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图示的某校园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09/841cfea0/SYS201708150952596815230238_ST/SYS201708150952596815230238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校园里所有的绿色植物是一个种群<br />B.食物链:光→植物→虫→鸟→微生物<br />C.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是可以循环的<br />D.绿色植物属于生产者</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校园里所有的绿色植物是群落,A错误;<br />B、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B错误;<br />C、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并且是不循环的,C错误;<br />D、由于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为自养,所以绿色植物被称为生产者,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水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根向地生长是水稻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br />B.吸收的水分主要参与水稻枝叶的生长和花果的发育<br />C.水稻相邻的叶总是不重叠,增大光照面积是对光合作用的适应<br />D.水稻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基因→DNA→染色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根向地生长是水稻对地球引力刺激作出的反应,A正确;<br />B、蒸腾作用是根吸水的动力,促进了水和无机盐的运输,蒸腾作用还能降低温度,植物的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约占植物吸收水的99%以上.因此,蒸腾作用还能增加大气湿度,增加降水,降低大气温度,调节气候.促进了地球的水循环.因此,水稻从根系吸收进来的大量水分主要用于蒸腾作用.B错误;<br />C、合理密植,有利于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效率.种植过密,植物叶片相互遮盖,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种植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因此,种植水稻时要注意合理密植,能提高水稻的总产量,C正确;<br />D、基因在DNA上,DNA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在细胞核上.因此水稻体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层次:基因→DNA→染色体,D正确.<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以及对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的理解,了解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桃形李有“江南名果”的美誉,它是通过嫁接培育而成.下列有关桃形李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嫁接是一种有性生殖方式<br />B.它的果实是由胚珠发育而来<br />C.果汁中的酸甜物质来自细胞质<br />D.桃形李果实是生殖器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A错误.<br />B、它的果实是由子房发育而来,B错误.<br />C、果汁中的酸甜物质来自液泡,C错误.<br />D、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的无性生殖,掌握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性疾病,CA16病毒感染是主要致病原因.研究人员将CA16病毒接种到新生小鼠腹腔内,一段时间内各部位的病毒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恰当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09/841cfea0/SYS201708150952598339248935_ST/SYS201708150952598339248935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CA16病毒可进入多种器官<br />B.感染初期,CA16病毒在肌肉中繁殖最快<br />C.CA16病毒繁殖速度是先增大后减小<br />D.感染9天时,脑中CA16病毒最多</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从图示来看,CA16病毒可进入小肠、肝脏、心脏、肌肉、脑等器官.A正确.<br />B、由图示可以看出,CA16病毒感染初期(3天),肌肉中数量最多,说明在肌肉中繁殖最快.B正确.<br />C、CA16病毒在不同器官繁殖速度不同,如在脑中的繁殖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错误.<br />D、由图示可以看出,CA16病毒感染9天时,脑中CA16病毒最多.D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病毒,需要了解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图甲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油菜(如图乙)三个部位的切片的一部分.<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09/1a5b8d0c/SYS201708150953000100873115_ST/SYS201708150953000100873115_ST.001.png" width="416"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①取自于图乙中的   (选填序号).<br />(2)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A<br />(2)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br />【解析】解:(1)①中有气孔,气孔是叶片所具有的结构,所以①取自于图乙中的A叶子.(2)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如目镜是5X,物镜是10X,那么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5×10=50倍,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所以观察切片③时,想在视野中同时观察到更多的细胞,接着的操作应是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br />所以答案是:(1)A;(2)换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根的生长和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肝吸虫的成虫主要寄生在人或哺乳动物肝脏里,受精卵胆汁进入消化道混于粪便内排除,在水中被淡水螺吞食,孵化、发育后进入淡水鱼体内,幼虫最终与不煮熟的鱼一起被吃进人体,进入肝脏发育为成虫.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09/1a5b8d0c/SYS201708150953000823794630_ST/SYS201708150953000823794630_ST.001.png" width="224" height="20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肝吸虫病属于   (选填“传染性”或“非传染性”)疾病.<br />(2)肝吸虫的个体发育从   开始.<br />(3)螺、鱼可按   分成两类.</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染性<br />(2)受精卵<br />(3)有无脊椎骨<br />【解析】解:(1)传染病是有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一般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基本环节,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传染源指的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染源只能是人或者动物.传播途径指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指能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肝吸虫病属于消化道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所以是传染病.(2)动物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这些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肝吸虫的个体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的.(3)螺属于软体动物,鱼属于鱼类,二者的差异在于鱼体内有脊柱,螺体内没有脊柱,因此二者可按有无脊椎骨分成两类.<br />所以答案是:(1)传染性;(2)受精卵;(3)有无脊椎骨.<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生物能否自然发生,历史上曾经做过许多实验.<br />雷迪的实验:如图甲,将两块相同的肉,放到两个一样的瓶子内.一个瓶口封上纱布,苍蝇不能进入;另一个瓶口敞开,苍蝇能进入.一段时间后,没有封纱布的瓶内有了蛆.<br />尼达姆的实验:如图乙,将煮沸的肉汤放入一瓶内,立刻用软木塞盖住.几天后,打开瓶子,发现肉汤中滋生了大量微生物.<br />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如图丙,将肉汤放入瓶子后,直接将瓶口烧成封闭.第一次加热至沸腾2分钟,几天后肉汤中仍发现微生物.第二次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没有发现微生物.<br />巴斯德的实验:如图丁,将肉汤放入曲颈瓶,加热至沸腾1小时,几天后,肉汤中未发现微生物.<br />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09/1a5b8d0c/SYS201708150953001586568888_ST/SYS201708150953001586568888_ST.001.png" width="363"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雷迪实验中,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    .<br />(2)尼达姆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br />(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改进是基于   的猜想.<br />(4)若把巴斯德实验中的瓶颈在A处折断,几天后,曲颈瓶中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微生物.</p></div></div>
<div><p>【答案】<br />(1)设置对照组<br />(2)能<br />(3)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br />(4)会<br />【解析】(1)从雷迪的实验可以看出,用两个瓶子做实验的目的是设置对照组.(2)通过尼达姆的实验可以看出,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自然发生的,支持生物会自然发生的观点.(3)斯巴兰扎尼的实验对尼达姆实验的进行了改进,认为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图丁中将肉汤放入曲颈瓶,煮沸即高温灭菌,瓶中是无菌的,瓶中虽然与空气相通但细菌只落在鹅颈瓶的弯曲处,肉汤仍然保鲜;而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br />所以答案是:(1)设置对照组;(2)能;(3)微生物可能来自软木塞(加热时间不够长)(其他合理答案均可);(4)会.<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腐败变质常常是由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活动引起的,以及对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理解,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小敏用酸奶机自制酸奶:将酸奶机内的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取出冷却,将买来的盒装鲜酸奶和乳酸菌粉(里面含有大量活的A乳酸杆菌)倒入其中,充分搅拌后,放入酸奶机中,设定加热温度(38℃)和时间,进行发酵.回答下列问题:<br />(1)将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    .<br />(2)乳酸杆菌的营养方式是   (选填“自养”或“异养”).<br />(3)查阅资料:<br />资料1:不同温度下,A乳酸杆菌菌株生长情况如表.<br />资料2:在38℃和适宜的环境下,每ml奶中含有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随发酵时间的关系如图.<br />资料3:每mL酸奶中的A乳酸杆菌活菌数越多,酸奶的品质越好.<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09/1a5b8d0c/SYS201708150953002453195887_ST/SYS201708150953002453195887_ST.001.png" width="652" height="1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根据资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   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   小时.</p></div></div>
<div><p>【答案】<br />(1)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br />(2)异养<br />(3)25℃﹣﹣42℃ ;8<br />【解析】解:(1)将容器放在沸水中煮5分钟,目的是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2)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酵母菌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营养方式是异养.(3)酸奶是以新鲜的牛奶为原料,经过巴氏杀菌后再向牛奶中添加有益菌(乳酸菌),根据资料,小敏制作酸奶时应将温度控制在25℃﹣﹣42℃范围内;发酵最长时间不宜超过8小时.<br />所以答案是:(1)杀死容器内原有的微生物;(2)异养;(3)25℃﹣﹣42℃ ;8.<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乳酸发酵(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还要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法、试验法、测量法、调查法、收集和分析资料)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