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市区四校(折桂百杏长江南苑)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卷
题型:选择题※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p><p>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p><p>B.分解动植物的尸体,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p><p>C.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p><p>D.为生产者提供能量</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在自然界中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不会堆积如山,是因为大量的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会把动物、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被归还土壤,供植物重新利用,因此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促进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选项中,不可以看做生态系统的是( )</p><p>A. 百杏校园内古银杏 B. 南通狼山</p><p>C. 通州蔬菜基地 D. 南通濠河</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分析答题。</p><p>A、百杏校园内古银杏只有生物部分中的植物,没有其它生物,也没有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故A正确;</p><p>B、南通狼山,既包括了狼山这个环境,也包括了狼山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B错误;</p><p>C、通州蔬菜基地既包括了基地这个环境,也包括了基地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C错误;</p><p>D、南通濠河既包括了濠河这个环境,也包括了濠河中所有的生物,是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故D错误。</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极地狐和大耳狐的耳朵大小明显不同,造成这一差异的环境因素是</p><p>A. 水分 B. 温度 C. 光照 D. 空气</p><p> </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北极狐耳朵要小,可以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持体温,适应寒冷的北极环境。而非洲沙漠的狐,耳朵较大可以增加热量的散失,降低体温。适应高温的环境。因此北极的狐好和非洲沙漠的大耳狐耳,耳朵大小的不同主要非生物因素温度有关。</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人和大豆,菟丝子与大豆之间的关系分别是( )</p><p>A.共生、寄生 B.竞争、合作</p><p>C.竞争、捕食 D.捕食、寄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人和大豆,人吃豆子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菟丝子主要靠吸收大豆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对大豆造成伤害,因此,菟丝子与大豆的关系是寄生关系。</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列你所熟悉的植物中属于乔木的是( )</p><p>A. 迎春 B. 水稻 C. 小麦 D. 水杉</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植物的分类,据此分析比较解答。</p><p>乔木是指树身高大的树木,由根部发生独立的主干,树干和树冠有明显区分,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6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其往往树体高大(通常6米至数十米),具有明显的高大主干;如银杏、杨树、柳树、水杉等等。灌木是指那些没有明显的主干、呈丛生状态的树木,一般可分为观花、观果、观枝干等几类,矮小而丛生的木本植物,常见灌木有玫瑰、杜鹃、牡丹、小檗、黄杨、沙地柏、铺地柏、连翘、迎春、月季、荆、茉莉、沙柳等;水稻和小麦属于禾本科植物,不属于乔木和灌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某同学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象在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则应将玻片( )</p><p>A. 向左上移动 B. 向右上移动 C. 向左下移动 D. 向右下移动</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因此,“某同学在使用显微镜时,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为左上方,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应将玻片向左上移动,物像才能向右下方移动到视野的正中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 )</p><p>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实施计划④制定计划⑤得出结论</p><p>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④③②⑤ D.①②③⑤④</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所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是: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④制定计划、③实施计划、⑤得出结论。</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农民为农作物施肥的主要目的是为植物的生长提供</p><p>A. 糖类 B. 蛋白质 C. 无机盐 D. 土壤微生物</p><p> </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试题分析: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p><p>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向下补充根冠,向上转化为伸长区. </p><p>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是根深入土层的主要推动力,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p><p>成熟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成熟区及其上部,根内部一部分细胞分化形成导管,能输导水分和无机盐.因此根的伸长区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p><p>故选:C</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数量最多的镜头组合是( )</p><p>A. 目镜5× 物镜10× B. 目镜15× 物镜10×</p><p>C. 目镜15× 物镜20× D. 目镜10× 物镜4×</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分别:A是50倍、B是150倍、C是300倍、D是40倍。所以C目镜15×、物镜20×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体积最大、数量最少。因此在显微镜下看到细胞体积最大、数目最少的镜头组合是目镜15×,物镜20×。</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在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p><p>A.草原上的草 B.草原上所有的生物</p><p>C.草原上的羊群 D.整个草原</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p><p>试题草原上的草,只有生物部分中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A错误;</p><p>草原上的所有生物,只有生物部分,没有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B错误;</p><p>草原上的羊群,只有生物部分中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C错误;</p><p>整个草原,既包括了草原所在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D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有一污点,移动装片和擦拭目镜镜头,污点没有被移去,那么污点肯定是在( )</p><p>A.目镜上 B.物镜上 C.反光镜上 D.装片上</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显微镜视野中有污点,移动装片、目镜污点未被移去,表明污点不在装片和目镜,则污点在物镜上。</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科学家曾对世界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进行考察,发现海沟深处有鱼虾,但没有植物,这是因为( )</p><p>A.海沟深处水温太低 B.海沟深处缺乏空气</p><p>C.海沟深处没有阳光 D.海沟深处空间狭小</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有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利用起来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而绿色植物的生活必须有光。因此没有植物生存,只有一些硫化菌和一些较低等的动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使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 )</p><p>①选遮光器上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p><p>A. ③→④→②→① B. ①→②→③→④</p><p>C. ②→①→③→④ D. ③→②→①→④</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前要对光,对光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遮光器,把一个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开,然后转动反光镜,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直到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视野,此时说明对好光了。</p><p>用显微镜对光的程序是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①选遮光器上适宜的光圈对准通光孔、③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④转动反光镜调节出一个白亮的视野,B正确。</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是 ( )</p><p>A. 浮游植物 B. 肉食鱼类</p><p>C. 浮游动物 D. 大型鱼类</p><p> </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浮游植物属于生产者,肉食鱼类、浮游动物、大型鱼类等是动物,属于消费者。食物链的开始是生产者,由于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传递是单向、逐级递减的,因而食物链最前端的生物数量要多于后面的营养级中的生物。</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有一种鸟类的生活习性一是白天休息,晚上觅食;二是到秋天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影响这两种习性的环境因素依次是( )</p><p>A.温度、阳光 B.阳光、温度</p><p>C.水分、温度 D.温度、水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白天休息,夜晚觅食是鸟受光照影响形成的昼夜节律。“鸟类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越冬”,主要是北方温度低,南方温度高,南方食物丰富,是受温度影响形成的季节节律。</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沙漠里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主要是( )</p><p>A.强烈的阳光 B.水</p><p>C.土壤的盐碱化 D.温度</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沙漠干旱缺水,而水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分,水分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并决定陆生生物的分布。沙漠水分严重缺乏导致沙漠地区生物种类稀少。</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在根尖的结构中,有很强分裂能力的是 ( )</p><p>A. 根冠 B. 分生区 C. 伸长区 D. 成熟区</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根冠--在根的顶端。细胞比较大排列不够整齐,像一顶帽子似地套在外面,具有保护作用,A符合题意;<br />分生区--被根冠包围着。细胞很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B不符合题意;<br />伸长区--在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C不符合题意;<br />成熟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用糖拌西红柿的时候,西红柿会流出大量汁液,原因是( )。</p><p>A. 糖水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p><p>B. 糖水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p><p>C. 糖水浓度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p><p>D. 糖水浓度小于西红柿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植物细胞吸水或失水取决于植物细胞内外液体的浓度差.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细胞吸水.</p><p>解:用糖拌西红柿,由于细胞外糖水的浓度大于西红柿细胞内部溶液的浓度,则西红柿细胞就会失水.因此一段时间后,盘中会出现一些液体.</p><p>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植物在下列哪种液体中培养,会缺少无机盐( )。</p><p>A. 土壤浸出液 B. 蒸馏水</p><p>C. 无土栽培营养液 D. 以上三者都缺少</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p><p>A、土壤浸出液,含有大量的无机盐,故A不符合题意;</p><p>B、蒸馏水中没有无机盐,故B符合题意;</p><p>C、植物需要的只是土壤中的无机盐,土壤只起到固定作用,据此可以进行无土栽培,只要配制营养物质比例合适的营养液即可,可见无土栽培营养液中含大量的无机盐,故C不符合题意;</p><p>D、蒸馏水没有无机盐,土壤浸出液和无土栽培的营养液中含有无机盐,故D不符合题意。</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杨树等乔木在冬天落叶,松柏等乔木四季常青,一年生植物以种子繁殖形式越冬。这说明( )</p><p>A.只有松柏适应环境 B.柳树不适应环境</p><p>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都具有普遍性 D.杨树和一年生植物不适应环境</p></div></div>
<div><p>【答案】C</p><p>【解析】</p><p>试题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到了寒冷的冬天,北方的阔叶树纷纷落叶,冬季落叶主要原因是冬季干旱少雨,落叶可有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还可以减少因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冬天北方的阔叶树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缺水环境的一种适应。松柏等乔木四季常青,因为它们的叶细如针,或叶的气孔较少,而且气孔深陷表皮下,叶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保护,因此蒸腾作用非常弱,可以减少水分散失和热量散失,草本植物在冬天常用种子或根过冬,都是适应冬天寒冷环境体现。</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农田中一次施肥过多,农作物会出现萎蔫现象,解决的最好办法是</p><p>A. 增加光照 B. 大量浇水 C. 疏松土壤 D. 减少光照</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p><p>试题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当情势比较严重时,会造成烧苗。施肥后浇水可以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使土壤溶液浓度小于作物细胞的浓度,使作物细胞正常吸水。因此解决的最好办法是大量浇水。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 )</p><p>A. 叶绿体 B. 线粒体</p><p>C. 细胞壁 D. 细胞核</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试题分析:绿色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内含有叶绿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通过光合作用,把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因此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细胞壁有保护和支持作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div><div><p>【题目】植物生长所需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p><p>A. 锌、氮、钾 B. 钙、氮、磷 C. 硼、磷、钾 D. 氮、磷、钾</p><p> </p></div></div>
<div><p>【答案】D</p><p>【解析】试题分析:植物生长需要的无机盐包括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等的多种无机盐,其中植物生活中最多的无机盐是氮、磷、钾。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与运输。</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 )</p><p>A. 整个叶片都变蓝 B. 见光的部分</p><p>C. 只是时片的边缘变蓝 D. 被遮光的部分</p></div></div>
<div><p>【答案】B</p><p>【解析】试题分析:叶绿素能溶解在酒精中,因此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叶片逐渐由绿色变成黄白色。所以,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酒精变成绿色,见光的部分变蓝。</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如果连续出现阴天、雨雪天,会使大棚蔬菜的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阴天、雨雪天不利于大棚蔬菜的</p><p>A. 光合作用 B. 呼吸作用 C. 蒸腾作用 D. 花的传粉</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阴雨天气缺少光照,所以不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所以产量会下降。</p></div>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div><div><p>【题目】下图是光学显微镜的4个镜头,甲、乙一端无螺纹,丙、丁有螺纹。若要在视野内看到最多的细胞,宜选用的镜头组合是</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230ec604/SYS201905150907351874604677_ST/SYS201905150907351874604677_ST.001.png" width="216" height="106"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A. 甲和丁 B. 甲和丙 C. 乙和丙 D. 乙和丁</p></div></div>
<div><p>【答案】A</p><p>【解析】</p><p>观图可知:甲乙镜头一端无螺纹为目镜,丙丁镜头有螺纹为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据此解答。</p><p>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因此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较多,应选用放大倍数小的目镜和物镜,甲、乙镜头一端无螺纹为目镜,目镜倍数越小,镜头越长;丙、丁镜头有螺纹为物镜,物镜倍数越小,镜头越短,所以要在视野内看到较多的细胞,选用的镜头组合应是甲镜头和丁镜头的组合。</p></div>
题型:综合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下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请据图回答:</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230ec604/SYS201905150907353345585980_ST/SYS201905150907353345585980_ST.001.jpeg" width="250" height="12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1)图中(A) 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p><p>(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③) 和(④) 。</p><p>(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①) 和(②) </p><p>(4)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 。</p><p>(5)光合作用的实质是 。</p></div></div>
<div><p>【答案】<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230ec604/SYS201905150907353345585980_DA/SYS201905150907353345585980_DA.001.png" width="486" height="15"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解析】</p><p>试题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叶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p><p>分析题意,如图是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由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可知:水和二氧化碳进入叶片作为光合作用的原料,其中水是通过导管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是从空气中吸收来的。有机物淀粉和氧气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其中氧气是通过叶片进入空气的。绿色植物中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据此可知,①是有机物淀粉,②是氧气,③是水,④是二氧化碳,A是叶绿体。(1)、由上可知,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图中的A叶绿体。(2)、光合作用的原料是图中的③水和④二氧化碳。(3)、光合作用的产物是图中的①有机物淀粉和②氧气。(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同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其反应式可表示为:二氧化碳+水<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230ec604/SYS201905150907353345585980_DA/SYS201905150907353345585980_DA.002.png" width="65" height="1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p></div>
题型:填空题
※难度:容易
<div><div><p>【题目】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的生活是否需要空气呢?我们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试回答下列问题:</p><p>(1)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p><p>(2)作出假设: </p><p>(3)实验设计:</p><p>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p><p><img src="https://picture.zhihuicn.com/2019/05/15/09/230ec604/SYS201905150907354656313132_ST/SYS201905150907354656313132_ST.001.png" width="310" height="162" alt="" style="-aw-left-pos:0pt; -aw-rel-hpos:column; -aw-rel-vpos:paragraph; -aw-top-pos:0pt; -aw-wrap-type:inline" /></p><p>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 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p><p>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p><p>④观察甲、乙两烧杯中孑孓的生活情况;</p><p>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p></div></div>
<div><p>【答案】(2)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p><p>(3)②20;⑤空气。</p><p>【解析】</p><p>试题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p><p>(1)由题干可提出问题: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吗?</p><p>(2)作出假设:孑孓的生活需要空气。</p><p>(3)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是探究成功的关键。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本实验设计如下:</p><p>①设置对照实验:分甲、乙两组;</p><p>②如图,取20只孑孓放入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20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p><p>③将甲、乙两烧杯放在适合孑孓生活的同一环境中;</p><p>④一段时间后观察,看到甲组孑孓衰弱死亡;乙组孑孓正常生活;</p><p>⑤该对照实验的变量是空气。</p></div>
页:
[1]