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07:53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 生物的进化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是                (  )</p><p>A. 太空学    B. 化石</p><p>C. 细胞学    D. 比较解剖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据此作答。</p><p>A、太空学是通过现代航空技术和观测技术,对太空进行研究,以探究宇宙奥秘和寻求人类新的生存空间的科学。可见A不符合题意;</p><p>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它是生物进化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可见B符合题意;</p><p>C、细胞学揭示了生物界具有共同的结构基础,反映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可见C不符合题意;</p><p>D、比较解剖学上的同源器官只是证明了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可见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始祖鸟化石和古鸟化石证实,鸟类起源于    (  )</p><p>A. 古代两栖类动物    B. 古代爬行类动物</p><p>C. 古代总鳍鱼    D. 古代哺乳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p><p>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化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p><p>A. 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p><p>B. 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p><p>C. 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p><p>D. 有鱼类化石的地层一定都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物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通过分析可知,化石主要是由生物遗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生物的遗物或生活痕迹也可能形成化石、化石是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形成的;多数鱼类化石分布的地层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加古老,但是鱼类化石也可能出现在比两栖类化石的地层更晚的地层中。</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符合生物进化总趋势的表述是( )</p><p>A. 由水生到陆生    B.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p><p>C. 由低等到高等    D. 由简单到复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解: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是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这说明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故B表述错误,ACD表述正确.</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若△、□、☆表示具有亲缘关系的三类生物,如图所示是这三类生物的化石在未经变动的不同地层中的出现情况,则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01618446362_ST/SYS201906050827501618446362_ST.001.png" width="166"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p><p>B. ☆→□→△</p><p>C. △→☆→□</p><p>D.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p><p>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从图中可以发现△在底层出现的较单一,说明生物较简单、低等,上一层出现“口”较高等,最上一层出现☆说明更高等,因此三类生物的进化关系最可能是△→口→☆。</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化石与地层的年代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  )</p><p>A. 植物化石越少,动物化石越多</p><p>B. 水生生物化石越多,陆生生物化石越少</p><p>C. 化石种类越丰富</p><p>D. 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低等到高等,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据此作答。</p><p>由分析可知,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越早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越多,陆生生物化石越少。越晚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下列有关中生代的叙述错误的是        (  )</p><p>A. 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p><p>B. 被子植物在这个时期还没有出现</p><p>C. 爬行动物盛行,曾被称为爬行类时代</p><p>D. 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划分为若干纪。</p><p>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到了中生代末期被子植物才逐渐繁盛。早期出现的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它们是由古爬行动物进化形成的。中生代末期地球上曾发生了某种事件,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灭绝。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从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故B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中生代陆地上繁盛的动植物分别是 ( )</p><p>A. 两栖类、蕨类    B. 鱼类、藻类</p><p>C. 哺乳类、被子植物    D. 爬行类、裸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地质年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从距今七千多万年前开始,地球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新生代。新生代分为第三纪和第四纪两个地质历史阶段。新生代是高级种子植物--被子植物时代。中生代末期出现的木兰科、杨柳科、桦树、月桂等被子植物,在新生代有很大发展。被子植物是真正的绿色开花植物,它的繁盛,将地球装扮得五彩缤纷,芳香四溢。除了双子叶植物外,单子叶植物也出现了,它们是今天粮食作物、甘蔗和竹类等 植物的祖先。新生代是鸟类、哺乳类动物繁荣昌盛的时代,它们分别占据了空中和陆地,在浩翰的海洋里也生活着鲸、海豹、海牛等哺乳动物。因此新生代占优势的陆地动物和植物分别是哺乳动物、鸟类和被子植物。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哺乳动物和鸟类成为占优势的陆地脊椎动物,被子植物成为占优势的陆地植物的地质年代是        (  )</p><p>A. 元古代    B. 古生代</p><p>C. 中生代    D. 新生代</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新生代繁盛的动植物.根据生物的进化规律特点,分析解答。</p><p>地球约有46亿年的历史.地质学家把地球的发展历史划分为若干地质年代,主要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等,每代又划分为若干纪。生物的进化历史约始于38亿年前。大约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真菌、蓝藻等原核生物。大约19~2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最早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大约5.4~8.5亿年前,全球平均气温下降,海平面下降,出现大面积浅海滩,形成多样的自然环境。海洋中出现多细胞真核生物,并广泛分布在各种自然环境中,最早的原生动物出现在大约6亿年前。</p><p>古生代:古生代约始于5.44亿年前,古生代早期地壳平静,浅海扩大,气候温和,地球上出现了大量的无脊椎动物类群和高等藻类植物类群,古生物学家称之为“寒武纪生物大爆发”。中生代:中生代始于2.45亿年前,这个时期地壳平静而气候温暖,裸子植物(尤其是苏铁类)是主要的陆地植物,早期出现的爬行动物是主要的陆地脊椎动物,恐龙和翼龙非常繁盛。在这个时期,哺乳动物和鸟类开始出现,它们是由古爬行动物进化形成的.中生代末期地球上曾发生了某种事件,导致恐龙和其他许多物种的灭绝.最早的哺乳动物是从三叠纪的似哺乳爬行动物中分化出来的。</p><p>新生代:新生代始于6640万年前,由于板块的分离或聚合,气候的分化,被子植物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分布,促使哺乳动物迅速分化、辐射,得到了空前发展,取代了爬行动物,在地球上居于优势.从而脊椎动物的演化又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哺乳动物时代。从爬行动物的变温、卵生发展为哺乳动物的恒温、胎生和哺乳,以及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是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一次重大飞跃。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利的</p><p>B.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p><p>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p><p>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有过度繁殖,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都有依照几何比率增长的倾向;生存斗争,过度繁殖是引起生存斗争的主要原因,任何一种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都必须为生存而斗争。遗传和变异,一切生物都具有产生变异的特性.在生物产生的各种变异中有的能够遗传,有的不能够遗传。适者生存,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对人不一定有利,故A错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保留下来的都是适应环境的个体,对人不一定有利,故B错误;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自然环境,故C错误;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选择作用的是自然环境,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一部巨著,成功地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这部巨著是(  )</p><p>A. 《进化论》    B. 《本草纲目》</p><p>C. 《自然选择》    D. 《物种起源》</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各种科学论著的知识,据此答题。</p><p>A、《进化论》通常指生物界的进化理论,亦称“演化论”,旧称“天演论”.进化论一词最初为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年一1829年)提出;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奠定了进化论的科学基础,不符合题意。</p><p>B、《本草纲目》(公元 1578 年)明李时珍著,是一部医学巨著,不符合题意。</p><p>C、自然选择指生物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达尔文没有写以《自然选择》命名的书,不符合题意。</p><p>D、《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能正确解释生物的(   )</p><p>A.生长和发育      B.遗传和变异</p><p>C.多样性和适应性  D.新陈代谢</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自然选择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某些物种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p><p>A. 冰川过多的作用    B. 这些物种不适应变化了的环境</p><p>C. 生物太多,食物缺乏    D. 这些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太快</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按照达尔文的学说,环境的改变是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当环境发生改变特别是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生物如果没有产生适应变化了的环境的可遗传的变异,就会在生存斗争中被环境淘汰,即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大多数情况下,某些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不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啄木鸟的喙长而尖,有利于啄食树洞里的虫子。啄木鸟有这样的喙的原因是    (  )</p><p>A. 基因突变的结果    B. 定向变异的结果</p><p>C. 自己意愿的结果    D. 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达尔文认为,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p>啄木鸟因为要捕食树缝内的昆虫,只有长舌才能捕捉到,就容易生存下去,舌短的就捉不到昆虫,而慢慢会被淘汰,而不是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这就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地有一个大型的石灰厂,其白色的粉尘使周围的植物都变成了灰白色。如果该厂长期生产,请你推测,该厂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最可能的变化结果是下图中的(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001.png" width="122"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002.png" width="116"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003.png" width="122"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SYS201906050827509985380631_ST.004.png" width="136"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体色为褐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因此如果该厂长期生产,则其周围环境中不同颜色的蛾类数量:褐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p><p>B. 环境变化造成生物出现定向的变异</p><p>C. 生物为获取足够的食品和空间进行生存斗争</p><p>D.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 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效的,这必然导致生物在生活过程中生存而斗争,在生 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产 生的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也可能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不是环境的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变异,而是环境的改变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了选择。故B 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观点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p><p>A. 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是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p><p>B. 同种灭蚊药灭蚊效果越来越差是灭蚊药质量下降的结果</p><p>C. 长颈鹿“长颈”的形成是其长期努力吃高处树叶的结果</p><p>D. 虫媒花与某些传粉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这样利于枯叶蝶捕食和避敌,是一种拟态现象;达尔文认为,这是枯叶蝶在长期的生存斗争过程中经过自然选择的结果;自然选择是自然界对生物的选择作用,使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错误;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在使用同等剂量的杀虫剂时,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杀虫作用,导致杀虫剂的灭蚊的效果越来越差,B错误;长颈鹿长期努力伸向高处导致的变异,是环境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是不遗传的变异。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长颈鹿的长颈是长期努力伸向高处的结果,C错误;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相互选择的结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一区域长期使用一种喷虫剂后蚊子群体密度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11826252069_ST/SYS201906050827511826252069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p><p>B. 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定向选择的结果</p><p>C. 农药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变异</p><p>D. 从曲线变化可知,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农药时,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时,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p><p>A、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最终活下来的害虫大多是抗药性强的害虫。因此,随着农药的使用,害虫群体的抗药性逐渐增强,不符合题意;</p><p>B、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农药对害虫长期选择的结果,不符合题意;</p><p>C、害虫原来就存在着变异,不是农药使害虫产生变异,符合题意;</p><p>D、从曲线变化可知,使用农药时不能把全部害虫杀死,表明害虫群体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个体,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比较是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从科学家对马的足进化历程的研究中,你不可能获得的信息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07/10/e2e87a00/SYS201807071005010020346938_ST/SYS201807071005010020346938_ST.001.png" width="287"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p><p>B. 足趾个数逐渐减少</p><p>C. 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p><p>D. 遗传物质基本相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同源器官是指外形、功能不同,但来源相同、在解剖结构上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的器官。同源器官的存在,证明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只是在进化的过程中,由于生活环境不同,同源器官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逐渐出现形态和功能上的不同。根据化石材料所了解的从始(祖)马到现代马的整个发展过程.经过学者们的多年研究,马的进化过程大致如下:马的祖先是生活在5500多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的始(祖)马.它们的身体只有狐狸那么大.前足4趾着地,后足3趾着地.大约过了1000多万年,到渐新世时才出现了中马.体大如羊.前后足均有3趾,中趾明显增大.又过了1000多万年到中新世时出现了草原古马.前后足均有3趾,但只有中趾着地行走,侧趾退化.身体已有现代的小马那样大,四肢更长.到了更新世出现了真马,身体达到现代马的大小,中趾充分发达,趾端成为硬蹄,牙齿除齿冠更高外,咀嚼面的褶皱更为复杂,反映出对奔驰于草原和嚼食干草的高度适应.从图中可以从得出:腿骨结构大部分相同、足趾个数逐渐减少4→3→1、中足趾逐渐变得发达;遗传物质DNA是分子水平的结构,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现在已经没有马的祖先的细胞,所以不能直接观察到了,因此科学家不能直接从图中获得的演化证据是遗传物质基本相同。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  )</p><p>A. 兔和狼之间相互选择    B. 兔和狼之间存在生存斗争</p><p>C. 兔和狼都有遗传和变异    D. 强壮的狼所生后一代一定很强壮</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兔和狼之间相互选择、兔和狼之间存在生存斗争、兔和狼都有遗传和变异,都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A、B、C不符合题意;<br />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强壮的狼所生后一代有的强壮,有的不强壮,而不是一定很强壮,所以不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D符合题意。</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为有关脊椎动物出现的部分地质年代简表,请根据表完成下列各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404.25pt; border:1.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42.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质年代</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纪</p></td><td style="width:103.9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pt 5.03pt 3.38pt; vertical-align:middle"><p>距今年数</p></td><td style="width:123.4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pt 4.65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脊椎动物的出现</p><p>顺序</p></td></tr><tr style="height:31.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生代</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侏罗纪</p></td><td style="width:10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25亿~7000万</p></td><td style="width:12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4.65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鸟类和哺乳类出现</p></td></tr><tr style="height:30.75pt"><td rowspan="3"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38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古生代</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石炭纪</p></td><td style="width:10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p></td><td style="width:12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4.65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爬行类出现</p></td></tr><tr style="height:30.75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泥盆纪</p></td><td style="width:10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p></td><td style="width:12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4.65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古代两栖类出现</p></td></tr><tr style="height:30.75pt"><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奥陶纪</p></td><td style="width:103.9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5.7亿</p></td><td style="width:12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4.65pt 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低等鱼类出现</p></td></tr><tr style="height:42.75pt"><td style="width:58.2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pt 4.65pt; vertical-align:middle"><p>元古代</p></td><td style="width:7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震旦纪</p></td><td style="width:103.9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3pt; vertical-align:middle"><p>24亿</p></td><td style="width:123.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4.65pt 3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海生无脊椎动物</p><p>出现</p></td></tr></table><p>&#xa0;</p><p>&#xa0;</p><p>(1)地层形成的先后和在该地层形成的化石的关系是:越__________、越__________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__________的地层里;越__________、越__________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__________的地层里。</p><p>(2)地球上的生物是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发展变化的,结合上面表格,概括生物总的进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根据上面的表格,总结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简单    低等    越古老    复杂    高等    较晚    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13228847841_DA/SYS201906050827513228847841_DA.001.png" width="285" height="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解析】</p><p>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化石在地层中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p><p>(1)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p><p>(2)表中的证据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 </p><p>(3)从如表的证据可以证明脊椎动物起源于古生代,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鱼类动物→两栖类动物→爬行类动物→鸟类和哺乳类,所以在脊椎动物中,最低等的动物类群是鱼类。</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观察下面的图片,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分析并解释长颈鹿的进化过程。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5/08/4e9cfeb7/SYS201906050827515380747688_ST/SYS201906050827515380747688_ST.001.png" width="553" height="14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鹿群中存在不同种类的个体,有的脖子比较长,有的脖子比较短,这说明生物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而这种特性一般是___________________,它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始的选择材料。</p><p>(2)鹿的脖子比较长属于__________变异,鹿的脖子短属于__________变异。随着环境的改变,食物的减少,脖子长的鹿能够吃到树叶获得食物而生存下去,这就是__________。食物、环境等对鹿起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p><p>(3)从进化过程来看,脖子长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由此可知,脖子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__的改变引起的。</p><p>(4)环境对鹿的选择作用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p></div></div>
<div><p>【答案】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有利    不利    适者生存    定向    方向    遗传物质    生存竞争    </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长颈的形成原因,在进化论研究史上曾经是人们争论的焦点,达尔文用自然选择的学说对此作出了正确的解释。</p><p>(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说明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生物具有变异的特性,这种特性一般是有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p><p>(2)从图中可以看出,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食物不足,颈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那么,长颈的变异就是有利变异,短颈的变异是不利变异;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定向的,它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p><p> (3)从进化过程来看,脖子长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可遗传变异是有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由此可知,脖子长的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p><p>(4)在生存竞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因此环境对鹿的选择作用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师大版八级生物下册第21章第2节 生物的进化同步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