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需要设置重复组测平均值的实验是( )</p><p>A.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B.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p><p>C.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D. 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实验时,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求其平均值的实验多数是一些具有实验数据的实验,例如: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探究花生种子大小的变异;而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这个实验中,探究的是淀粉“质”的变化,不需要测定平均值。</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清新励志的小诗,出自清朝诗人袁枚。里面提到了两类植物,分别属于( )</p><p>A. 藻类植物 苔藓植物 B.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p><p>C.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D. 苔藓植物 被子植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这首诗的意思是:苔的生长在阴暗阳光照不到环境里,阳光照不到一样有青春。苔花很小,也学牡丹一般盛开。苔指的是苔藓植物;牡丹是被子植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没有人为干涉的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野兔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下列最符合较长时间内狼数量变化的曲线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81704626476_ST/SYS201904081032581704626476_ST.001.png" width="461" height="12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 B. B C. C D. D</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食物链“植物→野兔→狼”中,如果野兔由于某种疾病而大量死亡,植物(野兔的食物)随着野兔的减少而增加,狼则因为野兔的减少而减少。后来由于植物的增加,野兔的数量逐渐增加,狼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如此往复循环。所以图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在显微镜下看到的几个视野,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82785576400_ST/SYS201904081032582785576400_ST.001.png" width="415" height="9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把显微镜移到明亮处即可</p><p>B. 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短</p><p>C. 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右上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p><p>D. 按照正确的操作顺序,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③④②①⑤</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要使视野①的亮度增加,可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A错误;②到⑤,细胞变大,若观察过程中没有更换目镜,则观察视野⑤时用的物镜比观察②时用的物镜长,B错误;显微镜呈倒像,观察到视野④后,该同学向左下方移动装片可观察到视野②,C错误;使用显微镜,该同学先后看到的视野依次③对光、④视野不理想、②将物象移到视野中央、①换高倍镜、⑤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加清晰,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有些家庭爱腌制一种食品--“糖醋胡萝卜”,吃起来酸甜爽口,下列有关“糖醋胡萝卜”腌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糖和醋没有进入胡萝卜细胞内</p><p>B. 胡萝卜细胞能控制糖醋物质的进出</p><p>C. 胡萝卜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糖醋物质进出的能力</p><p>D. 糖和醋都是细胞需要的物质,所以都能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植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细胞质中有细胞器,如液泡、叶绿体、线粒体等,其中液泡里含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质中液泡的细胞液里;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糖醋胡萝卜”有酸甜味,说明细胞已死,细胞膜失去控制能力。</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笋有多大,竹有多粗。”竹子长成后的茎与刚钻出地面时的竹笋一样粗,这说明竹子的茎中没有( )</p><p>A. 木质部 B. 形成层 C. 韧皮部 D. 表皮</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木本植物的茎中树皮以内有一层分生组织,叫形成层。形成层的细胞不断地侧向分裂增生,其中,大部分细胞向内形成木质部,少量细胞向外形成韧皮部,从而使得树干不断地加粗。由于竹属于草本植物,茎的结构中没有形成层。所以,竹笋初钻出土面就有了与长成后差不多粗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生态系统中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是( )</p><p>A. 生产者 B. 消费者 C. 分解者 D. 生物部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生产者和消费者等生物要进行呼吸作用,分解体内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并释放能量;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所以生物圈中,能把有机物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的生物是所有生物部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动物与其形态结构特点对应错误的是( )</p><p>A. 水螅—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p><p>B. 涡虫—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p><p>C. 蛔虫—身体细长,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p><p>D. 蚯蚓—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体节组成,有口有肛门</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水螅属于腔肠动物,腔肠动物的特征是: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A正确;涡虫属于扁形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对称)、背腹扁平、体壁具有三胚层,B正确;蛔虫属于线形动物,线形动物的特征为:身体细长,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有假体腔,C错误;蚯蚓属于环节动物,环节动物的特征为: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有口有肛门,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现象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 )</p><p>A. 望梅止渴 B. 谈梅止渴 C. 听梅止渴 D. 吃梅止渴</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梅子是一种很酸的果实,一吃起来就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人与生俱来、不学而能的,因此吃梅止渴属于非条件反射。 <br />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望梅止渴、谈梅止渴、听梅止渴,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复杂反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表示某植物体两种细胞的形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90382736411_ST/SYS201904081032590382736411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9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①②过程分别表示细胞的生长和分裂</p><p>B. ③表示细胞的分化</p><p>C. ③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p><p>D. ②过程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①②过程,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数目增多,分别表示了细胞的生长和分裂,A正确;③是细胞分化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B、C正确;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先进行自我复制,然后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因此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甲、乙两人在空腹状态下(人的正常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为70~110毫克/分升),同时一次性口服等量的、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然后每隔1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将测量结果分别绘成右图所示的a、b曲线。下列对曲线的解读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91533686335_ST/SYS201904081032591533686335_ST.001.png" width="183" height="11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0-1小时内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p><p>B. 1-2小时内曲线a下降与胰岛素的调节作用有关</p><p>C. 4小时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p><p>D. 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甲的组织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减弱</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0-1小时,曲线a和b上升是因为葡萄糖被吸收至血液,血糖含量高的原因,A正确;口服葡萄糖1--2小时血糖浓度下降,是由于胰岛素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而造成的,B正确;由曲线图可以看出,4小时候后甲、乙两人的血糖含量恢复至空腹时的水平,C正确;曲线b高于曲线a是因为乙的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浓度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制作泡菜时要用特殊的坛子,坛口必须加水密封.密封坛口的主要目的是( )</p><p>A. 隔绝空气,抑制细菌的繁殖</p><p>B. 阻止尘埃</p><p>C. 造成缺氧的环境,利于乳酸菌发酵</p><p>D. 防止气体对流,利于醋酸菌进行无氧呼吸</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制作泡菜时要用到乳酸菌,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使得菜具有特殊的风味,乳酸菌是厌氧菌,分解有机物是不需要氧气的,因此泡菜坛要加盖并用一圈水来封口,以避免外界空气的进入,制造缺氧环境,利用乳酸菌发酵,否则如果有空气进入,就会抑制乳酸菌的活动,影响泡菜的质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表示某种昆虫的发育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93275557773_ST/SYS201904081032593275557773_ST.001.png" width="141" height="12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示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发育过程不同</p><p>B. 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异很大</p><p>C. 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p><p>D. 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果蝇的发育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图示昆虫的发育过程经过了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因此图是昆虫的发育过程和果蝇相同,A错误;完全变态发育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上明显不同,差异很大,所以此昆虫的幼虫和成虫差异很大,B正确;蝗虫是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没有蛹期,所以此昆虫的发育过程比蝗虫多了蛹期,C正确;若此昆虫是一种害虫,则幼虫期对农作物危害最大,成虫主要以少量的花粉或植物汁液为食,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面关于生物分类的叙述,错误的是( )</p><p>A. 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生物种类越少</p><p>B. 分类单位越小,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越近</p><p>C. 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p><p>D. 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亲缘关系越远,A错误;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亲缘关系越近,B正确;生物学家根据动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C正确;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D正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表示生物圈中某些物质的循环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96508877726_ST/SYS201904081032596508877726_ST.001.png" width="522"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 、B 、C 分别为生物的不同生理过程,【 】____________过程能够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______________过程带动植物体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向上运输。</p><p>(2)在农业生产中采用合理密植、间作套种,是为了充分利用_____________,提高图中【 】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率,使农作物增产。</p><p>(3)某森林公园绿地每天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由此数据分析可知植物能维持_____________平衡。</p><p>(4)根据示意图,你认为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光照 A光合作用 碳-氧 控制污染物排放</p><p>【解析】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图中B是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呼吸作用的过程;图中C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p><p>(1)图中A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图中C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植物通过根吸收的水分大部分用来进行了蒸腾作用,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和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植物因气温过高被灼伤。 </p><p>(2)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部分光能得不到利用,光能利用率低,作物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只有上部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下面的叶片不能充分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所以合理密植,是为了充分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使农作物增产。<br />(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的过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所以某森林公园绿地每天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释放60-400千克的氧气。由此数据分析可知植物能维持碳-氧平衡。</p><p>(4)空气质量等级是依据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高低来判断的,它能反应空气污染的程度.空气中的污染物能严重危害人和其他生物的健康,如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等。减轻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是控制污染物排放。</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人体部分器官形态结构图示,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98890200498_ST/SYS201904081032598890200498_ST.001.png" width="574" height="17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c、d、③、④共同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2)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 】___________中的血液来自a。猪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相似,分别从图二所示五种血管向猪的心脏注水,其中水不能进入心脏的血管(填数字序号)及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血液从①流向②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作用密切相关。</p><p>(4)某人感染链球菌后患急性肾炎,尿中出现蛋白质、白细胞和红细胞。医生给其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到达病灶前先后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p></div></div>
<div><p>【答案】 它们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9肺静脉 7、8动脉和心脏之间的瓣膜使血液只能从心脏流向动脉 由含尿素等废物和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等废物和氧少的静脉血 ③④⑦⑧ 1→2→3→4(或者1234)</p><p>【解析】图一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a肺静脉,b肺动脉,c肺泡,d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利于气体交换;图二心脏的结构,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5上腔静脉,6下腔静脉,7主动脉,8肺动脉,9肺静脉;图三肾脏,①肾动脉,②肾静脉,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⑤肾静脉,⑥肾动脉,⑦肾小管,⑧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p><p>(1)c、d、④、③共同的结构特点是它们的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物质交换。<br />(2)在与心脏相连的血管中9肺静脉,中的血液来自a肺静脉。猪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相似,分别从图二所示五种血管向羊的心脏注水,其中水不能进入心脏的是7主动脉、8肺动脉,原因是动脉和心脏之间的动脉瓣膜使血液只能从心脏流向动脉。<br />(3)尿的形成包括两个连续的过程,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⑦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从①肾动脉流向②肾静脉的过程中,血液成分发生的变化是由含尿素等废物和氧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尿素等废物和氧少的静脉血,上述变化与③肾小囊、④肾小球、⑦肾小管、⑧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的作用密切相关,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③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⑦肾小管时,肾小管有重吸收的功能,将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水和无机盐重吸收,由⑧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运回血液循环。<br />(4)血液循环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75b6ed3a/SYS201904081032598890200498_DA/SYS201904081032598890200498_DA.001.png" width="311"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某人感染链球菌后患急性肾炎,致使④肾小球通透性过高,尿中出现蛋白质、白细胞和红细胞。从血液循环图可看出,医生给其静脉注射药物进行治疗,药物到达病灶前先后经过心脏各腔的顺序依次是1右心房→2右心室→3左心房→4左心室。</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过程,甲、乙、丙、丁为生物,请分析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54e7af3c/SYS201904081033001242893451_ST/SYS201904081033001242893451_ST.001.png" width="205"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写出图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p><p>(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p><p>(3)若该生态系统的土壤中含有某种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p><p>(4)若该系统中,因某种特殊原因造成乙代表的生物数量大量死亡,则丙代表的生物数量会____________,从而影响生态平衡。</p></div></div>
<div><p>【答案】 乙→丙→丁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丁 减少</p><p>【解析】图中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丙、丁是消费者,食物链中不能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因此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能形成一条食物链,该食物链是:乙→丙→丁。<br />生产者---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并在生态系统中通过捕食和被捕食而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营养级别越低,得到的能量越多,生物数量越多;营养级别越高,得到的能量越少,生物数量越少。因此,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少的生物是丁。</p><p>(1)图中的食物链是:乙→丙→丁。</p><p>(2)图中甲代表的生物是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以看出,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p><p>(3)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此食物网中丁的营养级别最高,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p><p>(4)该生态系统中丙以乙为食,所以若该系统中,因某种特殊原因造成乙代表的生物数量大量死亡,则丙代表的生物数量会减少,从而影响生态平衡。</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人的红绿色盲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引起的,下图是某家族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请据图提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相关X染色体上的基因用字母B、b表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54e7af3c/SYS201904081033002583119041_ST/SYS201904081033002583119041_ST.001.png" width="377" height="117"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人的色觉正常与红绿色盲在遗传学上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p><p>(2)根据以上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可以推断出红绿色盲属于_____________性状。</p><p>(3)Ⅱ5和Ⅱ6再生一个女儿是色盲的概率为____;再生一个男孩是色觉正常的概率为___。</p><p>(4)Ⅲ8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 相对性状 隐性 0 1/2 XBXB或XBXb(BB或Bb)</p><p>【解析】已知人类的红绿色盲是由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女性正常的基因型是XBXB、女性携带的基因型是XBXb、女性色盲的基因型是XbXb;男性正常的基因型是XBY、男性色盲的基因型是XbY。</p><p>红绿色盲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女性只有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隐性致病基因时才会患病,而男性的X染色体上只要含有该基因就会患病,且男性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母亲。</p><p>(1)相对性状是指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色觉正常与红绿色盲在遗传学上称为相对性状。</p><p>(2)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过程中,在子代个体中消失了的亲代性状,一定是隐性性状,子代显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亲代的基因组成是纯合体。所以根据以上红绿色盲的遗传系谱图,可以推断出红绿色盲属于隐性性状。</p><p>(3)男性性染色体组成为XY,女性性染色体的组成为XX,男性将Y染色体传给儿子,将X染色体传给女儿。女性只有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隐性致病基因时才会患病。Ⅲ10患病,其基因型是XbY,所以Ⅱ5和Ⅱ6的基因型分别是XBXb和XBY。所以Ⅱ5和Ⅱ6再生一个女儿是色盲的概率为0;再生一个男孩是色觉正常的概率为1/4。遗传如图:</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54e7af3c/SYS201904081033002583119041_DA/SYS201904081033002583119041_DA.001.png" width="374" height="19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4)Ⅲ8的基因型可能是XBXb或XBXB。</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兴趣小组以玉米为实验材料,探究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如下图,并设置了重复组,以保证实验准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54e7af3c/SYS201904081033004335890479_ST/SYS201904081033004335890479_ST.001.png" width="247" height="1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构成_____组对照实验,探究的变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_。</p><p>(2)B与F能否构成一组对照实验?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3)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了一些虫蛀(阴影部分)的玉米,将它们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能萌发的有__________________(填写下图代码)。</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08/10/54e7af3c/SYS201904081033004335890479_ST/SYS201904081033004335890479_ST.002.png" width="260" height="8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div></div>
<div><p>【答案】 3 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B 不能 变量不唯一 ①③④</p><p>【解析】分析实验装置可知,该同学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设置了三组对照实验:B号种子与C种子、B号种子与A号种子、B号种子与E种子,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p><p>(1)从图中分析看,C号种子缺少水分,B号种子满足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充足的空气、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A号种子缺少空气,F号种子缺少水分、温度不适宜,E号种子温度不适宜,D号种子缺少空气,温度不适宜。所以几天后,最有可能萌发的只有B号种子,因为只有它才具备种子萌发的所有外界条件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因此,本实验的对照组是B。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的实验可以构成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C与B对照,B与A对照,B与E对照,探究的变量分别是水分、空气、温度。<br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从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中可知:D与F有两个变量,空气和温度,因此D与F不能构成一组科学探究实验。<br />(3)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是: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①③④种子没有损伤到胚,保证胚是完整的在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能萌发,②种子损坏了胚,导致在外界条件满足的情况下,由于胚不完整而不能萌发。</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