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56:14

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5月份)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生殖发育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1a4cc837/SYS201708151226367544113289_ST/SYS201708151226367544113289_ST.001.png" width="274" height="13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嫁接、植物组织培养、试管婴儿、克隆羊均属于无性生殖<br />B.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幼虫期<br />C.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br />D.鸟卵结构中,①为卵壳,起保护作用,②为胚盘,所有胚盘都能发育成雏鸟</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嫁接、植物组织培养、克隆羊都没有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都属于无性生殖,而试管婴儿经过了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错误;<br />B、蝗虫的成虫食量大,活动范围广,因此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时期是成虫期而不是幼虫期,错误;<br />C、蛙的变态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正确;<br />D、“卵结构中,①为卵壳,起保护作用”,②为胚盘,含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胚胎;但不是所有胚盘都能发育成雏鸟,如没受精的卵或出现病变等就不能发育成雏鸟,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鸟的发育和植物的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发育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马蛔虫体细胞内有 2 对染色体,结合下图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1a4cc837/SYS201708151226368851709060_ST/SYS201708151226368851709060_ST.001.png" width="566"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④是体细胞,含有两对染色体,其中每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br />B.①是生殖细胞,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br />C.②③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br />D.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基因</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④含有两对染色体,是体细胞,一条染色体要么来自父方,要么来自母方,绝对不可能是每一条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A错误;<br />B、①只有一对染色体,是体细胞,而不是生殖细胞,B错误;<br />C、②③都含有两条染色体,并且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不成对,属于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之间基因传递的“桥梁”,C正确;<br />D、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一条染色体上含有多个基因,D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br />A.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渐演变而来的<br />B.化石为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的证据<br />C.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长期自然选择而形成的<br />D.哺乳类是由古代鸟类经过长期进化而来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A正确;<br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比较全面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并不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就叫化石,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并且越是古老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越多;越是晚期的地层中发掘的生物化石结构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B正确;<br />C、现在的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长,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可见长颈变异的产生和逐代积累是长颈形成的原因,C正确;<br />D、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因此,哺乳类是由古代的爬行类进化而来的,D错误.<br />故选:D.<br />【考点精析】利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和自然选择学说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1a4cc837/SYS201708151226370201981908_ST/SYS201708151226370201981908_ST.001.png" width="577"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图甲所示生物的发育过程是不完全变态发育<br />B.乙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②]胃<br />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经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br />D.丁图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②]输卵管</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A、图甲所示生物的发育过程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四个时期,因此是完全变态发育而不是不完全变态发育,错误;<br />B、乙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④]小肠而不是[②]胃,错误;<br />C、丙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若静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经过心脏的途径是Ⅳ→Ⅱ→Ⅰ→Ⅲ,正确;<br />D、丁图中胎儿发育的场所是[③]子宫,而不是[②]输卵管,[②]输卵管是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和胚胎开始发育的场所,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心脏的相关知识,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以及对昆虫的发育的理解,了解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根据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r />A.有些同学从小就不喜欢吃水果蔬菜导致身体中缺乏维生素 C,则可能患坏血病<br />B.贫血的原因都是由于身体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br />C.人体具有保卫自身的三道防线,其中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皮肤和黏膜<br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葡萄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水果蔬菜含有维生素C较多,不吃蔬菜水果会导致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起坏血病,A正确;<br />B、血液内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导致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形成贫血.贫血分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不良性贫血,只有缺铁性贫血是由于身体中缺少含铁的无机盐引起的,B错误;<br />C、皮肤和黏膜是构成了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C错误;<br />D、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D错误.<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维生素的作用和血液的组成和功能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世界卫生组织的事故调查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驶有关.因此,我国管理部门近几年不断地加大对酒驾的处罚力度,如酒后驾驶机动车者一次记 12 分等. 但有些人置若罔闻,仍抱着侥幸心理酒后驾车上路.请结合如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1a4cc837/SYS201708151226372181129014_ST/SYS201708151226372181129014_ST.001.png" width="581"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醉酒”者常常表现出走路不稳等现象,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xa0;&#xa0;&#xa0;造成的.<br />(2)某人在“酒驾”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立刻缩手,请用甲图 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缩手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xa0;&#xa0;&#xa0; .<br />(3)对醉酒者可采用吹气实验检测醉驾程度.吹气时,醉酒者的膈肌处于&#xa0;&#xa0;&#xa0;状态,醉酒者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xa0;&#xa0;&#xa0;作用实现的.<br />(4)酒驾者血液中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当血液流经肾脏时,葡萄糖浓度出 现了丁图的变化,请问这个变化发生在丙图中的&#xa0;&#xa0;&#xa0;部位.</p></div></div>
<div><p>【答案】<br />(1)小脑<br />(2)1→3→5→4→2<br />(3)舒张;气体扩散<br />(4)D肾小管<br />【解析】解:(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造成的.(2)发生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是1感受器→3传入神经→5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2效应器.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灰质内,说明脊髓具有反射功能.(3)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4)酒精随血液循环在身体内流动,进入下腔静脉,然后进入右心房.从丁图看出,葡萄糖浓度变为0.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葡萄糖被肾小管全部重新吸收送回血液,导致尿液的葡萄糖浓度是0.因此当血液进入肾脏流经图丙时,葡萄糖浓度出现了丁图的变化.这个变化是发生在丙图的部位是D肾小管,此时进行的生理活动是肾小管重吸收.<br />所以答案是:(1)小脑;(2)1→3→5→4→2;(3)舒张;气体扩散;(4)D肾小管<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尿的形成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改善人口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起 到积极作用,优生优育再次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话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1a4cc837/SYS201708151226373253549120_ST/SYS201708151226373253549120_ST.001.png" width="529"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初三王小乐的母亲已经怀孕了,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受精卵形成的场所是图 一中的[&#xa0;&#xa0;&#xa0;]&#xa0;&#xa0;&#xa0; .<br />(2)图二是王小乐对家族中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情况进行调查的信息图.<br />①据图判断,显性性状是双眼皮,判断的依据是&#xa0;&#xa0;&#xa0;(从下列婚配组合及结果选填 一项)<br />A.爷爷×奶奶→爸爸 B.外公×外婆→妈妈 C.爸爸×妈妈→王小乐<br />②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控制它的基因用 A、a 表示,则爷爷和王小乐的 基因组成分别是&#xa0;&#xa0;&#xa0; . <br />③王小乐的父母再要一个双眼皮的小孩的几率是&#xa0;&#xa0;&#xa0; .<br />(3)优生优育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优生的是( )(可多选)<br />A.禁止近亲结婚<br />B.提倡高龄生育<br />C.鼓励遗传咨询<br />D.实行产前诊断.</p></div></div>
<div><p>【答案】<br />(1)2;输卵管<br />(2)A;Aa、aa;50%;<br />(3)A,C,D<br />【解析】解:(1)2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的场所.3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2)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根据调查信息图中爷爷×奶奶→爸爸 判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②a控制隐性性状,爸爸的单眼皮基因是aa,分别由爷爷和奶奶各提供一个a,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说明他们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8/15/12/1a4cc837/SYS201708151226373253549120_DA/SYS201708151226373253549120_DA.001.png" width="333"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王小乐是单眼皮基因一定是aa.③在生殖过程中,单眼皮的爸爸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即含a基因的精子,双眼皮的妈妈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a基因的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与含a基因的精子细胞结合的几率是相等的,因此爸爸妈妈准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可见王小乐的父母再要一个双眼皮的小孩的几率是50%.其基因组成应该是Aa.(3)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可见ACD正确.<br />所以答案是:(1)2;输卵管;(2)A;Aa、aa;50%;(3)ACD;<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与性状遗传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以及对人的生殖的理解,了解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病毒,该病能从禽类传染给人.某科学家为检验新研制的H7N9疫苗的效能,进行了下面的动物实验,请补充 完整实验步骤,回答有关问题.<br />(1)实验步骤:<br />①分组:将品种相同、大小一样的健康小鸡40只,平均分为A、B两组.<br />②处理.<br />A组:不注射H7N9疫苗,20天后注射 H7N9 病毒.<br />B组:&#xa0;&#xa0;&#xa0; , 20天后注射 H7N9 病毒.<br />(2)结果预测:若B组比A组发病率&#xa0;&#xa0;&#xa0;(填“高”或“低”),则说明该H7N9疫苗具有免疫效能.<br />(3)回答问题:<br />①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xa0;&#xa0;&#xa0; . <br />②若H7N9禽流感疫苗研制成功,那么接种疫苗后,人体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将该 病毒清除,这属于&#xa0;&#xa0;&#xa0;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r />(1)注射H7N9疫苗<br />(2)低<br />(3)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br />【解析】解:(1)A组:不注射流感疫苗,20天后注射流感病毒;B组:注射流感疫苗,形成对照;(2)若B组比A组发病率低,则说明该流感疫苗具有免疫效能.(3)①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是预防传染病流行三个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br />②免疫分为两种类型,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其中计划免疫可以有效地预防、控制和消灭某一特定的传染病,因此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注射疫苗产生的抗体只对H7N9病毒起作用,而对其它的病原体无效,其作用是有针对性的,特定的,属于特异性免疫.<br />所以答案是:(1)注射H7N9疫苗;(2)低;(3)保护易感人群;特异性<br />【考点精析】掌握传染病及其预防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达州市中考生物模拟试卷(5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