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3-16 21:29:39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p><p>A. 潮涨潮落    B. 铁皮生锈    C. 桃树开花    D. 珊瑚长大</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生物的基本特征主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p><p>潮起潮落,属于自然现象,A不符合题意;</p><p>铁皮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铁皮生锈不属于生物现象,B不符合题意;</p><p>桃树开花属于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p><p>珊瑚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珊瑚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践踏草坪会造成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p><p>A. 缺少肥料,不利于光合作用</p><p>B. 缺少水分,不利于呼吸作用</p><p>C. 缺少二氧化碳,不利于光合作用</p><p>D. 缺少氧气,不利于呼吸作用</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植物的根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经常松土,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土壤板结,缝隙中的氧气减少,妨碍根的呼吸,从而影响了根的生长,也影响了根的吸收功能不利于植物生长。</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小明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后,兴奋地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看,但其他同学却看不清物像。要想重新看清物像,应首先考虑进行的操作是(     )</p><p>A. 调节粗准焦螺旋    B. 调节反光镜</p><p>C. 换用高倍镜    D. 调节细准焦螺旋</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本题考查显微镜的操作使用方法,显微镜的使用包括: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等步骤。</p><p>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注视目镜,用手翻转反光镜,对向光源,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显微镜对好光,光源就确定了,所以显微镜不能随意挪动;小明兴奋地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看,光源发生变化,所以应重新调节反光镜对光。</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下列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与此相似的是(  )</p><p>A.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p><p>C.温带的野兔随季节换    D.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生物也能影响环境如蚯蚓改良土壤,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空气湿度等,大树底下好乘凉,是大树的蒸腾作用可以增加大气的湿度,降低温度,同时大树遮阴,也能降低温度,大树还能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使树下氧气较多,因此大树下空气凉爽、湿润、清新好乘凉,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选项B沙漠地区栽种的植物能防风固沙,也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符合题意,而其它选项均反应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p><p>A. 观察与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p><p>B. 在进行生物学实验时,一定要遵守实验室规则</p><p>C. 测量误差是人为的,认真一点是可以避免的</p><p>D. 探究得出结论后,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思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根据学习生物的基本方法、遵守实验室各项原则、标本的作用等知识分析解答。</p><p>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A正确;<br />遵守实验室规则,学习基本的实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B正确;<br />测量误差是一定存在的,不能避免,C错误;</p><p>并不是所有的问题一次探究就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今天我们要“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与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是</p><p>A. 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 进一步发展畜牧业</p><p>C. 退耕还林、还草    D. 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p><p>&#xa0;</p></div></div>
<div><p>【答案】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在对光时应选用:(    )</p><p>A、高倍目镜       B、低倍物镜</p><p>C、低倍目镜       D、高倍物镜</p><p>&#xa0;</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分析: 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应转动转换器,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用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调节反光镜,同时左眼注视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为止。</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    )</p><p>A. 实验    B. 假设    C. 观察    D. 测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因此,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现象,认真观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故C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据报道,进入20世纪后,几乎每年都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类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绝灭的主要原因是(  )</p><p>A. 自然灾害</p><p>B. 天敌过多</p><p>C.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D. 物种退化</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p><p>人类对环境的改造幅度已经很大且地域扩张也很厉害,导致环境变化太大,很多物种的生活地域越来越小,且不能适应环境改造所带来的新的环境,以至于灭绝,如乱砍滥伐、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发(围湖造田、垦荒、湿地开发等)、使生存环境被破坏与改变,不再适和生物生存,导致野生生物的濒危或面临灭绝。因此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正确顺序是(     )</p><p>①提出问题 ②制定计划③作出假设 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p><p>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③②④⑤⑥    C. ①③②④⑥⑤    D. ①②⑥④③⑤</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的一般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因此科学探究的正确的顺序是:①提出问题 ③作出假设②制定计划④实施计划 ⑤得出结论 ⑥表达和交流。</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  )</p><p>A.空气  B.水    C.温度    D.湿度</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分析:“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的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温度。</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纷纷落叶,松树却依然郁郁葱葱,这表明了</p><p>A.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p><p>B.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p><p>C.松树与法国梧桐进行生存斗争      </p><p>D.松树比法国梧桐更适应寒冷的环境</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法国梧桐和松树都能适应环境,只是适应的方式不同。</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海洋里由浅入深依次生长着绿藻、褐藻、红藻,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p><p>A.阳光&#xa0;B.水&#xa0;C.温度&#xa0;D.空气</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试题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影响植物这样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在生物的观察和研究中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__________)、切片和涂片。</p></div></div>
<div><p>【答案】装片</p><p>【解析】</p><p>玻片标本按制作方法可分为:切片、装片和涂片。</p><p>“在对生物的观察和研究中常用的玻片标本有三种”,分别是装片、涂片和切片。切片是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涂片是用液体的生物材料(如细菌培养液、血液)经过涂抹制成的,装片是用从生物体上撕取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的。</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显微镜是生物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工具,请回答下列问题:</p><p>(1)现有一台显微镜,配有两个物镜,放大倍数分别为10X和40X,对光时,选用的物镜是(_________)。</p><p>(2)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是(__________)。</p><p>(3)显微镜的反光镜有平面和凹面,光线强时用(__________)面镜,光线弱时用(__________)面镜。</p><p>(4)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__________),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__________)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__________)。</p><p>(5)显微镜的目镜有5X和10X两种,物镜有8X和40X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是(__________),物镜是(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10X    薄而透明的    平     凹    遮光器    左    细准焦螺旋    10    40    </p><p>【解析】</p><p>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自然睁开,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对光时,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p><p>(1)在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先对光,对光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让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让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关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为止。<br />(2)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br />(3)反光镜和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在观察过程中如果光线强时,应用平面镜;光线弱时,则用凹面镜。</p><p>(4)观察过程中若光线变暗,可调整反光镜,若使左侧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侧移动装片.要使观察到的物象更加清晰,应调节细准焦螺旋。</p><p>(5)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大;反之,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观察到的物象体积越小,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体积最大,应选择的目镜10×,物镜是40×。</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的一般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取镜和安放对光放置切片标本观察收镜</p><p>【解析】</p><p>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步骤是首先是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安放在实验台上,略偏左的地方,并安装好目镜和物镜;对光,用低倍镜和大光圈,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明亮视野对光就完成,最后观察,据此解答。</p><p>显微镜的使用包括以下步骤:</p><p>①取镜与安放 <br />使用时先从镜箱中取出显微镜。一手握镜臂,另一手托镜座,轻放桌上,镜筒向前,镜臂向后,然后安放目镜和物镜。<br />②对光 <br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正对通光孔,选择较大的光圈,然后左眼对准目镜注视,右眼睁开,用手翻转反光镜,这时从目镜中可以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光就对好了。<br />③观察 <br />将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下降物镜至接近玻片标本,然后一面用左眼自目镜中观察,一面用右手旋转粗准焦螺旋(切勿弄错旋转方向),直到看清标本物像为止。</p><p>④归放实验完毕后,整理显微镜放进镜箱,送回原处。</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很容易让人们想起美丽的田园风光.请根据上述诗句回答下列问题:</p><p>(1)上述诗句中,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___________ ,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是 _____________ .</p><p>(2)上述诗句中,豆苗与杂草的关系是__________;水稻与害虫、害虫与青蛙的关系均属于____________。</p></div></div>
<div><p>【答案】草青蛙、人竞争捕食</p><p>【解析】</p><p>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p><p>(1)从“草盛豆苗稀”中可知,影响豆苗生存的生物因素是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诗句中,描写的是在农田生态系统中,其中影响水稻生存的生物因素有青蛙、人。</p><p>(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合作、共栖、共生、寄生、捕食、竞争等。田间杂草长势旺盛,影响了豆苗的生长,它们二者之间是竞争关系;害虫以水稻为食,青蛙以捕捉害虫为食,所以,它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关系。</p></div>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江苏省宿迁市泗阳经济开发区学校七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