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35:3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专题训练:5.3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动物的行为都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p><p>B.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p><p>C. 鹦鹉学舌是它的行为之一</p><p>D. 大象能“吹口琴”是学习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动物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如:刚出生的婴儿会吃奶等都属于先天性行为;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鹦鹉学舌和大象吹口琴是在后天的学习中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p><p>A. 骨骼肌两端的肌腱分别固着在同一骨的两端</p><p>B. 动物的体内都有骨骼</p><p>C. 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p><p>D. 动物的运动仅依靠运动系统来完成</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一块骨骼肌的肌腱分别附着在不同的骨上才能牵引所附着的骨,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完成运动,A错误;动物的体内不都有骨骼,如蚯蚓,B错误;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C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动物运动或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p><p>A. 没有骨骼是蚯蚓不能快速运动的重要原因</p><p>B.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p><p>C. 骨的运动总是需要至少两组骨骼肌的相互配合</p><p>D. 运动所需的能量有赖于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蚯蚓属于环节动物,没有骨骼,蚯蚓的运动就是依靠纵、环肌的交互舒缩及体表的刚毛的配合而完成的,所以运动不快,A正确;运动系统主要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等组成,B错误;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一个动作总是由两组肌肉协调配合完成的,C正确;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两组肌肉的协调,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运动所需的能量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下提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动物行为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续有重要意义</p><p>B. 动物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之分</p><p>C. 学习行为没有遗传因素的作用</p><p>D. 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的行为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之分,动物对动物个体生存和种族的延伸有重要意义;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后天性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C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社会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社会行为的生物群体都有通讯</p><p>B.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中,都有明确的分工和等级</p><p>C. 春天鱼的生殖洄游是社会行为</p><p>D. 一个白蚁群体只有一只雌蚁</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社会行为的生物群体都有通讯,A正确;社群行为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有明确的分工,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B错误;春天鱼类的生殖洄游是生殖行为,C错误;在白蚁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之分,其中工蚁的数量最多,不只有一只雌蚁,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探究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p><p>①利用一个较大的玻璃槽器具,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上面再覆盖一些蚁穴土壤。</p><p>②捕捉20只正常的蚂蚁置于玻璃槽内,在玻璃槽口盖上两层纱布。将上述实验装置放于适宜蚂蚁生活的环境中,进行饥饿处理1~2天。</p><p>③取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小培养皿,培养皿内分别放入等量碾成粉末状的白糖和食盐,摆放到玻璃槽内。</p><p>④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并记录,比较哪种食物减少的量多。</p><p>分析实验,请回答问题。</p><p>(1)你认为生物兴趣小组作出的假设是:___。&#xa0;</p><p>(2)实验中选用20只蚂蚁,而不是1只,目的是___。 &#xa0;</p><p>(3)步骤③除白糖和食盐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目的是控制变量___。&#xa0;</p><p>(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量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蚂蚁喜欢吃白糖  避免偶然性  单一  白糖</p><p>【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可知:</p><p>(1)由于提出的问题是蚂蚁喜欢吃什么样的食物?可作出两种假设:蚂蚁喜欢(或“不喜欢”)吃白糖.</p><p>蚂蚁喜欢(或“不喜欢”)吃食盐.</p><p>(2)不能用1只蚂蚁,所用蚂蚁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实验出现误差.如果采集的蚂蚁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为了避免出现偶然性,实验中应尽可能多选几只鼠妇,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p><p>(3)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p><p>(4)3天后称量培养皿中剩余食物的质量,若白糖减少的最多,则说明蚂蚁喜欢吃甜食.</p><p>故答案为:(1)蚂蚁喜欢吃白糖;</p><p>(2)避免偶然性;</p><p>(3)单一;</p><p>(4)蚂蚁喜欢吃白糖.</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八级上册生物专题训练:5.3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