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五中届九年级上学期生物期末考试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鸭是比较耐寒的一种鸟。宋代诗人苏轼在《春江晚景》中写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该诗句中描写影响鸭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br />A.光<br />B.温度<br />C.水<br />D.空气</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春天温度升高,鸭子开始下水游泳。</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兴奋地向同学描述,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br />A.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br />B.光圈的大小改变了<br />C.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br />D.射入光线发生改变</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对好光之后,就不能再移动显微镜,如果移动显微镜,射入的光线就会发生改变,导致看不清物像。</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明经常长时间看漫画书而导致了近视,则他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近视镜是( )<br />A.凸透镜<br />B.平面镜<br />C.凹透镜<br />D.凹面镜</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48877954733_DA/SYS201802240358548877954733_DA.001.png" width="237" height="8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李大叔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为了提高温室大棚内蔬菜的产量,你认为他可以在温室大棚内采取的措施是( )<br />A.增加二氧化碳浓度<br />B.增加氧气浓度<br />C.大量施肥<br />D.提高室内温度</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适度增加大棚中的二氧化碳气体的含量能增产,A符合题意;<br />B、增加氧气浓度,与提高有机物的产量没有关系,不能增产,B不符合题意;<br />C、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农业生产,C不符合题意;<br />D、适当提高温度可以促进生物的生命活动,因此适当增加白天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让植物合成更多的有机物.而夜晚适当降温则可以抑制其呼吸作用,使其少分解有机物.这样白天合成的多,夜晚分解的少,剩余的有机物就多,自然就产量高,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掌握光合作用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各组动物中,都用鳃呼吸的是( )<br />A.河蚌、鲨鱼、海马<br />B.鲸、蛇、乌鱼<br />C.青蛙、青鱼、蝌蚪<br />D.珍珠蚌、鲫鱼、鳖</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鲨鱼和海马都属于鱼类,用鳃呼吸,A符合题意;<br />B、鲸鱼属于哺乳动物,用肺呼吸;乌鱼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蛇属于爬行动物,都用肺呼吸,B不符合题意;<br />C、蝌蚪是两栖动物青蛙的幼体,用鳃呼吸,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青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C不符合题意;<br />D、珍珠蚌属于软体动物,用鳃呼吸;鲫鱼属于鱼类,用鳃呼吸;鳖属于爬行动物,用肺呼吸,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软体动物(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保护身体(如乌贼、章鱼、扇贝、蛾 螺等)),还要掌握鱼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的相关知识才是答题的关键.</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平衡木运动员表演时,起调节躯体平衡、控制动作姿势和协调作用的主要结构是( )<br />A.大脑<br />B.小脑<br />C.脑干<br />D.脊髓</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p><p>所以答案是:B</p><p>【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神经系统的组成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周围神经系统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试管内加入2mL的食用油,再加入新配制的“X消化液”1mL,充分振荡后,置于37℃的温水中5min发现植物油消失了。则“X消化液”成分最可能是考点: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br />A.唾液、胃液、肠液<br />B.胃液、胆汁<br />C.胰液、肠液、胆汁<br />D.胃液、胰液</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食用油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因此脂肪的消化需要胰液和肠液的参与,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因此消化食用油的消化液的成分可能含有肠液、胰液和胆汁。</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对小鸟这种行为的解释,正确的是( )<br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学习行为 ③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br />A.①③<br />B.②④<br />C.①④<br />D.②③</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鸟类的黑手党”--杜鹃,将自己的卵产到小鸟巢中,小鸟辛勤地为杜鹃孵卵并精心喂食杜鹃的雏鸟。小鸟的这种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行为,①先天性行为,是③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不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②学习行为。</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利用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蜜蜂采蜜,失去幼仔的母鸡抚育小猫;(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称学习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反射弧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54329264752_ST/SYS201802240358554329264752_ST.001.png" width="240" height="11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a是效应器,能接受刺激并作出反应<br />B.c是神经中枢,不受其他结构的调控<br />C.d能将来自c的神经冲动传至e,引起反射<br />D.e是感受器,能接受外界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反射弧包括a感受器、b传入神经、c神经中枢、d传出神经和e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是:a感受器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然后神经冲动由b传入神经传导到c神经中枢,c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央的灰质内(神经元细胞体集中的部位),能接受神经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即做出指令),d传出神经再将来自神经中枢的神经冲动传至e效应器,最后由e效应器接受神经冲动并作出相应的反应,引起反射。</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利用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应当包括五个部分: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列基因组成,一般属于生殖细胞的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001.png" width="61" height="6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002.png" width="63" height="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003.png" width="60" height="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SYS201802240358556680941980_ST.004.png" width="63" height="6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里;在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在形成生殖细胞的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分开,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中,基因也随着染色体的分离而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因此染色体、基因在生殖细胞中是不成对的。选项A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选项B的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选项C是染色体是一对,基因是Aa;因此ABC都属于体细胞或受精卵。选项D的染色体是一条,基因是不成对的,因此属于生殖细胞。</p><p>所以答案是:D</p><p>【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掌握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家蚕的发育经过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与家蚕发育过程相同的是( )<br />A.蝗虫<br />B.蜜蜂<br />C.蚯蚓<br />D.青蛙</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家蚕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的叫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如蝶、蚊、蝇、菜粉蝶、蜜蜂等.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例如:蜻蜓、蟑螂、蝼蛄、蟋蟀、蝗虫等,而青蛙的变态发育要经过四个时期:受精卵(水中)--蝌蚪(水中)--幼蛙(水中)--成蛙(陆水)。</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昆虫的发育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66711559197_ST/SYS201802240358566711559197_ST.001.jpeg" width="208" height="12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生态系统无调节能力<br />B.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是无限的<br />C.只有绝对禁捕野生动物,生态系统才有调节能力<br />D.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生态系统有调节能力,A不符合题意;<br />B、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B不符合题意;<br />C、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C不符合题意;<br />D、在此生态系统中,如果人类大量捕杀鹰,会破坏食物链,使兔、鼠和蛇的数量增多,草减少,还会导致一些食草动物以及草原害虫的数量增加,从而使草原上草受到危害,草原生态系统将受到严重破坏,这说明生态系统调节能力是有限的,D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D</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对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br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br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br />C.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br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把有用物资,如纸张、塑料、橡胶、玻璃、瓶罐、金属以及废旧家用电器等从垃圾中分离出来重新回收、利用,变废为宝。既提高垃圾资源利用水平,又可减少垃圾处置量,它是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的重要途径和手段,A不符合题意;<br />B、防止汽车尾气污染,鼓励骑电动车.此种做法固然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但是骑电动车也会消耗电能、化学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也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B错误,符合题意;<br />C、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会给造成空气、水、土壤等造成不同层次的污染,从而影响了人类及其它生物的生存环境,不利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因此杜绝污染物的随意排放,C正确,不符合题意;<br />D、对自然资源要合理开发,重视新能源开发.相对于传统能源,新能源普遍具有污染少、储量大的特点,对于解决当今世界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特别是化石能源)枯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面是四位同学对生物变异的认识,你认为正确的是( )<br />A.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变异<br />B.变异在生物界是一种个别现象<br />C.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的进化<br />D.生物的变异大多是适应环境的</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变异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单纯的由环境的改变而造成的差异为不可遗传变异,而由于遗传物质发生的改变而引起的差异为可遗传变异,A不符合题意;<br />B、遗传和变异是生物界中一种普遍现象,不是个别的现象,B不符合题意;<br />C、遗传和变异为生物进化的内在基础,生物只有具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不断的进化,可遗传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始的材料,例如小麦中出现矮秆、抗倒伏的变异,C符合题意;<br />D、如害虫的抗药性增强就属于有利变异;有些变异对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会被淘汰,叫不利变异。例如玉米的白化苗。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69695414911_ST/SYS201802240358569695414911_ST.001.png" width="252"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   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br />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 选择的结果<br />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br />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这就是说,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 因此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选择学说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豆腐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发酵食品之一。下列与发酵技术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发酵过程中控制温度是关键条件之一<br />B.发酵过程中必须保持空气流通<br />C.发酵都是由酵母菌完成的<br />D.蒸煮豆腐后马上加入菌种</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微生物的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除了提供适宜的温度外,还要注意其他条件,如密封、灭菌等,A符合题意;<br />B、大多数霉菌的生长繁殖发酵是需要氧气的,可以提供氧气,但不能让空气流通,空气中有杂菌、真菌的孢子、霉菌等会使发酵失败,B不符合题意;<br />C、制作豆腐乳要用到霉菌,不是酵母菌,C不符合题意;<br />D、制作豆腐乳之前要先把豆腐高温煮沸灭菌,然后降温冷却后再用,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下列装置均有干酵母(内有活酵母菌),其中适合产酒精的装置是( )<br />A.<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001.png" width="91" height="9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B.<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002.png" width="76" height="8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C.<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003.png" width="48"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D.<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SYS201802240358572656270625_ST.004.png" width="68" height="9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该图中反应液中含有酵母菌、葡萄糖溶液、且是无氧环境,酵母菌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A符合题意;<br />B、该装置中是加入干酵母粉和葡萄糖,但没有加入水,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B不符合题意;<br />C、该装置中含有水,存在无氧条件,但是没有葡萄糖作为反应底物,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C不符合题意;<br />D、该装置中加入葡萄糖和水,并不断搅拌,且广口瓶敞开,氧气进入发酵液中,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受抑制,不适合酵母菌发酵产生酒精,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酒精发酵,需要了解酵母菌在适宜温度和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的过程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正常人的血液、血浆、原尿与尿液四种液体中,含有葡萄糖的一组是( )<br />A.血液、血浆和原尿<br />B.血浆、原尿利尿液<br />C.血液、原尿和尿液<br />D.血液、血浆和尿液</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因此正常人的血液、血浆、原尿与尿液四种液体中都含有水、无机盐、尿素.血液、血浆、原尿中有葡萄糖。</p><p>所以答案是:A</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尿的形成,需要了解除血浆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以外,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人体每天大约形成150升原尿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请根据以下资料分析回答<br />沙尘暴在我国主要由冷空气南下,大风卷起尘沙所致。森林植被等的大量砍伐以及草原的过度放牧,促进了沙尘暴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br />(1)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主要引起     系统的疾病,该系统由呼吸道和    组成。<br />(2)分析以上资料,请你为减少沙尘暴的发生提出建议   。(至少两点建议)</p></div></div>
<div><p>【答案】<br />(1)呼吸,肺<br />(2)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br />【解析】(1)沙尘暴会严重影响空气质量,进而危害人体健康,沙尘会随着呼吸进入呼吸系统,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最后进入肺,在肺里完成气体交换。<br />(2)植物可以防风固沙。治理沙尘暴的措施有:造防护林,保护草原、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br />所以答案是:(1)呼吸;肺;(2)造防护林,保护草原、控制载畜量;退耕还林、还草等增加植被覆盖率。<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和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空气的质量与健康:1)空气的质量影响人体健康:大气中的污染物危害人体健康极大,有害物质能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2)了解当地的空气质量,当地空气污染的原因,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实验探究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校实验小组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如下:<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3aaff2f5/SYS201802240359007694730885_ST/SYS201802240359007694730885_ST.001.png" width="525" height="15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每天记录蝌蚪生长发育的情况。请回答:<br />(1)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有两个步骤不够严谨,请你加以改进完善:<br />   ;<br />   。<br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其目的是   。<br />(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期的实验结果是   。<br />(4)该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p></div></div>
<div><p>【答案】<br />(1)①A、B两缸中都放入1000mL池塘水,②A、B两缸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10只<br />(2)形成对照<br />(3)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br />(4)说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br />【解析】(1)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该实验小组设置的实验中出现了两个变量:水质、甲状腺激素,实验目的是为了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因此应以甲状腺激素为实验变量,所用的水质应是一样的池塘水;实验中用一只蝌蚪,结果会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可用10只蝌蚪做实验,可以减小误差,当然,采用更多的蝌蚪会更好,但增加了实验的难度。<br />(2)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内不加,目的是形成一组以甲状腺激素为变量的对照实验。<br />(3)如果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br />(4)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br />所以答案是:(1)①A、B两缸中都放入1000mL池塘水;②A、B两缸加入同时期孵化出的蝌蚪10只;(2)形成对照;(3)A缸中的蝌蚪比B缸中的蝌蚪发育成青蛙的速度快;(4)说明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p><p><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激素调节和科学探究的过程,需要了解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p> </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去年3月,新型重配禽流感病毒H7N9在中国首次被发现。随后,疫情发展较快,去年3月31日至7月28日,全国共有134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报告,其中45例死亡。“销声匿迹”约3个月后,去年12月至今,H7N9又开始“活跃”,目前江苏、浙江等东南沿海省份几乎每天都报告H7N9新发病例.<br />(1)甲型H7N9流感的病原体是一种病毒,其结构十分简单,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   组成。<br />(2)现有研究结果表明,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H7N9禽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H7N9禽流感病毒的   。因而不能获得对H7N9禽流感的抵抗力,某种疫苗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起作用,这类免疫叫做   免疫。<br />(3)H7N9禽流感虽有全球蔓延之势,但我们也无需恐慌,因为该病是可防可控的,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分析,对确诊病人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   。</p></div></div>
<div><p>【答案】<br />(1)遗传物质(或核酸)<br />(2)抗体,特异性(或后天性)<br />(3)控制传染源。<br />【解析】(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只有病毒比较特殊,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br />(2)普通的流感疫苗相当于抗原,接种到人体后,不会使人发病,但会刺激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产生抵抗流感病毒的抗体,从而获得对流感的免疫力。普通的流感疫苗对预防甲型HINI流感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普通流感疫苗不能使人产生抵抗甲型HINI流感病毒的抗体。只能针对某一特定的原体起作用的疫苗,对其它的病原体不起作用,这种免疫属特异性免疫。<br />(3)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为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散播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其他人所经过的途径或各种生物媒介;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所以传染病患者属于传染源。控制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对确诊病例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属于控制传染源。<br />所以答案是:(1)遗传物质(或核酸);(2)抗体;特异性(或后天性);(3)控制传染源。</p><p><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病毒和传染病及其预防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传染病特点:传染性、流行性;预防措施:控制传染源(传染病人的隔离、扑杀染病的动物等);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水源、消毒餐具、加强个人卫生等);保护易感人群(预防接种、锻炼身体等).</p><p> </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生物节日与时间正确配对<br />①5月31日     A、世界无烟日<br />②6月5日     B、国际禁毒日<br />③6月6日     C、世界环境日<br />④6月26日     D、世界艾滋病日<br />⑤12月1日     E、时间爱眼日</p></div></div>
<div><p>【答案】A;C;E;B;D<br />【解析】(1)世界无烟日是5月31日;(2)国际禁毒日是6月26日;(3)世界环境日是6月5日;(4)世界艾滋病日是12月1日;(5)6月6日为世界爱眼日。<br />所以答案是:A;C;E;B;D</p><p> </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