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菊花是我国广为栽培的观赏花卉,共有两万多个品种,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br />A.基因的多样性<br />B.种类的多样性<br />C.数量的多样性<br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遗传物质(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如人类已鉴定出的物种,大约有170多万个,我国已知鸟类就有1244种之多,被子植物有3000种,即物种水平的生物多样性及其变化.我国菊花品种之多,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观察某一细胞时,选择下列哪种组合所观察的物像最大( )<br />①5错误目镜 ②10错误目镜 ③10错误物镜 ④40错误物镜.<br />A.①③<br />B.①④<br />C.②③<br />D.②④</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越大.<br />A、①③的放大的倍数是:5×10=50;<br />B、①④放大的倍数是:5×40=200;<br />C、②③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br />D、②④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馍(馒头)是我市市民的主食之一.小麦是制作馍的原料,小麦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在( )<br />A.胚芽<br />B.胚轴<br />C.子叶<br />D.胚乳</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胚芽是胚的一部分,不是单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A错误;<br />B、胚轴是胚的结构,将来发育成根与茎相连的部位,B错误;<br />C、子叶是胚的一部分,是双子叶植物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C错误;<br />D、胚乳是小麦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种子的结构的相关知识,掌握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隆冬时节,瓜农为提高黄瓜产量,在大棚内放置了三个煤球炉.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你认为这两个人的做法及理由合理的是( )<br />A.乙,因为晚上烧三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光合作用<br />B.乙,因为白天烧两个能提高大棚的温度,有利于黄瓜的呼吸作用<br />C.甲,因为白天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br />D.甲,因为晚上煤球炉能释放二氧化碳和提高大棚温度,有利于植物的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制造的有机物越多.所以在大棚内烧煤球炉是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并适当提高大棚内的温度,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提高黄瓜的产量.<br />但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低呼吸作用越弱,分解的有机物就越少,所以夜间适当的降低大棚内的温度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分解.<br />由题意甲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三个煤球炉同时烧着,晚上烧两个,白天释放出的二氧化碳多,温度较高,可以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而乙的做法是在天气晴朗的白天烧两个,晚上烧三个,导致晚上温度高,黄瓜的呼吸作用较强,消耗的有机物多.<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共青团中央提出“阳光体育”﹣﹣“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目的就是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使学生能更好地学习、更好地生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br />A.运动能使肌肉收缩,协调能力增强<br />B.运动能使呼吸得到锻炼,促进肺活量增长<br />C.运动能增强心脏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br />D.饭后运动能使消化系统得到充分锻炼,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体育锻炼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强对骨骼肌的血液供应,从而使肌细胞获得更多的营养,A正确.<br />B、经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就能加强呼吸肌的收缩力量,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增多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其结果是肺活量增大,呼吸功能加强.B正确.<br />C、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心肌发达,搏动有力,每搏输出的血量比一般人的要大,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比一般人的慢.C正确.<br />D、饭后立即剧烈运动,会使肌肉内的血流量增大,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导致胃、肠蠕动减弱,消化腺的分泌功能降低,分泌的消化液减少,从而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运动系统的组成和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掌握运动系统包括1、骨:骨膜、骨质、骨髓2、骨连接(关节):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3、骨骼肌;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不要在孕妇身旁吸烟”,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孕妇影响胎儿.孕妇和胎儿之间联系的“纽带”是( )<br />A.卵巢<br />B.胎盘<br />C.子宫<br />D.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里融合为受精卵,在由受精卵分裂发育成胚泡的过程中,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的卵黄;胚泡进入子宫植入子宫内膜后,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因此烟中的有害物质会通过胎盘、脐带进入胎儿体内,影响胎儿健康.<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婴儿的诞生和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发育成胚泡,胚泡移到子宫内,在子宫内膜种植下来,称为怀孕;胚泡继续细胞分裂和分化,发育成胚胎;怀孕后8周左右,胚胎发育成胎儿,呈现出人的形态;胎儿发育成熟后,从母体阴道产出,这个过程叫做分娩;晚婚:提倡比法定年龄晚2到3年结婚;晚育:提倡婚后推迟2到3年生育;少生: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小孩,稳定低生育水平;优生:婚前体检、孕妇定期检查.科学分娩、禁止近亲结婚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r />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br />B.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br />C.现代入类是由黑猩猩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br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原始大气中有氢、甲烷等气体,不含有氧气,没有生命.故不符合题意;<br />B、始祖鸟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因此始祖鸟可以证明鸟类与爬行类之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故不符合题意;<br />C、现代人类是由森林古猿经过长期自然选择进化而来的.故符合题意;<br />D、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两孩”的计生政策已经出台.一对夫妇已生一个男孩,若他们想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为( )<br />A.25%<br />B.50%<br />C.75%<br />D.100%</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f42ad8a1/SYS201702111623128325229068_DA/SYS201702111623128325229068_DA.001.png" width="334" height="22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r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人类生男生女的概率是相等的,都是50%.因此一对夫妇已生一个男孩,若他们想再生一个孩子,是女孩的几率为50%.<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相关知识,掌握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以及对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理解,了解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基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r />B.染色体主要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br />C.一个DNA分子上只有一个基因<br />D.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效应的片段就是基因,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A正确;<br />B、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B正确;<br />C、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因此,一个DNA分子上有很多个基因,C错误;<br />D、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与性状遗传和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杏是我市常见的树种之一.银杏树与杏树相比,最主要的区别是( )<br />A.果实没有酸甜的味道<br />B.花没有鲜艳的颜色<br />C.种子美誉果皮的包被<br />D.雄性植株不能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由分析可知,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主要区别是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着,银杏的最外面肉质的部分是种皮,而不是果皮,因此银杏的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即没有果实,只有种子,属于裸子植物.而杏树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具有果实,属于被子植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种子植物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中学八年级一班的同学对一块农田观察后,画了一副农田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请你分析,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f42ad8a1/SYS201702111623130273181963_ST/SYS201702111623130273181963_ST.001.png" width="153"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这个食物网中有4条食物链<br />B.这个食物网是一个生态系统<br />C.这个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br />D.蛇和鸟都能获得最多的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例如: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鸟,A错误;<br />B、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图中还缺少的是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B错误;<br />C、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例如:农作物→昆虫→青蛙→蛇;农作物→昆虫→鸟;农作物→昆虫→蜘蛛→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青蛙→蛇;农作物→昆虫→蜘蛛→鸟.C正确;<br />D、根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营养级别越高所获的能量越少,反之,越多,该食物网中农作物的营养级别最低,获得能量最多,D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细菌、真菌都有细胞膜和细胞核.(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比较细菌、真菌细胞基本结构: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遗传物质;真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故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明显区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和真菌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但也并不总是有益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非己”成分,能够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清除自身产生的损伤细胞核肿瘤细胞,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故免疫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是正确的,但当人体某些器官损坏,需要移植外界器官时,由于免疫的存在,不容易移植成活,这种情况下,免疫不是有益的,故免疫也不总是有益的这句话是正确的.<br />所以答案是: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正确<br />【解析】解: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故说法正确.<br />所以答案是:正确.<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化石证据(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规律: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以水生生物为主;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以陆生生物为主),还要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是消化食物的主要场所,大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具有消化功能的是:口腔、胃、小肠.口腔内的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能把淀粉初步消化为麦芽糖.<br />胃内的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小肠内的消化液包括:胰液、肠液、胆汁,其中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在小肠内彻底消化.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人体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咽、食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br />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小肠能吸收无机盐、维生素、水、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可见大部分营养物质都能被小肠吸收.<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排尿和排便属于排泄.(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误<br />【解析】解:人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有:水、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等,这些物质在人体中多了会对人体有害,所以必须排出体外,而把体内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便是通过消化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不属于排泄,故题干说法错误.<br />所以答案是:错误<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排泄的途径和排泄的意义,掌握途径:1)皮肤: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2)呼吸系统:以气体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水;3)泌尿系统: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无机盐、尿素;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分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蒸腾作用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二)是在实验(一)基础上的改进.请据图回答问题<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f42ad8a1/SYS201702111623133487184935_ST/SYS201702111623133487184935_ST.001.png" width="400"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   进行的吗?<br />实验(二)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的快慢是否与叶片的多少有关?<br />(2)预测实验(二)的结果:A、B、C三塑料袋中的水珠数;   袋壁内水珠最多;   袋壁内水珠较少;   袋壁内水珠最少.<br />(3)实验(二)的结论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叶片<br />(2)A;B;C<br />(3)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br />【解析】解:(1)植物可以进行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蒸腾作用主要是通过叶片进行的.(2)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预测实验(二)结果:A、B、C三塑料袋中水珠数:A袋壁内水珠最多;B袋壁内水珠较少;C袋壁内水珠最少.(3)实验(二)结论: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br />所以答案是:(1)叶片;(2)A;B;C;(3)蒸腾作用的快慢与叶片的多少有关;<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蒸腾作用的意义,需要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家庭成员部分性状的调查结果,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f42ad8a1/SYS201702111623134043263420_ST/SYS201702111623134043263420_ST.001.png" width="637"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女儿和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这一现象叫    .<br />(2)在遗传学上,单眼皮与双眼皮被称为    .<br />(3)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女儿眼睑的基因组成为    . 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    .<br />(4)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    .<br />(5)如果女儿因病需要输血,家庭成员中最佳的供血者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遗传<br />(2)相对性状<br />(3)aa;75%<br />(4)X<br />(5)父亲<br />【解析】(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女儿与父母眼球虹膜的颜色一致,体现了亲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因此这种现象称为遗传现象.<br />(2)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单眼皮与双眼皮,是人眼睑的形状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被称为相对性状.(3)通常大写字母表示显性基因,小写字母表示隐性基因,如果控制双眼皮的基因是A,控制单眼皮的基因是a,因此单眼皮aa是隐性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父母都是双眼皮,女儿是单眼皮,说明父母控制眼皮的基因组成都是杂合的即Aa;女儿的基因组成是aa.遗传图解如图:<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f42ad8a1/SYS201702111623134043263420_DA/SYS201702111623134043263420_DA.001.png" width="407" height="2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遗传图解中看出,如果这对夫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双眼皮的可能性是75%.<br />(4)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常染色体、两条性染色体都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22+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22+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22+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22+X的精子与卵子22+X结合,就产生具有44+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22+Y的精子与卵子22+X结合,就产生具有44+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因此父亲遗传给女儿的性染色体是X.<br />(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例如:正常情况下A型人输A型血,B型血的人输B型血.但在紧急情况下,如果实在没有同型血,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但输的时候要慢而少.因此如果女儿因病需要输血,家庭成员中最佳的供血者是父亲.<br />所以答案是:(1)遗传<br />(2)相对性状<br />(3)aa;75%<br />(4)X<br />(5)父亲<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的相关知识,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以及对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理解,了解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来,美洲多个国家发生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欧洲、亚洲、大洋洲等地的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输入病例报告.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并通过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疾病.<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2/11/16/f42ad8a1/SYS201702111623135005166238_ST/SYS201702111623135005166238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塞卡病毒的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br />(2)从图可见,伊蚊的个体发育属于   变态发育.<br />(3)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这一预防措施属于    .<br />(4)若通过接种塞卡病毒疫苗,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获得免疫,这种免疫叫做   免疫.<br />(5)科学家们计划释放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雄蚊”,与野外携带塞卡病毒的雌蚊交配,后代具有先天遗传缺陷,数代之内,伊蚊有望被根除.这种后代具有缺陷的变异属于   变异.(填可遗传或不可遗传)</p></div></div>
<div><p>【答案】<br />(1)遗传物质<br />(2)完全<br />(3)切断传播途径<br />(4)特异性<br />(5)可遗传<br />【解析】(1)塞卡病毒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属于病原体.<br />(2)从图可见,伊蚊的个体发育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br />(3)寨卡病毒病最佳预防方式就是避免蚊子叮咬,这一预防措施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4)通过接种疫苗使人获得的免疫叫人工免疫,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br />(5)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科学家们计划释放经过基因改造的“生化雄蚊”,与野外携带塞卡病毒的雌蚊交配,后代具有先天遗传缺陷,数代之内,伊蚊有望被根除.这种后代具有缺陷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br />所以答案是:(1)遗传物质<br />(2)完全<br />(3)切断传播途径<br />(4)特异性<br />(5)可遗传<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昆虫的发育的相关知识,掌握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以下资料,回答问题<br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岛上山茶、棕榈马齿笕随处可见,仙人掌遍地丛生.海鸟飞掠、蛇虫匍行.周围海水中海藻丰盛、鱼虾群集,好一派海岛风光.<br />(1)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   系统.<br />(2)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   能.<br />(3)岛上海风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br />A.反应<br />B.适应<br />C.变异.</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态<br />(2)太阳<br />(3)B<br />【解析】(1)“从生态学角度看,小岛及附近海域的各种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以及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r />(2)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植物、动物、细菌和真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能,<br />(3)岛上上海风强劲,低矮粗壮的植物容易生存下去,高挑的植物容易被风吹断而死亡.因此“岛上海风强劲,各种植物都生长得低矮粗壮”,这一现象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故选B.<br />所以答案是:(1)生态<br />(2)太阳<br />(3)B<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生态系统概述,需要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