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中心中学九年级一轮复习验收检测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02437437747_ST/SYS201802231542302437437747_ST.001.png" width="168"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该食物网中有 4 条食物链<br />B.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草<br />C.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br />D.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图中食物链有:草→兔→鹰、草→兔→狐、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因此该食物网中有5条食物链,而不是有4条食物链,A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草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于太阳能,而不是草,B错误;在草→兔→鹰这条食物链中,能量逐级递减,有毒物质物质逐级增多,而不是能量和有毒物质逐级增多,C错误;鹰吃蛇,因此鹰与蛇是捕食关系;鹰和蛇都吃鼠,因此该食物网中的蛇与鹰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D正确。<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食物链(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还要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波同学制作并观察了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据图分析下列相关说法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05726117794_ST/SYS201802231542305726117794_ST.001.png" width="232"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图乙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口腔上皮细胞结构图<br />B.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图丙中的②<br />C.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丙中①与②放大倍数的乘积<br />D.图甲可能是盖盖玻片时,没有让其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图乙的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应该是植物细胞的结构图,A错误;在使用显微镜观察下降镜筒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物镜,以免物镜压破玻片标本,损坏物镜或弄破玻片标本,B正确; 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物像的放大倍数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如目镜是5X,物镜是10X,那么看到的物像放 大倍数为5×10═50倍,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的体积就越小,但数目最多,C正确;制作临时装片时,要让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盖上,其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出现气泡,D正确。<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和植物细胞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为人体不同结构层次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08036324840_ST/SYS201802231542308036324840_ST.001.png" width="363"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是细胞分裂过程<br />B.b是细胞分化过程<br />C.甲属于器官<br />D.乙属于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由图可知: a过程使细胞数目增多,所以a是指细胞分裂,A正确;b是指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组织,B正确;甲是胃,属于营养器官,C正确;乙是一个完整的人体,D错误。<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的相关知识,掌握动物和人的基本组织可以分为四种: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四种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构成,并且以其中的一种组织为主,形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成在一起构成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10159277735_ST/SYS201802231542310159277735_ST.001.png" width="576"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若探究“空气对花生种子萌发的影响”,需选取      进行对照实验,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证明种子的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为      。<br />A.①②  充足的空气<br />B.①②  适宜的温度<br />C.①③ 充足的空气<br />D.②③ 适宜的温度</p></div></div>
<div><p>【答案】C<br /> </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种子和活的胚,已度过休眠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属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共同特征的是( )<br />A.都生活在水中<br />B.都是孢子植物<br />C.都没有输导组织<br />D.都有根、茎、叶的分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一般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一般矮小,蕨类植物有的高大,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阴湿的地方,蕨类植物适于生活在阴湿环境中,A错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不结种子,用孢子繁殖后代,统称为孢子植物,B正确;藻类植物的种类很多,多数生活在水中,少数生活在阴湿处,无根,有茎、叶的分化,无输导组织,苔藓植物生活在阴湿处,茎叶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C错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D错误。</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的反应式表示绿色植物体内进行的a、b两项生理活动,对该表达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15696635011_ST/SYS201802231542315696635011_ST.001.jpeg" width="307"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生理活动a、b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r />B.当植物体内的b过程大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到积累<br />C.生理活动a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br />D.生理活动b所释放的能量是B物质中储存的能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1)a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光合作用。部位:有叶绿体细胞;与光的关系:在阳光下,才能进行;气体的变化: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物质变化:合成有机物;能量变化:贮存能量。(2)b表示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部位:活细胞;与光的关系:有光无光都能进行;气体的变化: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物质变化:分解有机物;能量变化:释放能量。</p><p>A、a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b呼吸作用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p><p>B、只有当植物体内的b过程小于a过程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得到积累,B错误;</p><p>C、a光合作用实质是合成有机物;能量变化:贮存能量,C错误;</p><p>D、b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是把B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D正确。</p><p>故选: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于( )<br />A.森林古猿<br />B.黑猩猩<br />C.大猩猩<br />D.古代类人猿</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达尔文是19世纪著名的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根据人和现代类人猿的相似之处,如人和类人猿的骨骼在结构上差不多完全相同,内脏结构也非常相似,人和类人猿的胚胎在五个月以前几乎完全一样等等,进而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有共同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因此依据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需要了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现代类人猿包括: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和猩猩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设计,图中试管均置于37℃温水中10分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18596343467_ST/SYS201802231542318596343467_ST.001.png" width="244" height="10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br />B.①与②对照,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r />C.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br />D.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①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②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③号试管中唾液淀粉酶未与馒头中的淀粉充分混合,唾液唾液淀粉酶没有将淀粉全部分解消化,因此滴加碘液变蓝。所以滴加碘液后,①号试管不变蓝色、②③变蓝色,而不是“①号试管变蓝色、②③不变蓝色”,A错误;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因此可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B正确;①与②对照,唯一的变量是唾液;①与③对照,唯一的变量是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而不是“本探究实验的变量不唯一,无法得出任何结论”,C错误;②与③有两个变量唾液、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因此②③不能形成对照,而不是“②③对照,②号为对照组,可探究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对馒头消化的作用”,D错误。<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表列举了四种生物及其身体的一个明显特征、一项重要影响或价值.匹配错误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28237606533_ST/SYS201802231542328237606533_ST.001.png" width="400" height="16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br />B.B<br />C.C<br />D.D</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有的贝壳退化;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体外有外套膜。乌贼退化的内壳可以入药,临床用名有海螵蛸、乌贼骨,故A错误;蚯蚓是环节动物,用刚毛运动,可疏松土壤,故B正确;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体表有刺细胞,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礁,故C正确;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内,体表有角质层,抵抗消化液的侵蚀,故D正确。故选A。</p><p><br />【考点精析】掌握腔肠动物和环节动物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虫);环节动物:身体由环状体节构成(如沙蚕、水蛭、蚯蚓等).</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33405992216_ST/SYS201802231542333405992216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1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与B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br />B.①过程是呼吸作用<br />C.A能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br />D.这是碳元素的循环,该物质循环不带有全球性</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据图分析:图示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其中A为生产者、B和C为消费者、D为分解者;①表示光合作用;②③表示呼吸作用;④表示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⑤表示动植物遗体和排泄物。</p><p>A、生产者A和分解者D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消费者不是生态系统必需的,A错误;</p><p>B、①表示光合作用,B错误;</p><p>C、图示表示的是碳循环过程,C正确;</p><p>D、碳循环具有全球性和循环性的特点,D错误。</p><p>故选:C</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掌握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热带原始雨林是各种鸟类的天堂,生长着上万种植物,还有各种名贵药材。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 )<br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r />B.基因的多样性<br />C.动植物的多样性<br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钟类(包括动物、植 物、微生物)的丰富性,题干中南靖乐土热带原始雨林是80多种鸟类的天堂,生长着1000多种植物,还有各种名贵药材。这体现了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实验中,若几次测得的实验结果均超过标准值很多,原因可能是材料燃烧不充分<br />B.“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实验中,在接种前要对配制的培养基高温灭菌,然后直接接种<br />C.“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实验中,测得大花生和小花生平均长轴长度有明显差异,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是环境不同<br />D.“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时,一只水蚤只能做两次实验,应先在清水中观察,再放入烟草浸出液中观察,其先后顺序不能颠倒</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大、小花生果实长度大小的平均值存在着差异,这种变异取决于遗传物质的不同。</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健康备受人们关注,下列关于安全用药及急救的有关知识描述正确的是( )<br />A.处方药标识为OTC,非处方药标识为RX<br />B.患流感时只要服用抗生素即可治愈<br />C.进行人工呼吸时一般每分钟吹气80次左右<br />D.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急救时按压与吹气的比例是30∶2</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1)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产生的不良作用或危害。(2)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3)明确血管出血的特点和止血方法。</p><p>A、药物分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简称Rx,非处方药简称OTC,本选项有误;</p><p>B、抗生素是用来治疗因病菌引起的疾病的药物,对于病毒性的等其他疾病无疗效,长期使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因此人只要不舒服,首先使用抗生素说法错误;</p><p>C、每分钟内呼吸的次数叫呼吸频率。据测定,呼吸频率随着年龄、性别和活动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成年人在平静状态下的呼吸频率大约是16---18次/分,人体活动加强时,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人工呼吸的频率应和人体自然呼吸的频率相同,本选项有误;</p><p>D、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结合时,要先做30次心脏按压,并保持气道通畅,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本选项正确。</p><p>故选:D</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急救常识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安全用药、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120急救、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出血和止血.</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排入水体,造成水域污染,现在人们想到了一种好办法:用混凝土、高分子材料等做成“人工浮床”,把植物放在浮床上,通过水的浮力,使植物漂浮在河流、生态湿地等水体上面(如图一、图二所示),植物利用根系吸收了氮、磷等污染成分,净化了水体,请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63413743868_ST/SYS201802231542363413743868_ST.001.png" width="542" height="18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植物根系去除污染成分是通过根尖实现的,根尖吸收氮、磷等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br />(2)根系上吸附着大量的微生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属于   。<br />(3)若图三中A,B,C分别表示食草鱼所在的一条食物链(草→食草鱼→野鸭)中各种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那么与C相对应的生物是   。<br />(4)人工浮床增加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br />(5)人工浮床通过遮挡阳光,抵制藻类植物的    , 减少生长量,能有效防止“水华”(淡水水体中该类植物大量繁殖的现象)发生,提高水体的透明度。</p></div></div>
<div><p>【答案】<br />(1)成熟区<br />(2)分解者<br />(3)草→食草鱼→野鸭<br />(4)自我调节<br />(5)光合作用<br />【解析】解:成熟区,也称根毛区。内部某些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逐渐消失,这些细胞上下连接,中间失去横壁,形成导管。导管具有运输作用。表皮密生的茸毛即根毛,根毛细胞的体积大,细胞质少,液泡大有利于水的吸收。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增加了根吸水的表面积。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它们能够将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关系,就形成了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草→食草鱼→野鸭。生态系统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它自身结构特点,但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空间是有限的,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大,反之,调节能力就小。近年来,在江河湖泊中发生的“水华”是由于某些淡水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浮游植物大量繁殖所致。浮游植物密度迅速升高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夏季的密度处于低谷,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春季浮游植物大量繁殖后,水体中营养物质急剧减少。<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根的生长的相关知识,掌握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细胞分裂从而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生长从而细胞体积的增大,以及对食物链的理解,了解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甲中A、B、C字母分别代表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a、b、c、d分别表示某些物质,图乙是小莹探究植物某生理活动的实验步骤,请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68481229553_ST/SYS201802231542368481229553_ST.001.png" width="504"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甲中a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主要来自   作用(填字母)。<br />(2)图甲所示三种生理活动,绿色植物在夜晚进行的是   (填字母)。<br />(3)小莹的乙图所示活动探究的是图甲中   活动(填字母),其实验变量是   。<br />(4)实验前将植物进行暗处理的目的是    , 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   活动(填字母)。<br />(5)水浴加热装置中,装有酒精的烧杯是   ;用碘液染色后,未遮光部分变成   色。<br />(6)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番茄产量。请你依据图乙探究活动涉及的知识,提出一个具体措施:   。</p></div></div>
<div><p>【答案】<br />(1)B<br />(2)BC<br />(3)A,光<br />(4)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C<br />(5)d,蓝<br />(6)延长光照时间<br />【解析】解答:(1)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使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使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失到大气中,故图中表示的是植物的蒸腾作用,则B表示通过叶片气孔散失的水蒸气,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2)深夜无光,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形成的蒸腾拉力,使得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向上运输到叶;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此过程进行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因此绿色植物在夜晚进行的是的生理活动是B蒸腾作用,C呼吸作用。(3)根据分析可知:图示甲A表示光合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呼吸作用,图乙是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的实验步骤,因此小莹探究的是图甲中活动,实验变量是光。(4)实验前先将植物进行暗处理(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该步骤主要是利用图甲中呼吸作用活动,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5)酒精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b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至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变成绿色。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用碘液染色后,比较叶片,没有遮盖的叶片遇碘变蓝,遮盖的叶片遇碘不变蓝,因此遮盖的叶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6)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由其原理可知促进光合作用的措施有:增加光照时间、增加原料二氧化碳和水等.小莹想提高她家种植的番茄产量的具体措施: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等等.</p><p><br />【考点精析】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在学校的春季运动会上,小明报名参加了1500米的比赛项目。早晨,他吃了丰盛的早餐;面包、煎鸡蛋、生菜、牛奶。到了学校,开幕式后比赛开始,小明听到枪响,立刻冲了出去。比赛中,小明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最后100米冲刺了,同学和班主任老师在终点为他加油呐喊,他咬紧牙关第一个冲到了终点。图甲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乙示消化过程的曲线,图丙示膈肌的不同运动状态示意图,请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回答:<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ST/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ST.001.png" width="556" height="1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小明吃的面包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在整个消化道中全部被消化分解成【c】   的过程中参与的消化液有   ;请在乙图中画出淀粉消化过程的曲线   ;若e代表人体某生理过程,该生理过程叫   。<br />(2)正常情况下小明的血液中c的含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起调节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由   分泌的,与汗腺相比,此结构的主要不同点是没有   。<br />(3)比赛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小明呼吸的频率和深度都会增加。发生a过程时,膈肌应处于图丙中的   (填“Ⅰ”或“Ⅱ”)状态。<br />(4)图甲中①~⑥表示血管,A,B,C,D表示心脏各腔,其中流动脉血的结构有   。(填数字序号和字母),其中A与C之间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br />(5)图甲中若E器官代表肾脏,一部分c在E中从离开血液又回到血液途径的结构依次是:肾小球→   →   →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③与②相比,减少的物质有   (至少写出2种)。<br />(6)班主任老师站在终点盯着小明从100米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葡萄糖,唾液、肠液、胰液,<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DA/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DA.001.png" width="183"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吸收<br />(2)胰岛,导管<br />(3)Ⅱ<br />(4)①②⑥BD,房室瓣<br />(5)肾小囊(腔),肾小管,尿素、尿酸、氧气<br />(6)由小到大<br />【解析】解答:(1)淀粉最先在口腔内就被消化。在口腔中,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再在小肠中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DA/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DA.001.png" width="183"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葡萄糖被人体小肠吸收后进入血液,该生理过程叫吸收。此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而体内的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这样,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就会维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2)胰岛属于内分泌腺,没有导管。(3)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4)A、B、C、D表示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是右心房、左心房、右心室、左心室,其中流有动脉血的是左心室和左心房,血管①②③④⑤⑥中,①与心脏的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的分支血管,内流动脉血,②与E肾脏相连,流有动脉血,⑥是肺静脉,流有动脉血.房室瓣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只朝向心室开.心脏的心房与心室之间,室与室之间的联结基本上都是心肌纤维联结,有房室环结缔组织;保持了各房室的独立,这种组织即房室瓣,左室为二尖瓣,右室是三尖瓣,每一室与大动脉间有半月瓣.这些瓣膜朝心室方向开启,保证血不逆流.所以心脏瓣膜保证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5)血液在肾脏内的流动途径为: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肾静脉。③肾静脉中流静脉血,②肾动脉中流动脉血。减少的物质有尿素、尿酸、氧气等。(6)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人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近物时,正好相反。所以班主任老师站在终点盯着小明从100米冲向终点的过程中,眼球内晶状体曲度的变化是由小变大。</p><p>所以答案是;(1). 葡萄糖 唾液、肠液、胰液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DA/SYS201802231542372583135343_DA.001.png" width="183"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吸收 (2). 胰岛 导管 (3). Ⅱ (4). ①②⑥BD 房室瓣 (5). 肾小囊(腔) 肾小管 尿素、尿酸、氧气 (6). 由小到大</p><p>【考点精析】掌握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组成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醉驾害己、害人、害社会。请你根据反射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380814523999_ST/SYS201802231542380814523999_ST.001.png" width="269" height="11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程度。吹气时,受检者肋骨间的肌肉处于   状态。<br />(2)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造成的。<br />(3)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     。<br />(4)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有感觉但不能缩手,则其受伤部位是图中的     (填序号并答出所有可能性)。<br />(5)若事故中某醉驾者的血液从上臂伤口的 b 处喷出且为鲜红色,你认为下面较为科学的急救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br />A.用手指压住 a端血管,并用纱布包扎<br />B.用手指压住 c 端血管,并用纱布包扎<br />C.用手指压住 ac 两端血管,用纱布包扎<br />D.不用手指压住血管,直接用纱布包扎</p></div></div>
<div><p>【答案】<br />(1)舒张<br />(2)大脑和小脑<br />(3)脑干<br />(4)4 或 5(4、5)、4 和5<br />(5)A<br />【解析】解:(1)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故司机吹气时膈肌状态应是舒张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造成的。(3)植物人的生命体征只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而不能进行其他生命活动,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伤的部位是脑干。(4)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果某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医生用针刺其指尖。此人有感觉但是没有缩手,表明A感受器产生的神经冲动能通过d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在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有感觉而不能缩手,表明反射弧不完整。因此可能是4传出神经或 5效应器受损。(5)体动脉流的是动脉血,动脉血含氧多、颜色鲜红;而体静脉流的是静脉血,静脉血含氧少、颜色暗红。体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因而外伤出血时成喷射状或一股股的流出;而体静脉是将全身各处的血流回心脏的血管,压力小,血流较缓。题中外伤出血,血色鲜红,从伤口喷出,可以判断是动脉出血,因而应该在近心端用指压法或止血带止血,因此该生伤口在a处。故选:B</p><p>所以答案是:(1). 舒张 (2). 大脑和小脑 (3). 脑干 (4). 4 或 5(4、5)、4 和5 (5). 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提起《昆虫记》,人们会想起“迁徙酌蜘蛛”、“会唱歌的蟋蟀”还有“勤劳的蜜蜂”等十分有趣的故事。<br />(1)上述三种动物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坚韧的、防止水分散失的   。但其中只有两种动物属于昆虫,具有2对翅、3对足等特征,它们是蟋蟀和   。<br />(2)“会唱歌的”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唱歌”以吸引异性。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这属于   行为。<br />(3)蟋蟀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于   变态发育。<br />(4)“勤劳的”蜜蜂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这符合   行为的特征。</p></div></div>
<div><p>【答案】<br />(1)外骨骼,蜜蜂<br />(2)先天性<br />(3)不完全<br />(4)社会<br />【解析】解: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p><p>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1)蜘蛛、蟋蟀、蜜蜂均属于节肢动物,体表都具有坚韧的、防止水分散失的外骨骼。但其中只有两种动物属于昆虫,具有2对翅、3对足等特征,它们是蟋蟀和蜜蜂。(2)蟋蟀在繁殖期间,凭着本能“唱歌”以吸引异性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3)蟋蟀的发育过程经历了卵、若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4)“勤劳的”蜜蜂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间分工明确,属于社会行为。</p><p>所以答案是:(1)外骨骼;蜜蜂;(2)先天性;(3)不完全;(4)社会</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节肢动物的相关知识,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以及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理解,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中,常常涉及到生物学知识,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br />(1)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起关键作用的微生物是   。<br />(2)食物放在冰箱内不容易腐败变质,主要原因是抑制了   的生长和繁殖。<br />(3)在传染病疫区的人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是   (填代号)。<br />①隔离病人 <br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br />③接种疫苗 <br />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br />(4)全世界每年有数万人死于狂犬病,唯一的预防措施是在被动物抓伤或咬伤前后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产生的免疫类型属于   。</p></div></div>
<div><p>【答案】<br />(1)乳酸菌(或乳酸杆菌)<br />(2)细菌和真菌<br />(3)②④<br />(4)特异性免疫<br />【解析】解:(1)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如制作酸奶和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是一种厌氧菌,在无氧的条件下,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奶和菜呈现一种特殊的风味,还不改变其的品质。(2)食物放在冰箱内不容易腐败变质,主要原因是温度低,腐生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速度慢。(3)①隔离病人属于控制传染源; ②使用一次性口罩、手套和防护服和④用紫外线、福尔马林等对室内外环境进行消毒都是防止病原体到达健康人,属于切断传播途径;③接种疫苗是保护易感人群。(4)接种的狂犬病疫苗相当于抗原,其产生的抗体只对狂犬病毒起作用,对其他病原体无效,可见其免疫作用是特定的,有针对性的,因此注射甲流疫苗的免疫类型属于特异性免疫。所以答案是:(1). 乳酸菌(或乳酸杆菌) (2). 细菌和真菌 (3). ②④ (4). 特异性免疫</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