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春第七单元检测题
题型:选择题※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以下哪一项证据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之间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 )</p><p>A. 陨石中发现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p><p>B. 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p><p>C. 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有水</p><p>D. 美国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众多的生命起源的观点中,就有一种观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推测虽然缺乏严密的逻辑关系,但是也有了一些证据,如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等。陨石中发现有并非来自地球的氨基酸,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最近发现火星除两极有少量冰以外,深处还埋有水,都能够证明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A、B、C错误;美国青年学者米勒在实验室模拟原始大气和闪电,人工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所能证明的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学说,而不是生命起源于外星球的观点,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关于生命起源的推测正确的是( )</p><p>A. 是上帝创造的</p><p>B. 是通过非生命物质人工合成的</p><p>C. 由原始的非生命物质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的</p><p>D. 由火山喷发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现在的地球已经不能在形成原始生命了,因为已经不具备当时的原始地球条件了。</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海洋化学起源说”的假设中,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是( )</p><p>A. 火山喷发、熔岩横溢 B. 高温、紫外线、闪电、宇宙射线</p><p>C. 简单的小分子有机物 D. 原始大气成分</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因此简而言之即是:原始大气在雷电、紫外线等长期作用下,形成有机小分子,这些有机物随雨水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有机大分子,通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最后形成原始的生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米勒实验证明了</p><p>A. 原始大气成分能转变为有机小分子</p><p>B. 有机小分子能转变为有机大分子</p><p>C. 有机大分子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p><p>D. 原始大气成分能够转变为原始生命</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r />故选A。</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推测,原始生命形成的时间,大约是在地球形成后的多少年左右( )</p><p>A. 10亿年 B. 15亿年 C. 20亿年 D. 30亿年</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科学家推测,大约在46亿年前,地球刚刚形成,那时候地球的温度很高,大约30亿年前,地球进入了另一个发展阶段,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氢气、水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随雨水汇集在原始海洋中,从而为生命的诞生准备了必要的条件。这些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以后,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方法一般不包括( )</p><p>A. 对现存生物进行横向比较 B. 根据确凿的证据进行科学推测</p><p>C. 对不同年代的化石进行纵向比较 D. 设计科学实验重演生物进化的历史</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比较法和实验法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方法,研究生物进化的比较重要的方法是比较法,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如对现存的生物进行横向的比较,对化石进行纵向的比较等。其次就行进行科学的推测,但是不能设计实验重演生物进化的历史,因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已经过去,不可能再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动物是( )</p><p>A. 鸟类 B. 爬行动物 C. 两栖动物 D. 哺乳动物</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在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并逐渐进化为原始的两栖类、爬行类,某些两栖类又进化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类。所以脊椎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和哺乳类。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从低等到高等。哺乳动物不但处于进化的最高点,而且它的特征,如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体温恒定、胎生哺乳等,使它的结构功能最完善,最适应环境,也说明它是脊椎动物中乃至整个动物界是最高等的。</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从该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 ) </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68325638281_ST/SYS201808241007368325638281_ST.001.png" width="138" height="14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a、b、c、d、e五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p><p>B. 在地层中出现化石最早的生物是c</p><p>C. 较a和b而言,a和e的亲缘关系更近</p><p>D. a一定比c高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知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但亲缘关系远近不同,A符合题意;a、b、c、d、e五种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f进化而来,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B不符合题意;如图所示的进化树可以发现a、b及c、d间的亲缘关系更近,而它们与e亲缘关系较远,C不符合题意;据图f→b→a比f→e→d→c的进化历程短,因此可推测,c比a高等,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的科学家是( )</p><p>A. 海尔蒙特 B. 林奈 C. 米勒 D. 达尔文</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A、比利时的海尔蒙特,做过一个有名的“柳树实验”:在盛有200磅干土的瓦罐中,栽上一棵5磅重的柳树苗,罩上瓦罐后只用水灌溉,5年后树和落叶总重169磅3盎斯,干土只少了2盎斯.当时他误认为柳树增加的重量只能来源于水,而不知空气中二氧化碳所起的作用.A错误.</p><p>B、林奈的最大功绩是把前人的全部动植物知识系统化,摒弃了人为的按时间顺序的分类法,选择了自然分类方法.他创造性地提出双名命名法,包括了8800多个种,可以说达到了“无所不包”的程度,被人们成为万有分类法,这一伟大成就使林奈成为18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p><p>C、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证明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C错误.</p><p>D、达尔文,在探究生物进化奥秘的过程中,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赞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D正确.</p><p>故选:D</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不是生物保护色的是( )</p><p>A. 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 B. 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为绿色</p><p>C. 生活在城市的人衣服五颜六色 D. 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生物具有保护色可以不易被其它动物发现,有利于躲避敌害,有利于掩护自己捕食猎物。冬天的雷鸟体色为白色、生活在树上的树蛙体色为绿色、生活在草丛中的蝗虫体色为绿色均属于动物的保护色。</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地区,100年间桦尺蛾体色变化的原因是( )</p><p>A.生存竞争的结果</p><p>B.自然选择的结果</p><p>C.人工选择的结果</p><p>D.过度繁殖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桦尺娥的后代个体中,体色存在着深色和浅色的变异,其天敌小鸟对桦尺娥的体色起着选择作用;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一致时,不易被天敌发现,能够生存下来并产生后代,当桦尺娥的体色与环境颜色不一致时,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吃掉,失去了产生后代的机会,因此后代个体与环境颜色不一样的个体就会越来越少,这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因此在英国曼彻斯特地区,100年间桦尺蠖体色变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观点”解释长颈鹿的长颈形成的原因是( )</p><p>A. 由于生存环境不同,使鹿的颈有长有短</p><p>B. 生活在食物资源充足环境中的长颈鹿脖子长得长</p><p>C. 鹿总是伸长脖子够高处的树叶形成的</p><p>D. 长颈变异的个体可以够到高处的树叶,生存机会多,并一代代积累形成的</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使鹿的脖子有长有短,A错误;食物充足不会使鹿的脖子越来越长,B错误;长颈鹿因为经常伸长脖子吃高处树叶而导致长颈,这种性状是由环境造成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遗传,C错误;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的变异,颈长的长颈鹿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有利于生存,并一代一代遗传下来积累形成,这就是自然选择,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出版。在此书中,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自己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下列不符合达尔文观点的是</p><p>A. 生物普遍具有过度繁殖能力 B. 生物与生物间存在着生存斗争</p><p>C.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生物的变异都能得到积累和加强</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A正确;达尔文认为,生物在生存过程中,既要与自然环境进行斗争,又要与其他生物进行斗争,B正确;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即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br />D、生物在繁衍的过程中,会不断地产生变异,变异分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才容易生存下来,并将这些变异遗传给下一代,即只有有利变异能得到积累和加强,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研究发现,多数新型农药应用10年后就逐渐失效,因为在这段时间 内害虫已能进化出很强的抗药性。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p><p>A. 害虫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经逐代积累和加强便产生了抗药性</p><p>B. 害虫在争夺食物和空间时进行生存斗争,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产生了抗药性</p><p>C. 农药通过逐代选择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使其逐渐增粼害虫产生抗药性</p><p>D. 部分害虫可以对农药进行选择性逃避,通过学习行为产生了抗药性·</p><p> </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某个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长翅昆虫少,无翅或残翅昆虫却很多。其原因错误的是( )</p><p>A.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B. 长翅昆虫大量迁出</p><p>C. 长翅昆虫易被大风吹到海中 D. 无翅或残翅昆虫不易被大风吹到海中</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生活着的昆虫多是无翅或残翅的类型,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那些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选项中ACD都是正确的,B的解释是错误的.</p><p>故选:B.</p></div>
题型:判断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p><p>(1)通过米勒模拟实验,已经彻底揭示出了地球生命的起源。(____)</p><p>(2)生物遵循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从植物到动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____)</p><p>(3)过去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低等生物的化石,现在发现的生物化石都是高等生物的化石。(____)</p><p>(4)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也是唯一证据。(____)</p><p>(5)长颈鹿的长颈是由于取食树枝上的叶子而反复伸长的结果。(____)</p><p>(6)自然选择通常是十分缓慢的。(____)</p><p>(7)生物的进化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进行的。(____)</p><p>(8)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____)</p></div></div>
<div><p>【答案】 错 错 错 错 错 对 对 错</p><p>【解析】(1)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并不能彻底揭示出了地球生命的起源。</p><p>(2)科学家们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化石,证明在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地球形成的最初是没有生命的,经历了从无生命到有生命的过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并不是植物到动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进化和发展的。</p><p>(3)生物进化的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所以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但是也有简单的、低等的、水生生物。</p><p>(4)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等,化石是指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比较解剖学是对各类脊椎动物的器官和系统进行解剖和比较研究的科学,比较解剖学为生物进化论提供的最重要的证据是同源器官;胚胎学是研究动植物的胚胎形成和发育过程的科学,也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很重要的证据,如脊椎动物和人的胚胎早期都有鳃裂和尾,说明了脊椎动物和人是从某些古代的低等动物进化来的,因此化石不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p><p>(5)达尔文认为: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四肢长和四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四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四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就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四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长颈鹿的进化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p><p>(6)达尔文指出,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又由于生物生存的空间与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就会因争夺生存的空间与食物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自然选择。所以自然选择核心是指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现象。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好几代才能实现的。</p><p>(7)自然界中生物进化的原因有两方面:内因是遗传变异,外因是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与不适者被淘汰三个过程。</p><p>(8)生物中普遍存在变异现象,变异是不定向的。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在基础,环境的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生物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自然选择留下来的变异永远都是有利于生物生存的说法是错误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观察图回答问题(其中图1是生命起源化学进化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米勒研究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一个模拟试验装置)</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84629908227_ST/SYS201808241007384629908227_ST.001.png" width="572" height="168"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1中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大分子物质生成的场所依次是_____ 和_____</p><p>(2)图2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_____,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_____.B装置模拟的是_____,它是_____诞生的摇篮.</p><p>(3)米勒的实验证明了图1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_____.</p><p>(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图1生命起源的哪个阶段_____.</p></div></div>
<div><p>【答案】 原始大气 原始海洋 原始大气 没有氧气 原始海洋 原始生命 无机物→有机小分子物质 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p><p>【解析】有关生命起源的学说有很多,其中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p><p>(1)化学起源学说认为: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物,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由上可知,最初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和有机高分子物质的场所依次是原始大气层、原始海洋。<br />(2)米勒实验装置中的A里的气体相当于原始大气,有水蒸气、氨气、甲烷等,与现在大气成分的主要区别是无氧气;B装置模拟的是原始海洋,由(1)可知,它是原始海洋诞生的摇篮。<br />(3)此实验结果共生成20种有机物,其中11种氨基酸中有4种(即甘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是生物的蛋白质所含有的。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br />(4)1965年,我国科学工作者利用氨基酸成功地合成了具有生命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证明了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大分子物质是可以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1)请将如图所示的生物进化树填写完整。</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86711955332_ST/SYS201808241007386711955332_ST.001.png" width="246" height="19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_______________</p><p>(2)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热液喷口,附近生活着古菌、管状蠕虫、海葵、鱼类等生物。古菌能利用硫化氢氧化获取能量,同时在自身酶的催化下,将水、二氧化碳等合成有机物。</p><p>①上述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的是________。</p><p>②每种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该古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人体中细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p><p>③深海鱼类不需借助视觉捕食,眼已退化,这是对深海________环境因素的适应。</p></div></div>
<div><p>【答案】 <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86711955332_DA/SYS201808241007386711955332_DA.001.png" width="220"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 鱼类 高于 无光(或黑暗)</p><p>【解析】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p><p>(1)动物进化的历程是:原始的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腔肠动物→原始扁形动物→原始线形动物→原始环节动物→原始软体动物→原始节肢动物→原始棘皮动物。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是:原始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原始鸟类、哺乳类。如图为生物进化树<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86711955332_DA/SYS201808241007386711955332_DA.002.png" width="220" height="174"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2)①脊椎动物的体内具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上述生物中,属于脊椎动物是鱼类。<br />②科学家发现,某海域3千米的海底有350℃-400℃的热液喷口,温度远远高于人体的温度,生活在此处的古菌的体内酶的催化作用有其最适宜的温度,其适宜的温度是350℃-400℃,只有这样古菌才能够在此生活,该古菌体内酶的最适温度高于人体中细菌体内本科的最适温度。<br />③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不然将会被淘汰,深海鱼类不需借助视觉捕食,眼已退化,这是对深海阳光环境因素的适应。</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多种“达尔文地雀”(如图所示)。观察下图,回答以下问题。</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8/08/24/10/2c1f2265/SYS201808241007389353453770_ST/SYS201808241007389353453770_ST.001.png" width="235" height="120"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这些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祖先的个体之间在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________。</p><p>(2)对“达尔文地雀”而言,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____________中获胜,并繁殖后代,这叫适者生存。</p><p>(3)“达尔文地雀”通过________使有利变异不断积累和加强,于是便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雀。</p><p>(4)“达尔文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____________作用。</p><p>(5)由此可知,生物进化是____________的结果。</p></div></div>
<div><p>【答案】 差异 生存斗争 遗传 变异 环境条件 选择 自然选择</p><p>【解析】达尔文认为: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而在自然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非常有限的,这样,食物要生存下去,就必然存在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过程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就被淘汰,生物的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p><p>(1)地雀有着共同的祖先,它们的祖先在个体之间大小、喙形、栖息场所和食性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叫做变异。<br />(2)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要为获得足够的食物和生存空间而进行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去,即适者生存;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会死亡,即不适者被淘汰。<br />(3)能够遗传的有利变异,经过许多代的选择、积累,便形成了许多新品种。<br />(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不同各类地雀,产生了变异,是位帕戈斯群岛上不同环境选择的结果。地雀的喙产生了变异适应环境者,生存下来。<br />(5)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地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是不断地进行,通过一代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于是性状逐渐和原来的祖先不同了,这样,新的物种就形成了。由于生物所在的环境是多种多样的,因此,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经过自然选择也就形成了生物界的多样性。</p></div>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