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同步测试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学说是( )</p><p>A.自然选择学说 B.综合进化学说</p><p>C.分子进化学说 D.人工选择学说</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进化论与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生物进化论最早是由达尔文提出的,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在著《物种起源》时对进化论有详细的论述,这一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是(    )</p><p>A. 过度繁殖 B. 适者生存 C. 遗传和变异 D. 生存斗争</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其中的许多变异是能够遗传的,这些不断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内因。然后过度繁殖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动力,以生存斗争为手段,达到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分析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p><p>A. 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会越来越长</p><p>B. 在缺乏食物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变长</p><p>C. 竞争中颈长者的生存机会大,经过逐代自然选择,长颈的变异逐代积累形成</p><p>D. 长颈鹿颈长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p><p>在食物充足的环境中,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故A错误;在缺乏食物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因经常吃高处的树叶而生存下来,故B错误;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长颈和高前肢的形成就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长颈鹿颈长是变异与遗传的结果,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把“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p><p>A. 遗传变异 B. 自然选择 C. 过度繁殖 D. 生存斗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自然选择的具体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原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9世纪中叶,生活在英格兰曼彻斯特的桦尺蛾大多是浅灰色的,但一百年后,曼彻斯特变成了一个工业城市,而此时生活在此地的桦尺蛾大多数是深黑色的.桦尺蛾的这种变化是( )</p><p>A. 人工选择的结果</p><p>B. 自然选择的结果</p><p>C. 工业粉尘染黑的结果</p><p>D. 桦尺蛾只产生深色变异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桦尺蛾在自然条件下产生变异类型,其后代有浅灰色桦尺蛾和深黑色桦尺蛾。19世纪中叶,桦尺蛾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浅灰桦尺蛾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建工业区100年后,工厂排出的煤烟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灰色桦尺蛾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黑色桦尺蛾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达尔文认为,自然条件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选择者”,具体的自然条件不同,选择者就不同,选择的结果就不同,在这里,环境的颜色成为了“选择者”,凡是具有有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的就被保留下来,具有不利变异(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的就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形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自然选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家畜、家禽新品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p><p>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上帝创造 D. 生存斗争</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家畜、家禽新品种的形成是由于家畜、家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产生了许多变异个体,并能遗传下去。人们根据各自的爱好和需求,对具有不同变异的家畜、家禽进行了选择,经过若干年的选择、淘汰、培育,使所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选育出家畜、家禽新品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p><p>A. 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 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p><p>C. 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 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爪子</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遗传是指亲子间在性状上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性即性状的差异.</p><p>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鱼的背部是深色、腹部是白色,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相似,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都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ABD不符合题意;小猫的毛色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性状上的差异性,这是一种变异现象,与自然选择无关,故C符合题意。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于生物是如何进化的,自古以来就存在着争论,科学家曾提出各种不同的解释,如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等.下面有关进化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进化论是一种建立在大量证据上的科学理论</p><p>B. 进化论是一种通过科学实验得到了验证理论</p><p>C. 进化论适用于动物,但不适用于人类</p><p>D. 我们不能相信进化论,因为我们看不到生物的进化过程</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物进化论,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地球上原来无生命,大约在30多亿年前,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了原始生命,其后,生物不断的进化,直至今天世界上存在着170多万个物种。</p><p>进化论是一种建立在大量证据上的科学理论,生物进化论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解剖学证据和分子生物学证据,故A符合题意;进化论是一种建立在大量证据上的科学理论而不是已验证的理论,故B不符合题意;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自然选择使不断变化的生物适应于不断变化的环境,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说主要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通过人工选择改良生物的性状并培育生物新品种,人类的进化也遵循生物进化论的原理,进化论不但适于动物,也适于人类,故C不符合题意;我们要相信进化论.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证据的不断发现,人们对生物进化论的过程的认识会大大提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应是( )</p><p>A. 定向变异的结果 B. 种间互助的结果 C. 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D. 种内斗争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本题考查自然选择的相关知识。自然选择是环境条件对于生物的变异进行选择而导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p><p>定向变异是错误的,变异是不定向的,选择才是定向的,故A错误;种内互助是指同种生物的个体或种群在生活过程中互相协作,以维护生存的现象。很多动物的群聚生活方式就是常见的种内互助现象;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的相互适应不属于种内互助,故B错误;只有拥有适应于昆虫传粉结构的花才能得到更多的受精机会,才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否则没有受精机会,得不到繁衍,而只有适应花的结构的昆虫才可以采到花蜜得以生存与繁衍,这就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故C正确;虫媒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属于种间的斗争,而不属于种内斗争,故D错误。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自然选择是通过_____实现的,生物的_____、_____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生存竞争 适应性</p><p>【解析】</p><p>试题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竞争实现的,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自然选的结果。</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搭乘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的神州6号飞船顺利返回地面,随之返回的还有不少植物种子,这些种子受到太空射线的照射,使基因发生改变,从而培养出新作物品种,由此可见,________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这个过程属于生物进化中的________ .</p></div></div>
<div><p>【答案】变异、人工选择</p><p>【解析】</p><p>试题植物种子上天后,在太空环境下,由于失重和宇宙射线影响,种子发生了遗传性基因突变,改变了种子的遗传物质,产生了可遗传的变异,没有变异就不存在生物的多样性,也就没有选择的对象,就没有生物的进化,遗传和变异是对立的统一体,遗传使物种得以延续,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使物种不断进化,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普遍发生的现象,也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基础,人工选择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现在形形色色新品种都是人工选择的结果,由此可见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这个过程属于生物进化中的人工选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进化的 学说。 </p></div></div>
<div><p>【答案】自然选择</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28/09/508e572c/SYS201904280927488554488356_ST/SYS201904280927488554488356_ST.001.png" width="503"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全体之间颈的长短存在着________,这些性状是可以________. </p><p>(2)图②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那么,长颈的变异是________,短颈的变异是________. </p><p>(3)图③说明________个体能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________的个体被淘汰掉. </p><p>(4)从长颈鹿的进化过程看,颈长的变异是由于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 </p><p>(5)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适应者________,不适应者被________,这就是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差异 遗传有利变异不利的变异颈长的颈短的遗传物质生存斗争生存淘汰自然选择</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p><p>(1)从图中可以看出,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存在着长短的差异,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颈的长短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br />(2)(3)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食物不足的情况下,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这是适者生存,属于有利变异;颈短的变异是不利的变异,经过许多代后颈短些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br />(4)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是适者生存。<br />(5)达尔文把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如表为英国曼彻斯特地区两个时期的栖息在树干上的桦尺蛾类型数量调查情况,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14/10/5bab4244/SYS201808141009129243129992_ST/SYS201808141009129243129992_ST.001.png" width="511"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桦尺蛾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说明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着________现象。</p><p>(2)1850年,曼彻斯特山清水秀,栖息在浅灰色树干上的桦尺蛾体色为________,它们不易被鸟类发现而生存下来。</p><p>(3)1950年曼彻斯特被工业污染,煤炭把树干染成了黑色,这时候,________的桦尺蛾由于能适应环境而生存下来。</p><p>(4)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__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____________。</p><p>(5)桦尺蛾类型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________与环境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p></div></div>
<div><p>【答案】 变异 浅色 深色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生物</p><p>【解析】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深色桦尺蛾回收数多,说明深色桦尺娥在工业污染区更容易生存,而在非工业区,浅色桦尺蛾回收树多,说明浅色桦尺娥在非工业区更容易生存。这说明生物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一致时即具有保护色的生物更容易生存。</p><p>(1)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叫做性状,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桦尺蛾的体色有深浅不同的颜色,这是生物的变异现象。<br />(2)、(3)1850年前桦尺蠖所处的环境颜色是浅色的,因而灰桦尺蠖的体色是与环境颜色一致的,是一种不易被敌害发现的保护色;1950年工业污染后使环境颜色变深,这时,浅色桦尺蠖的体色就与环境颜色形成了反差,成了易被敌害发现的体色,而深色桦尺蠖的体色这时反而成了保护色,不易被敌害发现,这说明深色桦尺蛾对工业污染区的环境的颜色是适应的。<br />(4)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因此深色桦尺蛾和浅色桦尺蛾数量的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r />(5)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环境在不断变化,生物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以适应环境。桦尺蛾类型的变迁实际上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因此生物与环境的改变是密切相关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远离大陆的印度洋南部的克格伦岛,达尔文发现那里的昆虫有两种类型:一类翅非常发达,一类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并指出上述现象与岛上经常刮海风有关.请回答以下问题.</p><p>(1)在该岛上影响昆虫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________.</p><p>(2)这里的海风对岛上的昆虫起了________作用.</p><p>(3)翅非常发达的昆虫和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昆虫在激烈的________中,都能够________海岛环境,得以生存下来.</p><p>(4)生物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断进化.</p></div></div>
<div><p>【答案】海风 选择 生存斗争 适应 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p><p>【解析】</p><p>自然选择学说的核心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源于达尔文于1859 年发表的惊世骇俗的宏篇巨著《物种起源》,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1)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和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因此,在该岛上影响昆虫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海风等。</p><p>(2)生物存在着遗传和变异现象,变异包括不可遗传的变异和可遗传的变异;昆虫的不同形态最初是由于可遗传的变异产生的。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地面、近地面的低空的风相对较小,远地面高空风力很大,有翅的昆虫飞的高容易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无翅或残翅的昆虫飞的较低不容易被刮到海里而生存下来,能够遗传的是无翅或残翅的变异。刮大风时,有翅的昆虫被风刮到海里淹死而被淘汰。在这里,能够遗传的变异为昆虫的进化提供了选择的材料,大风对这个岛上的昆虫起了定向选择作用。因此,这里的海风对岛上的昆虫起了选择作用。</p><p>(3)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因此,翅非常发达的昆虫和无翅或翅小不能飞翔的昆虫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都能够适应海岛环境,得以生存下来。</p><p>(4)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