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 6.3.2生物的进化练习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而现在的许多种产蛋鸡每年可产卵200-300个,这种进化的原因是( )</p><p>A. 自然选择 B. 人工选择 C. 生存环境不同 D. 食物不同</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经过若干年的选择,使选择的性状积累加强,最后形成不同的新品种;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原鸡每年产卵只有8--12个,现在每年产卵200--300个,产卵数量大增,这不是生存环境不同和食物不同的结果,这是人工选择的结果。</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p><p>A. 棉铃虫为了适应农药环境而产生了抗药性</p><p>B. 将野生红鲫鱼培育成为五彩缤纷的金鱼</p><p>C. 猎豹和斑马奔跑迅速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p><p>D. 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伸长所致</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思想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猎豹和斑马奔跑迅速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化石中为人类起源于古猿提供了直接证据的是</p><p>A.始祖鸟化石</p><p>B.古代猕猴的化石</p><p>C.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p><p>D.古代的金丝猴的化石</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化石是研究人类进化的最直接的证据,在埃及发现的古猿头骨化石,门齿小,类似人;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都比较大,类似猿,是一种开始用手进食的杂食动物,说明人、猿具有共同的祖先,埃及古猿的头骨被认为是猿和人的共同祖先的证据之一。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生物进化最可靠最直接的证据是( )</p><p>A. 化石</p><p>B. 比较解剖学</p><p>C. 分子生物学</p><p>D. 生物进化树</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化石是由生物体的坚硬部分形成的,如植物茎的化石,动物的牙齿、骨骼、贝壳等的化石,有些化石则是生物体的印痕所形成的,如树叶的印痕化石,因此所有的化石都是生物的遗体、遗物(如卵、粪便等)或生活痕迹(如动物的脚印、爬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而逐渐形成的。</p><p>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由于某种原因,使森林中几乎所有的树木颜 色都变成了灰白色。长期的自然选择使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相对数量发生了变化,下列各项中能表示这一变化结果的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2/10/231ce039/SYS201904021003330576900536_ST/SYS201904021003330576900536_ST.001.png" width="516" height="1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当环境颜色为灰白色时,体色为灰、白两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易被敌害发现而容易生存下去,这是适者生存;体色为棕色的蛾类因体色与环境颜色存在巨大反差,则容易被敌害发现而被淘汰,这是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多年以后,使得该森林中不同颜色的蛾的数量发生了变化,棕色蛾类的数量相对少,灰色和白色的蛾类数量相对较多。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进化过程中,猎豹和斑马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其原因最可能是()</p><p>A. 相互捕食的结果 B. 相互选择的结果 C. 大量繁殖的结果 D. 非生物因素影响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共同进化是指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也使猎物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个别物种的形成或绝灭对其他物种的进化有着一定的影响。</p><p>捕食者对猎物起到选择的作用,但猎物也使捕食者向适应环境方向进化,故双方通过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类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后,细菌的抗药性会不断增强,细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p><p>A. 药品质量下降 B. 自然选择 C. 人工选择 D. 人的体质变化</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细菌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使用抗生素时,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细菌,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抗生素时,又把抗药性弱的细菌杀死,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下来。这样经过抗生素的长期选择,使得有的细菌已不再受抗生素的影响了。因此人类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不断增强,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人工选择是根据人类的需求和爱好,经过不断选择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p><p>故A、C、D错误, 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p><p>【解析】</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p>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学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是指生物在变异、遗传与自然选择作用下的演变发展、物种淘汰和物种产生过程。<br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其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也叫生存竞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生物进化树”.生物进化树描绘了生物进化的历程,反应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借助这一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学习动、植物主要类群间的进化关系和相关知识.下面请据图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4/09/bbdecc1c/SYS201905040934024712881692_ST/SYS201905040934024712881692_ST.001.png" width="304" height="2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观察“生物进化树”,分析植物的进化历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生活在原始海洋中的_____,它们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潮湿陆地生活的原始苔藓植物和[ ]_____,部分后者进化成为_____植物.</p><p>(2)生物进化树所涉及的动物类群,根据_____的有无,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群;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动物所占的种类和数量最多;脊椎动物中的_____和[①]_____属于恒温动物.</p><p>(3)纵观生物进化历程,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_____.</p></div></div>
<div><p>【答案】原始单细胞藻类 ④原始的蕨类植物 原始的种子 脊柱 节肢 鸟类 哺乳动物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p><p>【解析】</p><p>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图中①哺乳动物、②被子植物、③裸子植物、④蕨类植物。</p><p>(1)植物进化的历程为:原始生命产生了叶绿体之后,便进化成了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始单细胞藻类,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④原始蕨类植物,使原来的不毛之地开始披上了绿装。但是,它们的生殖还都需要有水的环境,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包括原始的裸子植物和原始被子植物,由于花粉管的出现它们的生殖完全脱离了水的限制,更加适应陆地生活。<br />(2)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所占的种类和数量最多;鸟类、哺乳动物的体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属于恒温动物。<br />(3)生物通过对不同类群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殖方式以及生活环境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生物进化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规律。</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长颈鹿进化示意图,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041047306463_ST/SYS201906090823041047306463_ST.001.png" width="497"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_____并且是能能够_____的,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p><p>(2)图②和图③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_____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_____.这说明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p><p>(3)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经过历代积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_____,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这就是_____.</p><p>(4)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使生物具有了_____性和_____性.</p></div></div>
<div><p>【答案】差异 遗传 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 被淘汰掉 生存斗争 自然选择 适应 多样 </p><p>【解析】</p><p>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p><p>(1)图①说明古代长颈鹿祖先的个体之间颈长存在着差异并且是能够遗传的,这是生物进化的基础。<br />(2)图②和图③说明地球环境变得干旱、缺乏青草时,颈长的个体容易获得食物而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颈短的个体被淘汰掉.这说明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动力。<br />(3)环境的不断选择使颈长的长颈鹿被保留下来,经过历代积累,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br />(4)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特点和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所以生物进化的结果是,使生物具有了适应性和多样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