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02:1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体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p><p>A. 水    B. 阳光    C. 温度    D. 土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p><p>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主要描述了水滋润着生物,影响了生物的生活,使生物开始萌发。因此“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句中描写的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水分。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滦县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生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 )</p><p>A. 食物链    B. 食物网    C. 生态系统    D. 生产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p><p>食物链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A错误;多条食物链交织在一起就构成食物网,B错误;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故滦县森林公园里所有的生物与它们的生活环境一起构成了生态系统,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植物是生产者,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夏季中午蝉鸣阵阵,当早晚气温在24℃以下蝉就停止鸣叫。影响蝉鸣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p><p>A. 温度    B. 水    C. 阳光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等)影响生物生活,夏天正午温度较高蝉鸣叫得最厉害,而温度降低到24℃以下时,就停止鸣叫。这一现象说明对蝉的生活习性有影响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p><p>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B.动物和植物组成</p><p>C.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         D.所有生物组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如阳光、空气、土壤、水分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生态系统的各成分缺一不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ST/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ST.001.png" width="209" height="13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该食物网由4条食物链组成</p><p>B. 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该图中缺少的成分是分解者</p><p>C. 如果有毒物质进入该食物网,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猫头鹰</p><p>D. 猫头鹰和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A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吃与被吃和关系而形成的联系,图中包括: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兔<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狐;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兔<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猫头鹰;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鼠<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狐;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鼠<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猫头鹰;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鼠<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蛇<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1.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猫头鹰。故A正解。</p><p>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是指动物,分解者是指腐生细菌和真菌,土壤、水中含有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故B错误。</p><p>C有毒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会沿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别越高富集的有毒物质越多,猫头鹰的营养级别最高,故C正确。</p><p>D在食物链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2.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鼠<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2.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蛇<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655cec85/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SYS201712310048241097193220_DA.002.png" width="22"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猫头鹰中,猫头鹰与蛇是捕食关系,同时猫头鹰与蛇是又都以鼠为食,是竞争关系。故D正解。</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干湿计测量了裸地、草地和茂盛的灌木丛中的湿度,经过探究得出的结论是(    )</p><p>A. 在早上,草地湿度最大,灌丛次之,裸地最小</p><p>B. 在中午,裸地、草地、灌丛的湿度没有明显差异</p><p>C. 在晚上,灌丛湿度最大,裸地次之,草地最小</p><p>D. 同一时间,灌丛湿度最大,草地次之,裸地最小</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在不同的地点,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裸地最少、草原较多、灌丛最多,植物多蒸腾作用大,空气湿度就大。</p><p>蒸腾作用指的是植物通过蒸发由叶片失水的过程,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提高大气的湿度。据分析可见:裸地植物最少、草原植物较多、灌丛植物最多,所以在同一时间测出的湿度中,灌木丛中的湿度最大,草地的湿度次之,裸地的湿度最小。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春兰秋菊,这是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p><p>B. 鸟能帮助枸杞传播种子,这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p><p>C. 鹰击长空,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p>D. 鱼翔浅底,这是生物对环境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p><p>万物生长靠太阳,春兰秋菊,这是非生物因素光对生物的影响,说明生物生存离不开环境,A正确;鸟能帮助枸杞传播种子,鸟是生物因素,这是生物因素对生物的作用,B正确;鹰是主要生活在空中的鸟类,前肢特化为翼,适于飞翔。这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C正确;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鳍宽大适于划水,适于在食物丰富的浅水生活。因此“鹰击长空”,是生物对各自环境的适应,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p><p>A. 东昌湖及湖内的所有生物    B. 冠县万亩梨园内的全部梨树</p><p>C. 聊城植物园内的所有荷花    D. 聊城姜提乐园内所有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指的是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p><p>A. 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p><p>B. 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是指温度、水等非生物因素</p><p>C. 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能力,因此它不会遭到破坏</p><p>D. 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A.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鱼具有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的特点来适应水中生活,正确,符合题意;</p><p>B.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错误,不符合题意;</p><p>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因素的干扰超过了这种限度时,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错误,不符合题意;</p><p>D.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错误,不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是(&#xa0;    )</p><p>A. 沙漠    B. 热带雨林    C. 草原    D. 农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A、沙漠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和温带极端干燥少雨的地区,降水极少土壤中营养物质比较贫乏,因此生物种类和数量都较少,</p><p>B、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降雨量高,气候稳定,由于阳光充足,因些整年基本上都很热,同时助长了不同种类的植物.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p><p>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p><p>D、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生物.农田中的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的结构单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设在一个由森林、草原、鹿、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则鹿的个体数将会</p><p>A.迅速上升学   B.缓慢上升   C.保持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该题中的食物链是:牧草→鹿→狼,当狼被杀光,鹿会因为失去天敌而数量增加,但是草的数量是有限的,当鹿的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因为缺少牧草而数量减少,因此若大量捕杀狼,则鹿的数量会先因狼的减少而迅速增加,后来则因草的减少而减少,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市沿海海沙地上种植了许多木麻茸.小麻黄能够防风固沙,保持水土.这说明( )</p><p>A. 环境能影响生物    B. 环境改变生物</p><p>C. 生物能影响环境    D. 植物的生命力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包涵三个方面:环境影响生物,生物能适应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p><p>判断属于生物与环境的哪种关系的方法是根据影响结果而定。生物适应环境:一般是生物具有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或生活方式,如鸟有翅膀,鱼有鳍,青蛙冬眠等。环境影响生物:指由于环境改变是生物受到影响,如南方植物种到北方后,水果味道发生改变。生物影响环境:指由于生物的生活使得环境发生变化,如种树可以产生阴凉环境。<br />在海沙地上载种植物,能防风固沙,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应包括</p><p>A.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D.阳光、空气、水分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说明( )</p><p>A.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B.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p><p>C.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D.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密不可分的,环境可以影响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同样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也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生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在沙漠上植树必须种植耐旱树种沙棘、沙枣才能容易成活,若种植需水较多的水莲在很难成活。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故选项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植被中,被称为地球的“肺”的是( )</p><p>A. 针叶林    B. 温带森林    C. 常绿阔叶林    D. 热带雨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大量的绿色植物。一般说来,所有的森林都是“地球之肺”。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p><p>热带雨林中生活着大量的绿色植物。一般说来,所有的森林都是“地球之肺”。森林,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不但能转化太阳能而形成各种各样的有机物,而且靠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维系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净化了环境,使人类不断地获得新鲜空气。因此,生物学家曾说,“森林是地球之肺”。 <br />森林给予人类的是清洁的生存环境,是绿色宝库。<br />巴西拥有全世界目前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亚马逊河热带雨林享有“地球之肺”美誉,亚马逊森林迄今为止仍是我们的“地球之肺”,依然是我们地球大气层中纯净氧气的巨大供给者。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与周边植物稀少的地区相比( )</p><p>A. 空气湿度较小    B. 空气湿度较大    C. 气温较高    D. 降雨量稀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的湿度,增加了降水,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p><p>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位于福建省永春县西部下洋镇境内,牛姆林是避暑胜地。它位于南亚热带北缘,海拔490-1105米,夏季月平均气温25-28℃,常年云雾缭绕,四季如春,植被丰富,空气湿度大,是名人仙迹荟萃胜地,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只有约1%被植物体利用,99%以上的水都通过蒸腾作用以水蒸气的形式从叶片的气孔散发到大气中去了,因此永春牛姆林自然保护区与周边植物稀少的地区相比空气湿度较大。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面食物网中有(   )条食物链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0/e22aad22/SYS201712310030202989351060_ST/SYS201712310030202989351060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2    B. 3    C. 4    D. 5</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中间用箭头来表示,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而且它们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可以判断该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链有:植物→兔→鹰;植物→兔→狐;植物→鼠→狐;植物→鼠→蛇→鹰,共4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是最大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生态系统</p><p>B.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p><p>C.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p><p>D. 生物圈包含所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圈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为人类和其它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我们要好好保护它。</p><p>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A错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B正确;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C正确;生物圈包括有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如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成语中,说明了捕食关系的是( )</p><p>A.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p><p>C.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D.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竞争、捕食、共生等。</p><p>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捕食关系,A符合题意;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白蚁对环境大堤的影响, B不符合题意;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子代和亲代具有相同的性状,属于遗传现象,C不符合题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是唳:鸟鸣。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疑心是追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属于复杂反射,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捕食关系,但不构成食物链,根本原因是</p><p>A. 无生产者    B. 无分解者    C. 无能量流动动    D. 无物质循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蝗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的是螳螂、蝉和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这三者都是消费者,食物链应该包括生产者,故不能构成食物链。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光照和温度等条件均适宜的情况下,将绿色植物放在不同体积分数的CO2中培养,生长最好的是( )</p><p>A. 0.003%    B. O.03%    C. 0.1%    D. 0.5%</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O.03%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适当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会增强光合作用,但浓度也不宜过高,过高会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在二氧化碳体积分数为0.1% 中培养,生长最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下图中没有画出的生物成分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30/08/bb3f0ec1/SYS201905300839179649578060_ST/SYS201905300839179649578060_ST.001.png" width="145"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生产者</p><p>B.消费者</p><p>C.分解者</p><p>D.生产者和消费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中的草是生产者,鼠、蛇、兔、鹰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此图中没有分解者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最有可能是( )</p><p>A. 温暖有水的地方    B. 终年积雪的极地</p><p>C. 又深又黑的洞穴    D. 干燥的沙漠地带</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p><p>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家园,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生物圈中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温度,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选项A温暖有水的地方,符合生物基本的生存条件,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是生物种类及数量最多的地区。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p><p>A. 照射到生态系统上的全部太阳能</p><p>B. 照射到绿色植物上全部太阳能</p><p>C.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p><p>D. 流入消费者体内的能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链中所有动植物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于太阳。</p><p>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这些能量以有机物的形式贮存在植物体中。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生物圈的大致范围为海平面以上1万米和海平面以下1万米之间</p><p>B.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p><p>C.生物圈包含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p><p>D.生物圈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p><p>A. 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该控制在10℃至20℃以内</p><p>B. 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p><p>C. 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没有影响</p><p>D.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p><p>A、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温度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控制5℃至10℃以内,A错误;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1次,不是2次,B错误;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有影响,C错误;在“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时,实验的变量是温度,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各种生物的种类总是维持相对稳定</p><p>B. 毁林开荒可以增产粮食,也能维持生态平衡</p><p>C.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p><p>D. 益鸟也能维持生态平衡,害鸟则破坏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p><p>解: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平衡,不是生物数量的恒定不变,如动物有迁入、有迁出,有死亡、有出生,各种生物的数量是变化的,又是相对稳定的,植物的数量不仅比草食动物多,而且还要维持一定的比例,故C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生物之间属于互助关系的是</p><p>A. 草原上的狼和兔</p><p>B. 豆科植物和生活在豆科植物上的菟丝子</p><p>C. 蜜蜂采蜜</p><p>D. 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狼吃兔,属于捕食关系。菟丝子将根伸入大豆的茎内吸收水分和养料,对大豆造成伤害,属于寄生关系。蜜蜂采蜜,需要彼此合作、密切配合才能完成,属于同种动物内部的种内互助关系。稻田中的水稻和稗草,相互争夺阳光、水分、无机盐和生存的空间,属于竞争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 )</p><p>A. 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p><p>B. 消费者摄食生产者</p><p>C. 消费者摄食消费者</p><p>D.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p><p>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中生物所需的能量来源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并且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向下流动的。能量的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不循环,而物质是往复循环的。所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开始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措施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的是( )</p><p>A. 过度捕猎    B. 围湖造田    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    D. 植树造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做生态平衡。但是生态平衡是一种相对平衡而不是绝对平衡,如果外界干扰或压力超过了它所能承受的极限,其自我调节能力也就遭到了破坏,生态系统就会衰退,甚至崩溃,生态平衡就会被破坏。</p><p>对于野生的动植物资源,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大肆的乱捕滥杀和乱砍滥伐,导致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围湖造田,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会使生态系统的物质成分减少,B错误;我们知道引进外来物种,一般不引进它的天敌,因此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就会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因此,不经论证引进一些外来物种的做法是错误的,C错误;大力植树造林,不仅能够美化环境,改善气候,还会使鸟类等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增加,使生态系统建立起新的生态平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15℃以上,<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35534482/SYS201906080827071648412845_ST/SYS201906080827071648412845_ST.001.png" width="11"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月平均气温5℃以上;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有水源可灌溉.根据这些信息,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 )</p><p>①温度②阳光③水分④土壤⑤地形.</p><p>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②③⑤</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柑橘生长的主要环境条件是:年平均气温要求15℃以上,1月平均气温5℃以上,温度影响了柑橘的品质;适宜种植在朝南或东南的向阳处,或具有逆温层的坡地,影响因素是阳光;有水源可灌溉,影响因素是水分。根据这些信息,影响柑橘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温度、阳光、水分。A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作为人类“立足点”的是生物圈中的( )</p><p>A. 岩石圈    B. 水圈    C. 大气圈    D. 以上都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其中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A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敏观察到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即叶片的边缘)缺刻(即叶片边缘上的陷陷)小;长在荫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小敏猜想: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他设计了下面的实验进行探究.</p><p>(实验步骤)</p><p>①选取一根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p><p>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p><p>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荫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p><p>(预测实验结果)</p><p>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________.</p><p>(交流与讨论)</p><p>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________同时进行实验.</p><p>(拓展),</p><p>(1)实验用蒲公英根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________(填“有性”或“无性”)生殖.</p><p>(2)由于性状是由________决定的,因此蒲公英的叶型还与遗传因素有关.</p></div></div>
<div><p>【答案】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较大的叶;长在隐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无性基因</p><p>【解析】</p><p>1、环境影响生物的表现型,根据长在向阳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长在隐蔽处的蒲公英,叶片较小,叶缘缺刻大。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蒲公英的叶型可能与阳光照射有关,设计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br />2、有性生殖指的是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例如利用种子进行的繁殖。无性生殖指的是不需要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过程,如嫁接、扦插、压条、克隆、组织培养等。</p><p>通过实验步骤:①选取一颗长在向阳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br />②发芽后,分别移栽到装有沃土的6个花盆中,分为A、B两组,每组3盆;<br />③A组花盆放在向阳处,B组花盆放在隐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如果蒲公英的叶型只与阳光照射有关,那么小敏的实验结果应是A组长出叶片较大,叶缘缺刻小的叶,B组长出叶片较小,叶缘缺刻较大的叶。<br />【交流与讨论】</p><p>小红认为小敏的实验设计不够严密,还应选取长在隐蔽处且生长良好的蒲公英的根切取相似的6段,埋入装有湿沙土的花盆中催芽;发芽后分成C、D,C组花盆放在向阳处,D组花盆放在隐蔽处,在相同条件下,正常管理一段时间后,观察结果。<br />【拓展】<br />(1)从本质上讲,是由体细胞进行的繁殖就是无性生殖。实验用蒲公英培育幼苗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br />(2)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而细胞的细胞核中有携带遗传物质的结构-染色体,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是DNA,每个DNA上有多个基因,基因才是控制性状(特征)的基本遗传单位。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基因决定性状的表达,一个基因对应一个性状。基因能通过生殖遗传下去,性状不能遗传,因此生物体性状的遗传是由基因控制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平衡意味着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恒定不变的.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p><p>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一种现象。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比例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与证据.  </p><p>(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________(用以上序号排序).</p><p>(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p><p>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________,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________(用序号表示).</p></div></div>
<div><p>【答案】④③②⑥⑤①    ③    ⑥    </p><p>【解析】</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p><p>(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br />(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和________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p></div></div>
<div><p>【答案】实验</p><p>【解析】</p><p>生物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观察和实验。观察法是实验法的基础,实验法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p><p>观察法、实验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重要方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要尽可能不施加任何影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35534482/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ST/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ST.001.png" width="79" height="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在该生态系统中,代表生产者的是_____,代表消费者的是________.</p><p>(2)写出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________</p><p>(3)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丁的数量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p><p>(4)细菌和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每个细菌都是由一个________构成.</p><p>(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沿着________&#xa0;不断积累,危害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己.</p></div></div>
<div><p>【答案】丙    甲、乙、丁    丙<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35534482/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DA/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DA.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丁<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35534482/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DA/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DA.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甲<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35534482/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DA/SYS201906080827078994827007_DA.001.png" width="16" height="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乙    减少    真菌    分解    细胞    食物链    </p><p>【解析】</p><p>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就越少,生物的数量就越少;营养级越低,获得的能量就越多,生物数量就越多.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数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食物链的表达式为:丙→丁→甲→乙。</p><p>(1)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中没有消费者,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一般生产者的数量最多,所以丙是生产者,甲、乙、丁都是消费者。<br />(2)在一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其营养级别越高,数量就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表示为:丙→丁→甲→乙。<br />(3)食物链中某种生物的增减,会引发其他生物的变化。若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在短时间内,会造成被捕食者的数量增加。甲是丁的天敌,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则可能引起丁的数量减少。<br />(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是生产者,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是消费者,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是分解者,能分解动植物遗体,每个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br />(5)在生态系统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化学性质稳定,在生物体内是难以分解、无法排出的,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网)的最高级消费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         两种。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要尽可能不施加任何              。</p><p>&#xa0;</p></div></div>
<div><p>【答案】实验;影响</p><p>【解析】</p><p>试题分析:科学探究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多种途径来获得事实和证据。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的行为时,对动物要尽可能不施加任何影响。</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们学了“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请你回答下列问题:</p><p>(1)同学们在捕捉鼠妇时发现,它们经常在阴暗还是潮湿的地方?</p><p>(2)实验时所用鼠妇的数量只有一个,可以吗?       为什么?     </p><p>(3)在设计实验时,注意了使鼠妇的生活环境除光照外都要保持相同吗       ,从而形成了阴暗与明亮两种环境的      。</p></div></div>
<div><p>【答案】(1)阴暗潮湿的环境中</p><p>(2)不可以,太少会有实验误差,一般在10只为宜</p><p>(3)是    对照实验</p><p>【解析】</p><p>试题(1)通过捕捉鼠妇时,仔细观察鼠妇的生活环境可知,鼠妇大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p><p>(2)不能用1只鼠妇,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此类偏差,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p><p>(3)在设计科学探究实验时,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而设置对照组时要把握惟一变量,既除所要探究的条件为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一致,本实验中变量是光,要形成明亮与黑暗这种以光为惟一变量的对照实验。</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首先是生物________和________上的相对稳定.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p></div></div>
<div><p>【答案】数量和物种</p><p>【解析】</p><p>此题考查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p><p>解答: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动态的、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永久的.生态系统的平衡也会被破坏而失去平衡,动、植物的数量也不会相等,植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草食动物的数量,草食动物的数量总是多于肉食动物的数量.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种类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越强.</p><p>故答案为:数量;物种</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某些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制作了以下4个非密闭的生态瓶,放在一定的环境中.请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19ceb15b/SYS201906080826203686469159_ST/SYS201906080826203686469159_ST.001.png" width="313"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上图中四个生态瓶共探究了________&#xa0;个因素.</p><p>(2)上图中能探究光对生物影响的对照瓶最好选________&#xa0;.</p><p>(3)上图中乙生态瓶比丁生态瓶中的小鱼存活时间长,是因为乙瓶中的小鱼能获得食物与________&#xa0;.</p><p>(4)图中的丙与丁的变量是________&#xa0;,但不适于用来进行探究,原因是________&#xa0;.</p></div></div>
<div><p>【答案】2     乙和丁    氧气    藻类植物    没有光照    </p><p>【解析】</p><p>(1)动物无论什么环境中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绿色植物在有光的环境中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r />(2)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要完全相同。</p><p>(1)本实验有两组对照实验:甲和乙,变量是绿色植物;乙和丁,变量是光;甲和丙、丙和丁都只有一个变量,但是都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达不到探究目的,不能形成对照实验。<br />(2)要探究光对生物影响,应选择光为变量的一组实验:乙和丁。<br />(3)密闭的玻璃瓶,虽然有两条小鱼和一些水藻,但是在光的环境中水藻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所以它们存活的时间应该长。<br />(4)丙和丁的变量是藻类植物,但是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达不到探究的目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一个生态系统由________和________共同组成.</p></div></div>
<div><p>【答案】生物圈    生物    环境    </p><p>【解析】</p><p>(1)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所有生物的家,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p>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态系统,因此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测定空气湿度的时候,我们用的仪器是温度计.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温度计是测温仪器的总称,可以准确的判断和测量温度。利用固体、液体、气体受温度的影响而热胀冷缩等的现象为设计的依据。</p><p>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一般来说夏季室温为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为18℃时,相对湿度在30%-40%。测量空气的湿度一般用干湿计,故此题说法错误。</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关于群落的有关研究:在某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的分布如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0.7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8pt"><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xa0;</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上层</p></td><td style="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中层</p></td><td style="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下层</p></td></tr><tr style="height:18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植物</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乔木</p></td><td style="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灌木</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草本</p></td></tr><tr style="height:18pt"><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动物</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雀鸟</p><p>戴胜</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煤山雀</p><p>黄腰柳莺</p></td><td style="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0.7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0.75pt; padding:3.38pt 5.03pt; vertical-align:middle"><p>血雉</p><p>昆虫</p></td></tr></table><p>&#xa0;</p><p>(1)此表反映了群落的______结构,同时说明群落中的生物有明显的________现象. </p><p>(2)此群落中植物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鸟类的分布主要取决于________与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垂直    分层    阳光    食物种类    栖息空间    </p><p>【解析】</p><p>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植物主要受阳光的影响,动物主要受食物和栖息空间的影响。</p><p>(1)据表可见:森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具有分层现象形成了群落的垂直结构。<br />(2)植物的分层现象与光照有关,鸟类的分层现象与栖息空间和食物种类有关。</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________(判断对错)</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________及其________共同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p></div></div>
<div><p>【答案】生物    生活环境    </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在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态系统有多种类型,如:河流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 第一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