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3:01:28

海南省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三亚南山是海南著名的旅游风景区,下列关于南山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br />A.南山的树<br />B.南山的水<br />C.南山的游客<br />D.南山</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南山的树”,只有生产者,没有消费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r />B、“南山的水”,只有部分非生物,没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等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r />C、“南山的游客”,只有部分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分解者,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br />D、“南山”,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br />所以“关于南山的描述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南山.<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荔枝、椰子等海南热带水果倍受人们喜爱,从生物分类看,它们的植物都属于(  )<br />A.蕨类植物<br />B.裸子植物<br />C.被子植物<br />D.藻类植物</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被子植物又叫绿色开花植物,主要特征是: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种子有果皮包被;受精过程不需要水,具有双受精现象;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荔枝、龙眼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种子植物(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青蛙捕食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下列能正确表示青蛙发育顺序的是(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53900319053_ST/SYS201708151038053900319053_ST.001.png" width="430" height="8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④②③<br />B.①③④②<br />C.②③①④<br />D.④③①②</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蛙的生殖发育过程为:雄蛙先鸣叫吸引雌蛙,雌蛙来后雌雄蛙抱对,促进两性生殖细胞排出,两性生殖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许多受精卵在一起形成卵块,受精卵孵化出小蝌蚪,小蝌蚪先长后肢,再长前肢,最后尾巴逐渐消失,变成小幼蛙,幼蛙逐渐长成成蛙.即①受精卵→③蝌蚪→④长出后肢的蝌蚪→⑤幼蛙→②成蛙.<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掌握两栖动物和两栖动物的发育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变态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各种灾害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及时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该营养液中主要供能物质是(  )<br />A.水<br />B.葡萄糖<br />C.维生素<br />D.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糖类,糖类主要从食糖、谷类、豆类和根茎类等食物中获得.被困人员不能进食,无法从食物中获得糖类,向被困人员输送营养液主要就是给其输送葡萄糖,目的就是为人体提供能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富含脂肪的食物:花生、动(植)物油、肥肉、大豆等;富含糖类的食物:蔗糖、大米、小麦、馒头、马铃薯、红薯等;含蛋白质的食物:奶、蛋、鱼、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青春期发育特征的是(  )<br />A.身高突增<br />B.出现第二性征<br />C.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br />D.神经系统开始发育</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A正确.<br />B、性激素的分泌使得青春期的男性、女性出现第二性征,B正确.<br />C、青春期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C正确.<br />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加强,而不是开始发育,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其卫生,掌握1、身高突增2、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的功能明显增强3、性器官迅速发育和成熟;遗精是一种正常现象.“精满自溢”,精液过多就会排出.女孩月经期应该注意保持心态良好,坚持适当的运动,注意个人卫生等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血涂片标本,欲将如图中的白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玻片移到方向为(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55341914824_ST/SYS201708151038055341914824_ST.001.png" width="113"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右上方<br />B.右下方<br />C.左上方<br />D.左下方</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图中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能移到视野中央.<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表明H7N9禽流感病毒属于生物的是(  )<br />A.由有机物组成<br />B.具有细胞结构<br />C.能在动物体内繁殖<br />D.能使人体患病</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病毒有高度的寄生性,完全依赖宿主细胞的能量和代谢系统,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离开宿主细胞,就会变成结晶体;作为一个非生命体,遇到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复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使病毒数量增多,因此病毒能够在动物体和人体内繁殖后代,是显示典型的生命特征.<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古诗云:“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述的是母鸟哪种行为(  )<br />A.贮食行为<br />B.攻击行为<br />C.防御行为<br />D.繁殖行为</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繁殖行为是指动物与繁殖有关的一切行为,包括占领繁殖的区域、雌雄两性的识别、求偶、交配、繁殖后代或产卵、对后代的哺育、以及鸟类的孵卵、筑巢等一系列行为.“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体现了鸟类的育雏行为,属于繁殖行为.<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掌握动物行为的类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动物行为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性为、社群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实验记录,加入碘液后不变蓝的试管是(  )</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5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试管编号</p></td><td style="width:92.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甲</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乙</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丙</p></td><td style="width:85.45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丁</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加入物质</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浆糊唾液<br />充分搅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浆糊清水<br />充分搅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浆糊唾液<br />充分搅拌</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浆糊唾液<br />充分搅拌</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温度</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3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时间</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分钟</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分钟</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分钟</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0分钟</p></td></tr></table><p><br />A.甲<br />B.乙<br />C.丙<br />D.丁</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B、甲号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加入碘液后不变蓝,乙号试管变蓝,A正确;<br />CD、由于丙的温度过高,丁的温度过低,使唾液淀粉酶失去活性,加入碘液后变蓝,C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椰心叶甲虫对我省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关于这一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br />A.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br />B.危害本地生物多样性<br />C.这是外来物种入侵现象<br />D.引入新物种资源,可大力推广</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椰心叶甲虫原产于印度尼西亚与巴布亚新几内亚.是一种重大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在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名列第三位.椰心叶甲虫具有繁殖快、破坏性强和防治难度大的特点.由于在我国缺乏它的天敌,造成大量繁殖,危害以椰子为主的棕榈科植物,导致大片椰子树死亡.严重危害了本地生物的多样性,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是不可以大力推广的,应通过喷洒药物、引进天敌等方式进行防治.<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需要了解1、栖息地、生态环境遭到破坏2、人类掠夺性砍伐、捕杀3、环境污染4、生物入侵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眼球结构示意图,青少年沉迷网络,用眼过度,会导致曲度增大且不能恢复原状而形成近视眼的结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57494814671_ST/SYS201708151038057494814671_ST.001.png" width="154"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1<br />B.2<br />C.3<br />D.4</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如果我们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就会使②晶状体的凸度增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1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所以沉迷于上网或电子游戏不仅影响学业,而且会导致眼球的某个结构曲度过大且不能恢复而形成近视.这一结构是如图所示中的3晶状体.<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公园栽种许多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增加小环境的湿度.这些功能是通过植物的哪些生理活动实现的(  )<br />A.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br />B.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br />C.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br />D.气体交换和吸收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植物的蒸腾作用为大气提供大量的水蒸气,增加空气湿度,降雨量增多,蒸腾作用散失水分,吸收热量,使气温降低,夏天也较凉爽,形成良性循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以及对蒸腾作用的意义的理解,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游客在旅游区看到“游客止步”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而一只宠物狗却照样前行.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  )<br />A.视觉中枢<br />B.语言中枢<br />C.运动中枢<br />D.躯体感觉中枢</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游客在旅游区看到“游客止步”的告示牌后改变了行走路线,是通过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理解了文字的含义,前方道路不通;小狗却照样前行,是因为小狗没有语言中枢,不理解文字的含义.这种差异的本质是人类有语言中枢.<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对“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进行探究,变量是温度的一组对照试验是(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59926607625_ST/SYS201708151038059926607625_ST.001.png" width="366"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2号和3号<br />B.2号和4号<br />C.1号和2号<br />D.1号和4号</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2和3变量是温度,可以作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的装置,A正确.<br />B、4加满水,种子与空气不接触,缺少空气(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可以验证“充足的空气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B错误.<br />C、装置1和2构成对照,变量为水分,可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水分”,C错误.<br />D、1和4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水分,不能作为探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的装置,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萌发的条件,需要了解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xa0;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吃出健康”正在成为人们饮食方面的追求.根据下列提供的食品,既健康又营养均衡的早餐搭配是(  )<br />①馒头 ②方便面 ③可乐 ④牛奶 ⑤鸡蛋 ⑥苹果.<br />A.①④⑤⑥<br />B.①②③⑥<br />C.②③⑤⑥<br />D.①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健康食谱,要合理营养、均衡膳食,食物应多样化,荤素搭配要合理,营养要全面.①馒头和②方便面都能提供丰富的糖类,其中方便面含有防腐剂,不利于人体健康.③可乐含较多的添加剂等,不宜多喝,更不能代替水.④牛奶、⑤鸡蛋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⑥苹果富含维生素和无机盐.<br />因此既健康又营养均衡的早餐可搭配为:①④⑤⑥.<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合理营养和合理营养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合理营养:每日三餐,按时进餐;不偏食、不挑食、不暴饮暴食;均衡摄入五类食物(平衡膳食宝塔);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三餐应该按时;要合理补充各种人体所必须的五类食物,可以形象比喻成“平衡膳食宝塔”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是海南省海域中的部分海洋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br />①鲍鱼②马鲛鱼③鲸鱼④海马⑤章鱼⑥鲨鱼.<br />A.①②⑤<br />B.②④⑥<br />C.①③④<br />D.②⑤⑥</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①鲍鱼、⑤章鱼的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属于软体动物,不是鱼类;<br />②马鲛鱼、④海马、⑥鲨鱼,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br />③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不是鱼类.<br />所以属于鱼类的是②马鲛鱼、④海马、⑥鲨鱼.<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多种多样的鱼的相关知识,掌握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以及对鱼的主要特征的理解,了解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骼肌、关节和骨在运动中的作用依次是(  )<br />A.连接、支点和杠杆<br />B.杠杆、支点和动力<br />C.动力、支点和杠杆<br />D.杠杆、动力和支点</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利用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运动时,肌肉的收缩、舒张牵引着骨绕着关节运动,因此,在运动中,骨是杠杆,关节是支点,骨骼肌产生运动的动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洋鱼类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们的肉质并不会因此变咸,将死亡后的鱼体用盐腌制就能制成咸鱼,能正确解释以上现象的是(  )<br />A.活细胞的细胞核能够分解无机盐<br />B.死细胞和活细胞内细胞核所含的物质不同<br />C.活细胞的细胞壁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r />D.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细胞膜能够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把其他物质挡在细胞外面,同时,还能把细胞内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因此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br />海洋鱼类生活在海洋中,但是它们的肉质并不会因此变咸,将死亡后的鱼体用盐腌制就能制成咸鱼,就是因为活细胞的细胞膜能够控制盐分的进出.<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66667523197_ST/SYS201708151038066667523197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9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br />B.大量使用农药后,蛇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br />C.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br />D.该食物网中,青蛙捕食害虫,为保护青蛙可大量捕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和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的食物链有:水稻→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水稻→田鼠→蛇→猫头鹰、水稻→田鼠→猫头鹰,因此该食物网共有3条食物链,不是4条食物链,A不正确;<br />B、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生物是猫头鹰.所以大量使用农药后,猫头鹰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而不是蛇,B不正确;<br />C、猫头鹰吃蛇,蛇被猫头鹰吃,因此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猫头鹰与蛇之间相互争夺食物田鼠,因此猫头鹰与蛇的关系又是竞争关系.所以食物网中,猫头鹰与蛇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C正确;<br />D、可大量捕蛇会导致老鼠失去天敌的控制数目大量增加,从而影响水稻的产量,因此不能为保护青蛙而大量捕蛇,D不正确.<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血液流经某器官的示意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67712620379_ST/SYS201708151038067712620379_ST.001.png" width="167" height="5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若乙表示心脏,则甲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br />B.若乙表示肺,则丙血管里流的是静脉血<br />C.若乙表示小肠,则丙血管里流的动脉血<br />D.若乙表示肾小球,则丙血管里流的是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各级动脉,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网,再由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会右心房的循环;在体循环中,从左心室摄入主动脉的动脉血,流经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这样,动脉血就变成了静脉血.因此体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动脉血→静脉血.<br />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会左心房的循环;在肺循环中,从右心室摄入肺动脉的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因此肺循环结束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动脉血.<br />A、若乙表示心脏,则甲血管看可能是主动脉或肺动脉.主动脉里流动脉血,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故A不正确.<br />B、若乙表示肺,则丙血管是肺静脉,肺静脉里流的是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故B不正确<br />C、若乙表示小肠,则丙血管是小肠静脉,小肠静脉里流的是含营养物质较丰富的静脉血.故C不正确;<br />D、若乙表示肾小球,则丙血管是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故D正确.<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低碳生活成为人类共同的选择.根据下图所示的碳循环部分过程,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68826570302_ST/SYS201708151038068826570302_ST.001.png" width="456"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br />B.参与①过程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r />C.②过程增强后,①过程随之增强,故不能通过②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br />D.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碳循环;但在生物群落间是通过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Cn(H2O)n碳水化合物),再被下一营养级捕食等传递物质能量的,因此碳在无机环境和各种生物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A正确;<br />B、呼吸是生物的共同特征,呼吸作用能产生二氧化碳,因此①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生产者植物的呼吸作用、消费者动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呼吸作用)都能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br />C、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氧,超过了自身呼吸作用对氧的需要,其余的氧气都以气体形式排到了大气中;绿色植物还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这样就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的氧气的相对平衡,简称碳﹣氧平衡.C错误;<br />D、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因此人类减少对③的依赖是当前缓解温室效应的重要措施.D正确.<br />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将下列生物学的应用实例与其所运用的生物技术用线连接起来.<br />A.试管婴儿&#xa0;&#xa0;&#xa0;①转基因技术<br />B.山兰米酒&#xa0;&#xa0;&#xa0;②杂交技术<br />C.超级鼠&#xa0;&#xa0;&#xa0;③发酵技术<br />D.高产水稻&#xa0;&#xa0;&#xa0;④辅助生殖技术</p></div></div>
<div><p>【答案】④;③;①;②<br />【解析】1、转基因技术就是把一个生物体的基因转移到另一个生物体DNA中的生物技术. 研究者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吸入显微注射器中,在显微镜下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注入小鼠尚未融合的受精卵内的卵细胞核或精子的细胞核中,将已经导入了大鼠生长激素基因的受精卵,注入雌小鼠的输卵管中去,该受精卵在小鼠的子宫内发育成新个体.因此超级鼠的培育是利用转基因技术.2、遗传育种是通过系统选择、杂交、诱变等方法培育人类需要的动植物新品种.育种是通过创造遗传变异、改良遗传特性,以培育优良动植物新品种的技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并综合应用生态、生理、生化、病理和生物统计等多种学科知识,遗传育种对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1964年开始,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技术,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1975年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3、发酵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的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甘蔗渣、玉米渣中含丰富的葡萄糖,加入酵母菌,通过酵母菌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的酒精,这项技术属于发酵技术.4、试管婴儿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的俗称,是指采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并进行早期胚胎发育,然后移植到母体子宫内发育而诞生的婴儿.因此“试管婴儿”实质上是体外受精后再进行胚胎移植,是一种辅助生殖技术.<br />所以答案是:<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69897990408_DA/SYS201708151038069897990408_DA.001.png" width="209"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乳酸发酵的相关知识,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以及对酒精发酵的理解,了解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南东寨港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国内最大的红树林自然保护区.红树林生态系统是湿地生态系统类型之一.它孕育了丰富的鱼类、虾类等生物资源,为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栖息环境,还分解、过滤污染物,净化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海岸线被侵蚀,享有“护岸卫士、鸟类天堂、鱼虾粮仓”的美誉.据资料回答下列问题:<br />(1)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看:红树林属于&#xa0;&#xa0;&#xa0;;红树林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优越的生存条件.<br />(2)红树林是“护岸卫士”,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看,生物能够&#xa0;&#xa0;&#xa0;环境.<br />(3)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作用,因此称之为“&#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br />(2)影响<br />(3)地球之肾<br />【解析】(1)红树林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为其它生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所以它属于生产者.(2)红树林为各种各样的水鸟提供了栖息环境,还分解、过滤污染物,净化水源,防风固沙,防止海岸线被侵蚀,说明生物已经适应了环境,进而影响环境.(3)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等作用,有“地球之肾”的美称.<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2)影响(3)地球之肾<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植物体的个体发育过程,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71024940331_ST/SYS201708151038071024940331_ST.001.png" width="341"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甲细胞由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成,该植物的生殖方式为&#xa0;&#xa0;&#xa0;生殖.<br />(2)在丙图中具有运输功能的组织是&#xa0;&#xa0;&#xa0; .<br />(3)从丙到丁还需要经过的结构层次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有性<br />(2)输导组织<br />(3)器官<br />【解析】(1)图中植物体的生长发育是从甲受精卵开始的.属于有性生殖.(2)图中丙表示植物的主要四种组织.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输导组织、保护组织、分生组织、营养组织.其中输导组织具有运输功能.(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丙到丁还需要经过器官这一层次.<br />所以答案是:(1)有性;(2)输导组织;(3)器官<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绿色植物的花、果实和种子的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72783234695_ST/SYS201708151038072783234695_ST.001.png" width="441" height="16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乙中的②是由图甲中的[&#xa0;&#xa0;&#xa0;]&#xa0;&#xa0;&#xa0;发育而来.<br />(2)图丙中胚的组成包括&#xa0;&#xa0;&#xa0;(选填序号).<br />(3)豆浆是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它主要来自于图丙中的[&#xa0;&#xa0;&#xa0;]&#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⑦;胚珠<br />(2)①②③④<br />(3)④;子叶<br />【解析】(1)受精完成后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图乙中的②种子是由图甲中的[⑦]胚珠发育而来的.(2)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因此图丙中胚的组成包括: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四部分.(3)大豆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中,因此“豆浆是人们喜爱的营养食品”,它主要来自于图丙中的[④}子叶.<br />所以答案是:(1)⑦;胚珠(2)①②③④(3)④;子叶.<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的结构和果实与种子的形成,需要了解蚕豆种子: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玉米(果实)种子:(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1片))、胚;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xa0;;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稻的抗倒伏和倒伏是一对相对性状,显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隐性性状由基因b控制,根据有关内容回答问题:<br />(1)将抗倒伏水稻作为亲本进行杂交,收集种子种下去,观察水稻植株生长的状况并统计数据,将数据结果转化成比例绘成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是&#xa0;&#xa0;&#xa0; .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74336683209_ST/SYS201708151038074336683209_ST.001.png" width="124"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如果让子代的倒伏植株与基因组成为Bb的植株进行杂交,后代出现倒伏的可能性为&#xa0;&#xa0;&#xa0; .<br />(3)将同一稻穗的水稻种子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原因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Bb<br />(2)50%<br />(3)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 <br />【解析】(1)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称显性基因,通常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称隐性基因,通常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b).将抗倒伏水稻作为亲本,收集种子种下去,观察水稻植株生长的状况并统计数据,将数据结转化成比例绘成如图,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测出抗倒伏是显性性状,亲本的基因组成是Bb,倒伏植株基因组成为bb.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74336683209_DA/SYS201708151038074336683209_DA.001.png" width="446" height="28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2)如果让子代的倒伏植株与基因组成为Bb的植株进行杂交,后代出现倒伏的可能性为50%.如图所示:<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74336683209_DA/SYS201708151038074336683209_DA.002.png" width="340" height="2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3)将同一稻穗的水稻种子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种在肥沃和贫瘠的土壤中,前者的产量明显高于后者,这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r />所以答案是:(1)抗倒伏;Bb;bb(2)50(3)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属于不可遗传变异<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增强环境意识、生态意识,养成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履行保护环境的责任,是每一位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请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br />资料一: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控制高血压”.高血压等慢性病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这与吸烟、酗酒、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因此专家建议:要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多运动,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br />资料二:据报道:“我国现在有三分之二的城市被垃圾包围,造成土壤、水源、食物被污染;多地出现雾霾天气,空气质量下降,导致患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数增加…”为此,2013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确定为“同呼吸,共奋斗”,呼吁国人为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中国而奋斗.<br />资料三:图1,图2分别是人体肺泡及其周围毛细血管示意图,人体消化系统模式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0/4a6546ee/SYS201708151038076843328905_ST/SYS201708151038076843328905_ST.001.png" width="346" height="14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吸烟是一个慢性致病的过程,它直接影响人体系统的&#xa0;&#xa0;&#xa0;功能.<br />(2)膳食不合理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身体健康.如缺维生素C易患&#xa0;&#xa0;&#xa0;病.<br />(3)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增加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图一中,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xa0;&#xa0;&#xa0; .<br />(4)人摄取被污染的食物后,残留在食物中的有毒物质主要在图二的[&#xa0;&#xa0;&#xa0;]&#xa0;&#xa0;&#xa0;处被吸收,再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br />(5)围绕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或今年我国环境日“同呼吸,共奋斗”的主题,你的行动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呼吸系统<br />(2)坏血<br />(3)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r />(4)丙;小肠<br />(5)多植树造林;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不用一次性木筷等<br />【解析】(1)香烟中含有1400多种成分.吸烟时产生烟雾里有40多种致癌物质,还有十多种会促进癌发展的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和多种其它金属化合物.这些有害物质首先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直接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2)膳食不合理会导致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影响身体健康.如缺维生素C易患坏血病.(3)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4)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决定这个功能的结构特点是:小肠一般有5﹣6米,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小肠内有许多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突起﹣﹣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被吸收后,随即由内壁毛细血管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等营养物质运往全身.(5)围绕2013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或我国环境日“同呼吸,共奋斗”的主题,你的行动是多植树造林;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不用一次性木筷等.<br />所以答案是:(1)呼吸系统(2)坏血(3)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4)丙;小肠(5)多植树造林;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不用一次性木筷等(答案合理均给分)<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海南省中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