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19:51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九年级下学期生物中考一模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现在“牛奶草莓”大量上市,这种草莓味道很甜.如图是植物细胞结构模式图,这些甜味的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的(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2af912ad/SYS201802231701580477576603_ST/SYS201802231701580477576603_ST.001.png" width="81" height="8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br />B.②<br />C.③<br />D.④</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甜味的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草莓细胞的②液泡中.</p><p>故选:B</p><p>【考点精析】掌握植物细胞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液泡.</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王伯伯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br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r />B.增加氧气浓度<br />C.大量浇水<br />D.大量施肥</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所以,向温室中添加二氧化碳,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2af912ad/SYS201802231701584192658059_DA/SYS201802231701584192658059_DA.001.png" width="382" height="9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故选:A</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大豆生长发育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2af912ad/SYS201802231701586934836697_ST/SYS201802231701586934836697_ST.001.png" width="328"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②③④组成的胚由胚珠发育而来<br />B.D花中最重要的结构是花瓣<br />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②胚芽<br />D.E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①胚轴,②胚芽,③胚根,④子叶组成种子的胚,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故错误;</p><p>B、花的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花蕊,因为它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密切关系,故错误;</p><p>C、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③胚根,故错误;</p><p>D、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故正确.</p><p>故选: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xa0;;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还要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收水分——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成根——胚芽胚轴发育成茎、叶,首先突破种皮的是胚根)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命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 )<br />A.利用澄清的石灰水可以验证植物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br />B.“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用酒精直接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br />C.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的浓度<br />D.“馒头在人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可证明唾液能消化淀粉</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利用澄清石灰水可以验证人的呼吸作用能否产生二氧化碳,A正确.</p><p>B、叶绿素为绿色,脱色后便于观察,如不脱色,不易观察到淀粉遇碘变蓝的现象;脱色时,酒精要隔水加热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B错误.</p><p>C、对照实验又叫单一变量实验,只有一个量不同.其它量皆相同的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实验中所有探究的问题,是可以改变的量,即烟草浸出液的浓度的不同,因此探究“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实验,必须人为控制的变量是烟草浸出液浓度,C正确.</p><p>D、“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的是以唾液为变量形成的一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D正确.</p><p>故选:B</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以及对食物的消化的理解,了解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 )<br />A.白细胞<br />B.红细胞<br />C.血小板<br />D.血浆</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白细胞的主要功能是吞噬病菌,防御和保护;</p><p>B、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p><p>C、血小板的功能是加速凝血和止血;</p><p>D、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p><p>因此,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在血液中的运输主要依靠血浆.</p><p>故选: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功能:运输、防御保护、调节体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人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体的变化曲线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2af912ad/SYS201802231701590053369487_ST/SYS201802231701590053369487_ST.001.png" width="170"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曲线AB段表示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br />B.曲线BC段的变化中,胸腔的容积逐渐扩大<br />C.本次呼吸中,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坐系中的C点<br />D.曲线AB段,人体膈肌所处状态是收缩</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图示中:纵坐标表示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横坐标表示呼吸时间;AB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负值,表示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是吸气过程;A错误;</p><p>B、BC段的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气压差是正值,表示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是呼气过程;呼气时呼吸肌舒张,隔顶上升,肋间肌舒张,肋骨下移,胸廓缩小,肺回缩.B错误;</p><p>C、B点表示吸气刚好完成(或呼气开始);A、C点表示呼气刚好完成(或吸气开始).C错误;</p><p>D、由A知,AB段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呼吸肌收缩,胸廓扩大,肺扩张.D正确;</p><p>故选: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体生理活动或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br />A.“袖珍人”是因为小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br />B.尿液形成应经过肾小囊过滤<br />C.遇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口能保护鼓膜<br />D.胰腺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袖珍人”是因为小时候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故正确;</p><p>B、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故不正确;</p><p>C、当听到巨大声响时,空气震动剧烈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迅速张口,可以使咽鼓管张开,保持鼓膜内外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鼓膜.故正确.</p><p>D、胰腺既能分泌胰液又能分泌胰岛素,故正确;</p><p>故选:B</p><p>【考点精析】掌握尿的形成和激素调节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郭小平,在3月6日,组织举办了一场“防艾反歧视”的大型公益活动.他希望通过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理解艾滋病感染者,让大家都参与到预防艾滋、反对歧视的队伍当中来.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艾滋病的传染源<br />B.隔离并治疗艾滋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br />C.只要接触艾滋病患者就会被感染<br />D.预防艾滋病所采取的普遍措施是接种疫苗</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错误.</p><p>B、隔离并治疗艾滋病患者属于控制传染源,正确.</p><p>C、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静脉注射吸毒、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接触艾滋病患者不一定就会被感染,错误.</p><p>D、目前预防艾滋病要解决的问题是研制艾滋病疫苗,错误.</p><p>故选:D</p><p>【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传染病及其预防(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还要掌握免疫与计划免疫(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便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的平衡和稳定,分为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行为中,均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br />A.猫捉老鼠、老马识途<br />B.狗辨主客、尺蠖拟态<br />C.大雁南飞、惊弓之鸟<br />D.蜘蛛织网、孔雀开屏</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题干中的尺蠖拟态、大雁南飞、蜘蛛织网、孔雀开屏等.猫捉老鼠、老马识途、惊弓之鸟、狗辨主客都是通过学习模仿得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D正确.</p><p>故选: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掌握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中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2af912ad/SYS201802231701595102178096_ST/SYS201802231701595102178096_ST.001.png" width="108" height="10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M可以表示完全变态发育<br />B.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br />C.N可以表示体内有脊柱<br />D.N可以表示结构层次具有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青蛙是变态发育,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不符合题意.</p><p>B、青蛙和蝗虫都是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不符合题意.</p><p>C、青蛙和家兔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但蝗虫的体内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不符合题意.</p><p>D、青蛙、蝗虫和家兔都是动物,动物的结构层次从大到小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符合题意.</p><p>故选:D</p><p>【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节肢动物和两栖动物,掌握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两栖动物门: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在陆地生活用肺兼用 皮肤呼吸.变态发育,皮肤裸露,能分泌黏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有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的结构总是与其功能相适应,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br />A.根尖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适于根吸收水分<br />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的<br />C.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适于气体交换<br />D.叶片中有叶脉,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植物根尖的成熟区长有大量根毛,大大增加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面积.A不符合题意.</p><p>B、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是与呼吸功能相适应,B不符合题意;</p><p>C、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是与气体交换的功能相适应的,C不符合题意</p><p>D、叶片中有叶肉,与制造有机物的功能相适应,叶脉有支持和输导作用,D符合题意.</p><p>故选:D</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特征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生物的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xa0; 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不属于生物相对性状的是( )<br />A.豌豆的紫花与白花<br />B.果蝇的红眼和残翅<br />C.桃的酸味和甜味<br />D.人的直发与卷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解:ACD、豌豆的紫花与白花、桃的酸味和甜味、人的卷发和直发,都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都是相对性状;</p><p>B、果蝇的红眼和残翅,是两种性状,因此不是相对性状.</p><p>因此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果蝇的红眼和残翅.</p><p>故选:B</p><p>【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某生物体细胞中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示意图,有关该图解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ef9c2fd1/SYS201802231702000715535371_ST/SYS201802231702000715535371_ST.001.png" width="108"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如果 1 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 2 号染色体来自母方<br />B.A和D两个显性基因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内<br />C.染色体上的A,D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br />D.基因a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如果1号染色体来自父方,则2号染色体来自母方,A正确;</p><p>B、染色体在体细胞内成对存在,其中A和D基因位于同一个染色体上,产生的生殖细胞可以同时出现在一个生殖细胞内,B错误;</p><p>C、染色体上的A、D分别表示两个显性基因,因此,染色体上的A、B分别表示两个显性性状的叙述是不正确,C错误;</p><p>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然不能在后代中表现,但隐性基因会一代代的传递下去,当后代基因为aa时,就能表现出a基因控制的性状.D错误.</p><p>故选:A.</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类染色体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描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是( )<br />A.发展生态农业,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br />B.为增加农业产量,毁林开田<br />C.为了蔬菜增产,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br />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使有毒藻类死亡</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解:A、发展生态农业有利于环境保护,建立各种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正确;</p><p>B、毁林开田,会造成水土流失,不利于环境保护,B错误;</p><p>C、喷洒农药以杀死菜青虫,但同时会污染土壤和周围的环境,并对人体和害虫的天敌造成伤害,不利于环境保护,C错误;</p><p>D、把工业废水排入发生赤潮的海域,会污染环境,并会造成藻类植物大量繁殖,危及其它生物的生存,不利于环境保护.</p><p>故选:A.</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就地保护,需要了解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同学建立的生物分类图,其中①~④各代表一种生物.下列哪组生物不能用该图分类(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ef9c2fd1/SYS201802231702012618858225_ST/SYS201802231702012618858225_ST.001.png" width="162" height="13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①蘑菇 ②银杏 ③葫芦藓 ④水绵<br />B.①珊瑚虫 ②侧柏 ③墙藓 ④海带<br />C.①酵母菌 ②铁树 ③肾蕨 ④衣藻<br />D.①水螅 ②水杉 ③玉米 ④根瘤菌</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解:A、①蘑菇是真菌无叶绿体,②银杏是裸子植物无果实有种子,③葫芦藓是苔藓植物无种子有叶,④水绵是藻类植物无种子无叶,正确;</p><p>B、①珊瑚虫是动物无叶绿体,②侧柏是裸子植物无果实有种子,③墙藓是苔藓植物无种子有叶,④海带是藻类植物无种子无叶,正确;</p><p>C、①酵母菌是真菌无叶绿体,②铁树是裸子植物无果实有种子,③肾蕨是蕨类植物无种子有叶,④衣藻是藻类植物无种子无叶,正确;</p><p>D、①水螅是动物无叶绿体,②水杉是裸子植物无果实有种子,③玉米是被子植物有果实有种子而不是无果实、无种子,④根瘤菌是细菌无叶绿体而不是有叶绿体,错误.</p><p>因此①水螅 ②水杉 ③玉米 ④根瘤菌,不能用该图分类.</p><p>故选:D</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种子植物,需要了解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淄博孝妇河湿地公园即将建成,这对于改善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生态淄博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该湿地公园不同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请据图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ef9c2fd1/SYS201802231702014867635454_ST/SYS201802231702014867635454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11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湿地中所有&#xa0;&#xa0;&#xa0;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br />(2)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xa0;&#xa0;&#xa0; .<br />(3)图中A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生物A代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xa0;&#xa0;&#xa0; .<br />(4)湿地公园里生活着芦苇、蒲草、水蚤、青蛙、泥鳅等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xa0;&#xa0;&#xa0;多样性.<br />(5)图中A、B、C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是&#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生物<br />(2)太阳能<br />(3)生产者<br />(4)生物种类<br />(5)A、B<br />【解析】解:(1)湿地中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环境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2)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该湿地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能.(3)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因此“图中A可以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则生物A代表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4)“湿地公园里生活着芦苇、蒲草、水蚤、青蛙、泥鳅等多种生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生物种类多样性.(5)食物链不包括分解者C和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因此图中A、B、C能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是A、B.</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食物链和生态系统概述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色香味俱全的食物总能让我们垂涎欲滴,如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ef9c2fd1/SYS201802231702017347842500_ST/SYS201802231702017347842500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15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图中A是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消化液,它是由&#xa0;&#xa0;&#xa0;分泌的.<br />(2)胃液中的胃酸具有杀菌作用,这属于&#xa0;&#xa0;&#xa0;免疫.<br />(3)小肠吸收的葡萄糖通过循环系统运到脑细胞至少经过心脏&#xa0;&#xa0;&#xa0;次运到脑细胞.<br />(4)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场所,图中生理过程④是&#xa0;&#xa0;&#xa0; .<br />(5)图中生理活动a、b、c,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xa0;&#xa0;&#xa0;(填序号).</p></div></div>
<div><p>【答案】<br />(1)肝脏<br />(2)非特异性<br />(3)2<br />(4)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br />(5)c<br />【解析】解:(1)图中A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起乳化作用的消化液,它是由肝脏分泌的.(2)胃液中的胃酸具有杀菌作用,是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属于非特异性免疫.(3)小肠吸收来的葡萄糖送到脑部利用的过程是:小肠→体静脉→心脏→肺动脉→肺→肺静脉→心脏→体动脉→脑.所以整个过程中血液经过心脏次数是2.(4)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的水、部分的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图中生理过程④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5)图中生理过程a、b、c,c吃到食物分泌胰液,属于简单反射,看到食物a和b闻到香味属于复杂反射.</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理解,了解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p><p>&#xa0;</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是鸡年,家鸡是我们的祖先由原鸡驯化而来,并逐渐发展成现在多个品种.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ef9c2fd1/SYS201802231702019722296805_ST/SYS201802231702019722296805_ST.001.png" width="219"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金鸡报晓属于&#xa0;&#xa0;&#xa0;行为.<br />(2)鸡的冠子有多种形状,玫瑰冠和单冠是其中一对相对性状,以下是两种冠形的杂交图解(用E、e表示控制鸡冠形状的显、隐性基因),根据图中所示遗传结果,你推断鸡的哪一种鸡冠形状是显性的?&#xa0;&#xa0;&#xa0; . 请写出亲本玫瑰冠母鸡的基因组成&#xa0;&#xa0;&#xa0; .<br />(3)子代中玫瑰冠与亲代单冠的形状不同,这属于生物普遍存在的&#xa0;&#xa0;&#xa0;现象.亲代鸡通过&#xa0;&#xa0;&#xa0;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p></div></div>
<div><p>【答案】<br />(1)先天性<br />(2)玫瑰冠,EE<br />(3)变异,生殖<br />【解析】解:(1)从行为获得途径来看,金鸡报晓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属于先天性行为.(2)图中亲代是玫瑰冠和单冠,子代只有玫瑰冠,表明玫瑰冠是显性性状,单冠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中所示遗传结果,推断鸡的玫瑰冠是显性的.“用E、e表示控制鸡冠形状的显、隐性基因”,则玫瑰冠的基因型是EE或Ee,单冠的基因型是ee.两种冠形的杂交图解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3/17/ef9c2fd1/SYS201802231702019722296805_DA/SYS201802231702019722296805_DA.001.png" width="193" height="13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从遗传图解看出,亲本玫瑰冠母鸡的基因组成EE.(3)“子代中玫瑰冠与亲代单冠的形状不同”,体现了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因此这属于生物普遍存在的变异现象.亲代鸡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子代.</p><p>【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和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需要了解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生物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br />(1)王明的妈妈给他准备了这些午餐食物:米饭、烤鸡腿,你认为再添加&#xa0;&#xa0;&#xa0;会使这份食谱营养更全面?<br />(2)人们在生活中常常谈“病毒”就色变,其实病毒不光是对人类有害,它对人类生活也有有益的一面.请列举一个人类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xa0;&#xa0;&#xa0; .<br />(3)为了让北方的人们吃到南方新鲜的荔枝,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宜采用的保存方法是&#xa0;&#xa0;&#xa0; .<br />(4)今年我区学业水平检测体育抽考项目男生是引体向上或实心球.男生在屈臂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肱二头肌处于&#xa0;&#xa0;&#xa0;状态.<br />(5)某科研团队研制了一款微型投影机,可以避免中小学生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而患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xa0;&#xa0;&#xa0;结构异常有关.<br />(6)在农业生产上,人们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这是利用了昆虫的&#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蔬果类<br />(2)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br />(3)冷藏法<br />(4)收缩<br />(5)晶状体<br />(6)通讯<br />【解析】解:(1)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米饭主要提供淀粉类,烤鸡腿主要提供蛋白质类,此食谱中无蔬果类,会导致维生素摄入量不足,因此应再添加上蔬果类.(2)有的病毒对人有益,如利用绿脓杆菌噬菌体(细菌病毒)来治疗绿脓杆菌感染.(3)食品保存的原理是杀死或抑制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如有的食品可以通过高温煮沸来杀死微生物,有的食品可以放在冰箱中冷冻或冷藏,有的食品用盐进行腌制,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等等方法都可以达到保鲜的目的.新鲜的荔枝,在长途运输过程中宜采用的保存方法是冷藏法.(4)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收缩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因此,男生在屈臂引体向上的过程中,肱二头肌处于收缩状态.(5)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体像能够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近视眼的形成主要与眼球的晶状体结构异常有关.(6)性外激素,多是由雌虫分泌并释放,引诱雄虫前来交配.交配后,雌虫即停止分泌.性外激素具有专一性,即只招来同种的异性个体,不会引来其他种类的生物.用性引诱剂,吸引雄性昆虫前来,从而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昆虫之间的信息交流.</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以及对维生素的作用的理解,了解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p><p>&#xa0;</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兴趣小组喂养了很多蚕宝宝,他们观察到蚕在结茧时不吃也不动.结出厚薄均匀的茧,但是也出现厚薄不均的“薄头茧”影响了蚕茧的出丝率.他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5月份进行了一次探究实验,9月份又进行了重复实验.两次实验均选择五龄蚕,将它们放入6片方格簇(每片方格簇有312格,即每片最多结茧312粒),7天后统计“薄头茧”的发生率.实验分为3组,三组仅光线处理不同,实验结果见表(单位:%):<br />请根据上述情况分析回答:</p><table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style="margin-left:0.03pt; border-style:solid; border-width:0.75pt"><tr><td style="width:107.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xa0;</p></td><td style="width:107.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一组</p></td><td style="width:107.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二组</p></td><td style="width:107.2pt; 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第三组</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xa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光线明亮而不均匀</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光线明亮而均匀</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线暗而均匀</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实验Ⅰ(5月份)</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5.4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7.50</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92</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实验Ⅱ(9月份)</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7.17</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85</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50</p></td></tr><tr><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总平均发生率</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16.33</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8.18</p></td><td style="border:0.75pt solid #808080; padding:0.03pt; vertical-align:top"><p>4.71</p></td></tr></table><p><br />(1)该小组实验探究的问题是&#xa0;&#xa0;&#xa0;?<br />(2)该小组设计并实施这一实验的假设是&#xa0;&#xa0;&#xa0; .<br />(3)在这一实验中,除要控制蚕的年龄和大小、实验时间相同外,还要控制其他实验条件相同,请你举出其中的一个:&#xa0;&#xa0;&#xa0; .<br />(4)通过实验结果可得出,要减少“薄头茧”的发生率,最好的光照条件是&#xa0;&#xa0;&#xa0; .<br />(5)家蚕的发育属于&#xa0;&#xa0;&#xa0;发育.根据家蚕的发育过程,试分析如何提高蚕茧的产量?&#xa0;&#xa0;&#xa0; .</p></div></div>
<div><p>【答案】<br />(1)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br />(2)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br />(3)温度或湿度或气压等<br />(4)光线暗而均匀<br />(5)完全变态,适当延长幼虫期<br />【解析】解:(1)做出的假设是依据问题做出的,假设的做出又与我们对结果的基本预测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表中三组实验的不同条件是光照,最后的实验结果是总平均发生率有明显不同,即可推测探究的问题是:光照条件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吗?(2)根据探究的问题作出的假设应是:不同的光照能影响蚕结出茧的均匀程度.(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这一种条件就算唯一实验变量;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探究中,设计实验方案时,一定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如蚕的大小、年龄、所处的温度、适度等.(4)蚕茧是幼虫吐出的丝结成的,因此可延长蚕的幼虫期来增加蚕茧的产量.从表中可看出在光线暗而均匀的条件下“薄头茧”总发生率最低,因此可采用暗而均匀的光线提高蚕茧的质量.(5)家蚕的发育过程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属于完全变态发育.为了使蚕丝产量提高,应设法延幼虫期.</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昆虫的发育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xa0;</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九级下学期生物中考一模考试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