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一个生态系统的四种生物构成了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它们的相对数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7/09/13d76fc4/SYS201905170908537075247687_ST/SYS201905170908537075247687_ST.001.png" width="150"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乙被大量捕杀,则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增加</p><p>B. 只有甲、乙、丙、丁无法构成生态系统</p><p>C. 甲和乙是消费者,丁是分解者</p><p>D. 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丙</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太阳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的。能量在沿食物链各个环节的传递过程中逐级递减。这样,越往食物链的后端,生物体的数量越少,储存的能量也越少,就形成了金字塔形的生物体数量与能量的关系。由图可知,该食物链可表示为丙→甲→乙→丁。</p><p>若乙被大量捕杀,由食物链可以看出,甲大量繁殖,则短时间内丙的数量会减少,A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故甲、乙、丙、丁无法构成生态系统,B正确;食物链表示的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食物联系,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包括各种动物,食物链中没有分解者,C错误;若该生态系统被有毒物质污染了,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是食物链末端的丁,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同一台显微镜,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同一血涂片,出现图甲和图乙两个视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3/09/23b08d47/SYS201905230917160483482701_ST/SYS201905230917160483482701_ST.001.png" width="131" height="8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如果目镜一样,图甲的物镜比图乙的物镜短</p><p>B. 如果物镜一样,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长</p><p>C. 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则乙视野亮度大</p><p>D. 甲的视野比乙的视野小,看到的细胞多</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以及物镜倍数越高,镜头越长;目镜倍数越高,镜头越短,观图可知:乙放大的倍数大于甲放大的倍数,解答即可。</p><p>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如果目镜一样,图甲的物镜比图乙的物镜短,故A正确;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如果物镜一样,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短,故B错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亮度越暗,所以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则乙视野亮度小,故C错误;显微镜放大的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体积越大,视野越暗,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体积越小,视野越暗,所以,甲的视野比乙的视野大,看到的细胞多,故D错误。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每年3月12日是中国的“植树节”。为了提高树苗成活率,从有利于植物生活的角度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p><p>①带土移栽</p><p>②去掉部分叶片移栽</p><p>③在阳光充足的中午移栽</p><p>④保留所有叶片移栽</p><p>A. ①② B. ③④</p><p>C. ①③ D. ①③④</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的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的过程。可见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树苗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在植树的过程中,树苗的根不可避免的会受到伤害。</p><p>为了提高树苗的吸水能力,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可以采取①带土移栽,减少幼根和根毛的损伤,提高树苗的吸水能力;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植树时②去掉部分叶片移栽,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树苗的保水能力;③在阳光充足的中午移栽,植物的蒸腾作用非常旺盛,会散失大量的水分,不利于树苗的成活。因此可以在阴天或傍晚移栽。</p><p>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如图所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移至光下后,CO2的吸收量发生了改变。下列各项叙述中,正确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06/08/7b6da339/SYS201906060831046587328958_ST/SYS201906060831046587328958_ST.001.png" width="147" height="10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曲线 AB 段表示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p><p>B. 曲线 BC 段表示绿色植物只进行光合作用</p><p>C. 在 B 点显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p><p>D. 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呼吸作用减弱</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结合题意分析图解: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是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速率;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相等;曲线BC段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整段曲线表明,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呼吸作用强度不变。</p><p>曲线AB段光照强度较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吸收CO2,A错误;曲线BC段表示光照强度较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释放CO2,B错误;B点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表现为不吸收CO2也不释放CO2,C正确;由曲线可知,随光照强度递增,光合作用增强,但达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之变化,在整个过程中可认为呼吸作用强度不变,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图是在某人饭后约30分钟时,测得的血液流入和流出某消化器官时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请问该器官最可能是( )</p><p>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6/16/08/5835d607/SYS201906160810154624916586_ST/SYS201906160810154624916586_ST.001.png" width="224" height="10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食管 B. 小肠 C. 胃 D. 大肠</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分析图示可知,血液流出某消化器官时,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葡萄糖、尿素含量均增多。</p><p>葡萄糖是淀粉在消化道内的消化终产物,淀粉的消化过程是: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因此在各段消化道中只有小肠内含有葡萄糖;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也是不同的: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胃只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酒精。大肠是形成粪便的场所,能够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其他的消化道基本上没有吸收功能。因此从流出该消化器官中的血液里含有葡萄糖来看,该器官应该是小肠。</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正常人在平静状态下大约每分钟呼吸16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p>A. 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p><p>B. 平静呼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p><p>C. 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无需防护</p><p>D. “食不言,寝不语”中“食不言”的原因是避免吞咽时说话导致食物进入气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即呼吸道会使进入肺部的气体变得湿润、温暖和清洁。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力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过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呼吸道包括鼻腔、咽、气管和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p><p>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部位,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肺泡周围缠绕着毛细血管,所以人体内氧气从外界进入人体内血液的路线是: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故A错误;吸气时,肋间肌和膈肌均收缩,胸腔容积扩大,气体进入肺,故B错误;呼吸道的鼻腔内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鼻腔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腔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吸入的气体对呼吸道和肺的不良刺激。但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雾霾天气出门需要防护,故C错误;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可能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为人体内某结构中的血流情况模式图,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58374239075_ST/SYS201909100931458374239075_ST.001.png" width="90" height="3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若B为小肠,与A相比,C中的氧气含量减少</p><p>B. 若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可能是肾小球</p><p>C. 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p><p>D. 若A为动脉血,C为静脉血,则B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1)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p><p>(2)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 </p><p>(3)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 </p><p>(4)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解答即可。</p><p>A、若B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A正确;</p><p>B、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是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流的都是动脉血。因此B结构可能是肾小球,B正确; </p><p>C、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同侧的心室和心房之间有房室瓣,保证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保证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心脏中的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所以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为心脏,心脏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C正确; </p><p>D、若B为肺泡处细胞毛细血管网,A为肺动脉,流动的是静脉血,C为肺静脉,流动的是动脉血,D错误。 </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8年1月15日,某市一油罐车发生爆炸,造成3人死亡,多人重伤,重伤员需要进行紧急输血治疗。下列关于输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p><p>A. 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不影响健康</p><p>B. 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p><p>C. 医生抽血时,针刺入贿血管是动脉</p><p>D. 输血吋,应以输同型血为根本原则</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健康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400ml,血浆和血细胞以及营养成分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自身的调节作用恢复到正常水平,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p><p>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不影响健康,A正确;<br />献血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B正确;<br />动脉血管压力太大,抽血以后不容易止血,静脉血管一般都位于浅表部位,且压力小,容易止血,所以医生抽血时针刺入体表的静脉血管,C错误;<br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对甲、乙、丙三幅曲线图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24/09/fe9f5e00/SYS201905240908148233806862_ST/SYS201905240908148233806862_ST.001.png" width="528" height="13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图丙曲线显示,大棚内的生物在13~17时段内呼吸作用强度没有变化</p><p>B. 图丙表示一天内大棚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在a点打开通风孔的目的是补充大棚氧气</p><p>C. 图甲中曲线表示人体血液流过肾脏后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则该物质可能是尿素或无机盐</p><p>D. 图乙为正常人进食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BC段出现血糖含量上升主要是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和吸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两生理过程。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等,如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温室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主要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有关,而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是有光,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p><p>打开通风口以后,二氧化碳进入,光合作用增强,消耗二氧化碳,但是最终二氧化碳浓度基本上不变,说明此时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相等,所以,图丙曲线显示,大棚内的生物在13~17时段内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故A错误;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取决于生物的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数量,当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量大于光合作用的吸收量,棚内二氧化碳量升高,反之二氧化碳量降低。作为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该棚内的二氧化碳呈现以24小时为周期的变化,每天日出前(7时左右),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积累在棚内,使二氧化碳达到最高值。在a点,此时的二氧化碳的浓度最低,所以打开通风口的目的补充大棚CO2,以利于棚外二氧化碳进入棚内,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故B错误;肾脏在形成尿的同时也需要血液运来的氧气和营养物质,以维持自身的生理活动;肾动脉进入肾脏后经过反复分支形成入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血管弯曲盘绕形成肾小球,肾小球的毛细血管又在另一端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又分支形成毛细血管,包绕在肾小管外面,这些毛细血管又汇集成肾静脉;从肾动脉流入肾脏的血液,在沿这条路线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部分尿素和尿酸等废物随尿液排出,因此从肾静脉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尿酸等废物减少;在这同时,组成肾小管的细胞利用血液运来的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又扩散到血液,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物质的变化是氧气、营养物质、尿素减少,二氧化碳等废物增多.由图示可知:该物质最可能是二氧化碳,故C错误;糖类在人体的小肠内最终被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并进入血液,此时血糖含量出现上升,故D正确。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2010年七年级学业水平考试正在进行。考试时,大脑思维要高速运转,其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在排出体外的过程中,可以不经过的结构是( )</p><p>A. 肺动脉 B. 上腔静脉 C. 右心室 D. 左心房</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线和途径.</p><p>解:脑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脑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脑部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通过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呼气排出体外.</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p><p>A. 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p><p>B.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p><p>C. 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p><p>D. 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p><p>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因此人醉酒后走路摇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小脑而不是脑干,A错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正确;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C错误;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不通过导管,直接进入腺体周围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乙表示结构,a表示过程或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61499236103_ST/SYS201909100931461499236103_ST.001.png" width="161" height="5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为视网膜、乙是大脑皮层,则a为神经冲动</p><p>B. 甲为肺泡、乙为红细胞,那么氧气浓度甲小于乙</p><p>C. a是生长激素,则甲为垂体</p><p>D. 若a为葡萄糖,从甲小肠进入乙血液中需要穿过2层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1)视觉的形成过程: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觉神经→视觉中枢→视觉。</p><p>(2)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即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由此,静脉血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时,氧气由肺泡扩散到血液里,二氧化碳由血液扩散到肺泡里。</p><p>(3)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p><p>(4)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和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p><p>A、神经细胞能够传导神经冲动,因此甲为视网膜、乙是大脑皮层,则a为神经冲动,正确;</p><p>B、甲为肺泡、乙为红细胞,那么氧气浓度甲大于乙而不是小于乙,不正确; </p><p>C、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因此,若a是生长激素,则甲为垂体,正确; </p><p>D、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若a为葡萄糖,从甲小肠进入乙血液中需要穿过2层细胞,正确。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p><p>A. 大力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草 B. 做好出入境检查,严防生物入侵</p><p>C. 为了方便,出行多开私家车 D. 实施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在保护环境的时候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如退耕还草、科学的耕作技术等。</p><p>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可以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属于科学方法;A正确;外来物种就会因为缺少天敌,而数量大增,进而与其它生物争夺生存资源,从而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甚至引起其它生物的死亡,B正确;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燃烧的化石燃料越多,生成的微小颗粒物越多,会增加PM2.5污染,C错误;低碳生活注重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右图表示一种简易的食物保存方法,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4/16/10/f10d2626/SYS201904161038070343884280_ST/SYS201904161038070343884280_ST.001.png" width="137" height="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haracter; -aw-rel-vpos:line;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引起食物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p><p>B.对食物加热的目的是杀死食物中的微生物</p><p>C.加清水主要是为了阻止空气中微生物进入食物</p><p>D.该保存方法与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相同</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 该保存方法和冰箱贮存食物的原理不同,该方法是不让微生物进入,而冰箱保存的原理是低温抑制微生物的繁殖。故A、B、C正确,D错误,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 )</p><p>A. 卵生</p><p>B. 用肺呼吸</p><p>C. 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p><p>D. 体温恒定</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动物的分类除了比较动物的外部形态结构,还要比较动物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依据是体内有无脊柱可分为脊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p><p>A、鲤鱼、青蛙、鳄鱼、麻雀是卵生,大熊猫属于哺乳动物,是胎生,A错误。</p><p>B、鲤鱼用鳃呼吸、青蛙用皮肤辅助肺呼吸、鳄鱼用肺呼吸、麻雀用气囊辅助肺呼吸、大熊猫用肺呼吸,B错误。</p><p>C、鲤鱼、青蛙、鳄鱼、麻雀、大熊猫共有的特点是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C正确。</p><p>D、只有麻雀和大熊猫的体温恒定,D错误。</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对应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蛔虫的体表有角质层,可防止被人体内的消化液消化,适于寄生生活</p><p>B. 蝗虫的体表有外骨骼,可防止水分蒸发,适于陆地生活</p><p>C. 家鸽体内有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适于飞行生活</p><p>D. 家兔的牙齿有分化,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蛔虫与寄生生活相适应,蛔虫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体表有角质层,运动器官和感觉器官也都退化,生殖器官特别发达,蛔虫的生殖器官也非常发达。<br />(2)蝗虫属于节肢动物,体表有外骨骼,适于陆生。<br />(3)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骨骼应该为轻而坚固。<br />(4)家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没有犬齿,有发达的盲肠。</p><p>蛔虫体表有角质层,生殖器官发达,适于寄生生活,A正确;蝗虫有外骨骼,能防止体内水分的散失,适于陆地干燥环境生活,B正确;家鸽体内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不能进行气体交换,C错误;家兔为食草性动物,牙齿有臼齿和门齿的分化,无犬齿;门齿的作用主要是切断食物,臼齿的作用主要是磨碎食物,可提高摄取食物和消化食物的能力,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div><div><p>【题目】下列有关细菌与真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p><p>A. 真菌细胞有成形的细胞核,但没有叶绿素</p><p>B. 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p><p>C. 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p><p>D. 部分细菌、真菌能导致动植物和人患病</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1)细菌的形态有球菌、杆菌、螺旋菌三种类型,都是单细胞的;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p><p>(2)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p><p>A、真菌的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体内不含叶绿体,A正确;</p><p>B、真菌利用孢子进行繁殖,属于孢子生殖,B正确;</p><p>C、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异养包括寄生和腐生,腐生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寄生细菌和寄生真菌属于消费者。也有一些细菌可以利用化能合成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如硝化细菌、硫化细菌等。还有,蓝细菌能够进行光能合成作用自己合成有机物,这些细菌就不在分解者之列。属于生产者。C错误;</p><p>D、大多数细菌、真菌是有益的,如甲烷杆菌能分解人粪尿产生沼气,制作酸奶要用到乳酸菌,少数细菌、真菌是有害的,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日常生活中,许多食品、药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下列各项中属于人类对真菌利用的是( )</p><p>①制酸奶    ②酿酒    ③制醋    ④生产青霉素    ⑤做面食</p><p>A. ①②④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制酸奶要用到乳酸菌,据此作答。</p><p>做馒头或面包等面食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酿酒时要用到酒曲,主要成分是酵母菌,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制酸奶要用到乳酸杆菌,乳酸菌属于细菌,通过分裂进行生殖,在无氧的条件下,经酵母菌的发酵后使原有的乳糖变为乳酸,使奶具有甜酸风味;制醋要用醋酸菌,醋酸菌属于细菌,发酵能产生醋酸;制青霉素要用到青霉。青霉属于真菌。可见B符合题意。</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依据图①~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65874976161_ST/SYS201909100931465874976161_ST.001.png" width="416" height="71"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②③作为分解者,它们在自然界里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p><p>B. ①③的共同点是细胞中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p><p>C. ④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营寄生生活</p><p>D. ①是高等植物细胞</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由图可知:图①、②、③、④分别是植物细胞、细菌细胞、蘑菇(真菌)、病毒结构示意图。</p><p>A、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该选项的说法正确。</p><p>B、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的共同点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不同点: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真菌细胞没有叶绿体。因此,该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p><p>C、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中生活。该选项的说法正确。 </p><p>D、①中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所以说明它是高等的植物细胞,该选项的说法正确。 </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p><p>A.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骨骼肌组成</p><p>B. 运动是骨骼肌受到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牵动骨绕关节活动而产生的</p><p>C. 只要运动系统完好,动物就能正常运动</p><p>D.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都是由体内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由于骨骼肌收缩,并且牵引了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而完成的。</p><p>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能活动的连结叫关节)和骨骼肌组成,A错误;骨骼肌有受神经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正确;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C错误;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关于我国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p><p>A.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p><p>B.我国享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誉</p><p>C.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类位于世界的前列</p><p>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最多的国家</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p><p>A、物种丰富,我国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在全世界现存裸子植物15科850种中,我国就有10科,约250种,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多的国家.我国有脊椎动物6000多种,约占世界种数的14%,B、我国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有5纲,八目,11科,41属,236种.其中引种栽培1科,7属,51种.有不少是第三纪孑遗植物,或称“活化石”植物,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6.7%,居全世界的首位,因此,我国素有“裸子植物故乡”的美称,C、我国的鱼类占世界已知种数的20.3%、鸟类占世界已知种数的14.25%、哺乳类占世界已知种数的13.39%,因此我国的鱼类、鸟类、哺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的种数都位于世界的前列,故选项A、B、C都不符合题意。</p><p>D、我国是世界上生物数量较多的国家,不是最多的,故该选项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动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p>A. 动植物的各种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p><p>B. 植物叶片的表皮、动物的血液都属于组织</p><p>C. 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血管都属于器官</p><p>D. 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p><p>组织都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的,A正确;植物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动物的血液属于结缔组织,B正确;植物的叶、花、种子和人体的心脏都属于器官,血液属于结缔组织,C错误;动植物共有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组织、器官、个体”,植物没有系统,D正确。</p></div>
题型: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按着生位置的不同,芽可分为( )</p><p>A. 顶芽、花芽 B. 花芽、叶芽 C. 叶芽、混合芽 D. 顶芽、侧芽</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按芽的着生位置分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在枝条或主干顶端的芽是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或侧枝侧面的芽是侧芽。故D符合题意。</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选取牵牛花的绿色叶片和有白斑的叶片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68062876008_ST/SYS201909100931468062876008_ST.001.png" width="307" height="133"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其目的是______。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______溶解到酒精中。</p><p>(2)(多选)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______。</p><p>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C.乙叶D.丙叶的绿色部分E.丙叶的白斑部分F.丁叶</p><p>(3)本实验中有______组对照实验,其中乙叶片与______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p><p>(4)(多选)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p><p>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G.光合作用释放氧气</p></div></div>
<div><p>【答案】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叶绿素 ADF 3 丁 ACEF </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是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是植物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p><p>(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因此在实验中,将牵牛花放在暗室一昼夜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四片叶子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绿色部分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为黄白色。</p><p>(2)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甲叶中未被铝箔覆盖的部分,能够见光,也就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而被铝箔覆盖的部分,不能见光,也就不能生成淀粉。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乙叶所在的玻璃瓶中有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致使乙叶得不到二氧化碳,光合作用不能进行;丁叶能获得二氧化碳,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丙叶有白斑的地方,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淀粉遇碘变蓝,因此,“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丙叶的绿色部分、丁叶,故选ADF。 </p><p>(3)“本实验中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叶的遮光部分和为遮光部分,丙叶的银边和绿色部分,乙丁二氧化碳的有无。因此其中乙叶片与丁叶片形成一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甲叶和丙叶的实验结果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p><p>(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故选ACEF</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中,图一是绿色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图二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三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四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中a~f指的是氧气或二氧化碳,据图完成下列各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69937170372_ST/SYS201909100931469937170372_ST.001.png" width="518" height="15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图一所示的过程[]______作用,其水分进出的门户是[]______(从图二中选填)。</p><p>(2)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细胞的[]______(从图三中选填)中。</p><p>(3)图二中2所示细胞与图三中______(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图二中1、2和3分别属于什么组织?______、______、______。</p><p>(4)图四中a~f中分别代表氧气的是______,代表二氧化碳的是______(填字母)。</p></div></div>
<div><p>【答案】成熟区 B蒸腾 5 气孔 ⑤液泡 甲 保护组织 营养组织 输导组织 bfd eca </p><p>【解析】</p><p>(1)图一中A表示呼吸作用,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p><p>(2)图二中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观图可知:1表示上表皮,2表示叶肉细胞,3表示叶脉,4表示下表皮,5表示气孔;6表示保卫细胞。</p><p>(3)图三中的①表示细胞壁,②表示细胞膜,③表示叶绿体,④表示细胞核,⑤表示液泡,⑥表示细胞质,⑦表示线粒体。</p><p>(1)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图一所示的过程蒸腾作用,水分在植物体内向上运输的动力来自于图一蒸腾作用。其水分进出的门户是气孔。</p><p>(2)图一中的绿色植物进行C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叶,具体场所在图三的[③]叶绿体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储存在图三的[⑤]液泡中。</p><p>(3)图二中2所示细胞与图三中甲细胞结构相似,甲细胞能够保持一定形态,而乙不能因为[①]细胞壁的作用。图二中1上表皮属于保护组织、2叶肉属于营养组织、3叶脉属于输导组织。</p><p>(4)图四是线粒体和叶绿体内的产物与原料可以互通有无,图一所示的过程呼吸作用。主要是在该能量转换器中进行的。用反应式表达此过程: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69937170372_DA/SYS201909100931469937170372_DA.001.png" width="68" height="3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因此图四中a~f中分别代表氧气的是bfd,代表二氧化碳的是eca。</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甲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液类型,如图乙为某校教师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其中D代表的是左心室。E和F是两个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分析回答有关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72280393143_ST/SYS201909100931472280393143_ST.001.png" width="426" height="14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完成图中②过程的主要器官是______;该器官与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______(任写一点)。</p><p>(2)生理过程⑥中形成的尿液在肾脏内需要经过______两个过程。</p><p>(3)某人患扁桃体炎,在其上肢静脉处注射消炎药,药物到达患处前,需要依次经过图乙______塑料瓶。</p><p>(4)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相当于血液,试管E代表的是______内的“毛细血管网”。则图中管道a内流动的是______血。</p><p>(5)若与流入试管F的血液相比,流出的血液中尿素和氧气的含量明显减少,则试管F代表的是______内的“毛细血管网”。</p><p>(6)若试管F代表的是小肠内的“毛细血管网”,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这些营养物质由血液中的______运输到组织细胞处。</p></div></div>
<div><p>【答案】小肠 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 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及肾小管的重吸收 ACBD 肺 静脉 肾脏 血浆 </p><p>【解析】</p><p>此题是综合性的考查题,以血液循环为主线,包括食物的消化,呼吸和排泄等知识点。据此解答。</p><p>(1)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进,因此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p><p>(2)尿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在肾小管重吸收的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所产生的物质(如氨)分泌到肾小管的官腔中,与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p><p>(3)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72280393143_DA/SYS201909100931472280393143_DA.001.png" width="312" height="2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根据血液循环途径可知:药物到达患病部位需要经过上(或下)肢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头部动脉→扁桃体毛细血管→病灶,因此药物到达心脏四腔的顺序是ACBD。</p><p>(4)图中E表示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E肺泡内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气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气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肺动脉内流静脉血,肺静脉内流动脉血。</p><p>(5)血液流经肾脏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以及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使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形成尿液,由肾脏排出体外,因此流出的血液与流入的需要相比较,血液中尿素的含量减少,同时流入肾脏时,消耗了大量的氧气,氧气含量也减少,因此F表示肾脏周围的毛细血管。</p><p>(6)若试管F代表的是小肠内的“毛细血管网”,则血液流经此处后,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这些营养物质由血液中的血浆运输到组织细胞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如图是某食物链中几类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统计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74781938838_ST/SYS201909100931474781938838_ST.001.png" width="305" height="14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如图缺少的成分是______。在此生态系统中草是______者,兔、狐、鹰、蛇、鼠是______。</p><p>(2)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______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______,最短的一条是______。鹰和蛇之间是______的关系。</p><p>(3)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获取营养物质的方式。请你推测这个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能量最终来源是______。</p><p>(4)若如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如图生物是______。</p><p>(5)如图的土壤中含有某些难以分解的有毒物质,则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生产 消费者 吃与被吃 5 草→鼠→蛇→鹰 草→兔→狐(鹰)或草→鼠→狐(鹰) 捕食和竞争 草 太阳(或太阳能、阳光) 草 鹰 </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生态系统是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根据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逐一分析解答。</p><p>(1)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因此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兔,狐,鹰,蛇,鼠等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因此动物是生态系统的消费者;细菌和直接能够将动植物的遗体、粪便以及枯枝落叶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没有标注的阳光空气等构成了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p><p>(2)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该图中共有5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鼠→狐、草→兔→鹰、草→鼠→鹰、草→鼠→蛇→鹰。最长的一条是草→鼠→蛇→鹰,最短的一条是草→兔→狐(鹰)或 草→鼠→狐(鹰)。鹰捕食蛇,同时鹰和蛇捕食鼠,因此鹰和蛇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 </p><p>(3)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沿着食物链营养级的流动是逐级递减的,越往食物链的末端,物质、能量越少。因而在食物链中,位于起始端的植物数量是最多的,而位于最高营养级的猫头鹰和狐的数量是最少的。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数量最多的是草,数量最少的是鹰。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最终来源是太阳(或太阳能、阳光)。 </p><p>(4)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并逐级递减,由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动植物的遗体中的有机物也会被分解者分解,所以沿着食物链,生物体内有机物的总量逐级递减。若图2中甲、乙、丙分别表示某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的有机物总量,则丙对应的图1生物是草。 </p><p>(5)我们知道有毒物质会在生物体内富集,所以生物的营养级别越高体内的有毒物质就越高。故体内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鹰。</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图甲、乙依次为植物的根尖、枝条和叶芽的结构示意图,图丙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图丁是桃的果实示意图。请联系教材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77125731792_ST/SYS201909100931477125731792_ST.001.png" width="370" height="1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植物的根长长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______(填字母)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和C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p><p>(2)图乙中的枝条正在一天天长高。该枝条的茎是由叶芽中的______(填数字)发育来的。</p><p>(3)从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______。图丁中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图丙中[]______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p><p>(4)图丁中结构⑧是由图丙中______(填序号)发育来的,我们食用的“果肉”所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______。</p></div></div>
<div><p>【答案】B 2 器官 ⑥胚珠 ⑥ 果皮 </p><p>【解析】</p><p>图甲:A成熟区、B伸长区、C分生区、D根冠;图乙1幼叶、2芽轴、3芽原基;图丙1柱头、2花药、3花丝、4花柱、5子房、6胚珠;图丁7果皮、8种子。</p><p>(1)B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生长,使细胞体积不断增大;C分生区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使细胞数目增加,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因此植物的根长长的主要原因是图甲中B区细胞的生长增大细胞体积和C区细胞分裂增加细胞数量。</p><p>(2)图乙中2芽轴发育成茎,因此图乙中的枝条正在一天天长高。该枝条的茎是由叶芽中的2发育来的。 </p><p>(3)从构成生物的结构层次上分析,花和果实都属于器官。图丁中花粉受到黏液的刺激萌发形成花粉管,最后释放出精子,与[⑥]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形成新个体。</p><p>(4)图丁中的⑥胚珠发育成种子,因此图戊中结构[⑧]种子是由图丁中⑥胚珠发育来的。我们食用的“果肉”所在部分是由子房壁发育成的果皮。</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图是常见的植物、动物照片图,请据图回答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9/10/09/d140d0e6/SYS201909100931479156778897_ST/SYS201909100931479156778897_ST.001.png" width="473" height="2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生物分类主要是根据______,把生物划分为不同的分类等级。______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某兴趣小组将上述动物划分为两类,其中蝗虫、蚯蚓为一类,家兔、鲫鱼、青蛙、海龟为一类,你认为这样划分的分类标准是______。</p><p>(2)图中仅具有茎、叶分化的是______,能够利用种子繁殖的植物是______。</p><p>(3)在对被子植物进行分类时,往往把______作为其分类的重要依据。</p><p>(4)气体进出蝗虫身体的结构是______。蝗虫和蜘蛛、虾、蟹等动物同属于节肢动物,该类动物的主要特征是______。</p></div></div>
<div><p>【答案】生物的相似程度 种 脊柱的有无 葫芦藓 玉米、向日葵和油松 花、果实和种子 气门 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p><p>【解析】</p><p>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种多样,为了了解生物的多样性,更好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弄清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我们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生物的分类依据有很多,我们要灵活的对其进行分类。</p><p>图中,玉米属于被子植物,肾蕨属于蕨类植物,石花菜属于藻类植物,向日葵属于被子植物,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油松属于裸子植物、家兔属于哺乳动物,鲫鱼属于鱼类,蝗虫属于节肢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海龟属于爬行动物、蚯蚓属于环节动物。</p><p>(1)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特征和它们之间的相似程度不同,把它们分成不同的等级,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小到大依次是:种、属、科、目、纲、门、界。其中种是最小的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单位,界是最大的单位;根据动物的体内有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的体内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家兔、鲫鱼、青蛙、海龟;无脊椎动物的体内无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如蝗虫、蚯蚓。</p><p>(2)石花菜属于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苔藓植物无根,有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玉米、向日葵和油松属于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用种子繁殖后代。 </p><p>(3)生物学家在对被子植物分类时,花、果实和种子往往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因为花、果实和种子等生殖器官比根、茎、叶等营养器官在植物一生中出现得晚,生存的时间比较短,受环境的影响比较小,形态结构也比较稳定。 </p><p>(4)蝗虫靠气管进行气体交换,气门是进入体内的门户,位于胸腹部;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足、触角)都分节。</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