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章节练习 6.3 生物的起源和变化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鸡种类多种多样,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p><p>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p><p>C.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结果 D.与自然选择人工选择都无关</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因此自然选择形成了鸟类种类的多样性。</p><p>家鸡有蛋鸡、肉鸡、观赏鸡等,是人们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体保留了哺乳类所具有的阑尾、体毛和尾椎骨等痕迹,人体的这些痕迹器官在生物进化中属于( )</p><p>A. 古生物学证据 B. 比较解剖学证据</p><p>C. 胚胎学证据 D. 分子生物学证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比较解剖学是利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各种不同生物的器官位置、结构及起源的科学。因此,人体保留了哺乳类所具有的阑尾、体毛和尾椎骨等痕迹,人体的这些痕迹器官在生物进化中属于比较解剖学证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猿从树上下到空旷的地面生活后,身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 )</p><p>A. 由四足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p><p>B. 双手从行走和支持身体中解放出来</p><p>C. 使用天然工具和制造工具</p><p>D. 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直立行走的出现是其他各种变化出现的先决条件。题中的四个选项均为古猿在营地面生活后所发生的重要变化,但由于两足直立行走使人类祖先的前肢解放出来,为进行各种活动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脑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是其他变化不能做到的。所以最重要的变化是由四足行走转变成两足直立行走。</p><p>地上生活的过程中,古猿没有尖牙利齿进行攻击获取食物,也不能快速奔跑逃避敌害,因而它们只能尽量发挥前肢的作用,利用树枝和石块等来增强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的能力,在这样的条件下,古猿要用后肢行走,而将前肢解放出来使用天然的工具,经过漫长的时期,它们的前肢越来越灵活,躯干和头也逐步适应直立的姿势,如重心下移、下肢骨增长、骨盆变短变宽、脊柱从弓形变为“S”形,这样,四肢行走的古猿逐渐变成两足直立行走的早期人类。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现代类人猿的是( )</p><p>A. 长臂猿</p><p>B. 黑猩猩</p><p>C. 大猩猩</p><p>D. 森林古猿</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据此答题。</p><p>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进化为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人和类人猿是近亲,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类人猿没有尾巴、颊囊和屁股上的胼胝,常见的四种类人猿是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故森林古猿不属于类人猿。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始祖鸟化石是下列哪一进化过程的证据</p><p>A. 鱼类→两栖类 B. 爬行类→哺乳类</p><p>C. 爬行类→鸟类 D. 两栖类→爬行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始祖鸟化石,表明始祖鸟具有鸟类的特征,前肢特化为翼,已经具有羽毛,而且羽毛也有了分化,具有飞翔,并且掌骨和腕骨有了愈合;又具有爬行动物的特征,翼的末端有爪,口内有齿。始祖鸟化石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的第二个脚趾可以过度伸展,与小盗龙、鸟脚龙等恐龙的脚部几乎一样;此外,始祖鸟的第一个脚趾向内生长,不像鸟类的脚趾那样向外伸展;而且它的颚骨向四方放射生长,有明显的兽脚恐龙遗传特征。科学家说,这具化石显示出鸟类起源于兽脚恐龙,即鸟类是有爬行动物进化来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在我国的台湾出现的“超级细菌”,让包括青霉素在内的许多抗生素对其失去作用。由“超级细菌”引发的感染和导致的死亡急剧上升。该类事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p><p>A. 抗生素的生产质量急剧下降 B. 抗生素引发人体的过敏反应</p><p>C. “超级细菌”已经变异成为病毒 D. 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这也是自然选择,这种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能抵抗抗生素的细菌生存下来,且大量繁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8月14日,在印度发现有些患者感染了一种新型的“超级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叫NDM—1基因,其对现有的绝大多数抗生素都“刀枪不入”。下列有关这种细菌的说法,错误的是</p><p>A.“超级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p><p>B.“超级细菌”以分裂方式进行繁殖</p><p>C.“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结果</p><p>D.“超级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此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的原因,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超级细菌”,因此,超级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遗传变异,超级细菌属于耐药性很强的细菌,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通过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所以本题答案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请分析,在这个海岛上,为什么无翅的昆虫特别多?( )</p><p>A. 大风把所有有翅的昆虫刮的海里去了</p><p>B. 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这个海岛经常刮大风,有翅的昆虫随风飞到其他地方进行生殖繁衍</p><p>D. 这个海岛环境相对稳定,昆虫不会发生不利变异,它会朝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进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无翅的昆虫特别多的原因这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仙人掌的叶适应沙漠干旱生活逐渐变为刺状,按照达尔文的进化理论这是</p><p>A.遗传变异的结果 B.自然选择的结果</p><p>C.人工选择的结果 D.温度变化的结果</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沙漠地区干旱缺水,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国的金鱼品种是世界上最多的,形成这么多金鱼品种的原因是( )</p><p>A. 金鱼适应不同环境</p><p>B. 我国水域辽阔</p><p>C. 人工选择</p><p>D. 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自然选择是指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人工选择是在不同的条件下,原始祖先产生了许多变异,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对不同的变异个体进行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通过遗传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p><p>首先人工选择的方向是人们的需求和喜好。金鱼起源于我国,经过长时间培育,品种不断优化,现在世界各国的金鱼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引种的。作为世界上最有文化内涵的观赏鱼,它在国人心中很早就奠定了其国鱼之尊贵身份。所以是人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进行选择的结果。而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金鱼体态臃肿,行动缓慢,难以逃避天敌的捕杀以及捕到足够的食物,在自然界中难免被淘汰。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持化学进化观点的学者认为: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有氨、氢气、甲烷和水蒸气等,但没有游离的 。</p></div></div>
<div><p>【答案】氧气</p><p>【解析】</p><p>试题分析: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森林古猿</p><p>【解析】</p><p>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p><p>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森林古猿的一支是现代类人猿,以树栖生活为主,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图一所示的是进化树,简要表示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图二是美国学者米勒设计的一个模拟装置.抽真空后将CH4、NH3、H2泵入玻璃仪器内,再把B中的水煮沸,使水蒸气驱动混合气体在玻璃管内流动,然后在A内放电7天,经冷却后,产物沉积在c中,产物含有包括氨基酸在内的多种有机物.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d72ca444/SYS201901041727015806360987_ST/SYS201901041727015806360987_ST.001.png" width="455" height="2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一的进化树中我们可以推测出: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________ </p><p>(2)图二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________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有________ .</p><p>(3)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__ ,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p><p>(4)图二中的模拟实验,支持了生命起源过程的 ________ .</p><p>A.无机物→有机小分子阶段 </p><p>B.有机小分子→有机大分子阶段</p><p>C.有机大分子→独立体系阶段 </p><p>D.独立体系→原始生命阶段.</p></div></div>
<div><p>【答案】 f 原始大气 氧气 原始海洋 A</p><p>【解析】分析进化树可以得出,f是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在地层中出现的最早;a和b在同一分支上,a和c不在同一分支上,所以较a和c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c一般应该比a高等。</p><p>(1)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br />(2)图二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br />(3)图二中的C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图一中各种生物都可能起源于这里。<br />(4)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区域先后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5/09/a86da831/SYS201905250906225463849116_ST/SYS201905250906225463849116_ST.001.png" width="278"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_____,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_____.</p><p>(2)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来解释以上的现象:</p><p>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_____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_____,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p><p>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_____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_____重新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1)好 差</p><p>(2)定向选择 抗药能力 定向</p><p>自然选择 抗药类型</p><p>【解析】</p><p>试题(1)从图中可以看到,使用某种杀虫剂消灭害虫,开始使用的一至三年效果较好,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开始使用某种杀虫剂,对某种害虫效果显著,但随着杀虫剂的继续使用,对该种害虫的效果越来越差,即该种害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而实验证明,在未使用农药前,某些害虫个体已具有这种抗药性,后来随着年限延长,杀虫剂效果越来越差。</p><p>(2)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杀虫剂时,又把抗药性弱的蚊子杀死,抗药性强的蚊子活下来,这样经过若干代的反复选择,最终活下来的蚊子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因此:①害虫抗药性越来越强是因为杀虫剂对害虫起来了选择作用,在此过程中,能生存下来的个体一般具有一些微小的变异,即抗药性,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自然选择和生物进化都是定向的,②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使用杀虫剂1年后的第六年,害虫适应了具有杀虫剂的环境,这种适应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当第七年使用杀虫剂2时,害虫由于不适应改变了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经过再次积累,新的有利变异重新适应环境。</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188735458734_ST/SYS201906050827188735458734_ST.001.png" width="417" height="4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树根处代表原始生命,它生活在_____中.</p><p>(2)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单位是_____.</p><p>(3)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_____进化来的.</p><p>(4)C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_____.</p><p>(5)从进化树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原始海洋 界 古代爬行类 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 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 </p><p>【解析】</p><p>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界,即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动物→原始棘皮动物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鱼类→古代两栖类→古代爬行类→古代鸟类、哺乳。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p><p>(1)在原始海洋中,经过上万年后这些有机小分子长期累积并相互作用,形成了比较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如原始的蛋白质、核酸等。这些物质并逐渐形成了与海水分离的原始界膜,构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一旦这些物质拥有了个体增殖和新陈代谢也就意味产生了生命。所以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摇篮。因此,树根处A代表原始生命,它生活在原始海洋中。</p><p>(2)A由于营养方式(或能否制造有机物)不同,进化成代表不同生物类群的两大主干。一部分进化为不能自养的单细胞动物,另一部分进化为含有叶绿体的藻类植物。在分类上,该进化树的两大主干代表的分类等级是界,即植物界和动物界。 </p><p>(3)根据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古代的鱼类→古代的两栖类→古代的爬行类→古代的鸟类和古代的哺乳类。所以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是B古代爬行类。</p><p>(4)植物的进化历程:原始藻类植物→原始苔藓植物和原始蕨类植物→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能形成果实;裸子植物的种子外面无果皮包被,裸露,不能形成果实。因此,C祼子植物最主要的特征是具有发达的根、茎、叶,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p><p>(5)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因此,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