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中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最终消化为( )<br />A.氨基酸<br />B.葡萄糖<br />C.甘油<br />D.脂肪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的消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br />A.喉和气管<br />B.鼻腔和气管<br />C.呼吸道和肺<br />D.支气管和鼻腔</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45635320739_DA/SYS201707192059545635320739_DA.001.png" width="301"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开花植物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br />A.组织    细胞    器官     个体<br />B.个体    细胞    组织     器官<br />C.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br />D.组织    器官    细胞     个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办好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br />A.大气污染<br />B.水污染<br />C.土壤污染<br />D.固体废弃物污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根据汽车尾气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可知都是污染空气的成分,所以上海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城市中的大气污染.<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5689837956_ST/SYS201707192059555689837956_ST.001.png" width="227"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   (填“甲”或“乙”).<br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图中的结构名称是   ;的结构名称是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    .<br />(3)图甲中,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的结构是    , 含细胞液的水泡似的结构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甲<br />(2)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br />(3)细胞壁;液泡<br />【解析】解:(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有E细胞壁和A液泡,因而是植物细胞.(2)图中的A是液泡,里面含有多种物质;B是细胞质,流动时可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D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C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E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3)图中的E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是液泡,里面含有细胞液.<br />所以答案是:(1)甲;(2)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3)细胞壁;液泡.<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6628740775_ST/SYS201707192059556628740775_ST.001.png" width="160"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   ]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r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   ]   和[   ]    .<br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   ]   和[   ]    .<br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A;叶绿体<br />(2)③;水;④;二氧化碳<br />(3)①;有机物淀粉;②;氧气<br />(4)叶<br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题意,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1)由上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的③水和④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的①有机物淀粉和②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r />所以答案是:(1)A叶绿体;(2)③水;④二氧化碳;(3)①有机物淀粉;②氧气;(4)叶.<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7506213776_ST/SYS201707192059557506213776_ST.001.png" width="270"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 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    .<br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   →蛇→    .<br />(3)图中各条   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br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   (填“减少”或“增加”).</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消费者<br />(2)青蛙;猫头鹰<br />(3)食物链<br />(4)减少<br />【解析】解:(1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如:从农作物开始有三个分支,昆虫这个分支有两条,其余的分支均一条,共有四条食物链.即:农作物→昆虫→蛙→蛇;农作物→昆虫→鸟→蛇;农作物→鸟→蛇;农作物→鼠→蛇.(2)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3)焚烧农作物秸杆的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5)人们大量捕捉农田中的蛇、蛙、鸟,使食物网中蛇、蛙、鸟的数量大大减少,其捕食的鼠和昆虫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农作物更多,导致农作物大量减少,甚至农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消费者;(2)青蛙;猫头鹰;(3)食物链;(4)减少.<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9085195079_ST/SYS201707192059559085195079_ST.001.png" width="258"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手指皮肤中的[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②]   传到脊髓中的[③]    , 然后神经冲动再通过[④]    , 传到[⑤]   引起上肢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作.<br />(2)上述缩手反射属于   反射(填“非条件”或“条件”).<br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   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r />(2)非条件<br />(3)反射弧<br />【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如图,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缩手的反射过程是:①感受器(手指)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②传入神经传导到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④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⑤效应器(手臂上使手回缩的肌肉),最后由⑤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缩手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br />所以答案是:(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非条件;(3)反射弧.<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的遗传图解中,双眼皮基因用“A”表示,单眼皮基因用“a”表示.如果一对夫妇,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性状为单眼皮;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性状为双眼皮.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60198245156_ST/SYS201707192059560198245156_ST.001.png" width="242"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精子①的基因组成为   ;卵细胞②的基因组成为    .<br />(2)子女③的基因组成为    , ③的性状为   (填“单眼皮”或“双眼皮”).<br />(3)子女④的基因组成为    , ④的性状为   (填“单眼皮”或“双眼皮”).</p></div></div>
<div><p>【答案】<br />(1)a;a<br />(2)Aa;双眼皮<br />(3)aa;单眼皮<br />【解析】解: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所以,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AA或Aa.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aa.<br />所以答案是:(1)a;a;(2)Aa;双眼皮;(3)aa;单眼皮.<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br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br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倍.<br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    . 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61072147975_ST/SYS201707192059561072147975_ST.001.png" width="76"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div></div>
<div><p>【答案】<br />(1)平面<br />(2)100<br />(3)d;右上<br />【解析】解:(1)在显微镜的构造中,控制外界光线进入多少的是光圈和反光镜.光圈有大小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当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3)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窍门,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右上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r />所以答案是:(1)平面(2)100(3)d;右上<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编号</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种子的数量(粒)</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A</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B</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C</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D</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p></td></tr></table><p><br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   ?<br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和   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br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br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br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br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   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br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   (填“没有”或“有”)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r />(1)温度<br />(2)A;C<br />(3)充足的空气(或氧气)<br />(4)光照;没有<br />【解析】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发现A组,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应为对照组.(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我们发现A、B存在唯一变量﹣﹣温度(A为20℃;B为﹣10℃),所以A、B对照讨论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那么要使对照实验唯一变量应为水分.满足这一条件的是A组和C组.(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我们发现A、D存在唯一变量﹣﹣空气,所以A、B对照讨论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那么要使对照实验唯一变量应为光照.所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进行对比.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无影响.<br />所以答案是:(1)温度;(2)A;C;(3)充足的空气(或氧气);(4)光照;没有.<br />【考点精析】利用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请你结合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写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感冒的措施.</p></div></div>
<div><p>【答案】①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②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打喷嚏的方式),保持环境卫生;③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吃板蓝根冲剂、戴口罩解等.<br />【解析】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r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预防和控制流行性感冒的措施有:①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②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打喷嚏的方式),保持环境卫生;③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吃板蓝根冲剂、戴口罩解等.<br />所以答案是:①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②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打喷嚏的方式),保持环境卫生;③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吃板蓝根冲剂、戴口罩解等.<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传染病及其预防,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共同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纸、节约用水等.请你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p></div></div>
<div><p>【答案】“低碳生活”从生活细节做起,节电、节水、节气,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注意垃圾的回收和利用.<br />【解析】解:“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脑…)、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不浪费粮食,少买不需要的衣服、鞋子,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纸、电、水、油、天然气等,并注意垃圾的回收和利用.<br />所以答案是:“低碳生活”从生活细节做起,节电、节水、节气,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注意垃圾的回收和利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蛋白质在人体消化道内最终消化为( )<br />A.氨基酸<br />B.葡萄糖<br />C.甘油<br />D.脂肪酸</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利用食物的消化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 )<br />A.喉和气管<br />B.鼻腔和气管<br />C.呼吸道和肺<br />D.支气管和鼻腔</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45635320739_DA/SYS201707192059545635320739_DA.001.png" width="301"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色开花植物组成的结构层次是( )<br />A.组织    细胞    器官     个体<br />B.个体    细胞    组织     器官<br />C.细胞    组织    器官     个体<br />D.组织    器官    细胞     个体</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构成植物体的主要组织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不同的组织再组成器官,植物有六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由这六大器官直接构成整个绿色开花植物体.可见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从微观到宏观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可见C符合题意.<br />故选: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掌握植物的组织: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等;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营养器官(根、茎、叶 )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为了办好2010上海世博会,上海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 )<br />A.大气污染<br />B.水污染<br />C.土壤污染<br />D.固体废弃物污染</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根据汽车尾气的成分是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可知都是污染空气的成分,所以上海有关部门对汽车尾气进行检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减轻城市中的大气污染.<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掌握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动、植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5689837956_ST/SYS201707192059555689837956_ST.001.png" width="227" height="14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表示植物细胞的是图   (填“甲”或“乙”).<br />(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图中的结构名称是   ;的结构名称是   ;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具有保护细胞内部结构作用的    .<br />(3)图甲中,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保护和支持细胞作用的结构是    , 含细胞液的水泡似的结构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甲<br />(2)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br />(3)细胞壁;液泡<br />【解析】解:(1)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而动物细胞没有.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有E细胞壁和A液泡,因而是植物细胞.(2)图中的A是液泡,里面含有多种物质;B是细胞质,流动时可加速与外界的物质交换;D是细胞膜,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C是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E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3)图中的E是细胞壁,起保护和支持作用;A是液泡,里面含有细胞液.<br />所以答案是:(1)甲;(2)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膜;(3)细胞壁;液泡.<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6628740775_ST/SYS201707192059556628740775_ST.001.png" width="160"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   ]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br />(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   ]   和[   ]    .<br />(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   ]   和[   ]    .<br />(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A;叶绿体<br />(2)③;水;④;二氧化碳<br />(3)①;有机物淀粉;②;氧气<br />(4)叶<br />【解析】解: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分析题意,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1)由上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的③水和④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的①有机物淀粉和②氧气.(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br />所以答案是:(1)A叶绿体;(2)③水;④二氧化碳;(3)①有机物淀粉;②氧气;(4)叶.<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光合作用的实质,需要了解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之间关系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7506213776_ST/SYS201707192059557506213776_ST.001.png" width="270"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图中的草属于    , 蛇、鼠、猫头鹰等动物属于    .<br />(2)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是:草→食草→昆虫→蜘蛛   →蛇→    .<br />(3)图中各条   相互交错构成食物网.<br />(4)如果猫头鹰的数量大量减少,鼠的数量大量增加,则短时间内草会   (填“减少”或“增加”).</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产者;消费者<br />(2)青蛙;猫头鹰<br />(3)食物链<br />(4)减少<br />【解析】解:(1 )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先从生产者开始算有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求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如:从农作物开始有三个分支,昆虫这个分支有两条,其余的分支均一条,共有四条食物链.即:农作物→昆虫→蛙→蛇;农作物→昆虫→鸟→蛇;农作物→鸟→蛇;农作物→鼠→蛇.(2)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为其他动物提供食物,属于生产者.(3)焚烧农作物秸杆的烟雾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它们把动植物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等简单的无机物,促进物质的循环.(4)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这些能量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能量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时,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特点.(5)人们大量捕捉农田中的蛇、蛙、鸟,使食物网中蛇、蛙、鸟的数量大大减少,其捕食的鼠和昆虫因天敌减少而增加,它们吃的农作物更多,导致农作物大量减少,甚至农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br />所以答案是:(1)生产者;消费者;(2)青蛙;猫头鹰;(3)食物链;(4)减少.<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基本环节.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59085195079_ST/SYS201707192059559085195079_ST.001.png" width="258"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当某同学的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手指皮肤中的[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经[②]   传到脊髓中的[③]    , 然后神经冲动再通过[④]    , 传到[⑤]   引起上肢相应的肌肉收缩,产生缩手动作.<br />(2)上述缩手反射属于   反射(填“非条件”或“条件”).<br />(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   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r />(2)非条件<br />(3)反射弧<br />【解析】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如图,手指突然受到针刺以后缩手的反射过程是:①感受器(手指)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②传入神经传导到③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④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⑤效应器(手臂上使手回缩的肌肉),最后由⑤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产生缩手动作.(2)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也称为简单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也称为复杂反射.缩手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其中枢在脊髓,因此属于非条件反射.(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人体在完成一项反射活动时,必须保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反射活动就不能正常进行.<br />所以答案是:(1)传人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2)非条件;(3)反射弧.<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的遗传图解中,双眼皮基因用“A”表示,单眼皮基因用“a”表示.如果一对夫妇,父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性状为单眼皮;母亲的基因组成是“Aa”,其性状为双眼皮.请据图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60198245156_ST/SYS201707192059560198245156_ST.001.png" width="242" height="15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精子①的基因组成为   ;卵细胞②的基因组成为    .<br />(2)子女③的基因组成为    , ③的性状为   (填“单眼皮”或“双眼皮”).<br />(3)子女④的基因组成为    , ④的性状为   (填“单眼皮”或“双眼皮”).</p></div></div>
<div><p>【答案】<br />(1)a;a<br />(2)Aa;双眼皮<br />(3)aa;单眼皮<br />【解析】解:生物的性状是由成对的基因控制的,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有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所以,表现出显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有两种:AA或Aa.表现出隐性性状时控制的基因只有一种:aa.<br />所以答案是:(1)a;a;(2)Aa;双眼皮;(3)aa;单眼皮.<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掌握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光学显微镜是中学生物实验室里常用的重要仪器之一,下列是使用光学显微镜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回答:<br />(1)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若是在光线很强的条件下,为了控制进光量,应选用较小的光圈和   (填“平面”或“凹面”)反光镜.<br />(2)若显微镜的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那么物像的放大倍数是   倍.<br />(3)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如图所示,则在载玻片上的字母是    . 若要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载玻片应向   (填“右上”或“左下”)方向移动.<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07/19/20/334781db/SYS201707192059561072147975_ST/SYS201707192059561072147975_ST.001.png" width="76" height="7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div></div>
<div><p>【答案】<br />(1)平面<br />(2)100<br />(3)d;右上<br />【解析】解:(1)在显微镜的构造中,控制外界光线进入多少的是光圈和反光镜.光圈有大小光圈,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两个面.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小光圈和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大光圈和凹面镜.(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放大倍数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所以当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的放大倍数为10X,则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10×10=100倍.(3)显微镜看到的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做此类题有个小窍门,就是把这个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象了.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在右上图中物像位于视野中央偏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br />所以答案是:(1)平面(2)100(3)d;右上<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练习使用显微镜,需要了解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下表为“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设计,请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编号</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种子的数量(粒)</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种子所处的外界条件(其他外界条件均适宜且相同)</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A</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 2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B</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底部垫有浸湿的滤纸﹣1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C</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底部垫有干燥的滤纸 2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D</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培养皿中的水淹没种子 20℃</p></td></tr></table><p><br />(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   ?<br />(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应选用   和   两组培养皿做对照实验.<br />(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结果发现A组种子能正常萌发,D组种子不能萌发,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    .<br />(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请完成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和结果分析.<br />第一步:在培养皿底部铺上滤纸,并加入适量的水,然后取等量的两份种子分别放人两组培养皿中(温度控制在20℃);<br />第二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   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br />结果分析: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   (填“没有”或“有”)影响.</p></div></div>
<div><p>【答案】<br />(1)温度<br />(2)A;C<br />(3)充足的空气(或氧气)<br />(4)光照;没有<br />【解析】解: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我们发现A组,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应为对照组.(1)如果用培养皿A与B进行对照实验,我们发现A、B存在唯一变量﹣﹣温度(A为20℃;B为﹣10℃),所以A、B对照讨论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2)若需探究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那么要使对照实验唯一变量应为水分.满足这一条件的是A组和C组.(3)如果用培养皿A(有空气)和D(无空气)进行对照实验,我们发现A、D存在唯一变量﹣﹣空气,所以A、B对照讨论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空气.(4)若要探究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有无影响,那么要使对照实验唯一变量应为光照.所以,将一组培养皿置于有光照的环境中,另一组置于黑暗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进行对比.如果两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的结果基本相同,则说明光照对该种子的萌发无影响.<br />所以答案是:(1)温度;(2)A;C;(3)充足的空气(或氧气);(4)光照;没有.<br />【考点精析】利用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科学探究的过程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多次由各种病毒引起的大规模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请你结合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写出预防和控制流行性感冒的措施.</p></div></div>
<div><p>【答案】①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②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打喷嚏的方式),保持环境卫生;③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吃板蓝根冲剂、戴口罩解等.<br />【解析】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一种疾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能够在人群中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所以只要切断传染病的流行的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因此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br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因此预防和控制流行性感冒的措施有:①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②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打喷嚏的方式),保持环境卫生;③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吃板蓝根冲剂、戴口罩解等.<br />所以答案是:①控制传染源,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少跟他人接触;②切断传播途径,如通风透气,加强卫生管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注意打喷嚏的方式),保持环境卫生;③保护易感人群,如积极锻炼身体,避免接触流感患者,加强个人防护(如吃板蓝根冲剂、戴口罩解等.<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传染病及其预防,掌握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今世界共同提倡“低碳生活”.低碳是指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就是简约的生活方式,如节约用纸、节约用水等.请你谈谈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怎样才能做到“低碳生活”?</p></div></div>
<div><p>【答案】“低碳生活”从生活细节做起,节电、节水、节气,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注意垃圾的回收和利用.<br />【解析】解:“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如节约用电(如随手关灯、关脑…)、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不浪费粮食,少买不需要的衣服、鞋子,少使用一次性用品,节约用纸、电、水、油、天然气等,并注意垃圾的回收和利用.<br />所以答案是:“低碳生活”从生活细节做起,节电、节水、节气,提倡步行、骑自行车、乘公交车、建议父母建造沼气池和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等,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注意垃圾的回收和利用.</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