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37:35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一些基本特征。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p><p>A. 生物都能呼吸</p><p>B. 生物都能进行运动</p><p>C. 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p><p>D. 生物都能繁殖后代</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生物的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解:生物都能运动不是生物的特征,如植物不能移动位置.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必须使用到的实验器材是</p><p>A. 干湿表    B. 显微镜    C. 放大镜    D. 酒精灯</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空气中实际所含水蒸汽密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汽密度的百分比值,叫做空气的“相对湿度”。<br />一般来说夏季室温为25℃时,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比较舒适;冬季室温为18℃时,相对湿度在30%-40%,所以测量空气的湿度一般用干湿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哪种生态系统属于森林生态系统</p><p>A. 腾格里沙漠    B. 呼伦贝尔草原</p><p>C. 太湖    D.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腾格里沙漠属于荒漠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p><p>呼伦贝尔草原属于草原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br />太湖属于淡水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p><p>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能够把动植物遗体、排泄物等含有的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的是</p><p>A. 消费者    B. 分解者    C. 肉食性动物    D. 植食性动物</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在促进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永久切片时,在低倍镜视野下观察的物像如下图所示,他想把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将玻片向何方移动</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47745505413_ST/SYS201809261007347745505413_ST.001.png" width="85"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左下方    B. 左上方</p><p>C. 右下方    D. 右上方</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如果物像位于视野右上方,要想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物像才向左下方移动移到视野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是森林生态系统中常见的几种生物,都属于消费者的是</p><p>A. 细菌、真菌等微生物    B. 草、灌木、乔木</p><p>C. 松鼠、鸟、蛇    D. 草、细菌、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主要属于分解者,A不符合题意;<br />草、灌木、乔木都是绿色植物,都属于生产者,B不符合题意;<br />松鼠、鸟、蛇都是动物,都属于消费者,C符合题意;<br />草属于生产者、细菌属于分解者、兔属于消费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当年红军在“翻雪山,过草地”时,常常有人、马等陷入沼泽之中,这里所指的“草地”属于下列哪一种生态系统</p><p>A. 农田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p><p>C. 草原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常常会有人、马陷入沼泽中之中,所以是指湿地生态系统。</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p><p>A. 睡莲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    B. 竹节虫的体形能保护自己免遭捕食</p><p>C. 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 猎豹的利爪不能自由伸缩不利极速奔跑</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睡莲的根吸收的是土壤里空气中的氧气,睡莲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是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A正确;</p><p>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不容易被敌害发现而生存下来,B正确;</p><p>家鸽前肢变成翼,展开面积大,呈扇形,可以煽动空气,适于空中飞翔,C正确;</p><p>猎豹的利爪不能自由伸缩,利于抓地,极速奔跑,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1880年,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的水绵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场所是</p><p>A. 植物体    B. 叶绿素    C. 叶绿体    D. 细胞</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德国科学家吉尔曼的实验是这样的: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被光照到的部位附近;该实验说明有叶绿体的地方含有丰富的氧气,吸引了大量的好氧细菌,即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利用大棚技术种植瓜果、蔬菜的过程中,如果向大棚内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能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原因是适当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能够</p><p>A. 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    B. 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p><p>C. 增强植物的呼吸作用    D. 增强植物的蒸腾作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的浓度等,在一定范围内,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随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而加强,制造的有机物就多,释放的氧气增多,大棚与空气隔绝不断消耗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降低,光合作用效率就会降低。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为了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获得蔬菜的丰收,有些菜农会在大棚里增施二氧化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用酒精给绿叶脱色需要隔水加热,原因是</p><p>A. 酒精易挥发    B. 隔水加热才能使叶片的绿色褪去</p><p>C. 酒精是易燃品,必须隔水加热    D. 酒精能使碘酒的染色效果明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脱色时的酒精加热时要采取隔水加热方式的是因为酒精的燃点低,防止酒精燃烧发生危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行植物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p><p>A. 水分和氧气    B. 水分和有机物</p><p>C. 水分和无机盐    D. 无机盐和有机物</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物根从营养液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而有机物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因此进行植物无土栽培能获得成功,其主要原因是植物能从营养液里获得足够的水分、无机盐。</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同学在给花生苗施肥时,出现了“烧苗”现象。造成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p><p>A. 施肥少了,花生苗缺乏营养    B. 施肥多了,导致土壤溶液浓度过高</p><p>C. 土壤板结,花生苗无法吸收营养    D. 花生苗的根细胞不吸收水和无机盐</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我们所吃的食物中,能为人体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包括</p><p>A. 水、无机盐、维生素    B. 水、无机盐、糖类、脂肪</p><p>C. 糖类、蛋白质、无机盐    D. 糖类、脂肪、蛋白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其中糖类(淀粉)、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糖类是人体最主要的供能物质,糖类也是构成细胞的一种成分;脂肪是人体内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参与细胞膜的构建;水、无机盐、维生素不提供能量。可见D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消化道中,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p><p>A. 口腔、小肠    B. 胃、小肠    C. 口腔、胃    D. 小肠、口腔</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br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关于食物链的写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p><p>A. 鹰→蛇→田鼠→植物    B. 阳光→草→兔→狐</p><p>C. 田鼠→蛇→鹰    D. 植物→田鼠→蛇→鹰</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吃的一方,起点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箭头方向标反了,A错误;</p><p>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不应该有非生物成分——阳光,正确写法为:草→兔→狐,B错误;<br />食物链必须从生产者开始,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此项没有生产者,C错误;<br />符合食物链的定义,起点是植物,为生产者,终点是鹰,为消费者,四者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逻辑关系,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个别商贩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以牟取高额的利润。这种做法产生的主要影响是</p><p>A. 丰富人类的饮食文化    B. 破坏食物链,进而破坏生态平衡</p><p>C. 破坏野生动物的繁殖    D. 让人们获得了丰富的营养物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动物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作为消费者构成食物链,人类大量捕杀野生动物,就会破坏食物链,食物链或食物网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如食物链草→鼠→蛇→鹰,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大量杀鼠后会使蛇缺少食物而饿死,引起鹰的数量发生巨大变化。当这种变化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打破平衡,破坏生态平衡的稳定性,使生态系统崩溃。故B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上世纪中叶,由于人类大量使用农药DDT,致使DDT进入海洋,并在很多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根据食物链的积累作用,下列处于同一食物链的生物体中,DDT含量最高的是</p><p>A. 浮游植物    B. 企鹅    C. 浮游动物    D. 鳞虾</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选项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鳞虾→企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流动逐级积累,营养级越低有毒物质积累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越多。营养级最高的是企鹅。因此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企鹅。</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肺活量,这是因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能使</p><p>A. 呼吸频率加快    B. 肺泡数目增多</p><p>C. 肺泡数目减少    D. 呼吸肌力量增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经常参加锻炼,会使呼吸肌得到充分的锻炼,使肌纤维变粗,会使呼吸肌更发达,呼吸肌收缩力量得到加强,可以扩大胸廓的活动范围,使呼吸的深度加大、加深,使胸围差加大;参与气体交换的肺泡数量增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加呼吸功能,其根本原因是呼吸肌收缩力增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干燥多风的沙漠地区进行绿化时,选择的植物最好是</p><p>A. 根系发达、矮小丛生的灌木    B. 根系发达、树冠高大的乔木</p><p>C. 根系浅小、地上部分较大的植物    D. 根系浅小、生长快速的大叶植物</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沙漠干旱缺水,温度较高,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因此沙漠植物必须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到沙漠深处的水分,提高吸水能力;矮小丛生的灌木,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故A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体内气体交换和运输示意图,A、B、C、D分别代表人体内气体交换过程中的某种气体,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71606612446_ST/SYS201809261007371606612446_ST.001.png" width="245"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是氧气,C是二氧化碳</p><p>B. D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p><p>C. A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p><p>D. C是氧气,D是二氧化碳</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人体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含量比血液中的氧含量高,血液中二氧化碳比肺泡中含量高,肺泡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故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图中C代表氧气,D代表二氧化碳。故D正确。</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生活现象与其相关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用线连接起来。</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73688659551_ST/SYS201809261007373688659551_ST.001.png" width="480" height="1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B    (2)-A    (3)-D    (4)-E     (5)-C</p><p>【解析】(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属于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结构。</p><p>(2)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而种子内的物质必须先溶解在水里才能被种子利用,因此种子含水多,呼吸作用旺盛,含水少,种子的呼吸作用较弱。潮湿的种子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烂。</p><p>(3)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中的成熟区,因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可以大大增加吸收水分的总面积。移栽的时候最易损伤幼根和根毛,这样使植物根的吸收功能大大降低,会导致缺水萎蔫,甚至死亡。因此移栽植物带土的目的是保护根尖,减少对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成活率。</p><p>(4)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完成。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亡,是因为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p><p>(5)新鲜萝卜条放在盐水中变软,是盐水溶液的浓度大于萝卜细胞溶液浓度,是细胞失水的现象。</p></div>

    题型:连线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将下列几种营养物质缺乏时可能引起人或植物产生的病症用线连接起来。</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75890129581_ST/SYS201809261007375890129581_ST.001.png" width="484" height="14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1)-B    (2)-A    (3)-D    (4)-C     (5)-E</p><p>【解析】(1)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缺乏时会叶色发黄,生长缓慢。</p><p>(2)维生素B1维持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缺乏时会患神经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脚气病等。</p><p>(3)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缺乏时会植株不高,叶边呈火烧状。</p><p>(4)维生素D促进钙、磷吸收和骨骼发育,缺乏时会骨质疏松,易患软骨病。</p><p>(5)无机盐对人体也很重要,如果缺乏,也会引起相应的病症,如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自然界的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每种生物都有独特的适应环境的能力。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____和____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方面。</p></div></div>
<div><p>【答案】  形态  结构</p><p>【解析】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来,如果不适应环境就会被淘汰,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方面。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中,主要成分是____,它能为其他成分提供物质和能量,直接或间接依赖绿色植物生存的成分是____,把有机物归还无机环境的成分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p><p>【解析】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部分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其中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为生产者;动物直接或间接的以植物为食是消费者;细菌、真菌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为生是分解者。</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____、____的上层,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____。</p></div></div>
<div><p>【答案】  水圈  岩石圈  生态系统</p><p>【解析】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食物链一般具有如下特点:</p><p>(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_________________开始的;</p><p>(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________________;</p><p>(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则大多是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绿色植物  植食性动物  肉食性动物</p><p>【解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因此生产者位于食物链的第一环节,食物链第二环节的消费者以生产者植物为食,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是肉食性动物。据题意得:</p><p>(1)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p><p>(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p><p>(3)位于食物链其他环节的生物则大多是肉食性动物。</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的根毛是位于根尖____区的具有吸收功能的重要结构。如果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溶液里的____就会渗入到____中。</p></div></div>
<div><p>【答案】  成熟  水  根毛细胞</p><p>【解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它的结构从顶端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使得根的面积增大,有利于吸收。<br />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失水;植物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则吸水。所以水分从根毛细胞能够层层渗入根内部的细胞是因为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将原来大分子物质转变成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如淀粉要被消化成____,蛋白质要被消化成____,脂肪要被消化成____,才能通过小肠吸收进入血液。</p></div></div>
<div><p>【答案】  葡萄糖  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p><p>【解析】人体摄入的大部分食物必须经过消化作用,将原来大分子物质转变成结构比较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然后在小肠中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葡萄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在胃蛋白酶的作用分解成多肽,然后在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彻底分解成氨基酸;脂肪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小肠,在胆汁的作用下,乳化成脂肪微粒,然后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新疆吐鲁番的昼夜温差大,白天气温高,____作用旺盛,制造的有机物多;夜间气温低,____作用微弱,消耗的____少。所以,那里的瓜果产量高,品质好,特别甜。</p></div></div>
<div><p>【答案】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  有机物</p><p>【解析】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其强度与温度有关,由于新疆地区夏天白昼较长 温度高,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强,而植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强度也与温度有关,夜间短,气温低植物的呼吸作用比较弱,消耗的有机物就比较少,所以植物体内的糖分积累的就比较多,吃起来特别甜。</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表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87170208136_ST/SYS201809261007387170208136_ST.001.png" width="127" height="10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此食物网中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是____,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____,并储存能量,再通过食物链(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____和____。</p><p>(2)依据图上箭头所示,此食物网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p></div></div>
<div><p>【答案】  草  有机物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5</p><p>【解析】(1)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其它生物提供有机物和能量,所以此食物网中动物的最终食物来源是草。它们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再通过食物链(网)传递给消费者、分解者,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p><p>(2)依据图上箭头所示,由图可知存在5条食物链:草→兔→狐;草→兔→鹰;草→鼠→狐;草→鼠→鹰;草→鼠→蛇→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华对“鉴定食物中含有的能量”实验装置进行了改造。用锥形瓶做容器,在外安装易拉罐做的罩子,具体做法如图。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88451480984_ST/SYS201809261007388451480984_ST.001.png" width="149" height="2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小华在锥形瓶中装了30ml的水,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____,原因是花生中的____通过燃烧被释放了出来。</p><p>(2)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____。</p><p>(3)如果要比较一下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哪个所含有能量多,用上述方法实验后,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实验结果____(填“准确”或“不准确”),原因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  升高  能量  保温,防止热量散失  不准确  燃烧物质的量一不样</p><p>【解析】(1)种子的成分主要有<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88451480984_DA/SYS201809261007388451480984_DA.001.png" width="184" height="12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此外还有维生素等。不同种子的成分有所差异,之所以能够燃烧,就是因为它们具有可燃性,可以燃烧的物质是有机物。就是说花生种子之所以能燃烧,是因为其中含有有机物,能释放出大量的能量,所以在这粒花生燃烧后,锥形瓶中的水温会上升。<br />(2)为了减少实验误差,减少热量的散失,提高可信度,应该在锥形瓶外罩一保温装置(如底部有比锥形瓶口径略大圆孔的空易拉罐),或实验过程中尽量在密闭的环境中进行等,所以在这个实验中,易拉罐的作用是保温,防止能量散失。</p><p>(3)根据对照实验单一变量的原则:即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小华拿出一粒花生和一块核桃仁,想测量一下哪个能量更多,用上述方法实验,比较两次测得的水温,实验结果不准确。因为在此实验中变量不唯一,即燃烧物质的量一不样,应该选取相同质量的核桃和花生,</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银边天竺葵的叶片边缘部分因无叶绿体而呈白色。现将一盆经黑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一个叶片,用两个圆形黑纸片从叶片的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24小时。取下叶片,用酒精脱色后再漂洗。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9/26/10/359e99ee/SYS201809261007390664380830_ST/SYS201809261007390664380830_ST.001.png" width="138" height="1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滴加碘液后,叶片的____(填“甲”或“乙”或“丙”)处变成了蓝色。  </p><p>(2)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____,结论是____。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___。</p><p>(3)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理24小时的目的是____。</p></div></div>
<div><p>【答案】  丙  有光和无光  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有无叶绿体(素)  消耗叶片中积累的淀粉等有机物,避免其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p><p>【解析】(1)淀粉遇碘变蓝色,这是淀粉的特性。甲处(银边)不含叶绿体,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乙处遮光,未进行光合作用,故滴加碘液不变蓝;丙处(未遮光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滴加碘液后变蓝。因此滴加碘液后,叶片的丙部分变成了蓝色。</p><p>(2)实验中,如果乙处和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光,结论是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甲处与丙处作为一个对照组,变量是叶绿素。</p><p>(3)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处的目的耗尽叶片中的有机物,以排除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保证实验结果所检测到的淀粉是实验过程中形成的。</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七级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