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中考二轮复习专题三 植物体的三大作用生物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③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8978176/SYS201712310043596475393026_ST/SYS201712310043596475393026_ST.001.png" width="147"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B. 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p><p>C. 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p><p>D. 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步骤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A正确;</p><p>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B正确;</p><p>未遮光部分有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遮光部分不变成蓝色,而不是变成蓝色,C错误;</p><p>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D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是研究生物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探究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图甲所示的装置,图乙为C装置叶片在晴朗的夏季一天内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提示: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05187299/SYS201712302331253642265300_ST/SYS201712302331253642265300_ST.001.png" width="285"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0/23/05187299/SYS201712302331253642265300_ST/SYS201712302331253642265300_ST.002.png" width="192"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p>(3)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动”)。图乙中的曲线______________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p><p>(5)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____________点左右摘取叶片。</p><p> </p></div></div>
<div><p>【答案】(1)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2)水、光、二氧化碳</p><p>(3)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p><p>(4)向左;Ⅱ</p><p>(5)18</p><p>【解析】试题分析:(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图甲中的叶片先进行了暗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p><p>(2)图甲中,A叶片割断主叶脉,导管被切断,这样A叶片的前端部分就得不到从根运输来的水分,因此,A叶片割断处的前端和后端部分就形成以水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组;B叶片和C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是以光为变量的对照实验;C叶片和D叶片,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是以二氧化碳为变量的对照实验.因此,图甲所示的实验设计能探究水、光、二氧化碳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p><p>(3)B装置中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因此“一段时间后,抽取B装置中的气体注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出现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呼吸作用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p><p>(4)D装置中叶片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释放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导致D装置中气体减少,气压降低.因此D装置弯玻璃管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是向左(填写向左、向右或者不动);图乙中,曲线Ⅰ主要在6~18点有光时进行,因此曲线Ⅰ表示光合作用;曲线Ⅱ在0~24点都能进行,因此曲线Ⅱ表示呼吸作用.D装置内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能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图乙中的曲线Ⅱ与D装置内叶片的生理活动相对应;</p><p>(5)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的时间越长,制造的有机物越多,叶片脱水后质量越大,因此,“对图甲C装置中的叶片进行脱水称重,欲使其质量最大”,结合图乙中的曲线应选择18点左右摘取叶片。</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b20411a/SYS201712310044002065935749_ST/SYS201712310044002065935749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4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 </p></div></div>
<div><p>【答案】①根尖的成熟区 </p><p>②导管 </p><p>③叶片 </p><p>④气孔 </p><p>⑤二氧化碳和水 </p><p>⑥有机物和氧 </p><p>⑦光和叶绿体 </p><p>⑧ 光 二氧化碳+水→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p><p>⑨制造有机物,贮存能量 叶绿体</p><p>⑩有机物和氧 </p><p>11二氧化碳和水 </p><p>12线粒体 </p><p>13有机物(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p><p>14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p><p>15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p><p>16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p><p>【解析】植物体的三大作用是:蒸腾作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p><p>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一个过程。</p><p>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通过导管向上运输。</p><p>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p><p>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场所是叶绿体,条件是有光。</p><p>植物的光合作用公式:<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b20411a/SYS201712310044002065935749_DA/SYS201712310044002065935749_DA.001.png" width="269" height="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表达式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p><p>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很重要,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生物。请结合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相关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b20411a/SYS201712310044003614484264_ST/SYS201712310044003614484264_ST.001.png" width="488"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我们下课后走出教室看一看教室外的绿叶可以缓解视力疲劳,植物的叶片大多数为绿色的主要原因是乙图中的[ ]______________ 部分的细胞中含有大量叶绿体。</p><p>(2)植物的生长需要的水和无机盐主要由丙图中[ ]_________的细胞从外界吸收。绿色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甲图中[ ]_________提供的。</p><p>(3)甲图中的[ ]______________,对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起着重要作用。</p><p>(4)通过对丁图中曲线的分析得知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④叶肉 A成熟区 A呼吸作用 C光合作用 温度 光照强度</p><p>【解析】甲图:A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B散发出水蒸气,是蒸腾作用;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是光合作用。</p><p>乙图:②上表皮、③是下表皮。④是叶肉。</p><p>丙图: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p><p>(1)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呈圆柱形,排列整齐,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 因此叶片呈现绿色。</p><p>(2)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绿色植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是由呼吸作用提供的。</p><p>(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p><p>(4)由丁图可知,温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光合作用的强度越大,这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温度和光照强度有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课题小组对外界环境有哪些因素影响光合作用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p><p>[实验步骤]</p><p>①准备6组如下图所示的装置,编号1—6,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p><p>②取6等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6装置中。</p><p>③将6组装置放入暗室中,然后用6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20CM处照射。</p><p>④2小时后停止光照,分组读取量筒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数据并记录,结果如下表。(实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8978176/SYS201712310043599676712978_ST/SYS201712310043599676712978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左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p><p>(2)从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p><p>(3)上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其原因是金鱼藻自身的_______作用会消耗一些,水中还会溶解一小部分。</p><p>(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深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那么在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应选择等量__________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p><p> </p></div></div>
<div><p>【答案】 光照强度 氧气 不能 呼吸 不同浓度</p><p>【解析】(1)白炽灯距离(cm)不同,光照强度不同,所以此实验探究的环境因素是光。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因此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p><p>(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不能(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p><p>(3)“如表中收集的气体数据并非光合作用实际产生量”,其原因是金鱼藻自身的呼吸作用会消耗一些氧气。“水中还会溶解掉一小部分”氧气。</p><p>(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唯一不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在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你应该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作为变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将2只健康的相似的小鼠分别放到密闭的甲、乙玻璃罩中,甲玻璃罩内不放绿色植物,乙玻璃罩内放一盆绿色植物,并置于阳光下(如图)。分析回答: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8978176/SYS201712310043597471342949_ST/SYS201712310043597471342949_ST.001.png" width="223" height="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_(填“甲”或“乙”),判断的依据是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___作用能产生__________,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p><p>(2)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判断,某同学迸行了如下图的实验:将绿色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 时,用试管收集塑料袋中气体后,再用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预期结果:卫生香会________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18978176/SYS201712310043597471342949_ST/SYS201712310043597471342949_ST.002.png" width="183"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小鼠先死亡的应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 甲 光合 氧气 复燃 乙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p><p>【解析】(1)两玻璃罩中的小鼠,甲容器中小白鼠很快死亡,原因是小白鼠很快将通过呼吸作用将容器内的氧气消耗干净,因此缺少氧无法呼吸。判断的依据是乙容器中小白鼠比甲容器中小白鼠存活时间长的原因是此装置置于阳光下,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而老鼠呼吸需要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有利于小鼠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小白鼠和植物在一段较长时间内不会死亡。</p><p>(2)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放出氧气的过程,图2将植物罩上透明塑料袋,放在光下3-4小时,意思是让里面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后用试管收集里面的气体后取出试管,将一支带火星的卫生香伸进试管内,结果卫生香复燃了,我们知道氧气有帮助燃烧的特性,因此证明试管内含较多的氧气。可以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p><p>(3)如果将甲、乙两玻璃罩置于黑暗环境中,乙中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还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而小鼠的呼吸也要消耗氧气,因此植物的呼吸作用与小鼠争夺氧气,玻璃罩内氧气消耗的快,导致乙中小鼠先死亡。</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