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59:23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腔肠动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水螅常常依靠触手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p><p>B. 腔肠动物的体壁有两个胚层</p><p>C. 腔肠动物是一类较高等的动物类群</p><p>D. 珊瑚虫形成珊瑚礁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腔肠动物: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p><p>水螅常常依靠触手捕到与自己身体差不多大小的猎物,A正确;<br />腔肠动物的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中胶层无细胞结构,因此腔肠动物的体壁具有两个胚层,B正确;<br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C错误;<br />珊瑚虫形成珊瑚礁为鱼类提供栖息场所,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夏季去海南热带雨林旅行时要防止被山蚂蟥叮咬。山蚂蟥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环形体节组成。该动物属于(  )</p><p>A. 扁形动物    B. 线形动物    C. 节肢动物    D. 环节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p><p>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两侧对称)、体壁具有三胚层、有口无肛门。A不符合题意;线形动物门: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不分节,由三胚层组成。有原体腔。消化管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B不符合题意;节肢动物的特征: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身体分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C不符合题意;环节动物的特征是: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体腔。可见蚂蟥属于环节动物,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蝗虫形态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具有咀嚼式口器</p><p>B. 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p><p>C. 身体的表面有坚韧的外骨骼</p><p>D. 身体分头、胸、腹和尾四部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和发育的特点,蝗虫的发育为不完全变态发育,包括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p><p>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扩大了活动范围,利于蝗虫觅食避敌和求得配偶等,所以胸部有发达的胸肌,体表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具有咀嚼式口器,蝗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鱼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鱼的体表常常有鳞片覆盖着,鳞片表面有滑滑的黏液</p><p>B.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和尾部,大多呈流线型</p><p>C. 在水中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交替张合,这是在呼吸</p><p>D. 鱼的身体有一条侧线,是鱼的感觉器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流线型,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等。</p><p>鱼体表被覆鳞片,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起保护作用,且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A正确;<br />鱼的身体分为头部、躯干和尾三部分,B正确;<br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水由口进入然后流经鳃由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所以鱼的口和鳃盖后缘,不断相互交替张开和闭合,是鱼在呼吸,C正确;<br />鱼的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p><p>A. 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完成个体发育</p><p>B. 两栖动物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完善的四肢</p><p>C.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是两栖动物</p><p>D. 两栖动物的皮肤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也能生活在水中,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以青蛙、蟾蜍,蝾螈及大鲵(又称娃娃鱼)为代表。</p><p>两栖动物体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完成个体发育,A正确;<br />两栖动物属于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具有完善的四肢,B正确;<br />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不仅是两栖动物,还有一些爬行动物,如鳄鱼,C错误;<br />两栖动物的皮肤密布毛细血管,可进行气体交换,辅助呼吸,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适于大雁飞行的特点不包括(  )</p><p>A. 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p><p>B. 骨薄而轻,长骨中空</p><p>C. 具有坚硬的角质的喙</p><p>D. 体内有气囊,可辅助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是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p><p>据分析可见:被覆羽毛,身体呈流线型;骨薄而轻,长骨中空;体内有气囊,可辅助呼吸都是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ABD正确。而C具有坚硬的角质的喙与飞翔生活没有直接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天上飞蝙蝠,地中藏鼹鼠,海中游鲸鱼,山中有猛虎.”将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的依据主要是(  )</p><p>A. 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p><p>B. 都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p><p>C. 体温恒定</p><p>D. 用肺呼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心脏四腔,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胎生哺乳等,据此解答。</p><p>蝙蝠、鼹鼠、蓝鲸、虎都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心脏四腔,体温恒定,用肺呼吸,体内有膈,胎生哺乳等主要特征,其中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生长和发育特点,所以“天上飞蝙蝠,地中藏鼹鼠,海中游鲸鱼,山中有猛虎。”将这些动物划为同一类的依据主要是具有胎生、哺乳的特征,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中的鹬和蚌这两种动物的体温和呼吸特点分别是(  )</p><p>A. 前者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后者体温恒定用鳃呼吸</p><p>B. 前者体温恒定用肺和气囊进行气体交换,后者体温不恒定用鳃呼吸</p><p>C. 前者体温恒定用鳃呼吸,后者体温不恒定用肺呼吸</p><p>D. 前者体温恒定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后者体温不恒定用鳃呼吸</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题干中的鹬是鸟类,鸟类体温恒定,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蚌属于软体动物,体温不恒定,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可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下列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p><p>①利用乳酸菌制酸奶;</p><p>②利用酵母菌酿酒;</p><p>③利用醋酸杆菌酿醋;</p><p>④利用青霉生产青霉素;</p><p>⑤利用酵母粉做面包</p><p>A. ①②④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⑤    D. ②③④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p><p>①用乳酸菌制酸奶、③用醋酸杆菌酿醋,乳酸菌和醋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乳酸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br />②酿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br />④生产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br />⑤做面食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p><p>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艾滋病认识正确的是(    )</p><p>A. 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简称HIV)</p><p>B.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AIDS)</p><p>C.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p><p>D. 预防艾滋病可以接种艾滋病疫苗</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严重危害人体的免疫系统,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A、B错误;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和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中,因此,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C正确;目前还没有研制出艾滋病疫苗,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p><p>A. 实验用的滤纸的颜色和叶子一样</p><p>B. 实验用的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p><p>C. 实验也可以用直接在菜叶上找的菜青虫</p><p>D. 对照实验要在同样的时间和地点进行</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解答时可以从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方面来切入。</p><p>菜青虫总是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菜青虫生来就有的,不学就会的先天性行为。<br />叶片和滤纸颜色一致,叶子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A不符合题意;<br />叶片和滤纸一样大小、颜色一致,形状相同,目的是保证只有一个变量。叶片的性质不同,其它皆相同,B不符合题意;<br />直接使用在菜叶上找的菜青虫,不能说明菜青虫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获得的学习行为,C符合题意;<br />两组实验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避免其它因素的影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错误的是</p><p>A.动物可以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p><p>B.进入动物体内的食物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物质</p><p>C.动物的遗体或粪便经过分解者分解,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p><p>D.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组成自身物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而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说明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发展中,形成相互依存,相互适应的关系,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至9月28日17时37分,我国圆满完成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在此期间,翟志刚身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顺利完成舱外活动。请问,你知道舱外航天服的发明创意来自于</p><p>A. 蜘蛛结网    B. 蝙蝠的回声定位</p><p>C. 长颈鹿的血液循环系统    D. 萤火虫发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在训练宇航员对,设置一种特殊器械,让宇航员利用这种器械每天锻炼几小时,以防止宇航员血管周围肌肉退化;在宇宙飞船升空时,科学家根据长颈鹿利用紧绷的皮肤可控制血管压力的原理,研制了飞行服--“抗荷服”。抗荷服上安有充气装置,随着飞船速度的增高,抗荷服可以充入一定量的气体,从而对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使宇航员的血压保持正常。同时,宇航员腹部以下部位是套入抽去空气的密封装置中的,这样可以减小宇航员腿部的血压,利于身体上部的血液向下肢输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甲、乙两瓶内装有等量的同种肉汤,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丙图),数日后,瓶中的肉汤也变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6/08/36e8d4a4/SYS201906060830367586508222_ST/SYS201906060830367586508222_ST.001.png" width="249"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乙两组对照的变量是肉汤中有无活细菌</p><p>B. 未打断瓶颈时肉汤变质的是乙瓶</p><p>C. 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p><p>D. 乙、丙两组实验对照证明,导致肉汤变质的细菌来自空气</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甲瓶煮沸相当于灭菌,因此甲瓶内无菌,而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因此乙瓶内有细菌,故肉汤仍然保鲜的是甲瓶,容易变质的是乙瓶;将其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p><p>甲瓶煮沸,乙瓶不做处理。甲、乙两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有无细菌,A不符合题意;<br />未打断瓶颈时内汤变质的是乙瓶,因为乙瓶不做处理没有灭菌,乙瓶内有细菌,B不符合题意;<br />瓶颈打断后肉汤变质是因为空气中的细菌进入了肉汤,并大量繁殖,使肉汤变质,C不符合题意;<br />乙瓶和丙瓶中的肉汤变质的根本原因,都是空气中的细菌、真菌飘浮进肉汤中,生长繁殖造成的,但不能形成以细菌有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伸肘动作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6/08/36e8d4a4/SYS201906060830368587458145_ST/SYS201906060830368587458145_ST.001.png" width="173"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人体的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p><p>B. 进行伸肘动作时,①肱二头肌处于舒张状态</p><p>C. 图中的③主要是由肌肉细胞构成的肌腹,④为肌腱</p><p>D. 骨骼肌的收缩可以牵动骨改变位置,骨骼肌的舒张可以使骨复位</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和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解答时从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在运动中,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等方面切入。<br />图中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③肌腹,④肌腱。</p><p>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A正确;<br />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B正确;<br />图中③肌腹,④肌腱,C正确;<br />由于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而不能将骨复位,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螳螂、蝉、黄雀这三种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p><p>A. 螳螂、蝉和黄雀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B. 蝉和螳螂都有外骨骼,且都有蜕皮现象。身体都分为头、胸、腹,靠气管进行呼吸</p><p>C. 这三种动物都靠肺进行呼吸,螳螂、蝉的体温不恒定</p><p>D. 螳螂和蝉都没有脊柱,黄雀有脊柱并通过哺乳进行育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食物链中必须有生产者,而螳螂、蝉、黄雀都属于消费者,不能够成食物链,要构成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必须加上生产者,A错误;蝉和螳螂都有外骨骼,且都有蜕皮现象,身体都分为头、胸、腹,靠气管进行呼吸,B正确;蝉和螳螂为节肢动物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气管;而黄雀属于鸟类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螳螂和蝉都属于昆虫纲,是变温动物;而黄雀属于脊椎动物门的鸟纲,属于恒温动物,C错误;螳螂和蝉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黄雀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有育雏行为,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壁虎断尾”和“蜻蜓点水”分别属于动物的(  )</p><p>A. 攻击行为防御行为    B. 繁殖行为繁殖行为</p><p>C. 防御行为繁殖行为    D. 防御行为觅食行为</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在其生活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它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称为动物的行为,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攻击行为等。</p><p>“壁虎断尾”是动物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行为是防御行为;“蜻蜓点水”是蜻蜓在产卵,属于繁殖行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喻为中国鸽子树,又是植物界“活化石”的珍贵树种是      (  )</p><p>A. 银杉    B. 金钱松    C. 银杏    D. 珙桐</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珙桐又叫“中国鸽子树”、水梨子、鸽子树,属于蓝果树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单型属植物,世界上著名的观赏树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品种,这是利用了(  )</p><p>A. 生物数量多样性    B. 生物种类(物种)多样性</p><p>C. 基因(遗传)多样性    D. 生态系统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的多样性是指物种的种内个体或种群间的基因变化,不同物种(兔和小麦)之间基因组成差别很大,同种生物如野生水稻和栽培水稻之间基因也有差别,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我国动物、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基因多样性十分丰富,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如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培育出高产杂交水稻,表明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是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基因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人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p><p>A.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B.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p><p>C.关节腔内可能有积液      D.关节头从关节囊中脱出</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囊三部分。关节面又分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在关节头和关节窝的表面都覆盖着光滑的关节软骨.。所谓的脱臼就是关节头从关节窝里脱落出来。</p><p>有人狂笑时由于用力过猛,使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导致上下颌不能合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有四种生物甲、乙、丙、丁,已知甲、乙同科不同属,甲、丙同属不同种,甲、丁同目不同科,请你判断与甲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p><p>A. 乙    B. 丙    C. 丁    D. 不确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据此答题。</p><p>题干中说:甲、乙同科不同属,甲、丙同属不同种,甲、丁同目不同科。<br />由题意可知:甲、丙同属,甲、乙同科,甲、丁同目,目、科、属中属最小,因此与甲亲缘关系最远的生物是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不属于动物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是(  )</p><p>A. 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同伴”见了会相继尾随而逃</p><p>B. 发现蜜源的蜜蜂“跳舞“</p><p>C. 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p><p>D. 小狒狒对“首领”做出顺从的姿态</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之间通过动作、声音、气味、性外激素等进行信息交流。</p><p>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它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同伴”见了会相继尾随而逃,是用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A正确;<br />蜜蜂的摆尾舞的动作告诉同伴蜜源的位置,用动作来进行信息交流,B正确;<br />猫头鹰晚上出来抓老鼠,这不属于动物之间的信息交流,C错误;<br />在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次序,作为首领的雄狒狒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栖息场所,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诚,对它的攻周不敢反击,即小狒狒对“首领”也会做出顺从的姿态,是群体内的信息交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原因是(  )</p><p>A. 体温不恒定    B. 肺不发达</p><p>C. 用皮肤呼吸    D. 生殖发育离不开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p><p>两栖动物经过抱对,分别把精子和卵细胞排放到水中,精子和卵细胞在水中结合,形成受精卵,体外受精,幼体生活在水中,由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这是两栖动物不能成为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的根本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藏羚羊在1970年之前仍有100多万只,可是到了90年代后便急速下降到了5万多只。你认为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p><p>A. 草场的退化    B. 人类的肆虐捕杀</p><p>C. 外来生物入侵    D. 自然环境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藏羚羊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滥捕乱杀,其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分析解答。</p><p>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原因有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由于藏羚羊的羊绒价格昂贵,偷猎者躲避管理保护人员,钻管理的空子进行非法偷猎藏羚羊,严重威胁藏羚羊的生存。因此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的肆虐捕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英国《每日邮报》曾报道:一只绿鹭把面包片放在水面上,当鱼来取食面包时,绿鹭就立刻过去捕鱼。下列关于绿鹭“钓鱼”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获得的</p><p>B. 离不开环境因素的作用</p><p>C.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p><p>D. 能够遗传给各后代个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p><p>题干中的绿鹭的“钓鱼”行为属于学习行为。<br />学习行为是动物后天学习所得,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形成的,A、B正确;<br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C正确;<br />学习行为不能向后代遗传,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在维持_____中有着重要作用; 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div></div>
<div><p>【答案】生态平衡</p><p>【解析】</p><p>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p><p>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br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平衡。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如果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而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br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动物作为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通过消化和吸收,将摄取的有机物变成自身能够利用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动物体内经过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也产生二氧化碳、尿液等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利用,动物排出的粪便或遗体经过分解者的分解后,也能释放出二氧化碳、含氮的无机盐等物质。可见,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br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与发展的过程,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繁殖后代,如蜜蜂采蜜。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果实和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如苍耳果实表面的钩刺挂在动物的皮毛上。当某些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_____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这种生殖方式叫做_____.</p></div></div>
<div><p>【答案】胎盘    胎生    </p><p>【解析】</p><p>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p><p>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是胎生,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胎儿从母体生出来,这种生殖方式为胎生,刚出生的幼体只能靠母体乳腺分泌的乳汁生活为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这样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增强了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的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的多样性,即_____的多样性、_____的多样性和_____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是_____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物种    基因    生态系统    基因    建立自然保护区    </p><p>【解析】</p><p>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因此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的多样性。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以下几种动物的图示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8801b89f/SYS201905210912434383173807_ST/SYS201905210912434383173807_ST.001.png" width="436"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A(蚯蚓)用_____呼吸,B用_____呼吸,E用_____呼吸。</p><p>(2)A与B、C、D、E的主要区别是体内没有_____。</p><p>(3)D在空中飞行时,依靠_____的呼吸方式保证体内氧气的供应,此时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_____。</p><p>(4)与陆生生活相适应,C的体表有_____,作用是_____。</p><p>(5)E的牙齿有_____和_____的分化,这与它的植食性有关,E与D相比,在生殖发育方面的特点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体壁    肺和皮肤    肺    脊柱    双重呼吸    肺    角质细鳞    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门齿    臼齿    胎生哺乳    </p><p>【解析】</p><p>(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br />(2)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B青蛙属于两栖动物,C蜥蜴属于爬行动物,D属于鸟类,E家兔属于哺乳动物。</p><p>(1)A蚯蚓用湿润的体壁呼吸;B青蛙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E家兔用肺呼吸。<br />(2)A蚯蚓属于环节动物,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B青蛙、C蜥蜴、D鸟、E家兔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r />(3)D是鸟,有肺而且有气囊,能进行双重呼吸,以提高呼吸的效率,保证飞行时体内氧气的供应;肺是鸟类体内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br />(4)C蜥蜴体表有角质细鳞,保护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属于爬行动物,<br />(5)E家兔、食草性动物,牙齿有门齿和臼齿的分化,利于消化植物纤维。其特有的生殖和发育特点是胎生、哺乳。</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是蘑菇及四种微生物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195827fe/SYS201901041720217493119318_ST/SYS201901041720217493119318_ST.001.png" width="531"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与B、C、D、E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_____外壳和内部的组成。A是以_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的。</p><p>(2)图中B与C、D、E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B的细胞内没有_____,B的繁殖方式为_____。</p><p>(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进一步用显微镜观察,在它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_____。</p><p>(4)以上属于真菌的是_____。(填字母,漏填不得分)</p></div></div>
<div><p>【答案】  蛋白质  自我复制  成形的细胞核  分裂生殖  孢子  CDE</p><p>【解析】(1)图中A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主要的利用宿主活细胞内的营养物质,用自己的遗传物质来进行复制、繁殖新的病毒。因此,图中A与B、C、D、E在结构上的区别是没有细胞结构,一般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组成。A是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繁殖的。 </p><p>(2)图中B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在环境条件恶劣时,细菌能够形成一个椭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以抵抗不良环境;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 </p><p>(3)从培养皿中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子皮,垫上白纸,用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直立菌丝,在它的顶端长有成串的青绿色的孢子。 </p><p>(4)C是青霉,D酵母菌、E蘑菇都属于多细胞真菌,细胞内有成形的细胞核。</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中国自古有“酒文化”之说,酿酒原理家喻户晓。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制作米酒,该过程有如下工序:</p><p>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p><p>②将糯米饭压实后,在中间挖凹坑,淋上一些凉开水</p><p>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装入清洁的容器中</p><p>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p><p>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入温暖的地方</p><p>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煮熟(以上容器,毛巾等均要求消毒)</p><p>(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序:_____(用序号表示)。</p><p>(2)将糯米饭冷却到30℃的目的是_____。</p><p>(3)在酿酒的过程中,从密封的发酵罐中检测到氧气、二氧化碳和酒精三种化学物质,其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其中表示氧气的曲线是_____(填字母),表示酒精的曲线是_____(填字母),判断酒精曲线的依据是_____。</p><p> (4)有一名同学按工序制作米酒,几天后,却发现糯米饭发霉了,米酒没制成功,原因可能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1/04/17/17fa67eb/SYS201901041723435782169999_ST/SYS201901041723435782169999_ST.001.png" width="141" height="12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  ④⑥③①②⑤   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并防止温度过高,将酵母菌烫死  R  Q  酵母菌在缺氧、无氧的条件下才能将葡萄糖转化酒精等(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经常打开容器,杂菌感染</p><p>【解析】(1)在制作酒时,首先要把容器清洗干净,除去杂菌;然后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将糯米倒入蒸锅煮熟;蒸熟之后,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接着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使之充分混合,将糯米饭压实后挖个小坑,淋上一些凉开水,最后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盖好,置入25℃左右的环境中即可。故正确的制作顺序是:④⑥③①②⑤。<br />(2)冷却到30℃,30℃是酵母菌生活的适宜温度,并防止温度过高,将酵母菌烫死。<br />(3)酵母菌发酵酿酒需要无氧的环境,容器密封,由于酵母菌的生殖繁殖,很快就会密封的容器中有限的氧气消耗点,因此急剧减少的物质R是氧气;由于酵母菌进行发酵,是在无氧的环境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酒精一直在不断增加,二氧化碳一开始就有,而酒精是后来才产生的,因此曲线Q表示酒精。<br />(4)制酒的过程中要保证无其它杂菌的进入,否则制出的酒有酸味或甜酒没制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因此制酒时要注意密封,不能随便打开容器,所有的器皿要消毒干净,用的酒曲要纯正等,以避免其它杂菌的污染。</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阅读资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资料一:把章鱼和虾放在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当它刚看见食物时,只是扑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绕过玻璃板去捕捉食物,多次碰撞后,才能越过玻璃板去捕捉小虾。</p><p>资料二: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换用狗做测试,比鸡容易获取食物。</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1/09/8801b89f/SYS201905210912438516656672_ST/SYS201905210912438516656672_ST.001.png" width="380" height="1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章鱼在分类上属于_____动物,章鱼的捕食行为是_____行为,是由章鱼体内的_____决定的。</p><p>(2)章鱼、鸡与狗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的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都属于_____为。这是动物在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和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p><p>(3)上述实验证明: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__行为越复杂,越能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p><p>(4)以上资料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软体     先天性    遗传物质    学习    遗传因素    生活经验    学习    强    少    学习    实验法    </p><p>【解析】</p><p>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强,据此答题。</p><p>(1)章鱼的身体柔软,有腕足,贝壳退化,属于软体动物;章鱼的捕捉食物行为是由章鱼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为先天性行为。</p><p>(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捕食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的绕道取食。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狗和鸡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都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p><p>(3)资料中章鱼经过多次碰撞之后,才能学会绕道;而狗只要一次就学会了绕道捕获食物,可以知道章鱼是软体动物比较低等,而狗为哺乳动物为高等动物,所以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p><p>(4)实验法包括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前者是指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探索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方法;后者是在日常生活等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来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所以研究鸡的绕道取食行为采用了实验法。</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孑孓是蚊的幼虫,适于生活在水中。几位同学正对孑孓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的问题争论不体:有的认为需要空气,有的认为不需要空气。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该问题。</p><p>(1)他们作出的假设是_____。</p><p>(2)实验设计:如图所示,</p><p>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相同的河水;</p><p>②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细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子孓放入乙烧杯中;</p><p>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环境中;</p><p>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子孓的生活情况。</p><p>(3)如果几位同学得出的结论是: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那么他们看到的现象是_____。</p><p>(4)该探究实验中变量是_____,乙组在实验中起_____作用。实验中,每个烧杯里放入20只孑孓而不是放一只的目的是_____。</p><p>(5)孑孓将来发育成的蚊子,蚊子和蜘蛛同属于_____动物。该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6/08/36e8d4a4/SYS201906060830380227859624_ST/SYS201906060830380227859624_ST.001.png" width="331"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    甲烧杯中的孑孓仝部死亡,乙烧杯中的孑孓正常活着    空气    对照    避免偶然性    节肢    体表有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p><p>【解析】</p><p>本题以探究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吗为知识背景,考查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的两个基本原则--“对照原则”和“控制单一变量原则”。还考查了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预期实验结果的能力。</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br />(1)作出假设:生活在水中的孑孓需要空气。<br />(3)根据实验现象:甲一段时间后子孓衰弱死亡;乙一段时间后孑孓正常生活。<br />(4)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空气。要排除偶然因素造成的误差,每个烧杯里放入20只孑孓而不是放一只,以减小误差,提高可信度。<br />(5)蚊子和蜘蛛的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因此同属于节肢动物。</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达州市开江县八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