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植物落叶 B. 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p><p>C. 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 D. 钟乳石会慢慢长大</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物落叶说明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H7N9病毒能繁殖后代说明生物能繁殖;含羞草受到碰触叶片会合拢说明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钟乳石慢慢长大,但这种长大与生物的生长是不同的,它是一些无机盐慢慢堆积的结果,是自然现象。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的特征,因此钟乳石慢慢长不属于生物现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 B. 调查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p><p>C. 抽样调查的结果比普查更准确 D. 调查包括普查和抽样调查</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调查的方法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调查、如实做好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p><p>调查的方法步骤: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A正确;调查要设计合理的调查方案,B正确;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调查的范围很大的,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C错误;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实验时,转换物镜时需要调节的是( )</p><p>A. 粗准焦螺旋 B. 细准焦螺旋</p><p>C. 转换器 D. 物镜</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显微镜的使用过程中,先用低倍镜观察,若想换用高倍镜观察,需转动转换器。转换器上装有高倍镜和低倍镜。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做的生态系统剪贴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49436468560_ST/SYS201906090823149436468560_ST.001.png" width="172"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消费者 B. 生产者 C. 分解者 D. 阳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p><p>图示为食物网,食物网只包含生产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图中缺少的生物成分是消费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 )</p><p>A. 海洋生态系统 B. 淡水生态系统</p><p>C. 农田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p><p>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ol type="1" style="margin:0pt; padding-left:0pt"><li style="margin-left:12.97pt; widows:0; orphans:0; padding-left:23.03pt; font-family:Calibri; font-size:10.5pt">【题目】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li></ol><p>A. 根冠 B. 分生区 </p><p>C. 伸长区 D. 成熟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因为成熟区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了植物与土壤的接触面积,成熟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离开空气,几分钟内就会窒息死亡,这说明( )</p><p>A. 生物的生存可以改变环境 B. 生物能适应周围的环境</p><p>C. 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 D. 生物能影响生存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环境影响生物,反之生物在适应一定的环境的同时,也在影响和改变着环境。</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蚯蚓身体呈长圆柱形,可以减少钻土的阻力,体表有粘液,也能减少钻土时的阻力还能维持呼吸适应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蚯蚓钻洞能使土壤疏松,蚯蚓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表明生物能影响环境。生物也能影响环境改变环境,如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在沙漠上植树若获得大面积成功后,沙漠就会变成绿洲。人离开空气,几分钟内就会窒息死亡,因为人需要呼吸空气中的氧气,所以这说明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p><p>A.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 B.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和环境两个独立的群体</p><p>C. 一定区域内的环境 D. 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和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p><p>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选项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是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p><p>A. 淀粉遇碘会变蓝色</p><p>B. 蛋白质遇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p><p>C. 脂肪能在纸张上留下“油斑”</p><p>D. 燃烧脂肪会发出阵阵臭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营养物质鉴定的一般方法是: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蛋白质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脂肪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p><p>淀粉的特性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色,因此可以用碘液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若溶液变蓝色,表明食物中有淀粉,若不变蓝色表明该食物中淀粉含量极少或没有,A正确;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也能为人体提供能量,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的有机物,含碳,能燃烧,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B正确;脂肪是备用能源,一般储存在皮下备用,也是有机物,一般能在纸张上面留下“油斑”,C正确;蛋白质燃烧时有一种焦臭的味道,遇到高温会凝固成白色固态物质;因此验证食物中是否含有蛋白质(不是脂肪)可以将其燃烧,看是否会散发出臭味,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沙漠、戈壁地区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p><p>A. 海拔高度 B. 阳光 C. 温度 D. 水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沙漠戈壁干旱缺水,而水分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戈壁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森林地区,水分多,适宜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森林植被繁茂,动物种类众多。因此沙漠、戈壁地区与森林地区的动植物种类、数量差别极大,这种差别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水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无机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无机盐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p><p>B. 植物缺氮肥,往往表现出叶色发黄、生长缓慢</p><p>C. 无机盐中的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p><p>D. 氮、磷、铁三大元素是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A正确;<br />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植物缺氮肥,往往表现出叶色发黄、生长缓慢,B正确;<br />无机盐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无机盐中的微量元素也是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C正确;<br />植物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在做实验时,他的白衬衫不小心沾上了菠菜汁液,要除去衬衫上的绿色污渍,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 )</p><p>A. 用肥皂水洗涤 B. 用沸水褪色</p><p>C. 用酒精脱色 D. 到市场上购买去污灵</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将裤子上的绿色除去的最佳材料是酒精,因为裤子上的绿色是叶绿素,叶绿素只溶于酒精而不溶于水。因此,小明做实验时,他的白衬衫不小心沾上了菠菜汁液,要除去衬衫上的绿色污渍,采用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是用酒精脱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无土栽培是指植株( )</p><p>A. 浸在水里的栽培 B. 在配制好的培养液中的栽培</p><p>C. 不需要无机盐的栽 D. 浸在农家肥里的栽培</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p><p>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所以植物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种类与多少类配制的。由于植物对养分的要求因种类和生长发育的阶段而异,所以配方也要相应地改变,培养同一种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断地修改培养液的配方已达到植物的需求,所以无土栽培的产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时间和部位分别是( )</p><p>A. 白天和黑夜的任何时间,任何生活的细胞 B. 只在黑夜,任何生活的细胞</p><p>C. 只在黑夜,有叶绿体的部位 D. 只在白天,有叶绿体的部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呼吸作用的部位是任何活细胞。</p><p>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即:</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58303901419_DA/SYS201906090823158303901419_DA.001.png" width="554" height="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呼吸作用的目的是提供能量供植物体生命活动,植物只要活着就需要能量,就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所以呼吸作用在任何时间都进行,部位是任何活细胞。</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 )</p><p>①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不断交换 </p><p>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p><p>③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p><p>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p><p>⑤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p><p>A. ①④②⑤③ B. ①④②⑤ C. ①③ D. ③</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人体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p><p>呼吸的全过程包括:①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②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③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④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⑤血液与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五个环节。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肺被动的扩张和回缩而造成的。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选项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中,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器官是</p><p>A. 肝脏 B. 胃 C. 小肠 D. 胰腺</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A符合题意;</p><p>胃分泌胃液,含有能消化蛋白质的酶,能够初步消化蛋白质,B不符合题意;</p><p>小肠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C不符合题意;</p><p>胰腺分泌胰腺,胰液中行有多种消化酶,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消化过程是指( )</p><p>A. 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的过程</p><p>B.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p><p>C. 将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p><p>D.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的过程</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食物中含有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p><p>食物的消化指的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糖类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选项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个食物链中,生产者和最高级消费者分别是(  )</p><p>A. 猫头鹰和食草昆虫</p><p>B. 青草和猫头鹰</p><p>C. 食草昆虫和青草</p><p>D. 食草昆虫和猫头鹰</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青草→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鸟→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青草是生产者处于第一个营养级,食草昆虫处于第二个营养级,蜘蛛是第三个营养级,食虫鸟是第四个营养级,猫头鹰是第五个营养级;因此生产者和最高级消费者分别是青草和猫头鹰。<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不是人体内的能源物质,但对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又起着重要作用的物质是( )</p><p>A. 糖类、维生素 B. 维生素、无机盐</p><p>C. 蛋白质、脂肪 D. 无机盐、蛋白质</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br />维生素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为人体提供能量,而且人体对它的需要量很小,但它对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有重要的作用;人体一旦缺乏维生素,就会影响正常的生长和发育,还会引起疾病.维生素的种类很多。<br />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仅占体重的4%左右.无机盐对人体也非常重要,它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原料。例如,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一种成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韭菜在遮光条件下长成韭菜黄,在光照下长成绿韭菜。影响韭菜颜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p><p>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土壤</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韭黄之所以呈现黄色是因为在培育的过程中,没有接受到阳光的照射,没有叶绿素形成,如将韭黄移到光下,韭黄中将有叶绿素形成,因而将变绿色,这一实验验证出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合成,故影响韭菜颜色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阳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p><p>A. 蘑菇与梧桐 B. 黄杨与玉兰 C. 草与蚱蜢 D. 玫瑰与蜜蜂</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蘑菇是大型的真菌,营腐生生活,属于分解者;A错误;广玉兰和银杏都是绿色植物,都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都属于生产者;B正确;蚱蜢是动物,以植物为食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蜜蜂是动物,以植物的花粉和花蜜为食物,属于消费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干旱会造成农作物颗粒无收,影响农作生长的主要因素是( )</p><p>A. 温度 B. 水分 C. 阳光 D. 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严重旱灾,水极度缺乏;而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须需要水,水严重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因此严重旱灾造成农作物减产。这说明水分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的是某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箭头表示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64589465658_ST/SYS201906090823164589465658_ST.001.png" width="140" height="11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 B. ② C. ③ D. 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图中①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应指向②消费者;②和③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物或遗体进入生物圈,箭头表示正确;④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物或遗体被细菌、真菌加以分解,箭头表示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华使用显微镜时,看不到白亮视野。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p><p>A.物镜没对准通光孔</p><p>B.使用了低倍物镜</p><p>C.反光镜没对准光源</p><p>D.光圈没有对准通光孔</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当物镜没有对准通光孔,光线就不会通过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不会看到白亮的视野.这时需要转动转换器调节使物镜对准通光孔就可,A正确;物镜对准通光孔,就能让光线通过,与使用了低倍镜或低倍镜无关,B错误;反光镜对准光源,光线会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会看到白亮的视野,C正确;光圈对准通光孔,光线就会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进入视野,就会看到白亮的视野,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请将下列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67051111354_ST/SYS201906090823167051111354_ST.001.png" width="382" height="7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①→②→⑤</p><p>C. ③→④→⑤→①→② D. ⑤→③→④→①→②</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p><p>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是:③黑暗处理、④选叶遮光并光照、⑤酒精脱色、①清水漂洗、②滴加碘液观察。所以,将实验步骤按正确的顺序排列:③→④→⑤→①→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鲫鱼适合生存的环境是</p><p>A.海洋生态系统 B.淡水生态系统 </p><p>C.湿地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称为淡水鱼类,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是我国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的几则广告语,其中符合生物学道理的是( )</p><p>A. 绝对祖传秘方,彻底解除白化病</p><p>B. 三分钟激光治疗,让你终生告别色斑</p><p>C. 服用维生素D和钙、永葆青春年轻态</p><p>D. 请服用新型超级抗生素远离禽流感</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利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生物现象。</p><p>白化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A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色斑是由遗传物质改变或受致病基因控制引起的遗传病,B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维生素D能促进钙和磷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预防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C选项的说法是符合生物学道理的;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性传染病的特效药,而对病毒性的传染病不起疗效,禽流感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病,D选项的说法是不符合生物学道理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在呼气时,腹肌的状态,胸部的容积分别是( )</p><p>A. 收缩,缩小 B. 收缩,扩大 C. 舒张,缩小 D. 舒张,扩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可见,C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用显微镜观察“生物”二字,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应该是( )</p><p>A.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001.png" width="51"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B.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002.png" width="51"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C.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003.png" width="51"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D.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SYS201906090823170654606973_ST.004.png" width="51" height="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经过两次放大后,上下左右都颠倒,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像是倒像,即“图象相反”,这个“反”可理解为在同一平面内旋转180°。</p><p>在显徽镜下观察到的物象是倒象,实际上物像的上下是颠倒的。右左也是颠倒的。使用显微镜观察写有正方向“生物”字的玻片时,视野中的物像是“生物”字,上下左右都颠倒,即选项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属于生物的是( )</p><p>A. 珊瑚 B. 珍珠 C. 蘑菇 D. 落叶</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珊瑚、珍珠、落叶不具有生物的特征,不属于生物,蘑菇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显微镜的目镜为5倍,物镜为1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p><p>A.5 B.15 C.50 D.200</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显微镜放大的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对种子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分别进行控制,从而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这运用了科学探究中的( )</p><p>A. 观察法 B. 资料分析法 C. 调查法 D. 实验法</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由于对种子所处环境的温度、水分、空气等条件分别进行控制,从而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这是运用了科学探究方法中的实验法。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明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的现象是( )</p><p>A. 仙人掌的叶变成刺</p><p>B. 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根系发达</p><p>C. 山底的树木一般是阔叶林,山顶一般是针叶林</p><p>D. 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多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可以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p><p>仙人掌的叶变成刺、沙漠中生长的植物根系发达、山底的树木一般是阔叶林,山顶一般是针叶林,属于生物适应环境;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植被茂密,气候湿润多雨,属于生物能影响环境。</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 )</p><p>A.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B. 被捕食与捕食的关系</p><p>C. 植物与动物的关系 D. 食物竞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p><p>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形成的链状结构,因此,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主要关系是指被捕食与捕食的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储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是因为低温条件下( )</p><p>A. 减少细菌病害 B. 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p><p>C. 促进有机物积累 D. 蒸腾作用弱,水分不流失</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受水分、温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影响.</p><p>解:温度:温度能影响呼吸作用,主要是影响呼吸酶的活性.一般而言,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呼吸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根据温度对呼吸强度的影响原理,在生产实践上贮藏蔬菜和水果时应该保持低温,使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减弱,以减少呼吸作用对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鲜时间.因此储藏蔬菜、水果要保持低温,这是因为低温能够使呼吸作用弱,有机物消耗少.</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70%以上能量的是( )</p><p>A. 糖类 B. 脂肪 C. 蛋白质 D. 维生素</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糖类是人体最重要的供能物质,人体的一切活动,包括学习、走路、消化和呼吸等所消耗的能量(约70%)主要来自糖类,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也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不能提供能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能正确反映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是(  )。</p><p>A. 树叶—昆虫—兔子—狐</p><p>B. 鹿—狼—豹</p><p>C. 藻类—螺蛳—青鱼</p><p>D. 土壤—细菌—藻类—鱼</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兔子是草食性动物,吃树叶不吃昆虫,A错误;鹿是动物属于消费者,而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B错误;该食物链正确表示了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食物关系,C正确;土壤属于非生物部分,细菌属于分解者,而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D错误。<br />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全国多地,多日曾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p><p>A.气管、支气管、肺泡 B.气管、肺泡</p><p>C.支气管、肺泡、气管 D.肺泡、支气管、气管</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分析: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7/13/17/c4bc98b7/SYS201807131713241994546208_DA/SYS201807131713241994546208_DA.001.png" width="301" height="1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page; -aw-rel-vpos:pag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PM2.5颗粒经过的结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生物圈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生物圈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 B. 生物圈的范围在不断变化</p><p>C.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D. 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p><p>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它为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存的基本条件,适合生物的生存,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个部分。保护生物圈,我们责无旁贷。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因此,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吸水;当根毛的细胞液浓度小于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就失水。所以一般情况下,为了吸水,根毛的细胞液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由于生态系统不是各自独立,而是有密切联系的,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 生物圈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生物圈是人类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园。因为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因此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的具有全球性。</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p><p>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研究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p><p>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一切生物学知识都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实验,故说法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高原草甸没有参天大树,是因为风太大,树无法生长。(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高原草甸降雨量稀少,因此没有参天大树,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水分。故不正确。</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对光时,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闭上。(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在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在遮光器上选择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一只眼注视目镜内,转动反光镜,使反射光线经过通光孔、物镜、镜筒到达目镜,以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为宜,所以“显微镜对光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内,另一只眼闭上”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农业生产上,要让作物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提高产量,应该__ 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合理密植</p><p>【解析】</p><p>试题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下面的叶片不能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所以应合理密植.</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水。(______)</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p><p>试题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作用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它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___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人类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等六大类,现在把膳食纤维列为第七类营养元素,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海藻和粮食等植物性食物中,纤维素等膳食纤维能促进胃肠的蠕动和排空,所以多吃一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就会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因此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狐狸不吃草,所以这两种生物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 (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狐狸在食物链中属于消费者,而草属于生产者,所以这两种生物都参与了构成食物链。</p><p>考点: 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影响农田中水稻生长的环境因素只有阳光、温度、水。(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错</p><p>【解析】影响农田中水稻生长的因素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阳光、温度 、水只是非生物因素。杂草、蝗虫、青蛙等生物因素也会影响水稻的生长。</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观察工具。(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p><p>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所以显微镜不是科学探究中必不可少的观察工具。</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放在阳光下的生态瓶和放在黑暗中的生态瓶,在其中生存的生物生长情况相似。(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生态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非生物因素主要包括阳光、空气、温度、水分和土壤等,作用是为生物提供食物、能量和生存空间。</p><p>比较放在阳光下的生态瓶和放在黑暗中的生态瓶可知,放在阳光下的生态瓶,其内的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利于生物生长;放在黑暗中的生态瓶,植物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不利于生物生长。因此放在阳光下的生态瓶和放在黑暗中的生态瓶,在其中生存的生物生长状况不相似。</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湿地生态系统是介于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之间的生态系统类型._____</p><p> </p></div></div>
<div><p>【答案】对</p><p>【解析】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别于水生生态系统,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生态系统,例如沼泽。</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种庄稼施肥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ATP直接提供维持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被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p><p>能量的来源是食物。食物被消化后,营养成分进入细胞转化为各类有机物。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生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直接来自于ATP。</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草原上狼经常袭击羊群,所以牧民应该大量捕捉狼,这种做法正确。</p><p> </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价值、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每个物种都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一个基因库只有一种生物。草原上狼经常袭击羊群,但是如果大量捕捉或彻底消灭干净,生物多样性将会减少;狼的独特基因库将会消失。狼在食物链或食物网中占据一环,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其数量过多过少对生态系统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对狼等动物要合理控制数量,而不是大量捕捉或彻底消灭干净。</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中的熊猫与玩具熊猫的根本区别在于自然界中的熊猫会运动。(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生物具有以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自然界中的熊猫具有以上生物的生命特征,属于生物;玩具熊猫不具有以上生物的生命特征,不属于生物。题干说法错误。</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试题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p><p>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只包括了生物部分,没有环境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肺是人体发生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______)</p></div></div>
<div><p>【答案】√</p><p>【解析】</p><p>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p><p>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数量多,总表面积大,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肺。题干说法正确。</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地球上的生物共有一个家园,那就是_______,它包括_______的底部、_________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281188601090_DA/SYS201905010929281188601090_DA.001.png" width="220" height="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共同的家园。</p><p>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共有一个家,那就是生物圈,它为其中的生物提供的生存条件有营养物质、空气和水,还有一定的生存空间等,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淀粉、脂肪、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依次用A、B、C、D、E表示)被消化的程度,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94516714006_ST/SYS201906090823194516714006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l)图中Y代表___________的消化过程,X代表________的消化过程。</p><p>(2)图中淀粉最先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___,蛋白质最先被消化的部位是_______。</p><p>(3)D中所含的消化液能够消化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4)Y在A、B、C段不能被消化的原因是在A、B、C段没有消化_______的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脂肪 淀粉 口腔 胃 糖类 脂肪 蛋白质 脂肪 消化液 </p><p>【解析】</p><p>图示中,横坐标表示各段消化道,其中A是口腔,B是咽和食道,C是胃,D是小肠,E是大肠;纵坐标表示的是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各段消化道中的消化程度。</p><p>(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始自胃、脂肪从小肠开始消化,分析图示可知:曲线X表示淀粉的消化、曲线Y表示脂肪的消化。<br />(2)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所以淀粉消化的开始部位是A口腔,蛋白质的消化开始部位是C胃。</p><p>(3)从图示可知,淀粉、脂肪和蛋白质主要的消化部位是D小肠,因为在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这三种物质被彻底分解为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p>(4)脂肪只能在小肠中被消化,在小肠内,在肝脏分泌的胆汁的作用下,被乳化为脂肪微粒,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中酶的作用下变成甘油和脂肪酸。所以Y在A、B、C段不能被消化的原因是在A、B、C段没有消化脂肪的消化液。</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96578761111_ST/SYS201906090823196578761111_ST.001.png" width="141" height="2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什么气体?</p><p>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p><p>(2)组织细胞利用气体D通过 _________ 作用在产生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了C。</p></div></div>
<div><p>【答案】二氧化碳 氧气 二氧化碳 氧气 呼吸 </p><p>【解析】</p><p>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一过程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p><p>(1)结合图示中箭头的指向,不难判断图示A表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B表示从外界吸入的氧气,C表示组织细胞通过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D表示组织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br />(2)由图示可以判断组织细胞利用D氧气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同时也产生了二氧化碳C。</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生态系统调查后,绘制的该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2/09/bc25a786/SYS201905220912358722564662_ST/SYS201905220912358722564662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9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_______是生产者,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__________。</p><p>(2)图中所示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p><p>(3)由于人类大量捕捉青蛙,害虫的数量会________,直接导致_______的数量大量减少,最终生态平衡被破坏。</p><p>(4)人类排放的杀虫剂等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人类排放的杀虫剂等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理论上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植物 消费者 4 植物→田鼠→猫头鹰 捕食关系 增加 植物 猫头鹰 </p><p>【解析】</p><p>(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br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br />(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br />(4)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p><p>(1)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分解者提供营养物质和能量,因此图中植物是生产者;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因此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是消费者。<br />(2)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植物→昆虫→鸟→猫头鹰;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植物→田鼠→蛇→猫头鹰;植物→田鼠→猫头鹰,因此图中所示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其中营养环节最少(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植物→田鼠→猫头鹰;鸟吃昆虫,因此鸟与昆虫的关系是捕食关系。<br />(3)由于人类大量捕足青蛙,害虫因天敌青蛙的减少而数量会增加,直接导致植物的数量大量减少,最终生态平衡被破坏。<br />(4)有毒物质会沿食物链流动并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图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猫头鹰,所以人类排放的杀虫剂等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理论上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猫头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是农民采用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鸡粪中含有较多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因此,可添加其他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198039886701_ST/SYS201906090823198039886701_ST.001.png" width="456"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构成此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是_________。</p><p>(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得以充分利用。</p><p>(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猪、鸡等属于__________。</p><p>(4)人们为了使农作物高产,常喷洒农药来消灭农田害虫,这残留的农药会通过______在人体中富集。</p><p>(5)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农作物 能量 消费者 食物链 分解者 </p><p>【解析】</p><p>生态农业: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与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组织建立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因此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结构协调、合理种养,具有良好的食物链和食物网,内部良性循环,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因此生态农业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在生态农业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人类,生物以农作物、家禽、家畜为主,如果没有了人类的照料,农作物的优势就会被杂草取代,生态系统的平衡就会被破坏。</p><p>(1)由于各种生物所利用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所以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成分是生产者农作物。</p><p>(2)在该生态系统中,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并且减少了环境污染。</p><p>(3)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动物猪、鸡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p><p>(4)一些有害物质如某些杀虫剂,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出现生物富集现象。人处在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体内富集的有毒物质最多。</p><p>(5)部分微生物营腐生生活,能分解猪粪中的有机物,属于分解者,起分解作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下图所示,3支试管中各装入一小块长度与体积都相等的新鲜马铃薯,并进行如图所示的处理。1小时候取出观察实验现象。</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9/10/cd309106/SYS201904091032082291870017_ST/SYS201904091032082291870017_ST.001.png" width="338"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3支试管中的新鲜马铃薯块长度缩短的是_______。</p><p>(2)其长度缩短的原因是__________。</p><p>(3)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块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p><p>(4)整个实验说明:当外界溶液浓度___________选填“大于”或“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反之,则植物细胞失水。</p></div></div>
<div><p>【答案】 甲 细胞失水 对照 小于</p><p>【解析】(1)(2)甲试管中浓盐水的浓度大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将失水,使马铃薯条变短;乙试管中,由于清水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造成细胞吸水,使马铃薯条变长;丙试管中的马铃薯条的长度基本保持不变,因为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br />(3)丙试管中的马铃薯,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对照。<br />(4)此实验说明: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选取正常生长的爬山虎叶片进行如下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叶片A的一部分用铝箔遮光,一部分不遮光;装置甲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具有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200581532397_ST/SYS201906090823200581532397_ST.001.png" width="372"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①实验前应将此装置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移至_______下几小时,再将A、B、C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绿色褪去。</p><p>②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酒,是为了______________。</p><p>(1)观察发现三片叶中,不能变蓝的是___________,部分变蓝的是_________________。</p><p>(2)B和C两片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p><p>(3)如果将叶片C的叶脉切断,叶片C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色将____________,说明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作为原料。</p><p>(4)根据叶片A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___________的措施。</p></div></div>
<div><p>【答案】将叶片中原来的淀粉消耗掉,(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光 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 B A 二氧化碳 不变蓝紫色 水 合理密植 </p><p>【解析】</p><p>①为排除叶片内原有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前应将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在移到光照下下几小时,再将A、B、C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使绿色褪去。</p><p>②淀粉遇碘变成蓝色,所以将叶片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酒,是为了检验是否有淀粉产生。</p><p>(1)该实验的实验现象是:A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蓝色,缺少光照,未遮光部分在光照下产生了淀粉,变成蓝色;B叶片缺少不变蓝色,因为瓶中缺少二氧气碳,没有进行光合作用;C叶片在光照下进行了光合作用,全部变蓝色。所以,观察发现三片叶中,不能变蓝的是B,部分变蓝的是A。</p><p>(2)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以外,其它的实验条件均相同,有利于控制实验的变量,所以B和C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所以B和C两片叶片形成对照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必需原料。</p><p>(3)如果将C叶片的叶脉切断,这样叶片缺少水分,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缺少水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如果将叶片C的叶脉切断,叶片C经过上述①②步处理,其叶片颜色将不变蓝紫色,说明了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需要水作为原料。</p><p>(4)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进行的原料,光照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所以在农业生产上种植大棚蔬菜为了提高产量,应采取的措施是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根据叶片A的实验,可以得出结论,要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可以采取合理密植的措施。</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模拟人体呼吸系统装置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202023551094_ST/SYS201906090823202023551094_ST.001.png" width="237"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图中各部分模拟的呼吸系统的结构名称。</p><p>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④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p><p>(2)图中④的结构由胸骨、________和脊柱共同组成,而________和________有规律的收缩,有利于呼吸运动。</p><p>(3)人体之所以能够完成气体交换,是因为________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1层细胞,所以气体能够迅速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①气管 ②支气管 ③肺 ④胸廓 ⑤膈 肋骨 肋间肌 膈肌 肺泡壁 扩散 </p><p>【解析】</p><p>呼吸运动是由于呼吸肌舒缩而造成胸廓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相交替的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图中①是气管、②是支气管、③是肺泡、④是胸廓、⑤是膈。</p><p>(1)模型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细玻璃管代表的是支气管,③小气球代表的是肺泡,④钟罩代表的是胸廓,⑤橡皮膜代表的是膈。</p><p>(2)图中④胸廓的结构由胸骨、肋骨和脊柱共同组成,而肋间肌和膈肌有规律的收缩,有利于呼吸运动。</p><p>(3)人体之所以能够完成气体交换,是因为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1层细胞,所以气体能够迅速扩散。</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关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9/08/f8bdd20f/SYS201906090823204325450940_ST/SYS201906090823204325450940_ST.001.png" width="467"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中,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应选用_______(“较小”或“较大”)光圈,应选用的反光镜是________(“平面”或“凹面”)镜。</p><p>(2)按图所示,若用低倍显微镜观察物体时,则应选择的一组镜头是_______(填序号)。</p><p>(3)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象偏左上方,要将其移至视野中央,载玻片应该向_____移动。</p><p>(4)如果镜头出现污点,用_______擦拭。</p></div></div>
<div><p>【答案】较小 平面 ①④ 左上 擦镜纸 </p><p>【解析】</p><p>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镜是带有螺纹的,目镜没有螺纹只在有镜片的一端有凸起。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图中①②为物镜、③④为目镜。</p><p>(1)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小光圈通过的光线少视野暗,平面镜只能反射光线不能改变光线强弱,因此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暗;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凹面镜使光线汇聚,视野亮度增强,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会使视野变亮。题干中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使视野变暗,应该选用较小的光圈,平面镜。<br />(2)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图①②为物镜,②高倍镜,①低倍镜;③④为目镜,③高倍镜,④低倍镜。①和④放大倍数小;所以若用低倍镜观察物体,应选的一组镜头是①④的组合。<br />(3)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实物的上下左右颠倒的倒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为了使物像能出现在视野的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左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右上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p><p>(4)如果镜头出现污点,用擦镜纸擦拭。</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