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有不定根,进行孢子生殖.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br />A.水绵<br />B.贯众<br />C.马尾松<br />D.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菜、满江红、卷柏、贯众等.桃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用种子繁殖后代.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下列不属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的是( )<br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br />B.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br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绒毛<br />D.营养物质全部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操作错误的是( )<br />A.切取叶片带主叶脉的中间部位夹在支持物中<br />B.用沾水的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切<br />C.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左眼在目镜上观察<br />D.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操作步骤是:1.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2.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3.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4.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5.用显微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双眼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接近玻片时,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物象,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楚进行观察.<br />综上所述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在酒驾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br />A.大脑<br />B.小脑<br />C.脑干<br />D.脊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人醉酒后受到麻痹的是小脑.<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ST/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ST.001.png" width="193"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③是右心室<br />B.④中的血液流向⑤<br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br />D.②中流的是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可见只有C选项正确.<br />故选:C<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DA/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心脏的相关知识,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其病原体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有关该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活<br />B.研制注射H7N9型禽流感疫苗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br />C.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参与,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能独立生活,故不符合题意;<br />B、H7N9型禽流感,其病原体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而目前还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是关键.其中研制注射H7N9型禽流感疫苗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br />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此可看出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不符合题意;<br />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该抗体只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有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呈白色)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6776131678_ST/SYS201707192100446776131678_ST.001.png" width="516"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br />(2)叶片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   部分(填字母)变成蓝色.该部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r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具有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r />(2)B;叶绿体<br />(3)碳﹣﹣﹣﹣氧(或二氧化碳﹣﹣﹣﹣﹣氧气)<br />【解析】解:(1)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将不透光的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A、B、两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两个小的叶圆片(如图所示).将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经热水浴脱色.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将经过漂洗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冲洗后观察颜色情况.植物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所以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在A、B中,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含叶绿体的A圆片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色.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r />所以答案是:(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B;叶绿体;(3)碳﹣﹣﹣﹣氧(或二氧化碳﹣﹣﹣﹣﹣氧气).<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以及对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理解,了解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7892611571_ST/SYS201707192100447892611571_ST.001.png" width="201"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分解者,')<br />(2)兔属于植食性动物,其消化系统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之一是   粗大.<br />(3)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r />(4)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草原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分解者<br />(2)盲肠<br />(3)草→鼠→蛇→鹰<br />(4)自我调节(或调节或自动调节或维持平衡)<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2)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消化系统中,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不易分解的植物纤维.因此家兔的消化系统中,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臼齿和发达的盲肠.(3)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若某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这说明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r />所以答案是:(l)分解者;(2)盲肠;(3)草→鼠→蛇→鹰;(4)自我调节(或调节或自动调节或维持平衡).<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中填数字,横线里填名称)<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8890661648_ST/SYS201707192100448890661648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br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br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p></div></div>
<div><p>【答案】<br />(1)肾单位<br />(2)滤过;⑤;肾小管<br />(3)糖尿<br />【解析】解:图中①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1)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2)当血液由①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3)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所以会造成糖尿,使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患糖尿病.<br />所以答案是:(1)肾单位;(2)滤过;⑤肾小管;(3)糖尿.<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肾的相关知识,掌握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以及对尿的形成的理解,了解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某学习小组对近视形成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探究:<br />Ⅰ.按照图装置,调整蜡烛、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br />Ⅱ.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双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br />Ⅲ.左右移动白纸板,直至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br />Ⅳ.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9679887390_ST/SYS201707192100449679887390_ST.001.png" width="223"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请回答:<br />(1)该装置中的双凸透镜是模拟人眼球中的    . (填结构名称)<br />(2)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br />(3)为预防近视的形成,我们应当养成哪些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少答出一条)</p></div></div>
<div><p>【答案】<br />(1)晶状体<br />(2)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br />(3)</p><p>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p><p><br />【解析】解:(1)根据眼睛的构造,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凸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的.因此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为此,应当做到: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br />所以答案是:(1)晶状体;(2)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3)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大多数蕨类植物的茎生长在地下,有不定根,进行孢子生殖.下列属于蕨类植物的是( )<br />A.水绵<br />B.贯众<br />C.马尾松<br />D.桃</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体内开始有了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因此一般比较高大,蕨类植物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常见的蕨类植物有蕨菜、满江红、卷柏、贯众等.桃属于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用种子繁殖后代.马尾松属于裸子植物,水绵属于藻类植物.<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下列不属于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特点的是( )<br />A.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br />B.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br />C.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壁和绒毛<br />D.营养物质全部被小肠中的毛细血管直接吸收</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肠腺,分泌的肠液,胰腺分泌的胰液及肝脏分泌的胆汁都进入小肠,肠液和胰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消化多种食物;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能促进脂肪的消化.<br />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其操作错误的是( )<br />A.切取叶片带主叶脉的中间部位夹在支持物中<br />B.用沾水的刀片向自己身体方向连续水平斜向拉切<br />C.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左眼在目镜上观察<br />D.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利用蚕豆叶练习徒手切片并制成临时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操作步骤是:1.用镊子取一片新鲜的植物叶片,平展在载玻片;2.用手捏紧两个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载玻片上的叶片;3.将切下的薄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4.挑选最薄且叶片横切面较完整的材料制成临时切片;5.用显微镜观察,转动粗准焦螺旋下降镜筒时双眼注视物镜以免压碎玻片,接近玻片时,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到物象,然后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清楚进行观察.<br />综上所述A、B、D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在酒驾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从而影响各项操作.造成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痹了人的( )<br />A.大脑<br />B.小脑<br />C.脑干<br />D.脊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人醉酒后受到麻痹的是小脑.<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神经系统的组成,掌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脏.图是哺乳动物心脏内部结构及与其相连的血管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ST/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ST.001.png" width="193" height="16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③是右心室<br />B.④中的血液流向⑤<br />C.①中流的是动脉血<br />D.②中流的是动脉血</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即心室与动脉相连,心房与静脉相连血液循环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如图所示:可见只有C选项正确.<br />故选:C<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DA/SYS201707192100443467451630_DA.001.png" width="340" height="21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心脏的相关知识,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位于胸腔中部,偏左下方由心肌构成;功能: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3年3月底,在上海、安徽两地率先发现H7N9型禽流感,其病原体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有关该传染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br />A.H7N9型禽流感的病原体有细胞结构,能独立生活<br />B.研制注射H7N9型禽流感疫苗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有效措施<br />C.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切断传播途径<br />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参与,属于非特异性免疫</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不能独立生活,故不符合题意;<br />B、H7N9型禽流感,其病原体是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而目前还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因此预防是关键.其中研制注射H7N9型禽流感疫苗是预防该病流行的最有效措施.故符合题意;<br />C、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由此可看出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故不符合题意;<br />D、H7N9型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抗体,该抗体只对H7N9型禽流感病毒有效,因此属于特异性免疫.故不符合题意.<br />故选:B<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学习小组利用银边天竺葵(叶片边缘部分呈白色)探究阳光与有机物的关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6776131678_ST/SYS201707192100446776131678_ST.001.png" width="516" height="12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br />(2)叶片经脱色、漂洗后,滴加碘液,   部分(填字母)变成蓝色.该部分的叶肉细胞中含有    , 它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r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仅能制造有机物,同时对维持大气中的   平衡具有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r />(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br />(2)B;叶绿体<br />(3)碳﹣﹣﹣﹣氧(或二氧化碳﹣﹣﹣﹣﹣氧气)<br />【解析】解:(1)将银边天竺葵,预先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再将不透光的纸片用回形针夹在绿色部位.然后,把植株放在阳光下照射4~6小时,再剪下此叶片,并用打孔器分别在该叶片的A、B、两个不同部位取下三两个小的叶圆片(如图所示).将叶圆片放入装有酒精的烧杯中,经热水浴脱色.将经过脱色的叶圆片放在清水中漂洗.将经过漂洗的叶圆片放在白纸上,然后用吸管吸取碘液,分别滴在三个叶圆片上冲洗后观察颜色情况.植物在黑暗处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可以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植物的淀粉,所以实验前将植株放到黑暗环境中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原有淀粉,排除干扰,防止影响实验.(2)观察实验现象,在A、B中,见光的B圆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含叶绿体的A圆片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没有变蓝色.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br />所以答案是:(1)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2)B;叶绿体;(3)碳﹣﹣﹣﹣氧(或二氧化碳﹣﹣﹣﹣﹣氧气).<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以及对光合作用的意义的理解,了解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7892611571_ST/SYS201707192100447892611571_ST.001.png" width="201" height="1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草原生态系统中,除了图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具有的生物成分是    . (填“生产者”或“消费者”或“分解者,')<br />(2)兔属于植食性动物,其消化系统与食性相适应的特点之一是   粗大.<br />(3)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br />(4)若该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草原退化,原有的生态平衡难以恢复,说明生态系统的   能力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分解者<br />(2)盲肠<br />(3)草→鼠→蛇→鹰<br />(4)自我调节(或调节或自动调节或维持平衡)<br />【解析】解:(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指绿色植物,消费者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图中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2)家兔是草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家兔的消化系统中,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无犬齿,门齿长在上下颌的中央部分,形状像凿子,适于切断食物;臼齿长在上下颌的两侧,有宽阔的咀嚼面,适于磨碎食物;家兔的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消化食物的面积很大,适于消化不易分解的植物纤维.因此家兔的消化系统中,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是具有臼齿和发达的盲肠.(3)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即: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其中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功能,但这种功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若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平衡就会失调.若某草原发生严重鼠害,导致生态平衡失调,这说明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br />所以答案是:(l)分解者;(2)盲肠;(3)草→鼠→蛇→鹰;(4)自我调节(或调节或自动调节或维持平衡).<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废物主要是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的.观察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意:“[]”中填数字,横线里填名称)<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8890661648_ST/SYS201707192100448890661648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1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br />(2)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分、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的   作用到达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中的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   ]   重新吸收,经毛细血管送回血液.<br />(3)若某人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则此人可能患有   病.</p></div></div>
<div><p>【答案】<br />(1)肾单位<br />(2)滤过;⑤;肾小管<br />(3)糖尿<br />【解析】解:图中①是流入肾小球的血管,叫入球小动脉;②是出球小动脉;③是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小管.(1)肾脏是尿液形成的器官,每个肾脏都有100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本单位,包括肾小体和⑤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包括④肾小球和③肾小囊.(2)当血液由①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⑤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3)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发生障碍,导致大量的葡萄糖没有被吸收,所以会造成糖尿,使尿液中葡萄糖含量超标,可能患糖尿病.<br />所以答案是:(1)肾单位;(2)滤过;⑤肾小管;(3)糖尿.<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肾的相关知识,掌握肾脏位于人体腹腔后壁脊柱的两侧,左右各一个,每个肾脏由100多万个肾单位构成,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以及对尿的形成的理解,了解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最近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学生近视率已跃居世界第二位,这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学生用眼卫生的高度关注.某学习小组对近视形成的原因进行如下实验探究:<br />Ⅰ.按照图装置,调整蜡烛、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br />Ⅱ.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双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br />Ⅲ.左右移动白纸板,直至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br />Ⅳ.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1/240ab611/SYS201707192100449679887390_ST/SYS201707192100449679887390_ST.001.png" width="223" height="14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请回答:<br />(1)该装置中的双凸透镜是模拟人眼球中的    . (填结构名称)<br />(2)根据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br />(3)为预防近视的形成,我们应当养成哪些良好的用眼习惯?(至少答出一条)</p></div></div>
<div><p>【答案】<br />(1)晶状体<br />(2)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br />(3)</p><p>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p><p><br />【解析】解:(1)根据眼睛的构造,在此实验中,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晶状体,白纸板相当于人眼球中视网膜.(2)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凸度变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的.因此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使像成在视网膜上.(3)中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保护视力十分重要.为此,应当做到: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br />所以答案是:(1)晶状体;(2)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3)①读书、写字的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大约30厘米.②连续读书、写字1小时左右要休息片刻,或者向远处眺望一会儿.③不要在昏暗的光线下或阳光直射的条件下看书、写字.④不要躺在床上读书,也不要在走路或者乘坐汽车时看书.⑤不要长时间看电视、操作电脑或者玩电子游戏机.⑥每天坚持定时做眼保健操,预防近视眼.</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