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30:43

届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九年级中考模拟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A.观察菠菜叶徒手切片,视野中的细胞部分清楚,部分模糊,原因是细准焦螺旋未调好<br />B.用低倍镜观察时,两眼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距载玻片1~2厘米处停止<br />C.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在表皮上滴一滴清水,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侧先接触水滴,再缓缓放下<br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物像,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A错误.</p><p>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眼睛从侧面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B错误;</p><p>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临时装片时,应该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然后将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载玻片上展平,再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是为了避免出现气泡,C错误;</p><p>使用显微镜时首先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便于以后观察画图,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视野,如果移动显微镜,视野变暗,需要重新调节反光镜,D正确。</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说法正确的是( )<br />A人的神经元分裂后,新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br />B分化的细胞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r />C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br />D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裂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C</p><p><br />【解析】人的神经元细胞没有分裂能力,而不是“人的神经元分裂后,新细胞中染色体数与原细胞相同”,A错误;细胞分化后产生的分生组织细胞可以在进行细胞分裂和生长,而不是分化的细胞都不再进行细胞的分裂和生长,B错误;细胞分化是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遗传物质不变,因此细胞分化后,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C正确;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因此,组织的形成是细胞分化的结果,D错误。</p><p><br />【考点精析】利用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和细胞分化形成组织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试管婴儿”的培育诞生和嫁接繁殖无核蜜橘在生物学上依据的原理依次是( )<br />A.无性生殖,有性生殖<br />B.有性生殖,无性生殖<br />C.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br />D.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试管婴儿又称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具体地说是借助内窥镜或在B超指引下,从患有不孕症妇女的卵巢内取出成熟的卵子,将精子、卵子一起放入试管,体外培养三天左右,使卵子受精,然后再在B超监视下将其送到母亲子宫,使之逐步发育成胎儿的过程,可见该过程中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其原理是有性生殖。嫁接繁殖无核蜜橘在生物学属于无性生殖。<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植物的有性生殖的相关知识,掌握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以及对植物的无性生殖的理解,了解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过程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62285921619_ST/SYS201802231542262285921619_ST.001.png" width="279"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曲线AB段表示吸气,膈肌为收缩状态<br />B.曲线AB段表示呼气,膈肌为舒张状态<br />C.曲线BC段表示吸气,胸腔容积变大<br />D.呼气结束点为B点,此时肺内外气压相等</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频率;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与蜘蛛结网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br />A.鹦鹉学舌<br />B.白鼠走迷宫<br />C.桑蚕取食<br />D.小狗算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鹦鹉学舌、白鼠走迷宫、小狗算术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而桑蚕取食和蜘蛛织网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br />【考点精析】掌握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病毒、细菌和大多数真菌都具有的特征是( )<br />A.有细胞核<br />B.是单细胞生物<br />C.用孢子繁殖<br />D.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为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病毒无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细菌是单细胞的,细菌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细菌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的集中区,A不符合题意;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青霉、曲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B不符合题意.细菌是单细胞的生物,进行分裂繁殖,C不符合题意.D、病毒、细菌、真菌都没有叶绿体,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D符合题意。<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细菌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3年来,美国白蛾,对我国部分地区的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有关美国白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A.卵生体内受精<br />B.属于外来物种入侵<br />C.为不完全变态发育<br />D.飞机喷药是防治白蛾的有效措施</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解:美国白蛾生殖特征是卵生体内受精,A正确;美国白蛾属于外来物种,B正确;美国白蛾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C错误;消灭和控制美国白蛾的最有效方法是飞机空中喷药,D正确。<br />【考点精析】利用昆虫的发育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位于我省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越冬地和繁殖地。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自然保护区内共有鸟类265种。这体现了( )<br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r />B.基因的多样性<br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br />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指一定区域内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的丰富性,因此黄河三角洲湿地鸟类多达265种,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r /><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具体体现;基因的多样性:内在实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外在形式,相互依赖,互相影响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人得了急性扁桃体炎,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药物从臀部吸收到达扁桃体的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是( )<br />A.两次、一次<br />B.一次、两次<br />C.一次、一次<br />D.0次0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在臀部注射药物后,药物从臀部到达扁桃体经过的途径是:臀部毛细血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扁桃体,因此药物经过心脏和肺的次数分别是两次和一次。<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每年的3月12日是我国的植树节,倡导每个公民每年义务植树3-5棵。下面关于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br />A.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br />B.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br />C.绿色植物能够提高大气温度,增加降水量<br />D.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A正确;绿色植物能维持生物圈中的碳一氧平衡,B正确;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而不是减少降水,C错误;绿色植物在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方面起重要作用,D正确。</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蒸腾作用的意义的相关知识,掌握蒸腾作用的意义: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生物学原理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br />A.白天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 —————— 增强光合作用<br />B.给农作物松土 —————————————— 有利于根部的呼吸<br />C.春天为果树剪枝 ————————————— 降低蒸腾作用<br />D.将蔬菜水果冷藏处理 ——————————— 降低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A正确;</p><p>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因此给农作物松土--有利于根部的呼吸,B正确;</p><p>春天为果树剪枝,有利于集中果树制造的有机物到强壮的枝条,使结出的果实质量提高,C错误;</p><p>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利用冰箱冷藏新鲜蔬菜、水果--降低蔬菜、水果的呼吸作用,D正确。</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下列哪些结构到达视网膜?( )<br />A.瞳孔、角膜、晶状体、玻璃体<br />B.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br />C.瞳孔、角膜、玻璃体、晶状体<br />D.角膜、瞳孔、玻璃体、晶状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系统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图一是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的a~f表示生理活动过程,序号①~⑤表示物质;图二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84013284615_ST/SYS201802231542284013284615_ST.001.jpeg" width="517" height="16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食物链中的淀粉、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图一中的过程彻底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若图中[①]表示蛋白质消化后的终产物,则[①]为&#xa0;&#xa0;&#xa0; , 其通过b过程进入血液。<br />(2)完成图一中的c过程是通过&#xa0;&#xa0;&#xa0;实现的。<br />(3)肺泡内的[②]经过图一中d过程进入血液,与&#xa0;&#xa0;&#xa0;结合运输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血液经组织细胞后[②]的含量减少,血液变为&#xa0;&#xa0;&#xa0;血。<br />(4)组织细胞产生的一些废物随血液循环流经肾脏,通过图一中的e过程形成[④]&#xa0;&#xa0;&#xa0; , 再经f过程形成[⑤]排出体外.排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正常的成年人能够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xa0;&#xa0;&#xa0;。<br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十分重要.图二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氨基酸<br />(2)呼吸运动<br />(3)血红蛋白,静脉<br />(4)原尿,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受大脑控制<br />(5)胰岛素分泌增加<br />【解析】解:(1)蛋白质是在胃中被初步消化,在小肠内被最终消化为氨基酸;(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完成的;(3)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泡,然后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靠红细胞运输.在体循环中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动脉血液中的氧含量比组织细胞的多,二氧化碳含量比组织细胞低,氧由血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有组织细胞扩散进入血液,这样当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时,通过物质交换,血液将变为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4)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排尿反射是简单反射,简单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成年人产生尿意时能够有意识地排尿,脊髓将刺激传导到大脑皮层说明在大脑的支配下,尿经尿道排出体外,则说明低级神经中枢的活动也受大脑的控制;(5)如图乙所示: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此时血糖含量出现上升,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加入血液,这时,胰岛分泌胰岛素的量增加,其中CD段血糖含量下降的原因是:胰岛素分泌增加,调节血糖,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的浓度。<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食物的消化和呼吸系统的组成,需要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今年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对改善人口发展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起到积极作用,优生优育再次成为众多家庭关注的话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86475638919_ST/SYS201802231542286475638919_ST.001.png" width="559"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初三王小乐的母亲已经怀孕了,受精卵是新生命的起点,形成的场所是图一中的[&#xa0;&#xa0;&#xa0;]&#xa0;&#xa0;&#xa0; , 孕育新生命的摇篮是[&#xa0;&#xa0;&#xa0;]&#xa0;&#xa0;&#xa0; , 胎儿在此通过&#xa0;&#xa0;&#xa0;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并排出废物。<br />(2)图二是王小乐对家族中单眼皮和双眼皮的情况进行调查的信息图。<br />①据图判断,显性性状是&#xa0;&#xa0;&#xa0; , 判断的依据是&#xa0;&#xa0;&#xa0;(从下列婚配组合及结果选填一项)<br />A.爷爷×奶奶→爸爸 B.外公×外婆→妈妈 C.爸爸×妈妈→王小乐<br />②单眼皮和双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若控制它的基因用A、a表示,则爷爷和王小乐的基因组成分别是&#xa0;&#xa0;&#xa0;<br />③王小乐有个小妹妹的几率是&#xa0;&#xa0;&#xa0;。若小妹妹是个漂亮的双眼皮,其基因组成应该是&#xa0;&#xa0;&#xa0;。<br />(3)优生优育是家庭和社会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优生的是______(可多选)<br />A.禁止近亲结婚<br />B.提倡高龄生育<br />C.鼓励遗传咨询<br />D.实行产前诊断</p></div></div>
<div><p>【答案】<br />(1)2,输卵管,3,子宫,胎盘、脐带<br />(2)双眼皮,A,Aa、aa Aa,50%,Aa<br />(3)A,C,D<br />【解析】(1)2输卵管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受精的场所.3子宫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取所需营养物质和氧,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2)①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中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亲代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杂合的。因此根据调查信息图中爷爷×奶奶→爸爸 判断出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②a控制隐性性状,爸爸的单眼皮基因是aa,分别由爷爷和奶奶各提供一个a,爷爷、奶奶都是双眼皮,说明他们的基因组成都是Aa,遗传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86475638919_DA/SYS201802231542286475638919_DA.001.png" width="333" height="15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王小乐是单眼皮基因一定是aa。③在亲代的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经过减数分裂,两条性染色体彼此分离,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女性则只产一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受精时,如果是含X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X的受精卵并发育成女性;如果是含Y的精子与卵子结合,就产生具有XY的受精卵并发育成为男性。性别遗传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86475638919_DA/SYS201802231542286475638919_DA.002.png" width="406" height="1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可见王小乐有个小妹妹的几率是50%。在生殖过程中,单眼皮的爸爸只能产生一种类型的精子:即含a基因的精子,双眼皮的妈妈产生两种类型的卵细胞,即含A基因的卵细胞和含a基因的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两种类型的卵细胞与含a基因的精子细胞结合的几率是相等的,因此爸爸妈妈准备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所以若小妹妹是个漂亮的双眼皮,其基因组成应该是Aa。(4)优生优育的措施有:进行产前诊断、提倡遗传咨询、禁止近亲结婚、适龄生育、孕妇定期到医院检查身体等。可见ACD正确。</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基因与性状遗传和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海带是一道美食还能预防大脖子病,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94497773424_ST/SYS201802231542294497773424_ST.001.png" width="570" height="1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请分析实验1数据(25℃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1)﹣(3)题:<br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xa0;&#xa0;&#xa0;?<br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xa0;&#xa0;&#xa0;。<br />(3)海带生长率增长的最适温度范围是在&#xa0;&#xa0;&#xa0;℃之间.据此分析夏季高温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xa0;&#xa0;&#xa0;。<br />(4)请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①﹣②题:<br />①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xa0;&#xa0;&#xa0;这一过程的影响。<br />②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xa0;&#xa0;&#xa0;。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ppm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xa0;&#xa0;&#xa0;(选填“加速”或“减缓”)。<br />(5)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xa0;&#xa0;&#xa0;。<br />(6)海带富含碘,儿童缺碘会导致&#xa0;&#xa0;&#xa0;激素分泌不足,易患&#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br />(2)控制单一变量<br />(3)10~15,温度高,不利于海带的生长<br />(4)有机物,不同意,减缓<br />(5)环境影响生物<br />(6)甲状腺,呆小症<br />【解析】(1)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或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所以据此提出问题: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控制单一变量。(3)据直方图可见:海带在10℃~15℃之间,生长率增长。由于夏季温度太高,不利于海带的生长,所以夏季不宜种植海带。(4)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释放出氧气并储存能量的过程叫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所以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影响。②据直方图可见:二氧化碳影响海带的在生长率,但并不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ppm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减缓。(5)据直方图可见:环境(温度、二氧化碳)影响生物。(6)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儿童体内缺碘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患呆小症,患者身材矮小、智力低下、生殖器官发育不全。<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科学探究的过程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97304481880_ST/SYS201802231542297304481880_ST.001.png" width="172"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属于&#xa0;&#xa0;&#xa0;部分,属于&#xa0;&#xa0;&#xa0;部分的&#xa0;&#xa0;&#xa0;者。<br />(2)该生态系统中有&#xa0;&#xa0;&#xa0;条食物链,请写出最短的一条食物链&#xa0;&#xa0;&#xa0;(用字母表示)。<br />(3)在该生态系统中,含有机物和能量最多的是&#xa0;&#xa0;&#xa0;(用字母表示).如果土壤受到重金属铝的污染,经过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铝最多的生物是&#xa0;&#xa0;&#xa0;(用字母表示)。<br />(4)该生态系统中,与之间的关系属于&#xa0;&#xa0;&#xa0;关系,通常情况下,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非生物,生物,分解<br />(2)2,F→E→D<br />(3)F,D<br />(4)捕食,自动调节能力<br />【解析】解:(1)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如图所示: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属于非生物部分,B、C、D、E、属于生产者,F植物属于生产者,属于生物部分的分解者。(2)食物链是指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有:F→E→D;F→B→C→D,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F→E→D。(3)在该生态系统中,根据有机物和能量会沿着食物链逐级传递,且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因此体内有机物和能量含量最多的生物是植物F。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后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因此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会越多,因此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重金属污染,那么体内积累重金属最多的生物是D。(4)在该生态系统中,D捕食C,因此与之间的关系属于捕食关系。生物和它生活的环境形成的整体就称为生态系统,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叫生态平衡,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而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以及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理解,了解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一般是从固定太阳能开始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逐渐递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传染病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人类与传染病进行了长期不懈的斗争.我们一起回顾一下:<br />(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xa0;&#xa0;&#xa0;的特点。<br />(2)北宋时期,我国人民最早采用接种人痘的方法预防天花;1796年,詹钠发明了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这两种方法都属于&#xa0;&#xa0;&#xa0;免疫。<br />(3)19世纪,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xa0;&#xa0;&#xa0;。<br />(4)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xa0;&#xa0;&#xa0;。<br />(5)近些年来,产生了一些新的传染病,例如,1981年美国发现世界首例艾滋病患者,图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xa0;&#xa0;&#xa0;。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5/42cddb3c/SYS201802231542299800836184_ST/SYS201802231542299800836184_ST.001.png" width="443"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6)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中成药,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是其&#xa0;&#xa0;&#xa0;。<br />(7)2016年,寨卡病毒、H7N9病毒开始肆虐,它们的结构特点是&#xa0;&#xa0;&#xa0; . 但目前人们还没有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见,人类对传染病的预防还不可有丝毫懈怠。</p></div></div>
<div><p>【答案】<br />(1)传染性、流行性<br />(2)特异性<br />(3)病原体<br />(4)保护易感人群<br />(5)①②④<br />(6)传播途径<br />(7)无细胞结构<br />【解析】解:(1)早在3世纪,一旦某地瘟疫流行,人们会背井离乡外出避疫,这说明人们很早就意识到了传染病具有传染性、流行性的特点;(2)接种疫苗后会使人产生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属于第三道防线,因此牛痘接种法来代替人痘接种法属于特异性免疫;(3)病原体指的是能够因其患病的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统称.巴斯德和科赫等科学家陆续发现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引起传染病的“罪魁祸首”,它们统称为病原体;(4)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三个: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开始了预防接种工作,这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5)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图中的情形不会传播艾滋病的是①②④;(6)疟疾属于血液传染病,吸血的动物属于传播途径;(7)卡病毒、H7N9病毒开始肆虐,它们的结构特点是无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和遗传物质组成。<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九级中考模拟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