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12:57

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此诗句说明生物具有哪种特征(  )<br />A.遗传与变异<br />B.能排除体内产生的废物<br />C.能生长和繁殖<br />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描述了顽强的野草具有生命周期,属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不属于遗传和变异、排出体内废物、对刺激作出反应.<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扁形动物与腔场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br />A.有口无肛<br />B.身体辐射对称<br />C.身体两侧对称<br />D.体表有刺细胞</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据分析可见: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共同特征:有口无肛门.<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腔肠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动物中属于线形动物的是(  )<br />A.蛔虫<br />B.蚯蚓<br />C.黄鳝<br />D.带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蛔虫的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前端为口,后端为肛门,属于线形动物.A符合题意;<br />B、蚯蚓身体由许多环状的体节构成,属于环节动物,B不符合题意;<br />C、黄鳝能够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具备鱼的特征,所以属于鱼类;C不符合题意;<br />D、带鱼能够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具备鱼的特征,所以属于鱼类;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昆虫的描述,错误的是(  )<br />A.有一对触角,三对足<br />B.蜘蛛也是昆虫<br />C.节肢动物中种类最多的是昆虫<br />D.昆虫可以为植物传播花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昆虫有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一般有两对翅,能够飞行或爬行.A正确;<br />B、蜘蛛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复眼,有四对步足,为蛛形纲.所以蜘蛛不是昆虫.B错误;<br />C、昆虫纲是生物界中分布最广,种类和数量最多的一类.C正确.<br />D、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如昆虫在采食花蜜的同时,身上会不知不觉地粘上花粉,飞落在同种植物的另一朵花的柱头上,就完成了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利用节肢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里面的鱼儿不停地吞水和吐水,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  )<br />A.二氧化碳减少<br />B.二氧化碳增多<br />C.无变化<br />D.氧气增多</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体与外环境的气体交换主要由鳃来完成.鱼不停的吞水和吐水,主要是为了呼吸.吐出水与吸入水相比增多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同时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由鱼呼出,导致吐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  )<br />A.不能游泳<br />B.不能呼吸<br />C.不能保温<br />D.不能取食</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鳃是由许多的鳃丝组成的,由于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水由鱼的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的后缘流出,完成气体交换,一旦鱼离开水后,鳃丝就相互黏结在一起,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鱼会缺氧窒息而死,鱼离开水后会很快死亡,原因是无法呼吸.<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沽益辣子鸡在云南饮食界享有盛名,下列选项中属于鸡主要特征的是(  )<br />A.胎生<br />B.变温动物<br />C.前肢变为翼<br />D.体表覆盖有鳞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胎生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br />B、变温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无脊椎动物,鸟类是恒温动物;<br />C、前肢变为翼是鸟类\特有的特征;<br />D、鸟类体表被覆羽毛,覆盖有鳞片的动物是鱼类和爬行类.<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动物中,胸肌最发达的动物是(  )<br />A.青蛙<br />B.家鸽<br />C.人类<br />D.华南虎</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家鸽的胸骨上有高耸的突起部分叫做龙骨突,龙骨突的两侧有发达的肌肉﹣﹣胸肌,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飞行时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鸟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动物中属于无脊椎动物的是(  )<br />A.蝗虫<br />B.带鱼<br />C.大鲵<br />D.丹顶鹤</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br />B、带鱼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属于鱼类.<br />C、大鲵的体内都有脊柱,都属于脊椎动物,属于两栖类.<br />D、丹顶鹤属于鸟类,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关节具有重要的功能,图为人体关节模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d770ea0/SYS201708151235541772440426_ST/SYS201708151235541772440426_ST.001.png" width="124" height="12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关节的基本结构包括②④⑥<br />B.①是关节囊,能把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起来<br />C.②是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br />D.运动时用力过猛,可能使③从⑤中滑脱出来导致脱臼.</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关节的结构包括①关节囊、②关节腔、⑥关节面,A错误.<br />B、①是关节囊,能把相邻两块骨牢固地联系起来,B正确.<br />C、②是关节腔,内有滑液能减少关节面之间的摩擦,C正确.<br />D、运动时用力过猛,可能使③关节头从⑤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脱臼,D正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学习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br />B.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br />C.以先天性行为为基础<br />D.只能由学习而获得</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A正确.<br />B、动物的行为越复杂,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正确.<br />C、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得来的行为.C正确.<br />D、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搜救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br />A.学习行为<br />B.保护行为<br />C.先天性行为<br />D.攻击行为</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br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建立学习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参与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搜求犬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是出生后才有的,通过学习、训练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r />防御行为: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机体防御等.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常常由于争夺食物、配偶、领地或巢区而发生相互攻击或战斗.<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的社会行为通常具有下列哪项特征(  )<br />A.成员彼此平等,无贵贱之分<br />B.存在明显的等级制度<br />C.成员形态上十分相似<br />D.老弱病残成员占据优势资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在营群居生物的动物中有森严的等级制度,如狒狒营社会行为,狒狒群体内有严格的等级次序,有“首领”雄狒狒,负责指挥、协调内部成员之间的关系,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必须服从首领.雄狒狒还有带领雄狒狒保卫群体的义务.“首领”雄狒狒的选择受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的影响,不受年龄的限制,B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社会行为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掌握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上蛾蝶类害虫利用的原理是(  )<br />A.昆虫的取食行为<br />B.昆虫之间的通讯<br />C.昆虫的学习行为<br />D.昆虫的迁徙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动物通过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因此把动作、声音、气味、分泌物(性外激素)叫做动物语言.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因此,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上蛾蝶类害虫利用的原理是利用昆虫之间的通讯.<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掌握群体内的不同动物个体之间,通过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来传递信息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br />B.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br />C.动物能促进植物的进化<br />D.维持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A正确;<br />B、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正确;<br />C、动物不能促进植物的进化,C错误;<br />D、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人在长有鬼针草的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 起的主要作用是(  )<br />A.毁坏了鬼针草<br />B.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和果实<br />C.人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作用<br />D.破坏了鬼针草的生活环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有一种名为鬼针草的植物,当人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被沾上一些鬼针草的带刺的“针”,人在这一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帮助鬼针草传播种子,扩大了鬼针草的分布范围.<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的相关知识,掌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有益:扩大分布范围;有害:数量过多危害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但是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现在的麻雀生活习性发生改变,不糟蹋农作物<br />B.麻雀除了啄食农作物外,也啄食害虫<br />C.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br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生态系统中,某种动物与其他生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某种动物被灭杀后,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他生物的生存,以致影响该动物所生存的整个生态系统.例如:麻雀不只是吃农作物,它还是许多害虫的天敌,虽然麻雀平时多食谷类,对人类有害,但在生殖季节大量捕食农业害虫,间接地保护了庄稼,如果把麻雀都消灭了,那么农业害虫就会大量增加.从而使农作物受到伤害.如果大量捕杀麻雀,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麻雀是动物的一员,同样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麻雀还能捕食农业害虫.<br />A、现在的麻雀生活习性发生改变,不糟蹋农作物,不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A正确;<br />B、麻雀除了啄食农作物外,也啄食害虫,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B错误;<br />C、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C错误;<br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他生物的生存,也破坏了生态平衡,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在维持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还要掌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可被植物重新利用,遗体被分解后,释放二氧化碳、含氮无机盐等)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和真菌分布广泛,无处不在,与人类关系密切,下列关于细菌真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真菌能产生抗生素,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br />B.细菌和真菌能引起食品腐败<br />C.制酱离不开霉菌<br />D.人类肠道中的细菌都是有害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抗生素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A正确.<br />B、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B正确.<br />C、制酱要用到霉菌,霉菌发酵把有机物分解成氨基酸等物质,利于人体的吸收和提高食品的鲜度,C正确.<br />D、人类肠道中的细菌大多是有益的,如大肠杆菌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一般不致病,但一些特殊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对人和动物有病原性,尤其对婴儿和幼畜(禽),常引起严重腹泻和败血症.人们在大肠杆菌中转入合成胰岛素的基因,可以生产人们需要的胰岛素,这是对其的利用方面,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和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从形态上分,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以下对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没有细胞结构<br />B.细胞内有叶绿体<br />C.有成形的细胞核<br />D.进行分裂生殖</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C、细菌属于单细胞生物,细胞内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ABC错误.<br />D、细菌进行分裂生殖,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细菌(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它们相互依赖,彼此有利,这种现象叫做(  )<br />A.寄生<br />B.腐生<br />C.共生<br />D.仿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共生指的是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信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不能独立生活.如地衣是真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而形成的,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可以供给藻类水和无机盐.腐生是指腐生细菌从动植物遗体、遗物获得营养物质,分解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使动植物腐烂掉;寄生是指细菌寄生在动植物的体内,从中获得营养物质,同时使动植物和人患病;仿生是指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可见C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需要了解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br />A.消费者<br />B.生产者<br />C.分解者<br />D.即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我们可以用以下图示来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d770ea0/SYS201708151235546794631817_DA/SYS201708151235546794631817_DA.001.png" width="557" height="20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与植物细胞结构相比,真菌没有的结构是(  )<br />A.细胞壁<br />B.叶绿体<br />C.细胞核<br />D.细胞膜</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真菌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没有叶绿体.因此真菌与植物细胞的区别是细胞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这种营养方式是异养.<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以及对真菌的理解,了解真菌的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能够产生孢子,孢子能够发育成新的个体;体内没有叶绿素,营养方式属于异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的时间不腐烂,主要是冰箱环境中(  )<br />A.细菌和真菌不生长<br />B.没有细菌和真菌<br />C.细菌和真菌都冻死了<br />D.细菌和真菌繁殖较慢</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都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冰箱中温度低,能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使细菌、真菌繁殖很慢,数量少,不能充分分解食物,达到保鲜的目的.并不是低温杀死细菌.因此,食品在冰箱中能保存一定的时间不腐烂,主要是冰箱环境中细菌和真菌繁殖较慢.<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和食品保存的常用方法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晒干、风干、盐渍、糖渍、烟熏、酒泡等;现代的食物保存方法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抗生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称为“超级细菌”<br />B.感冒开始时,应及时服用抗生素,以控制病情加重<br />C.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须凭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使用<br />D.滥用抗生素,将使耐药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以后人类面临细菌有可能无药可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对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称为“超级细菌”,A正确;<br />B、滥用会引起细菌的抗药性增强,还会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另外感冒也可能是病毒引起的,抗生素不起作用,B错误;<br />C、抗生素属于处方药,须凭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使用,C正确;<br />D、滥用抗生素,将使耐药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以后人类面临细菌有可能无药可用,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掌握⑴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⑵引起植物人类生病,脚气和细、真菌没关系(是缺维生素B导致的)⑶与生物共生,比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植物共生形成根瘤,以及对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的理解,了解⑴食品制作⑵保存食品,比如:“巴斯德“消毒法、罐藏法⑶防治(由真菌分泌)抗生素的发现⑷保护环境,比如:甲烷细菌、沼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四种生物中,没有细胞结构的是(  )<br />A.水螅<br />B.酵母菌<br />C.大肠杆菌<br />D.病毒</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BC、水螅是多细胞动物、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大肠杆菌是单细胞生物,都有细胞结构;<br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所以,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病毒.<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病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禽流感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能使人或家禽患病<br />B.对植物也有危害<br />C.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br />D.能用来制作禽流感疫苗</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禽流感病毒寄生在人体和禽类身体的活细胞内,靠吸取活细胞内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存,所以会使人、禽致病,故A正确;<br />B、禽流感病毒寄生在人和禽类的体内,不能寄生在植物体内,故而对植物没有危害.故B不正确;<br />C、禽流感病毒属于病毒,病毒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故C正确;<br />D、可以利用禽流感病毒制成疫苗,防治禽流感,故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病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被子植物中,往往作为重要分类依据的是(  )<br />A.根、茎、叶<br />B.花、果实、种子<br />C.叶、花、果实<br />D.茎、叶、花</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种子植物和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环境中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是(  )<br />A.沙漠<br />B.热带雨林<br />C.大草原<br />D.农田</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降水较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群落结构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差,所以荒漠是个脆弱的生态系统,在改造利用时应当慎重.故不符合题意.<br />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每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升.其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此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较强.故符合题意.<br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 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不符合题意.<br />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br />A.动物之间的竞争<br />B.科技进展太快<br />C.外来物种入侵<br />D.生存环境的破坏与改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随着人类的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人类集中活动的区域不断扩大,大面积砍伐森林,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环境污染使环境不在适和生物生存等使生物的栖息环境遭到破坏,使生物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少,导致生物种类越来越少,还有滥捕乱杀、偷猎等,也使生物种类减少,这些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和改变.<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br />A.人类应多使用绿色环保的一次性用品<br />B.围湖造田,种植多种农作物<br />C.利用无性繁殖及组织培养等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保护濒危动植物<br />D.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相关的法律中明确规定禁止捕猎濒危动物.这些措施对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的作用.<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就地保护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六种动物及相关图解,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d770ea0/SYS201708151235552694920390_ST/SYS201708151235552694920390_ST.001.png" width="427" height="2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分别写出下列序号所代表的动物名称:<br />①&#xa0;&#xa0;&#xa0;②&#xa0;&#xa0;&#xa0;③&#xa0;&#xa0;&#xa0;④&#xa0;&#xa0;&#xa0;⑤&#xa0;&#xa0;&#xa0;⑥&#xa0;&#xa0;&#xa0; .<br />(2)在a处应填的特征是&#xa0;&#xa0;&#xa0; .<br />(3)如果对动物②进行科学分类,它应属于&#xa0;&#xa0;&#xa0;纲.</p></div></div>
<div><p>【答案】<br />(1)青蛙;猫;麻雀;蜜蜂;蜗牛;海蜇<br />(2)体温恒定<br />(3)哺乳<br />【解析】解:(1)根据动物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蜗牛、海蜇、蚯蚓背部没有脊柱为无脊椎动物,而青蛙、麻雀、猫有脊柱为脊椎动物;而青蛙、麻雀、猫又根据有无翅膀分为两类,麻雀有翅膀,青蛙和猫没有翅膀;青蛙的生殖方式为卵生,猫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蜗牛、海蜇、蚯蚓根据有无硬壳分为两类,蜗牛有硬壳,而海蜇、蚯蚓没有;海蜇的身体不分节,蚯蚓的身体分节.据此可以判断出①为麻雀、②是猫、③是青蛙、④是蜗牛、⑤是蚯蚓、⑥是海蜇.(2)脊椎动物根据体温是否恒定分为恒温动物和变温动物,因此在a处应填的特征是,恒温动物.(3)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就是胎生哺乳,如果对动物②进行科学分类,胎生的动物都需要哺乳后代,因此它应属于哺乳纲.<br />所以答案是:(1)青蛙;猫;麻雀;蜜蜂;蜗牛;海蜇;(2)体温恒定;(3)哺乳。<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分类的依据与方法的相关知识,掌握主要是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把生物划分为种和属等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肌肉与骨、关节的关系示意图.请描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d770ea0/SYS201708151235554413791828_ST/SYS201708151235554413791828_ST.001.png" width="247"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请指出图中所示结构名称<br />①是&#xa0;&#xa0;&#xa0; , ②是&#xa0;&#xa0;&#xa0; .<br />(2)甲图握紧铅球时.&#xa0;&#xa0;&#xa0;收缩,&#xa0;&#xa0;&#xa0;舒张.<br />(3)乙图手臂伸直时,&#xa0;&#xa0;&#xa0;收缩,&#xa0;&#xa0;&#xa0;舒张.</p></div></div>
<div><p>【答案】<br />(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br />(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br />(3)肱三头肌;肱二头肌<br />【解析】解:(1)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2)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甲图握紧铅球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3)乙图手臂伸直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br />所以答案是:(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2)肱二头肌;肱三头肌;(3)肱三头肌;肱二头肌。<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的相关知识,掌握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图中内容,回答问.<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5d770ea0/SYS201708151235555402889010_ST/SYS201708151235555402889010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2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鹿、免、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xa0;&#xa0;&#xa0;把它们分解为&#xa0;&#xa0;&#xa0;和&#xa0;&#xa0;&#xa0; .<br />(2)在光照下.植物利用&#xa0;&#xa0;&#xa0;和&#xa0;&#xa0;&#xa0;进行光合作用.制造&#xa0;&#xa0;&#xa0;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xa0;&#xa0;&#xa0; .<br />(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xa0;&#xa0;&#xa0;的作用.<br />(4)从图中可以看出,&#xa0;&#xa0;&#xa0;对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xa0;&#xa0;&#xa0;参与物质循环.</p></div></div>
<div><p>【答案】<br />(1)腐生细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br />(2)二氧化碳;水;有机物;用<br />(3)物质循环<br />(4)腐生细菌;分解者<br />【解析】解:(1)鹿、兔、树和草死亡以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腐生细菌把它们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以及无机盐.(2)在光照下,植物能利用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被植物利用,又进一步被动物利用.(3)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作用.(4)从图中可以看出腐生细菌能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等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须的物质和能量,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br />所以答案是:(1)腐生细菌;二氧化碳;水、无机盐.(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用;(3)物质循环.(4)腐生细菌;分解者<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以及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理解,了解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仔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有关问题:<br />小蝗虫到池塘边玩耍,遇见鲫鱼正在无聊地吐泡泡.鲫鱼开腔道:“旱鸭子,你敢把头没在水中一个钟头吗?”小蝗虫满不在乎地说:“敢!但你敢到岸上呆一个钟头吗?”鲫鱼想了想说:“敢!”心里却想:“等轮到我时,你早已憋死啦.”<br />青蛙跑来作证,于是小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一个小时后,小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鲫鱼顿时傻了眼.青蛙催促道:“鲫鱼先生请便吧.”鲫鱼不得已,跳到岸上,不一会儿便死去了.<br />(1)鲫鱼失败的原因是:它不知道蝗虫呼吸时,气体出入身体的门户着生在&#xa0;&#xa0;&#xa0; , 蝗虫的体表有&#xa0;&#xa0;&#xa0; , 用于呼吸.<br />(2)岸上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比水中的溶氧量要高得多,鲫鱼还会憋死的原因是.鳃进行呼吸时必须呼吸的&#xa0;&#xa0;&#xa0;氧.<br />(3)如果参与打赌的鲫鱼换成青蛙,青蛙会死亡吗?&#xa0;&#xa0;&#xa0; , 原因是青蛙用&#xa0;&#xa0;&#xa0;呼吸,皮肤也可以&#xa0;&#xa0;&#xa0;呼吸.</p></div></div>
<div><p>【答案】<br />(1)胸腹部;气门<br />(2)溶于水的<br />(3)不会;肺;辅助<br />【解析】解:(1)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内有大量的鳃丝,里面有大量的毛细血管,当水流经鳃时,水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水中的氧进入血液中,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水中,尽管岸上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比水中的溶解氧量要高得多,但鱼离开水后,鳃丝会粘连在一起,难以吸收的空气中的氧,所以鲫鱼还是被憋死了.蝗虫的呼吸器官是气管,但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是气门,位于蝗虫的胸腹部,蝗虫将头深深浸入水中,呼吸正常进行,一个小时后,蝗虫安然无恙地抬起头.(2)岸上空气中氧气含量比水中溶氧量要高得多,但鲫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呼吸的是溶于水的氧气,鱼离开水后,鳃丝会粘连在一起,难以吸收的空气中的氧无法在陆上呼吸.(3)青蛙是两栖动物,呼吸器官是肺,但由于肺不发达,靠皮肤辅助呼吸,所以青蛙可以在陆地上生活.<br />所以答案是:(1)胸腹部;气门;(2)溶于水的;(3)不会;肺;辅助.<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节肢动物和鱼的主要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市某县某鱼塘里的鱼大面积集群死亡,经过相关部门的调查,发现鱼塘里的鱼集群死亡的原因是鱼塘的水质变坏所致.为了验证鱼大量死亡的原因,该镇第一中学初二生物兴趣 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科学实验,探究此鱼塘的水质是否适合鱼的生存,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合适的内容:<br />提出的问题是:该村鱼塘的水质是否会影响鱼的生存?<br />(1)根据上述提问,可作出的假设是:&#xa0;&#xa0;&#xa0; .<br />(2)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xa0;&#xa0;&#xa0; .<br />(3)根据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足够的&#xa0;&#xa0;&#xa0; , 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xa0;&#xa0;&#xa0;等.<br />(4)根据此实验设计,预测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为&#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该村鱼塘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记分)<br />(2)水质<br />(3)足够的该村鱼塘水;若干条健康的该村所养殖的鱼<br />(4)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br />【解析】解:(1)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上述提问”,作出的假设是:该村鱼塘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记分).(2)实验过程中用该村鱼塘水和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二者做比较,所以探究实验中控制的变量为水质.(3)“根据你的实验假设和控制的变量”,补充完整你将选用的实验材料和用具:甲、乙两个容量相等的养鱼盆,甲盆盛足够的该村鱼塘水、乙盆盛等量的适合该村所养殖的鱼能健康生活的水,以及若干条健康的该村所养殖的鱼等.(4)“根据你的实验设计”,预测你的实验结论为: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br />所以答案是:(1)该村鱼塘水质导致了鱼的集群死亡(只要是针对上述问题所作出的科学合理假设均记分);(2)水质;(3)足够的该村鱼塘水;若干条健康的该村所养殖的鱼;(4)①“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能正常生活”,则说明此鱼塘中的水质不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②“若甲、乙两盆中的鱼均全部死亡”,则说明鱼的集群死亡与水质无关,可能存在其它原因.③“若甲盆中的鱼全部死亡,乙盆中的鱼生活正常”,则说明该村鱼塘中的水质是导致鱼集群死亡的原因.<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南省曲靖市中考生物一模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