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16:38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西部大开发中,我国政府大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根本目的是</p><p>A.发展旅游业    B.改善生态环境</p><p>C.发展畜牧业    D.增加木材产量</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先天不足,生态脆弱,受到人为破坏以后,原始植被很难恢复,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目前水土流失与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不但严重地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危及全国环境建设。为此,国家决定在不适于发展农业的地区,如黄土高原区、西部山区的坡度大于25度以上的坡耕地,一律要退耕还草、还林。林区以及广大草原地区,已经开垦的农田,必须退耕,适于发展林业的植树,适于发展牧业的种草,使那里生态环境得到恢复。鼓励居民改善自己居住地的生态环境,为发展经济创造环境条件。这一举措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类型与方式,初步达到了保护生态和提高农牧民生产与生活水平的双重目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改善大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维护大西北地区的生态平衡。故选项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年的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的人口──近20亿人.人类的下列做法中能促使旱地荒漠化的是</p><p>A. 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p><p>B. 滥捕乱猎野生动物</p><p>C. 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增加物种的多样性</p><p>D. 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类活动能促使旱地荒漠化.解答时可以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方面来切入.</p><p>解:A、旱地植被稀少,在旱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农牧业生产活动,会破坏植被,是植被覆盖率下降,促使旱地荒漠化,故该选项符合题意;</p><p>B、滥捕乱猎野生动物会使野生动物数量减少,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c、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造成生物入侵,破坏生物的多样性,使物种的多样性减少,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D、工业的废水和生活的污水大量排入江河湖泊,会造成水体污染,破坏生物的多样性,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我国规定的植树节是每年的</p><p>A.4月12日        B.5月4日</p><p>C.7月1日       D.3月12日</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植物造林是造福后代、净化环境、防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我国把每年的3月12号定位植树节。</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p><p>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p><p>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A错误;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此种做法固然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是骑电动车也会消耗电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也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B错误;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会给造成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层次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C正确;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现在,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p><p>A. 减少个人经济支出</p><p>B. 节约木材,保护森林</p><p>C. 减少固体垃圾污染</p><p>D. 避免其传播人类疾病</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造成当地和相邻地区的生态失调、环境恶化,导致洪水频发、水土流失加剧、土地沙化、河道淤塞乃至全球温室效应增强等问题。一次性木筷造成大量林地被毁;因此我国大力提倡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节约木材,保护森林。</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森林遭到砍伐后,我们可能面临下列哪些问题(  )</p><p>A.水土流失       B.气候改变</p><p>C.生物多样性减少   D.以上都可能发生</p><p>&#xa0;</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分析:森林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的根在地下分布深而广,形成庞大的根系,比地上的枝叶系统还发达。可谓“根深叶茂”,“树大根深”,森林的根系可以牢牢的抓住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森林能增加空气湿度,调节气候,植物进行蒸腾作用,增加大气的湿度,增加降水,降低温度。如森林上空的空气湿度比无林区高达10-25%左右,比农田高5-10%。据测定,夏天绿地中地温一般要比广场中白地低10-17度。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每种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当植物十分丰富的森林生态系统变成单一的农田后,生物种类会迅速减少,破坏了食物链,影响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一些生物不在适应环境,迁走或死亡,如鸟类和哺乳类大量减少。鸟类减少,各种农林害虫失去天敌的控制,就大量繁殖起来,给农作物和树木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因此也会加速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丧失。</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近年来,我国北方多次发生沙尘暴,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p><p>A. 植被遭到破坏    B. 北方野生动植物种类较少</p><p>C. 北方降水少    D. 北方温度较低,植物生长缓慢</p><p>&#xa0;</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沙尘暴是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一千米的严重风沙天气现象.其中沙暴系指大风把大量沙粒吹入近地层所形成的挟沙风暴;尘暴则是大风把大量尘埃及其它细粒物质卷入高空所形成的风暴.</p><p>解:通过实验研究人员得出一条结论:沙尘暴发生不仅是特定自然环境条件下的产物,而且与人类活动有对应关系:人为过度放牧、滥伐森林植被,工矿交通建设尤其是人为过度垦荒破坏地面植被,扰动地面结构,形成大面积沙漠化土地,直接加速了沙尘暴的形成和发育.</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对绿色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p><p>①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子叶  ②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p><p>③水绵属于苔藓植物                  ④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p><p>⑤西瓜是果实,小麦的子粒是种子      ⑥生物圈中的水不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p><p>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②⑥</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菜豆与玉米种子的异同点、植物落叶的意义、水绵的分类、针叶林、果实种子、水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据此解答.</p><p>解:①豆种子的结构包括胚和种皮;玉米种子的结构包括种皮、胚和胚乳.它们胚都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不过菜豆种子的子叶2片,肥厚,贮存着丰富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子叶1片,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因此玉米种子储存营养物质的结构是胚乳,不是子叶;</p><p>②植物代谢产物主要有有二氧化碳、水、还有蛋白质,核酸代谢产生的含氮废物,如尿素、氨等.植物的叶片在脱落之前,一方面把叶子能再利用的东西和营养物质转移走,另一方面把一些代谢废物转移到落叶中.因此植物落叶能带走一部分废物</p><p>③水绵,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因此属于藻类植物,而苔藓植物有茎叶的分化;</p><p>④针叶林是以针叶树为主要种所组成的各类森林的总称.包括常绿和落叶,耐寒、耐旱和喜温、喜湿等类型的针叶纯林和混交林.主要由云杉、冷杉、落叶松和松树等属一些耐寒树种组成.因此针叶林植被类型以松、杉等植物为主;</p><p>⑤果实由种子和果皮两部分组成,西瓜是果实,小麦的子粒的种皮和果皮合在一起,因此小麦的籽粒是果实不是种子;</p><p>⑥水是构成植物体的主要成分.水是植物进行各种生理活动的物质,如化学反应的溶RJI剂,物质的运输,光合作用的原料等.由于各种植物对水的要求不同,所以生物圈中的水影响绿色植物的分布.如锡林郭勒和长白山气温相近.植被类型却不同是因为长白山的降雨量比锡林郭勒多,在长白山有足够的水供给植物生长,所以长白山能够生长茂密的森林,而锡林郭勒的降水量相对较少,只能够形成草原植被.</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p><p>A. 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p><p>B. 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p><p>C. 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p><p>D. 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对于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p><p>解:由题意可知,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这对于学习者个体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不能敷衍了事.可见C符合题意.</p><p>故选:C</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光合作用示意图.请分析作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0f122f5/SYS201712310124139179851995_ST/SYS201712310124139179851995_ST.001.png" width="246"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  .</p><p>(2) 简述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______________</p><p>(3)人类过度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可能会引起什么全球性问题?</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4)为了保持环境的空气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p><p>______________</p><p>&#xa0;</p></div></div>
<div><p>【答案】  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0f122f5/SYS201712310124139179851995_DA/SYS201712310124139179851995_DA.001.png" width="47" height="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氧气  绿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这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温室效应  爱护植被、植树造林</p><p>【解析】(1)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利用光能在叶绿体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公式可表示为:<br />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0f122f5/SYS201712310124139179851995_DA/SYS201712310124139179851995_DA.002.png" width="49" height="3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br />(2)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其重要的意义。一是完成了物质转化:把无机物转化成有机物,一部分用来构建植物体自身,一部分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来源,同时放出氧气供生物呼吸利用; 二是完成了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是自然界中的能量源泉;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促进了生物圈的碳氧平衡。<br />(3)人类过度开采、使用煤炭和石油,导致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大量增加,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即引起温室效应。<br />(4)、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公式可知,光合作用能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环境的空气清新。因此,我们为了保持环境的空气清新,要多爱护植被、植树造林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当你漫步在花园或校园时,都会看到一些友情提示语如图.请你另写一句有关爱护花草树木并具有教育意义的温馨提示语:___________.</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7/12/31/01/50f122f5/SYS201712310124140532224843_ST/SYS201712310124140532224843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xa0;</p></div></div>
<div><p>【答案】青青小草,踏之何忍</p><p>【解析】植被是清洁水源的保证,具有重要的调节水量的作用,地表植被具有最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通过对种植花草树木的意义的理解,再给于人性化描述。如青青小草,踏之何忍等。</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蒙山位于蒙阴、平邑、费县三县交界处,其植被丰富,森林茂密,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森林中的枯枝落叶就像厚厚的海绵,能够吸纳大量的雨水,也使得雨水更多地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即使在干旱季节,山上的溪流也不干涸.蒙山还是避暑胜地,七月平均温度只有26℃,比县城低7﹣9℃.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p><p>为什么说蒙山既是一座“绿色水库”,又是一座“天然氧吧”?__________  夏天,蒙山的气温比县城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  树木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的___________、茎的___________、叶的气孔等结构进行的. 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___________”.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亲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p><p>&#xa0;</p></div></div>
<div><p>【答案】  森林能涵养水源,增加降水,被称为“绿色水库”,森林的光合作用释放大量的氧气又被称为“天然氧吧”  蒸腾作用能降低温度  根毛  导管  植树节</p><p>【解析】(1)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因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可以放出大量的氧气,因此又是一座“天然氧吧”。<br />(2)森林的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可以降低温度,因此夏天,蒙山的气温比县城低。<br />(3)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生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吸收水分。土壤中的水分→④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①根内的导管→⑤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②叶肉细胞→③气孔→大气(水蒸气).因此树木对水分的吸收、运输和散失分别是通过根成熟区的根毛、茎的导管、叶的气孔等结构进行的。<br />(4)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人教版七级上册生物同步检测: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