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54:0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果蝇的突变体在21 ℃的气温下,生存能力很差。但是,当气温上升到25.5 ℃时,突变体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这说明(  )</p><p>A. 突变是随机发生的</p><p>B. 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体都是有利的</p><p>C. 突变的有害或有利与环境条件有关</p><p>D. 突变是不定向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的普遍特性,只有有利于的变异才利于生物的生存,不利的变异生物则会淘汰掉。生物需要适应环境,但是环境影响生物。种果蝇的基因发生突变后,产生的变异在21℃的气温下生活能力很差,表明该变异不适于此环境,是不利变异;在气温升高到25℃,其生活能力大大提高了,表明该变异适于25度的环境,在25度的环境中是有利变异。因此,突变是不定向的,变异的有利、有害完全取决于环境条件,适应环境的变异是有利变异。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家发现人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差异最小,与马的差异则大一些,而与果蝇、向日葵的差异更大。科学家研究的方法是 (   )</p><p>A.比较          B.推测           C.联想          D.想像</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比较法,将人与黑猩猩、马、果蝇和向日葵的细胞色素C的成分进行比较,差异越小的说明亲缘关系越近。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和宇宙射线伤害,主要依赖于(  )</p><p>A. 原始大气层    B. 原始海洋</p><p>C. 原始陆地    D. 水蒸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对于生命的起源有很多假说,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该假说人为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分析解答。</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保护原始生命不受紫外线伤。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假定白兔和灰兔的群体从它们正常生活的牧场转移到白色沙漠上,如果这个群体活下来,很可能是(  )</p><p>A. 出现白色皮毛的概率增加</p><p>B. 出现白色皮毛的概率减少</p><p>C. 出现灰色皮毛的概率增加</p><p>D. 出现灰色皮毛的概率保持不变</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从生物进化原因来看,动物保护色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p><p>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从而不易被敌害发现,利于其避敌和捕食,这种的体色叫做保护色。假定白色和灰色的群体从它们正常的生活牧场转移到白色沙漠上,如果这个群体活下来,很可能灰色皮毛的容易被天敌发现,出现率将会下降,出现白色皮毛的概率增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6/20/22/7188b82e/SYS201806202243080478639705_ST/SYS201806202243080478639705_ST.001.png" width="210" height="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p><p>B. 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p><p>D. 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4/19/772502b2/SYS201904141946464374318885_ST/SYS201904141946464374318885_ST.001.jpeg" width="179"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e</p><p>B.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e</p><p>C. 较a和e而言,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p><p>D. a一定比c高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A、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B、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 D、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也就意味着a、b、c、d、e都比f更复杂、更高等、陆生的可能更大,但我们却不能确定a、b、c、d、e之间谁高级谁低等,故A、B、D都不符合题意;</p><p>C、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及c、d间的亲缘关系更近,故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内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马、象牙、犀牛):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这些地层按地质年代由远到近排列应是</p><p>A. 丙、甲、乙    B. 乙、甲、丙    C. 甲、乙、丙    D. 乙、丙、甲</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生存机会最多的种群是(  )</p><p>A. 个体最大的种群    B. 个体最小的种群</p><p>C. 个体差异最少的种群    D. 个体差异最多的种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br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br />(2)联系:①过度繁殖是自然选择的前提,生存斗争是自然选择的手段和动力,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内因和基础,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②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p><p>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所以在一个环境气候多变的生态系统中,只有个体差异较多的种群,其生存机会最多;个体差异较少的种群,其生存机会较少。而形体的大、小与是否适应环境、是否会被淘汰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形成这种适应性是由于(  )</p><p>A. 自然选择    B. 人类选择</p><p>C. 海岛上食物中缺乏翅生长的物质    D. 海岛上无翅或残翅昆虫的天敌较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哪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是不适者被淘汰。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是适者生存。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少数能飞行的昆虫翅异常发达。这种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人工选择形成的,人工选择是根据人们的需求和喜好,进行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学习了“生命的起源”后,几名同学针对我国著名思想家老子的话“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展开了辩论,其中没有道理的观点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63ac8970/SYS201906080824563939891072_ST/SYS201906080824563939891072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知识,结合分析题干中的话分析、解答。</p><p>地质学家研究表明,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以前形成的,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上的环境与现在的完全不同:天空中或赤日炎炎,或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不适合生物的生存,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无生命的。<br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可见,生命的起源和进化经历了由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比较符合思想家老子说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故D的说法错误,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的是(  )</p><p>A. 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p><p>B. 蝗虫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相似</p><p>C. 曼彻斯特地区深色桦尺蛾增多的原因</p><p>D. 孔雀开屏的原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进化论是从宏观表型上,即从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行为等方面的异同说明生物进化及不同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比较成功地说明了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但是这些学说在阐述生物进化时,在许多方面只是进行了定性的、描述性的阐述,未能进行定量的、精确的描述,生物进化停留在个体水平上。<br />(2)达尔文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还不具备遗传学的系统理论知识,因此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自然选择对遗传和变异如何起作用等问题不可能作出本质上的阐明。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能科学地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p><p>抗生素刚被使用的时候,能够杀死大多数类型的细菌。但少数细菌由于变异而具有抗药性,不能被抗生素杀死而生存下来,并将这些特性遗传给下一代。因此,下一代就有更多的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其的影响了。可见,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A不符合题意;<br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恐龙在生活环境发生变化时没有产生适应环境的有利变异,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导致恐龙灭绝,B不符合题意;<br />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深色桦尺蠖是有利变异,适应环境,适者生存。因此曼彻斯特地区深色桦尺蠖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不符合题意;<br />孔雀开屏是孔雀的生理特性,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是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无法解释的,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但它们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这是由于(  )</p><p>A. 进化方向相同</p><p>B. 它们有共同的祖先</p><p>C. 自然界的偶然巧合</p><p>D. 相同的环境进行自然选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此题考查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解答时可以从自然选择的过程原因结果方面来切入。</p><p>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鱼和鲸是不同的动物,都是适应环境的,但是生活环境相同,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鱼和鲸都与水生环境相适应,因此都有相似的外部形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论述,错误的是(  )</p><p>A. 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p><p>B. 陆生生物一定比水生生物具有更复杂的结构</p><p>C. 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p><p>D.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关于生命的起源,自古以来就有多种观点,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生命起源:在原始大气中无机物能生成多种简单的有机物,再经过长期而复杂的演变在原始海洋形成了原始生命,故原始地球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A正确;</p><p>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但是陆生生物不一定比水生生物结构更复杂,如陆生的蛇属于爬行动物,而水生的鲸鱼属于哺乳动物,就比蛇的结构复杂高等,B错误;</p><p>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C正确;<br />生物的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生物进化,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8/08/63ac8970/SYS201906080824571206552494_ST/SYS201906080824571206552494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一实验装置是美国青年学者____设计的。 </p><p>(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_,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不含____。正负电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____。 </p><p>(3)B装置里的液体相当于______,实验后可检验到其中含有______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p><p>(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从______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完全可能的。</p></div></div>
<div><p>【答案】米勒    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原始海洋    氨基酸    无机物    </p><p>【解析】</p><p>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p><p>(1)如图这一实验装置是米勒设计的,米勒是美国青年学者。<br />(2)A装置中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正负极接通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自然界的闪电。这主要是为该实验提供了条件。<br />(3)(4)B处为取样活塞,若取样鉴定,可检验到其中含有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此装置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原始海洋。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物形成有机物,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化学农药的产量和品种逐年增加。但害虫的抗药性也不断增强,对农作物危害仍然很严重。近年来,棉铃虫在我国大面积泛滥成灾,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严重。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科学家开展了科学攻关研究,成功地将某种生物的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得到了具有抗虫基因的棉花新品种——“转基因抗虫棉”,它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p><p>请回答下列问题。</p><p>(1)由于____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了______,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xa0;</p><p>(2)上述变异____(填“能”或“不能”)遗传给后代。&#xa0;</p><p>(3)“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DNA分子上的____所决定的。&#xa0;</p><p>(4)该项科技成果在环境保护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农药    自然选择    能    基因    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农药使用,保护环境    </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1)害虫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由于使用化学农药(或杀虫剂),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而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结果抗药性强的害虫适应环境而生存,无抗药性或抗药性弱的害虫不适应环境而遭淘汰。最终形成了抗药性强的害虫种群。因此害虫抗药性的形成是化学农药(或杀虫剂)这一环境因素对害虫群体进行选择的结果。<br />(2)“转基因抗虫棉”是基因工程的产物,这种变异能遗传给后代。</p><p>(3)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因此“转基因抗虫棉”具有普通棉花所没有的抗虫特性,这一性状是由其细胞中的DNA分子上的基因所决定的。<br />(4)“转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的毒杀效果高达80%以上,因此可以大量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分别进行标记,然后放养于工业污染区和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将所释放的桦尺蛾尽量回收,计算其数目,结果如下表。</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width:100%; border:2.25pt solid #000000; border-collapse:collapse"><tr style="height:16.5pt"><td rowspan="2" style="width:104.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地  区</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9.7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浅色桦尺蛾</p></td><td colspan="2" style="width:119.7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深色桦尺蛾</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只</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回收数/只</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释放数/只</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回收数/只</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工业污染区</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64</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16</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4</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border-bottom-style:solid; border-bottom-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82</p></td></tr><tr style="height:16.5pt"><td style="width:104.7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没有污染的非工业区</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393</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158</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right-style:solid; border-right-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406</p></td><td style="width:54.45pt; border-top-style:solid; border-top-width:2.25pt; border-left-style:solid; border-left-width:2.25pt; padding:2.62pt 4.28pt; vertical-align:middle"><p>19</p></td></tr></table><p>&#xa0;</p><p>(1)桦尺蛾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之分,这说明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_____。&#xa0;</p><p>(2)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的回收率比较高,这说明桦尺蛾对环境具有_____。&#xa0;</p><p>(3)不同环境中桦尺蛾的体色不同,这是________的结果。&#xa0;</p><p>(4)如果禁止污染,使工厂的排烟量大大减少。请你预测,桦尺蛾的类型将产生怎样的变化?</p><p>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变异    适应性    自然选择    浅色桦尺蛾数量增加    </p><p>【解析】</p><p>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p><p>(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桦尺蛾的体色就是一种性状。他们的体色有深色和浅色,说明存在变异现象。</p><p>(2)(3)工业污染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被工厂的烟熏成了深颜色,这样深色桦尺蛾就不容易被发现,而浅色桦尺蛾容易被敌害发现;在非工业区,桦尺蛾的生活环境未被污染颜色浅,所以浅色的桦尺蛾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可以说明桦尺蛾的体色使桦尺蛾对环境具有一定的适应性。不同环境中桦尺蛾的体色不同,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4)禁止污染,工厂排烟量大减少,树木等桦尺蛾所生存的环境受污染的机会大大减少,因此其生存环境为浅色的环境,深色的桦尺蛾而容易被敌害发现,数量大大减少,而浅色桦尺蛾由于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大量生存下来。</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八级下册生物 7.3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