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11:22

北京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14.3生态系统同步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无直接关系的是(  )</p><p>A. 清晨小鸟在树林鸣叫    B. 苹果腐烂</p><p>C. 腐朽的木头上长出了蘑菇    D. 用酵母菌发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永远保留着,因为大量的腐生细菌、真菌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它们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可见清晨小鸟在树林鸣叫与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无直接关系,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p><p>A. 热带雨林</p><p>B. 北方针叶林</p><p>C. 温带落叶林</p><p>D. 温带草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得特点是: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所以植物种类多,那么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物的动物种类就多,所以该系统生物种类多,是自动调节能力最强的生态系统。</p><p>热带雨林雨量充沛,终年高温多雨,土壤肥沃,丰富的热量和充足的水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热带雨林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十分丰富,自动调节能力最大,故A符合题意;针叶林生态系统处于寒温带,温度较低,动植物种类不如热带雨林地区多,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故B不符合题意;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其主要特点是动物种类较多,群落的结构复杂,种群的密度和群落的结构能够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但其内的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远不如热带雨林的丰富,其自动调节能力不如热带雨林强,故C不符合题意;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较弱,生态系统较不稳定,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蜣螂俗称屎壳郎,以动物粪便为食,被称为“自然界的清道夫”。蜣螂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p><p>A. 生产者</p><p>B. 消费者</p><p>C. 分解者</p><p>D. 非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蜣螂通常以牲畜的粪便为食,分解粪便中的有机物,形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进入生态循环,所以它属于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产者与消费者关系的是(  )</p><p>A. 青蛙捕食昆虫    B. 松鼠吃蘑菇</p><p>C. 蛇捕食青蛙    D. 兔吃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植物属于生产者,动物属于消费者。题干中农作物属于植物,是生产者;青蛙、昆虫、松鼠、蛇、蝗虫等为动物属于消费者,而蘑菇属于分解者,选项A、C只反映消费者之间的关系,B选项中松鼠和蘑菇之间反映的是消费者跟分解者间的关系,而兔吃草是生产者跟消费者之间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的数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0/10/12e5e3b5/SYS201904201029285928535393_ST/SYS201904201029285928535393_ST.001.png" width="105"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丁能够进行光合作用</p><p>B. 甲、乙、丙都是消费者</p><p>C. 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丁→乙→甲→丙</p><p>D. 若甲的数量增加,则丁的数量将减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食物链中一般不包含分解者。在食物链中,营养等级低的生物数量多,一般生产者的数量最多,其次是第二营养级的动物,依次类推。因此,根据图中的数量关系,丙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p><p>A、丁是消费者,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p><p>B、丙是生产者,甲、乙、丁是消费者,B错误。</p><p>C、根据图中生物数量的关系,构成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C错误。</p><p>D、根据食物链:丙→丁→甲→乙,甲捕食丁,甲的数量增加,丁因为天敌数量增加而减少。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然林区内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病虫害,而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病虫害,其主要原因是(  )</p><p>A. 人工管理不到位    B. 马尾松的抗害虫能力差</p><p>C. 当地气候适于害虫生长    D. 人工林中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南方的马尾松林常常是山林经砍伐后种植的人工林,其基因多样性流失,种类单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减少,森林的自动调节能力下降,森林的抗病虫害能力下降,所以较易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害,D正确。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圈中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p><p>A. 草原生态系统</p><p>B. 淡水生态系统</p><p>C. 森林生态系统</p><p>D. 海洋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态系统的类型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其中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以沼泽为典型;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的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体;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类。</p><p>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雨水降落到森林后,首先会受到树冠的阻留,顺着树干流到地面后,再被盘根错节的树根缠住,又因森林土质疏松,一部分水又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这样从地表直接形成径流的水就减少了许多,不易造成山洪,避免大水冲刷地表导致水土流失,有绿色水库之称。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草→兔→狐→细菌”可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p><p>B.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p><p>C.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无限的</p><p>D. 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细菌是分解者,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草→兔→狐→细菌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故A错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物质是往返循环,故B正确;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而不是无限的,超过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故C错误;一片森林中所有的动物,只有部分消费者,还缺少生产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可以看作是一个生态系统,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下图所示是农田生态系统中两条主要的食物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090667425270_ST/SYS201906050827090667425270_ST.001.png" width="260"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p><p>B.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水稻虫害会严重</p><p>C. 如果鼠大量死亡,蛇的数量会减少</p><p>D. 田鼠的数量迅速增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在此生态系统中,稻蝗和鼠分别是蛙和蛇的食物,若大量捕杀青蛙或鼠大量死亡,对这两种动物的影响最大,即蛙的减少,会导致稻蝗的增多或蛇的减少,稻蝗的增多可导致水稻的减产</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即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故A错误;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水稻虫害会严重,故B正确;如果鼠大量死亡,蛇的食物还可以来自水稻→稻蝗→蛙→蛇这条食物链,所以,蛇的数量不会因为鼠的数量减少而减少,故C错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正是由于这种制约,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才会相对稳定,田鼠的数量不会迅速增加,故D错误。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类的粪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  )</p><p>A. 分解者很少</p><p>B. 缺乏生产者</p><p>C. 没有消费者</p><p>D. 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p><p>在生态系统中大多数的细菌、真菌能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这些腐生的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南极的温度很低,而且南极的有机物较少,因此不适于细菌真菌的生长繁殖,若把粪便等生活垃圾放在南极,由于细菌真菌较少,分解缓慢,会造成环境污染,科学工作者不仅要把塑料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带离南极,还要把粪便等生活垃圾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缺少分解者。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生物圈    B.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羊</p><p>C. 一个池塘    D. 一片森林</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物圈既包括了海洋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不符合题意;<br />一块草地上所有的羊,只包括了生物部分的动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B符合题意;<br />一个池塘,既包括了草地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不符合题意;<br />一片森林既包括了森林所在的环境,也包括了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  的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    。</p></div></div>
<div><p>【答案】数量;比例;稳定;生态平衡</p><p>【解析】试题分析: 在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生态平衡。</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真菌和细菌的细胞里都不含______,所以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制造______,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叶绿体    有机物    分解者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br />(2)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br />(3)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p><p>真菌和细菌的细胞里都不含叶绿体,所以大多数细菌和真菌都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各生物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关系搭配起来</p><p>A生产者&#xa0;&#xa0; &#xa0;B消费者&#xa0;&#xa0;&#xa0; C分解者</p><p>① 绿色植物________&#xa0;&#xa0;&#xa0;&#xa0;</p><p>② 硫细菌________&#xa0;&#xa0;</p><p>③ 腐生细菌________&#xa0;</p><p>④ 寄生细菌________&#xa0;</p><p>⑤ 草食细菌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A  A  C  B  B</p><p>【解析】生态系统是由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两部分组成的,根据获得的营养和能量的方式,生物成分又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指的是绿色植物,它们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指的是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因此,①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②硫细菌是一种自养生物,是生产者;③腐生细菌属于分解者;④寄生细菌和⑤草食细菌都属于消费者。</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的几种生物,由于大量污水的排入,该湖泊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097803516507_ST/SYS201906050827097803516507_ST.001.png" width="255"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p><p>(2)该生态系统被破坏后,很难恢复,是因为生态系统的什么是有一定的限度的。</p><p>(3)你认为污染物在鱼体内含量最多的原因是?</p><p>(4)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有毒物质中毒现象,请你写出一条有毒物质传递到人体的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1) 蓝藻等植物</p><p>(2)自动调节能力</p><p>(3)食物链的富集作用(有毒物质会随着食物链营养级的升高而逐渐积累)</p><p>(4)蓝藻→水蚤→鱼→人</p><p>【解析】</p><p>试题(1)植物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自己和其它生物提供食物和氧气,因此生产者是蓝藻;</p><p>(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 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即生态平衡,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 就会遭到破坏,例如,如果草原上放养的牲畜太多,就会严重破坏草场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场就很难恢复原样了;</p><p>(3)在该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着食物链:蓝 藻→水蚤→鱼,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传递积累,鱼的营养级最高,因此污染物在鱼体内含量最多;</p><p>(4)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有毒物质中毒现象,是因为居民吃鱼,食物链是:蓝藻→水蚤→鱼→人,而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最终进入了人体,使人中毒。</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发展生态农业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生态农业能够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使得农民增产增收,又可以保护农村环境,防止农村环境污染,如图是某生态农场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100075886536_ST/SYS201906050827100075886536_ST.001.png" width="363"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_____流动的,请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p><p>(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_____,食用菌属于_____.</p><p>(3)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_____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p><p>(4)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_____较弱,其原因是_____.</p><p>(5)某学习小组调查了该生态系统中一个池塘中部分动物的摄食情况:轮虫主要摄食绿藻,草鱼主要摄食绿藻和黑藻,鳙鱼主要摄食轮虫,鳜鱼主要摄食草鱼和鳙鱼.</p><p>①湿地中的所有生物_____(填“能”或“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原因是_____.</p><p>②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_____条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食物链和食物网    农作物→家畜    家畜    分解者    能量    自动调节能力    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    不能    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3    </p><p>【解析】</p><p>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鳙鱼→→鳜鱼;</p><p>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物质、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因此,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农作物→家畜。</p><p>(2)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因此,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划分,图中所列生物属于消费者的是家畜,食用菌属于分解者。</p><p>(3)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遗迹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回归到无机环境,供植物生长发育利用,促进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农作物的秸秆可以作为家畜的饲料,家畜的粪屑可以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等事实说明,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既使能量流向了对人类有益的部分,又有效缓解了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和浪费</p><p>(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一旦人的作用消失,该生态系统很快就会变化,占优势地位的农作物被杂草和其他植物所取代,这说明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较弱,其原因是生物种类少,营养结构简单。</p><p>(5)①生态系统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湿地中的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缺少非生物部分,原因是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p><p>②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依据调查结果判断,上述生物组成的食物网中有3条食物链,即分别是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草鱼→鳜鱼;黑藻→鳙鱼→鳜鱼。</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版八级下册生物 14.3生态系统同步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