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56:19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武龙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以下有关腔肠动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都有口无肛门</p><p>B. 都结构简单</p><p>C. 都是在海洋中生活</p><p>D. 在淡水、海水中都有分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p><p>腔肠动物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和残渣均有口进出,A正确;腔肠动物都结构简单,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B正确;腔肠动物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海洋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淡水里,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淡水中的水螅,生活在海洋中的有珊瑚虫、海葵和海蜇等。C错误,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  )</p><p>A. 斧足和鳃&#xa0;B. 外套膜和斧足</p><p>C. 仅仅是斧足&#xa0;D. 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河蚌属于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身体柔软,具有坚硬的贝壳,身体藏在壳中,藉以获得保护,由于贝壳会妨碍活动,所以它们的行动都相当缓慢,身体不分节,可区分为头、足、内脏团三部分,有外套膜,分泌形成贝壳。</p><p>河蚌的外套膜紧贴在蚌壳内两个软而薄且包裹住内脏团的膜叫外套膜。外套膜由内、外两层表皮和中间的结缔组织及少数肌纤维组成,人们吃河蚌或蛤蛎时,食用的是它们的外套膜和它以内的器官。</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p><p>B. 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p><p>C. 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p><p>D. 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体表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p><p>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A正确;昆虫的头部有1对触角、1对复眼、1个口器,B正确;昆虫的胸部有三对足,一般有2对翅,C正确;从蝗虫中胸到腹部第8节,每一个体节都有一对气门,共有10对,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下列不属于该类结构的是(  )</p><p>A. 蝗虫的外骨骼    B. 人的皮肤    C. 蜥蜴的角质鳞片    D. 蚯蚓的刚毛</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陆生动物指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其中几乎都是呼吸空气的动物,地下动物中,有些是靠呼吸孔隙水中的溶解氧而生存的微小动物,亦属陆生动物。为了适应陆地生活,而呼吸空气、防止体内水分蒸发、身体的支撑和运动、保护卵等有关的结构都很发达。为了适应陆地干燥的气候,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蝗虫等昆虫的外骨骼;蛇、蜥蜴等爬行动物的细鳞且有角质层。而蚯蚓的刚毛是用来辅助运动的,与防止水分散失无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在形态上有许多相同点,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p><p>A. 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外形均呈扇面形</p><p>B. 昆虫的翅和鸟的翼外形均呈流线型</p><p>C. 昆虫的翅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等特征,但是鸟的翼却不具有这些特征</p><p>D. 鸟的翼呈扇面形结构,但是昆虫的翅却不具有这样的特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昆虫的翅与鸟的翼相同之处是:都是用来飞翔的器官,都比较阔大,扩大了扇动空气的面积。不同点:鸟的翼有骨骼支撑,附着有肌肉,由神经支配,其表面覆有羽毛;昆虫的翅由翅脉和翅膜组成,没有内骨骼、肌肉和神经。</p><p>昆虫的翅与鸟的翼在适于飞行方面的主要共同点是:都有用于飞行的扇面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动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在空气中都可以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于自身身体的大小来说,都具有轻、薄、表面积大的特点,有利于通过扇动空气产生飞行的动力。大多数昆虫胸部有2对翅,而鸟类只有一对翼,可见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对于动物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p><p>A. 只有鸟类才能飞翔</p><p>B. 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能适应任何条件下的呼吸器官</p><p>C. 陆地生活的动物一定比水中生活的动物高等</p><p>D. 蝗虫体内没有脊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随着自然选择与生物的进化,每一种生物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结合选项逐一解答。</p><p>会飞的动物不一定只有鸟类才能飞翔,如昆虫、蝙蝠会飞但不属于鸟类,A错误;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各种呼吸器官,如气管、肺,但是蚯蚓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完成,B错误;生物分类需要体现出不同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不能以生活环境作分类依据。比如:鲸长得像鱼,但它是哺乳动物,比在陆地上生存的爬行动物等高等,C错误;蝗虫属于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骨、肌肉和关节在运动中的作用是( )</p><p>A. 骨骼肌舒张,牵动骨绕关节活动</p><p>B. 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p><p>C. 骨运动,牵动骨骼肌和关节活动</p><p>D. 关节活动,牵动骨骼肌和骨活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至少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br />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的各种运动都是以一定的结构为基础.以下有关人体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人体内所有的骨连接都是能够活动的</p><p>B. 关节由关节头和关节窝组成</p><p>C. 关节包括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p><p>D. 肱二头肌属于肌肉组织</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骨骼是由多块骨连接而成。</p><p>骨和骨之间的连接叫骨连接。有的骨连接是不能活动的,如脑颅骨各骨之间的连接;有的稍微能活动,如椎骨前方椎体间的连接;还有一种是能活动的,即一般所说的关节,如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下肢的髋关节、膝关节等。关节是骨连接的主要形式,A错误;关节面 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B错误;关节是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 上覆盖一层表面光滑的关节软骨,可减少运动时两骨间关节面的摩擦和缓冲运动时的震动。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绕着整个关节,把相邻的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囊壁的内表面能分泌滑液。在关节囊及囊里面和外面还有很多韧带,使两骨的连接更加牢固。关节腔 由关节囊和关节面共同围成的密闭腔隙,内有少量滑液。滑液有润滑关节软骨的作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使关节的运动灵活自如,C正确;骨骼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部分是肌腱(属‍于结缔组织),分别附着在相邻的两块骨上,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外面包有结缔组织膜,里面有许多血管和神经。能够收缩和舒张。故一块完整的肱二头肌属于器官,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人体运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p><p>A. 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p><p>B. 人体任何一个动作 都需要多组肌肉密切配合完成</p><p>C. 运动 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p><p>D. 依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就能完成人体 运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需要多组肌肉的密切配合,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的,它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故说法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的实验中,有的小鼠需要“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多,有的小鼠需要“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少,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p><p>A. 体型小的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定多于体型大的小鼠</p><p>B. 体型大的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定多于体型小的小鼠</p><p>C. 胖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一定多于瘦小鼠</p><p>D. 动物越聪明,“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br />(2)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形成的行为,如鹦鹉学舌、猴子推车。</p><p>在走“T”形迷宫实验中,蚯蚓大约要经过200次尝试和错误后,才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鸟类大约经过几次就可以学会饶过障碍获取食物,说明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在动物行为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学习行为也越复杂,利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也越强。动物的学习能力与动物的进化等级有关,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因此动物“尝试与错误”的次数与动物的体型大小胖瘦无关,A、B、C错误;动物的种类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少,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动物行为是指动物的各种活动</p><p>B. 动物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后代</p><p>C. 春天,青蛙大声鸣叫是一种与繁殖有关的行为</p><p>D. 猫头鹰总是在夜晚出来活动,有利于它的睡眠</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行为是生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p><p>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A正确;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B正确;春天池塘里青蛙大声鸣叫,是一种求偶行为,C正确;猫头鹰总是在夜晚出来活动,这属于节律行为,与睡眠无关,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蚂蚁群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p><p>A. 群体内部没有一定的组织,各个成员的分工靠动物的本能</p><p>B. 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等级,蚁后有优先享用食物的特权</p><p>C. 工蚁在群体内部只起保卫蚁巢的作用</p><p>D. 蚁群中有蚁后、雄蚁、工蚁和兵蚁</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动物营群体生活,绝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在一起,而是动物之间存在组织,具有明确的分工和森严的等级制度,还有靠的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起到传递信息。</p><p>社会行为是一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如蜂群中的蜂王、工蜂、雄蜂各有分工,A错误;有的群体中还会形成等级,如草原上的雄性头羊总是优先占领配偶。如白蚁群体成员之间有明显的分工,雌蚁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也叫后蚁。有时它的腹部膨胀得很大,与身体其他部分很不相称,而且自己不能移动,由工蚁负责移开雌蚁产下的卵并加以照料,蚁后只是分工不同,B错误;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兵蚁则专司蚁穴的保卫,C错误;群体中有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p><p>A. 不捕杀任何有益的动物</p><p>B. 大力捕杀虎、豹、狼等猛兽</p><p>C. 尽力减少人为破坏</p><p>D. 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否则就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p><p>根据生态平衡的定义,即: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平衡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由于这种能力与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这种能力就越强,即这种能力受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所限制。不捕杀任何有益的动物,加强对有益动物的保护,维持生态系统平衡,A正确;大力捕杀虎、豹、狼等猛兽,破坏了动物的多样性,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态平衡,不利于保护生态环境,B错误;人类活动是破坏生态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尽量减少人为破坏,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C正确;加强对各种自然资源的保护,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平衡,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稻田中存在一条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以下说法合理的是</p><p>A. 青蛙与稻飞虱是竞争关系</p><p>B. 水稻的生长只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p><p>C. 青蛙体内农药的浓度比稻飞虱体内的高</p><p>D. 大量捕杀青蛙不会破坏生态平衡</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青蛙是稻飞虱的天敌,以稻飞虱为食,二者是捕食关系,A错误;水稻的生长除了受到稻飞虱和青蛙的影响外,还受其他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影响,B错误;有毒物质会沿着食物链传递并逐渐富集积累,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在食物链:水稻→稻飞虱(水稻的害虫)→青蛙中青蛙的营养级最高,有毒物质积累最多,C正确;大量捕捉青蛙,会使稻飞虱因失去天敌而数量大增,引起虫灾,最终破坏稻田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所示是鲫鱼的外部形态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8/01/08/94084c17/SYS201908010810364028180075_ST/SYS201908010810364028180075_ST.001.png" width="176" height="9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从图中可以看出鲫鱼的身体呈_____,其意义是_____。</p><p>(2)[⑦]是_____,有_____的作用。</p><p>(3)鲫鱼在前进时需要的动力来自_____和_____的摆动。</p></div></div>
<div><p>【答案】流线型    减小水对鱼体的阻力    侧线    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躯干部    尾部    </p><p>【解析】</p><p>鱼适于在水中生活的特点:①鱼的体形成梭形,体表有粘滑的感觉,可以减少水的阻力;②体表有鳞片具有保护作用;③呼吸器官是鳃,吸收水中的溶解氧;④用鳍游泳;⑤鱼体内有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为鱼的感觉器官。由图可知:①背鳍,②鳃,③尾鳍,④臀鳍,⑤胸鳍,⑥腹鳍,⑦侧线。</p><p>(1)鲫鱼的体型为流线型中间大两头小,可减少游泳时的阻力。</p><p>(2)⑦侧线能够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使其能准确的避开障碍物,适于水中生活。</p><p>(3)鲫鱼在水中游泳时靠胸鳍和腹鳍维持身体的平衡。靠尾鳍掌握前进的方向,靠尾部和躯干部的摆动供前进的动力。</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是关节的结构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031834819326_ST/SYS201905010929031834819326_ST.001.png" width="184" height="20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图中的[②]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 。</p><p>(2)结构[④]_______________在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_______________。</p><p>(3)其中[⑤]_______________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而且其内壁还可以分泌_______________,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运动更加__________________。</p><p>(4)脱臼是指_______________。</p><p>A.②从③中脱出        B.②从⑤中脱出    C.②③从⑤中脱出       D.以上均不正确</p></div></div>
<div><p>【答案】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关节软骨关节囊关节囊滑液灵活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p><p>【解析】</p><p>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个部分组成,结构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01/09/24ed1b17/SYS201905010929031834819326_DA/SYS201905010929031834819326_DA.001.png" width="209"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关节是指骨与骨之间能够活动的连接,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因此,关节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图中的[②]关节头、[③]关节窝、[⑤]关节囊、[⑥]关节腔。</p><p>(2)关节面的表面覆盖关节软骨,结构[④]关节软骨在运动时能减少两骨之间的摩擦,把两块骨牢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p><p>(3)关节在运动中既灵活又牢固,与其牢固性有关的是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因此,其中[⑤]关节囊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而且其内壁还可以分泌的滑液,润滑关节软骨,使关节运动更加灵活。</p><p>(4)运动时若不小心用力过猛,常会造成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落出来的脱臼现象。因此,脱臼是指关节头从关节窝中滑脱出来的现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材料分析题:</p><p>澳洲大陆很早就与其他大陆分离,由于四周环海,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如鸭嘴兽,袋鼠等.澳洲天然牧场资源丰富.人们曾从印度引入当地没有的牛,羊等,大力发展畜牧业.但同时在牛粪上产卵繁殖的苍蝇也随牛羊进入了澳洲.其结果是牛群增加,牛粪量增加,风干硬化,几年不分解,大量牧草被干牛粪遮压枯死,导致牧业减产,同时苍蝇却有了滋生地,迅速繁殖,地里的蝇群猖獗,危害人类与畜牧业.</p><p>后来人们又将蜣螂引进澳洲,它将新鲜的牛粪滚成粪球推入地下,使粪中的蝇卵无法孵化.这样苍蝇的滋生得到了控制,减少了对人,畜的危害,同时又处理了牛粪,增加了土壤养分,牧草产量增加而牧业兴旺.</p><p>(1)澳洲至今还保留着不少别具一格的古老动物,这说明澳洲的_____比较稳定.在古老的动物中,鸭嘴兽,袋鼠属于_____动物.</p><p>(2)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却导致减产的原因是打破了原有的_____.</p><p>(3)在澳洲草原生态系统上,牛羊作为_________________者参与物质循环,而蜣螂则属于_____者.</p><p>(4)从澳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在自然界中有哪些方面的作用_________?(至少写出两条)</p></div></div>
<div><p>【答案】生态    哺乳    生态平衡    消费    分解    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p><p>【解析】</p><p>(1)澳洲的生态比较稳定,生物进化比较缓慢,至今生活着一些低等的哺乳动物。<br />(2)澳洲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打破了原有的生态平衡。<br />(3)在生态系统中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br />(4)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1)澳洲与大陆分离,长期独立存在于太平洋上,生存环境单一,生态稳定,导致生物独立演化,进化缓慢,因此澳洲至今还保留着许多别具一格的古老生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鸭嘴兽是生存于澳大利亚的单孔目特殊哺乳动物,能生蛋,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谓单孔目动物,是指处于爬行纲动物与哺乳纲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行纲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纯粹的哺乳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恒温;而单孔目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行动物的重要特性。它虽被列入哺乳纲,但又没有哺乳纲动物的完整特征,是最原始最低级的哺乳纲,袋鼠是跳得最高最远的哺乳动物。</p><p>(2)引进牛、羊发展畜牧业后澳洲的牛羊数量激增,产生的粪便不能被土壤中的细菌、真菌及时进行分解,影响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另外大量的粪便遮盖在牧草上也影响到植物的光合作用,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牧业减产。</p><p>(3)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和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生物提高营养、能量和氧气,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成分;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生产者为食,进行呼吸作用把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回到无机环境,因此牛羊等动物促进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而蜣螂靠分解牛粪等获取能量维持生存,则属于分解者。</p><p>(4)从澳洲引入牛、羊的经验和教训可见,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把章鱼(软体动物)放人大鱼缸里,中间放一块玻璃板将鱼缸隔成两部分,其高度适中,使章鱼能从鱼缸的一侧越过玻璃板游向另一侧,将食物如小虾放人远离章鱼的那一端当它 看见食物时,只是扑玻璃板,在玻璃板上乱碰,不会越过玻璃板去捕捉。多次碰撞之后,才能越过障碍捕捉到小虾.在做狗越过障碍取得食物的实验时,发现狗较快地学会绕道;而猴子只要一次就学会绕道而捕 获食物.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狗和猴子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都属于_____行为.这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_____和_____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p><p>(2)上述实验证明:某些_____动物也可以形成_____行为;动物越高等,其_____能力越强.这就增强了动物_____的能力.</p></div></div>
<div><p>【答案】学习    生活经验    学习    低等    学习    学习    适应复杂环境    </p><p>【解析】</p><p>动物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指的是由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动物的学习行为指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所获得的行为.</p><p>(1)在上述实验中,章鱼、狗和猴子越过障碍而获取食物,都属于学习行为。这是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活动。</p><p>(2)对于不同种的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异,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学习行为是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而形成的行为。学习行为越多,适应能力越强。因此,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它的意义在于能利用经验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大大增强了适应各种复杂环境能力。</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武龙中学八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