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 2.1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同步练习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拟态是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保护色是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相似的体色。下列生物现象中,不属于拟态的是</p><p>A. 高冠角蝉停栖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一截枯树杈</p><p>B. 绿色的蝗虫在草丛中,很难被发现</p><p>C. 某些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鸟类不敢贸然捕食</p><p>D. 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不易被发现</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高冠角蝉停栖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一截枯树杈、某些蛾类模仿黄蜂的形态,鸟类不敢贸然捕食、竹节虫的身体像竹节,不易被发现都属于拟态,而绿色的蝗虫在草丛中,很难被发现属于保护色,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主要描述了生物之间的( )</p><p>A. 竞争关系 B. 寄生关系 C. 捕食关系 D. 共生关系</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在前面捕食蝉,黄雀在后面捕食螳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揭示的是动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即吃与被吃的关系,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一成语中,形成的食物链应为:树→蝉→螳螂→黄雀。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段时间,各地政府通过大量植树造林、增加绿化等方式,大大增加了各地的植被覆盖面积,不仅发展了旅游经济,也增进了人们的健康。以上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p><p>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p><p>C. 环境影响生物 D. 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其中,非生物部分如阳光、水。空气和温度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基础,其条件的好坏直接决定生态系统的复杂程度和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活又影响甚至改变着环境,生物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既在适应环境,也在改变着周边环境的面貌,如地通过大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改造措施,大大增加了各地的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空气中的氧气,改变了环境;同时又发展了旅游经济,增进了人们的健康,体现了环境影响生物,因此以上事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生物与环境相互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关系是</p><p>A. 寄生 B. 竞争 C. 共生 D. 合作</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根瘤菌生活在豆科植物的根部,它为植物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转变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含氮物质,被植物利用;而根瘤菌生活所需要的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储存的有机物.所以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是共生关系。</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几种鸟的足,根据图分析它们的食性。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3d919f4/SYS201712310105564739646495_ST/SYS201712310105564739646495_ST.001.png" width="439"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________是丹顶鹤的足,适于在沼泽地或浅水滩中行走;图_____是鹰的足,适于捕捉小动物;图_____是啄木鸟的足,属于在树上攀援;图_____是鸵鸟的足,适于奔走;图______是野鸭的足,适于游泳。</p><p>(2)现在生存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p><p> </p></div></div>
<div><p>【答案】 D A B E C 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p><p>【解析】(1)图D是丹顶鹤的足,三趾向前,一趾向后,适于在沼泽地或浅滩中行走;图A是鹰的足,有尖锐的钩状爪,便于猎杀;图B是啄木鸟的足,脚趾两前两后的对趾特别适合抓握树枝,适合在树叶浓密的地方活动;图E是鸵鸟的足,粗壮,适合在荒漠地区奔跑;图C是野鸭的足,趾间有蹼,适合在水中游泳;(2)现在生存的每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中所示的两只狐,一只是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一只是生活在非洲沙漠中的沙漠狐。</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b3d919f4/SYS201712310105559758455104_ST/SYS201712310105559758455104_ST.001.png" width="289"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1)生活在北极的极地狐和非洲沙漠的沙漠狐,它们耳朵的大小不同。这与它们生活地区的哪种非生物因素有关?__________</p><p>A.水   B.温度 C.空气  D.阳光</p><p>(2)_______狐的耳大、长、热量______填“容易”或“不易”)散失。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_________相适应。</p><p> </p></div></div>
<div><p>【答案】 B 沙漠 容易 生活环境</p><p>【解析】(1)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都与其生存环境相适应.如极地狐耳朵较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沙漠狐生活在温度较高的非洲热带沙漠,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适应高温的沙漠环境,这主要与它们生活地区的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2)沙漠狐耳朵较大,嘴巴突出,容易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炎热干燥的沙漠环境,因此,由两种狐的头部某些特征也可以说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往往与生存环境相适应。</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