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2:09:11

山东省济南市届九年级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制作临时装片的过程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br />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br />B.用镊子撕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放在液滴中展平<br />C.盖盖玻片时一侧先接触液滴,缓缓放平<br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用碘液染色</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为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若滴加清水,口腔上皮细胞会吸水涨破,故A符合题意;<br />B、制作洋葱鳞片叶细胞临时装片,取材料时,用镊子撕取一小块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薄膜,将撕下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用镊子展平,故B不符合题意;<br />C、盖盖玻片时,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故C不符合题意;<br />D、细胞核里有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用碘液处理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以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核。为了观察细胞核,在载玻片的一侧滴碘液,从另一侧吸引。故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掌握练习使用显微镜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下面是有关燕子适于空中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br />A.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xa0;<br />B.气体交换部位是肺和气囊<br />C.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xa0;<br />D.发达的胸肌,能有力扇动两翼</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类的飞行器官,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A不符合题意。<br />B、鸟类气体交换的部位是肺,气囊只能暂时的贮存空气,辅助呼吸 , B符合题意。<br />C、食量大,为飞行生活提供大量的能量 , C不符合题意。<br />D、鸟类的胸肌发达,收缩有力量,利于牵动两翼飞行,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掌握鸟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鸟类有喙无齿,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骨中空,内充空气,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高防护越严格)。患者一旦感染埃博拉,即便在治愈之后,病毒依然能够在精液、眼内液、母乳和脊髓液中存留好几个月。结合所学知识选出正确的选项( )<br />A.埃博拉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染色体组成<br />B.埃博拉病毒寄生于动物细胞,生活方式为异养<br />C.与动物细胞相比,埃博拉病毒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成形的细胞核<br />D.埃博拉病毒属于传染源</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埃博拉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里面包裹的遗传物质组成的。A不符合题意。<br />B.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靠吸取现成的营养物质生活。病毒的营养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异养、寄生,B符合题意。<br />C.埃博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生活。与动物细胞相比,埃博拉病毒最显著的特征是没有细胞结构,C不符合题意。<br />D.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灵长类动物属于传染源,埃博拉病毒属于病原体,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病毒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病毒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病毒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缺乏维生素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导致患一些疾病,如患夜盲症、脚气病、佝偻病、坏血病分别是缺乏(  )<br />①维生素A  ②维生素B1  ③维生素C  ④维生素D<br />A.②①③④<br />B.①③②④<br />C.①②④③<br />D.②①④③</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维生素A能促进人体正常的发育,增强抵抗能力,维持人的正常视觉.缺乏时,皮肤粗糙,易得夜盲症; 维生素B1能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易得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C能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维持骨骼、肌肉和血管的正常生理作用,增强抵抗力.缺乏时,易得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维生素D 促进钙、磷的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引起佝偻病、骨质疏松症,主要分布在动物肝脏,蛋等。</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认真审题,首先需要了解维生素的作用(维生素:人体需求量少,不能供能,但生命活动又必不可少的物质).</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困难
    <div><div><p>【题目】如图曲线代表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变化的趋势,该曲线不能表示(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0f7c963c/SYS201804082154337037821164_ST/SYS201804082154337037821164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15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血液流经肺部时氧气含量的变化<br />B.血液流经小肠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br />C.血液流经肾脏时尿素含量的变化<br />D.血液流经大脑神经组织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当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肺泡内的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在流过肺泡后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故A不符合题意;<br />B.当血液流经小肠绒毛内毛细血管时,由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所以经过小肠绒毛毛细血管的血液含养料增加,因此,血液流经小肠时氨基酸含量的增加,故B不符合题意。<br />C.当血液流经肾脏时,其中的尿素、水和无机盐等废物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在流经肾小管时,其中的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其它的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所以经过肾脏后的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故C符合题意;<br />D.当血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时:将运来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给大脑神经组织细胞利用,将神经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这样,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大脑神经组织时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D不符合题意。<br />故选: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和血液循环的途径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循环途径:体循环是血液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右心房,肺循环是血液从右心室出发回到左心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关于节肢动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br />A.绝大多数节肢动物都有内骨骼<br />B.虾蟹都属于节肢动物而不属于昆虫<br />C.节肢动物因为生活在陆地所以用肺呼吸<br />D.沙蚕的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节肢动物的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故A不符合题意。<br />B.节肢动物包括昆虫纲、多足纲、蛛形纲、甲壳纲等。虾蟹都属于甲壳纲而不属于昆虫,故B符合题意;<br />C.节肢动物因为生活在陆地,用气管呼吸,故C不符合题意;<br />D.沙蚕的身体分节,但不分部,是环节动物,故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利用节肢动物对题目进行判断即可得到答案,需要熟知节肢动物门包括(昆虫纲、甲壳纲、蛛形纲、多足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膈肌痉挛俗称“打嗝”,“打嗝”时( )<br />A.肺内压迅速升高<br />B.肺扩张<br />C.气体出肺<br />D.肋间肌舒张</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打嗝”是因为膈肌痉挛收缩引起,膈肌收缩时,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br />所以答案是:B<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肺泡与外界气体的交换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由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当吸入的空气到达肺泡时,空气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随呼气的过程排除体外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人体激素分泌失调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r />A.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导致侏儒症<br />B.人体胰岛素缺乏会导致糖尿病<br />C.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大脖子病<br />D.成年时期生长激素过多会导致巨人症</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侏儒症,A不符合题意;<br />B、人体胰岛素分泌不足会导致糖尿病,B不符合题意;<br />C、缺碘造成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C不符合题意;<br />D、成人时期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导致肢端肥大症,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到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部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搔痒,这说明( )<br />A.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br />B.脊髓能完成某些条件的反射<br />C.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非条件的反射<br />D.脊髓也能形成某种感觉</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感觉由大脑皮层产生,人在睡眠时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因此主要由脊髓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活动。<br />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膝跳反射、缩手反射、婴儿的吮吸等都是非条件反射。人在睡眠时,也能拍打蚊子或瘙痒,表明这种反射活动是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不在大脑,这说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的反射。<br />所以答案是: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满筐圆实骊珠滑,入口甘香冰玉寒”,葡萄中含有的丰富营养物质储存在果实的( )<br />A.果皮<br />B.种皮<br />C.种子<br />D.胚</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葡萄属于浆果,果肉中中含有丰富营养物质,果肉属于中果皮,A符合题意。<br />B、种皮质地坚硬,具有保护作用,是种子的一部分,B不符合题意。<br />C、葡萄的种子是组成果实的一部分,果实的营养物质主要存在于果肉中,C不符合题意。<br />D、葡萄种子的结构由种皮和胚组成,胚是种子的主要结构,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的子叶中,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关于本题考查的果实与种子的形成,需要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子房—果实&#xa0;;受精卵—胚;珠被—种皮;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才能得出正确答案.</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从一个小小的细胞到呱呱坠地的婴儿(如图),生命给了我们太多的惊奇和感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2/24/03/97501437/SYS201802240358511469140169_ST/SYS201802240358511469140169_ST.001.png" width="399" height="8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甲表示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br />B.乙沿着输卵管移动,植入增厚的子宫内膜完成着床<br />C.成熟的胎儿从母体娩出前也在进行呼吸作用<br />D.胎儿的性别形成于怀孕的那一刻</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卵是在输卵管内形成的;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着床;胎儿时时刻刻进行呼吸作用;胎儿的性别形成于受精卵的结合哪一刻。</p><p>所以答案是:D</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人的生殖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产生生殖细胞,繁殖新个体的过程,也是种族延续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消化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br />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br />B.胆汁不含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不起作用<br />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br />D.细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p></div></div>
<div><p>【答案】B<br />【解析】A、糖类、脂肪、蛋白质是细胞的构成物质,其中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而且都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不符合题意;</p><p>B、胆汁中虽然不包含任何消化酶,但能对脂肪进行物理消化,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不是对食物消化不起作用.B符合题意;</p><p>C、胃液和肠液都能参与蛋白质的消化,C不符合题意;</p><p>D、细咀嚼米饭会觉得有甜味是因为唾液淀粉酶将淀粉分解成了麦芽糖,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B</p><p><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以及对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理解,了解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消化道各段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胃:少量的水、酒精(非营养);小肠(主要的吸收场所,与其结构有关):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大肠:只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错误的是( )<br />A.培养无病毒植株——无土栽培技术<br />B.制酸奶——发酵技术<br />C.“多莉”羊的诞生——克隆技术<br />D.培养抗虫棉——转基因技术</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A.培养无病毒植株是利用组织培养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获得的,因此必须采用组织培养技术,故A符合题意;<br />B、酸奶是利用乳酸菌发酵获得的,因此采用的是发酵技术,故B不符合题意;<br />C.多莉”羊的诞生利用的是克隆技术,故C不符合题意。<br />D.抗虫烟棉是利用转基因技术获得的,故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A<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乳酸发酵和基因工程的原理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原理:乳酸菌在无氧和适宜的温度条件下,将乳糖分解成乳酸;应用:制作酸奶,酸泡菜等;1、基因控制生物性状2、遗传密码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是可以通用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实验中学吧中同学们对“小龙女”的跟帖,你不认同谁的发言( )<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8/21/0f7c963c/SYS201804082154344342836819_ST/SYS201804082154344342836819_ST.001.png" width="404" height="216" alt="图片_x0020_26"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A.小飞侠<br />B.灰灰菜<br />C.一米阳光<br />D.风铃宝贝</p></div></div>
<div><p>【答案】D<br />【解析】ABC、ABC三位同学的发言都是积极合理的休息方式、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提供学习效率,ABC不符合题意。<br />D、D同学加班熬夜,会破坏人体的生物钟,影响身体健康,还降低学习效率,D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以下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相关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br />A.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br />B.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br />C.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br />D.本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中,为了验证绿色植物在光下能制造淀粉,必须先让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才能验证叶片内的淀粉是绿色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把天竺葵放在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叶片内的淀粉会运走耗尽,A不符合题意;<br />B、酒精能溶解叶绿素,因此将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是为了脱去叶绿素,便于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变成黄白色,点上碘液后就容易看出是否变蓝,B不符合题意;<br />C、淀粉遇碘液变蓝是淀粉的特性,光合作用只有在光下才能进行制造淀粉,因此叶片的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而叶片的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变蓝色,C符合题意;<br />D、本实验证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D不符合题意。</p><p>所以答案是:C</p><p><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p>&#xa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r />A.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转动细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br />B.调节反光镜对光,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光线较弱时用平面镜<br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使用低倍镜,再使用高倍镜<br />D.物像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A不符合题意。<br />B、反光镜有两个面,分别称为平面镜和凹面镜,是用来调节进入镜头内光线的强弱的,当外界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弱时用凹面镜。B不符合题意。<br />C、观察微小结构时,应先用低倍镜找到物像,再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C符合题意。<br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目镜的放大倍数。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掌握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以下关于生物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br />A.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前,要先将植物暗处理一昼夜<br />B.制作临时装片时,选择的材料要薄而透明<br />C.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是否生成麦芽糖<br />D.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应选择多只鼠妇进行实验</p></div></div>
<div><p>【答案】C<br />【解析】A. 验证植物的光合作用前,植物要进行黑暗处理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故A不符合题意。<br />B.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光线——反光镜——通光孔——透明标本——物镜——目镜——眼。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故B不符合题意。<br />C.探究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时,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粉的存在,淀粉遇碘变蓝。C符合题意。<br />D.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因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误差。故D不符合题意。<br />所以答案是:C<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食物的消化和练习使用显微镜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已知马铃薯块茎细胞中含有叶绿体,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储藏在什么样的地窖中( )<br />A.遮光、低温、含氧浓度低<br />B.遮光、高温、 含氧浓度高<br />C.光照、低温、含氧浓度低<br />D.光照、高温、含氧浓度高</p></div></div>
<div><p>【答案】A<br />【解析】当土豆长期暴露在阳光下时,其中的茄碱量就会增加,茄碱会使土豆的味道变苦,吃了含有茄碱的土豆后,会感到口干舌燥、心悸气短、更严重的还会出现精神错乱,出现幻觉,造成瘫痪,为了较长时间地保持马铃薯原有的新鲜品质,最好将马铃薯遮光保存。<br />影响呼吸作用的外界因素有温度、水分、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最大,温度升高,呼吸作用加强;在一定范同内,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呼吸作用显著加强。因此,在储藏马铃薯块茎时采取低温、低氧等措旌,可延长储藏时间。<br />所以答案是: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果蝇是遗传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材料,下面是利用果蝇进行的遗传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72378633693_ST/SYS201804091136572378633693_ST.001.png" width="492" height="253" alt="图片_x0020_27"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果蝇个体既有长翅的又有残翅的,这种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在遗传学上称为&#xa0;&#xa0;&#xa0;。根据图一中果蝇翅型在亲代与后代中的表现规律可以判断出&#xa0;&#xa0;&#xa0;为显性性状。<br />(2)图一中亲代都是长翅果蝇,但后代出现了残翅果蝇,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作&#xa0;&#xa0;&#xa0;。 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xa0;&#xa0;&#xa0;传递给子代,残翅果蝇的遗传信息来自两个亲本。<br />(3)若用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则图一中亲代长翅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xa0;&#xa0;&#xa0; , 子代中出现残翅的概率为&#xa0;&#xa0;&#xa0;。<br />(4)如果图二中的子代全部为长翅,则亲代中的长翅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为&#xa0;&#xa0;&#xa0; , 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xa0;&#xa0;&#xa0;。</p></div></div>
<div><p>【答案】<br />(1)相对性状;长翅<br />(2)变异;生殖细胞(精子与卵细胞)<br />(3)Hh、Hh;25%<br />(4)H;Hh<br />【解析】解:(1)①相对性状:指同种生物同一性状在不同个体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如人的双眼皮和 单眼皮 );果蝇的长翅与残翅就属于相对性状。②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子代个体出现了亲代没有的性状(无中生有),新出现的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图一实验中,亲代个体都是长翅的,而子代中出现了残翅个体,说明残翅是隐性性状,长翅是显性性状。<br />(2)①亲代都是长翅果蝇,但后代出现了残翅果蝇,体现了亲代与子代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叫做变异。<br />②在每种生物的体细胞核中,都含有一定数量的成对存在的染色体(如人的体细胞核中有23对,即46条染色体),染色体主要由 DNA和蛋白质组成,在每条染色体上一般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每个DNA上有 许多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每个基本单位就是一个基因。因此,遗传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细胞把基因传递给了子代。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与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br />(3)“若用H表示显性基因,h表示隐性基因”,则残翅的基因组成为hh。亲代长翅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的基因一定是h,所以亲代长翅果蝇的基因组成是Hh。遗传图解如图1:<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72378633693_DA/SYS201804091136572378633693_DA.001.png" width="300" height="15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1看出,亲代长翅个体的基因组成分别是Hh、Hh,子代中出现残翅的几率为25%。<br />(4):图二中,残翅的基因组成为hh,因此残翅果蝇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h,则子代长翅的基因型是Hh。“如果图二中的子代全部为长翅”,遗传图解如图2:<br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72378633693_DA/SYS201804091136572378633693_DA.002.png" width="193" height="14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从图2看出,亲代中的长翅果蝇产生的生殖细胞基因组成为H,子代个体的基因组成为Hh。<br />所以答案是:(1)相对性状;长翅 <br />(2)变异;生殖细胞 <br />(3)Hh、Hh;25%<br />(4)H;Hh<br />【考点精析】掌握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的概念和基因与性状遗传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xa0; &#xa0;;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考场上的你,信心满满,大脑如陀螺般飞速运转,笔尖轻快地写下答案。这些生命活动需要消耗能量,能量来自于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个过程是怎样的呢?<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80075943864_ST/SYS201804091136580075943864_ST.001.png" width="84" height="126" alt="图片_x0020_28"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80075943864_ST/SYS201804091136580075943864_ST.002.png" width="169" height="138" alt="图片_x0020_29"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80075943864_ST/SYS201804091136580075943864_ST.003.png" width="106" height="105" alt="图片_x0020_30"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备用能源是&#xa0;&#xa0;&#xa0; , 它的消化过程是图乙中的曲线&#xa0;&#xa0;&#xa0; , 该过程中所需的消化液是由图甲中的&#xa0;&#xa0;&#xa0;(填序号)分泌的,由图乙可知,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部位是&#xa0;&#xa0;&#xa0;。<br />(2)淀粉在消化道内最终被分解为葡萄糖,葡萄糖被吸收进血液后,由&#xa0;&#xa0;&#xa0;运输,随血液循环到达脑细胞的过程中,经过图丙结构的顺序依次是&#xa0;&#xa0;&#xa0;(用序号、字母和箭头表示,2分)。<br />(3)葡萄糖的氧化分解需要在氧的参与下进行。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依次为&#xa0;&#xa0;&#xa0;。此时,肺内气压&#xa0;&#xa0;&#xa0;(选填“大于”或“小于”)外界气压。<br />(4)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与&#xa0;&#xa0;&#xa0;结合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br />(5)最终,在脑细胞的&#xa0;&#xa0;&#xa0;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p></div></div>
<div><p>【答案】<br />(1)脂肪;W;①⑦⑧;小肠<br />(2)血浆;①→A→B→③→④→C→D→②<br />(3)收缩、收缩;小于<br />(4)血红蛋白<br />(5)线粒体<br />【解析】解:(1)①“人体细胞中的有机物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备用能源是脂肪。②脂肪的消化开始于小肠。图乙中,曲线W在小肠内开始消化,因此曲线W表示脂肪的消化。③小肠内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脂肪的酶,同时,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进入小肠,胆汁虽然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脂肪在这些消化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所以“该过程中所需的消化液”是由图甲中的①-肝脏⑦-胰脏⑧-小肠分泌的。④由图乙可知,营养物质消化的主要部位是小肠。<br />(2)人体的消化道内能够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胰液;淀粉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成葡萄糖,被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血浆的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所以,葡萄糖被吸收进血液后”,由血浆运输。<br />小肠绒毛的毛细血管吸收的葡萄糖随血液循环经过①下腔静脉→A右心房→B右心室→③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④肺静脉→C左心房→D左心室→②主动脉,最后到达脑细胞,因此“随血液循环到达脑细胞的过程中”,经过丙图结构的顺序依次是①→A→B→③→④→C→D→②。<br />(3)“吸气过程中”,肋间肌和膈肌的状态依次为收缩、收缩,此时,胸廓容积扩大,肺被动扩张,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br />(4)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时候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时候与氧分离。血液在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内氧气的浓度高于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血液中氧的浓度,“氧气在肺泡处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到达脑部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脑细胞”。<br />(5)最终,在脑细胞的线粒体中,“葡萄糖在氧气的作用下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br />所以答案是:(1)脂肪;W;①⑦⑧<br />(2)血浆;①→A→B→③→④→C→D→②<br />(3)收缩、收缩;小于<br />(4)血红蛋白;<br />【考点精析】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利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和食物的消化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需要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为可以吸收的成分的过程;物理性消化: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并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通过各种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中各种成分分解为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相关知识后,对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以及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特别感兴趣,于是他们分工合作,做了如下探究,请分析并完成下列问题:<br />(1)甲、乙、丙三位同学为探究“环境条件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请据表分析:<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91088140976_ST/SYS201804091136591088140976_ST.001.png" width="567" height="16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表格中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xa0;&#xa0;&#xa0;。丙同学设计的实验与甲、乙两同学相比,明显的不足之处是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做不科学的原因是&#xa0;&#xa0;&#xa0;。在适宜的条件下,表格中A、D两组均有未萌发的种子,可能的原因是&#xa0;&#xa0;&#xa0;。<br />(2)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植物所进行的不同生理活动,①②③表示相关物质;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91088140976_ST/SYS201804091136591088140976_ST.002.png" width="477" height="331" alt="图片_x0020_33"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①间作套种、合理密植是为了提高图一中过程[&#xa0;&#xa0;&#xa0;]&#xa0;&#xa0;&#xa0;的效率。图三中两种细胞都具有的能量转换器是[&#xa0;&#xa0;&#xa0;]&#xa0;&#xa0;&#xa0; , 图一所示的过程[&#xa0;&#xa0;&#xa0;]&#xa0;&#xa0;&#xa0;主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br />②图一中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②主要是通过茎中的&#xa0;&#xa0;&#xa0;运输的,②大部分通过图二中的[&#xa0;&#xa0;&#xa0;]&#xa0;&#xa0;&#xa0;散发到空气中。<br />③该植物体夜晚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图一中的&#xa0;&#xa0;&#xa0;(填代号)。</p></div></div>
<div><p>【答案】<br />(1)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偶然性太大,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种子已死亡(或胚不完整或种子未度过休眠期)<br />(2)甲;光合作用;⑦;线粒体;乙;呼吸作用;导管;4;气孔;乙、丙<br />【解析】解:(1)①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甲同学实验A和B对照,温度不同,因此,变量为温度,据此可以得出甲同学实验设计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菜豆种子萌发的影响。②种子数量太少,这样偶然性较大,实验结果不准确。③种子的萌发内在条件: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如果种子死亡、胚不完整、种子处于休眠期,即使具备适宜的外界条件,种子也不会萌发。<br />(2)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主要在活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据此分析:图一中甲表示光合作用,①表示氧气,②表示水,③表示二氧化碳。乙表示呼吸作用,丙表示蒸腾作用。<br />②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是由根吸收的,根的导管与地上部分茎、叶的导管相通,水分由导管输送到茎、叶等其他器官中;植物体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通过过程蒸腾作用散失掉了,图中的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进出植物体的,气孔是气体进出的门户。<br />③光合作用只能白天进行,植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呼吸作用、蒸腾作用。<br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光合作用的实质和呼吸作用的实质,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即可以解答此题.</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种菊科植物从海拔500米的平原到海拔3 000米以上的高山都有分布,但其植株的高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现设计实验探究海拔高度是否是影响该菊科植物株高的因素,实验分组及处理如表。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96535350993_ST/SYS201804091136596535350993_ST.001.png" width="448" height="179"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原产地相同的同一品种,且栽培地的土壤条件适宜并相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xa0;&#xa0;&#xa0;引起的。<br />(2)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xa0;&#xa0;&#xa0; , 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xa0;&#xa0;&#xa0;。<br />(3)实验最后测量每组各植株的高度,以&#xa0;&#xa0;&#xa0;(选填“最大值”“最小值”或“平均值”)为该组植株的株高。<br />(4)请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br />A.a&lt;b;c&lt;d<br />B.a=b;c=d&#xa0;&#xa0;<br />C.a&gt;c;b&gt;d<br />D.a&gt;b;c&gt;d</p></div></div>
<div><p>【答案】<br />(1)海拔高度(变量)<br />(2)b组;c组<br />(3)平均值<br />(4)D<br />【解析】解(1)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变量。所以a组和b组、c组和d组都是只有海拔高度不同,这是为了保证实验结果只能是由海拔高度引起的。<br />(2)一组对照实验中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所以在a组和b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b组,对照组是a组;在c组和d组的对照中,实验组是c组,对照组是d组。<br />(3)在处理实验结果时,为了使的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防止出现偶然性,应多做几组实验,最后取平均值。<br />(4)海拔越高,风力越大,植株高了反而无法生长,所以海拔越高,越适合植株较低的生长。故而第一组中:a组的比b组的长势好;第二组中:c组的比d组的长势好。<br />所以答案是:(1)海拔高度(变量)(2)b组;c组(3)平均值(4)D<br />【考点精析】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根本,需要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为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br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4/09/11/dee3304e/SYS201804091136599532676889_ST/SYS201804091136599532676889_ST.001.png" width="274" height="145" alt="图片_x0020_35"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br />(1)该食物网中有&#xa0;&#xa0;&#xa0;条食物链,试写出一条包含猫头鹰的最短食物链:&#xa0;&#xa0;&#xa0;。<br />(2)图中青蛙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xa0;&#xa0;&#xa0;营养级;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xa0;&#xa0;&#xa0;。<br />(3)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去向是&#xa0;&#xa0;&#xa0;(写出所有可能)。<br />(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以&#xa0;&#xa0;&#xa0;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碳元素是绿色植物通过&#xa0;&#xa0;&#xa0;转化成的。</p></div></div>
<div><p>【答案】<br />(1)4;草→鼠→猫头鹰<br />(2)第三;草<br />(3)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br />(4)有机物;光合作用<br />【解析】解:(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图中食物链有:草→鼠→猫头鹰,草→鼠→蛇→猫头鹰,草→食草昆虫→吃虫的鸟→猫头鹰,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共有4条。因此本图中有4条食物链,它们相互关联,形成食物网。此图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草→鼠→猫头鹰。<br />(2)在食物链“草→食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中,草是第一营养级,食草昆虫是第二营养级,青蛙吃初级消费者食草昆虫,因此青蛙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组成成分是草。<br />(3)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因此,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能量的去向是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br />(4)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以有机物形式存在,这种形式的碳元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成的。<br />所以答案是:(1)4;草→鼠→猫头鹰;(2)第三;草;(3)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4)有机物;光合作用。<br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实质和食物链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食物链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且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最高级”动物才能正确解答此题.</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东省济南市九级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