和青蛙为动物属于消费者,它们之间存有吃与被吃的关系,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水稻→害虫→青蛙,如果大量捕捉青蛙,以至稻田里害虫大量繁殖,破坏了食物链,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使害虫增加,水稻减产,可见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是维持生态平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以朽木、粪便等为营养的真菌、粪金龟子、蚯蚓等是:</p><p>A、生产者 B、分解者 C、消费者 D、生产者兼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等,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将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生产者,各成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因此,以朽木和粪便为营养的蕈类、粪金龟子、蚯蚓等生物属于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的表示一条食物链是(  )</p><p>A. 太阳→青草→昆虫→蛙→蛇    B. 青草→昆虫→蛙→蛇→真菌</p><p>C. 青草→昆虫→蛙→蛇      D. 昆虫→蛙→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由于吃与被吃的食物关系而形成的链条。起点是生产者,依次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终点是最高级别的消费者,中间用箭头连接,箭头总是指向捕食者。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 起点不是阳光,B.青草→昆虫→蛙→蛇→真菌 不包括分解者D.昆虫→蛙→蛇起点应该是生产者。</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  )</p><p>A. 生产者   B. 初级消费者     C. 次级消费者    D. 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等,据此解答。</p><p>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细菌和真菌会分解动植物遗体或动物的排泄物中取得有机物来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进入生态循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最终消失于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态系统分解者的是( )</p><p>A. 绿色植物 B. 食肉动物 C. 细菌、真菌 D. 阳光、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因此绿色植物是生产者,A不符合题意;<br />食肉动物吃其它动物,因此食肉动物属于消费者,B不符合题意;<br />细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这的有机物生活,因此细菌、真菌属于分解者,C符合题意;<br />阳光、空气属于非生物部分,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某简单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间具有食物关系并构成食物链,如图表示它们体内各自所含能量的多少。</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fb4dc22c/SYS201906030829410533422632_ST/SYS201906030829410533422632_ST.001.png" width="146" height="11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请写出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________。</p><p>(2)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种生物外,至少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和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乙→甲→丙 分解者 </p><p>【解析】</p><p>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并逐级减少,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初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箭头指向次级消费者(食肉动物)。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图中乙的相对数量最多营养级别最低,甲次之,丙相对数量最少,营养级别最高。所以图示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乙→甲→丙。<br />(2)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图中乙是生产者,甲、丙是消费者,因此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除甲、乙、丙三种生物外,至少还有非生物的物质与能量和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一表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全过程,图二示图一食物链中三种生物体内所含有机物总量的直方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3/10/10/c0645101/SYS201903101004184946559611_ST/SYS201903101004184946559611_ST.001.png" width="480"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p><p>(2)图一中能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生物有________.(填字母)</p><p>(3)图一中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图二中C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__.若B大量减少,则较长一段时间后A的数量变化是________</p><p>(4)如果此生态系统遭到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图一中的________(填字母).</p><p>(5)由于煤和石油的过度使用,造成温室效应,破坏了生态环境.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低碳生活.请举出两种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 甲乙丙丁 光合作用 乙 先增多后减少 丁 不用一次性筷子、少开车,多步行</p><p>【解析】(1)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碳水化合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碳在无机环境与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br />(2)图中甲乙丙丁都是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br />(3)图中②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②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图二中C的有机物最多,应是乙生产者;因为存在食物链:C→A→B,若B大量减少,则一段时间内A的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br />(4)某些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一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丁。因此若图一所示的生物生活的土壤里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丁。<br />(5)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符合低碳生活观念的,如:使用双面纸张;用太阳能热水器代替煤炉烧水;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节省使用物品,废品回收利用;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通过建立食物网的活动,我们认识到动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重要的部分,动物不仅________,而且能够________和________环境。</p></div></div>
<div><p>【答案】食物网、食物链 适应 影响 改变</p><p>【解析】</p><p>试题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要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又可以影响和改变环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3/08/fb4dc22c/SYS201906030829413826742585_ST/SYS201906030829413826742585_ST.001.png" width="239"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________。该生态系统中消费者是________。 </p><p>(2)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会________。 </p><p>(3)植物、鸟、虫三者中,数目最多的是________,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 鸟、虫 先增加后减少 植物 鸟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br />(4)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br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细菌和真菌主要靠分解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生活,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是分解者。</p><p>(2)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吃植物,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p><p>(3)鸟吃虫,因此“如果人们大量捕杀鸟,使鸟的数量减少”,则虫的数量增多,当虫达到一定数量时又因食物不足而减少。所以虫的数量会先增多后减少。</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